高中物理发现问题情境创设途径探究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问题情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通过语言、教材或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都有已知的解决方案和方法;另一种是发现问题的情境,即教师并不向学生呈现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努力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现象、事例、实验或其他学习材料的知,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智力探险”。
  一、通过差异性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料之外的、与学生学习前概念或常识相违背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展示的现象,与学生学习科学的潜概念发生矛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疑惑。在差异性实验中,要提供学生自主建构问题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语言组织,提出相应的问题。
  例如吹气实验。该实验用于有关蒸发知识的教学。在教学时,教师请学生做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离嘴大约15cm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地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到手掌“暖烘烘”;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同样的位置,先闭嘴,然后嘴留一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到“冷飕飕”。然后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自然会产生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同样从自己的嘴中吹出的气,为什么一次是暖烘烘,而另一次是冷飕飕?同是嘴中吹出的气,理应温度相同,为什么吹气的方式不同,两次感觉不同?教学便可围绕解决相应的问题来进行。
  在用差异性物理实验创设让学生发现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善于“闭嘴”,把提出挑战性问题的机会让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建构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二、从生活事件与经验中创设问题情境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到许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事件,形成了物理学习的前概念和相应盼认知结构,其中有许多与自己前概念和认知结构相矛盾的体验和相应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事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
  例如,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选修1--1中要求“通过观察、查阅资料,了解微波炉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微波炉”。在教学时,可以请使用过微波炉或家庭有微波炉的学生交流使用微波炉的体会与经验,并要求学生提出有关微波炉的问题。学生会提出有关微波炉的许多问题:如用微波炉热饭菜为什么那样快捷?用微波炉热鸡蛋时,往往听到“啪”的声音,鸡蛋炸裂了,微波炉内腔粘着乱七八糟的鸡蛋碎片,微波炉热鸡蛋为什么会炸?等等。
  利用学生的生活事件或经验来引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情境,要注意:一是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素材;二是尽可能让学生发散性地提出相关问题;三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与筛选,选择切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来进行教学,而并不是刻意追求解决所有问题。
  三、通过科学模拟研究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物理与科学家研究物理是有区别的。中学生学习物理主要是通过学习前人发现的物理知识来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是学习物理可以采用科学模拟研究的方法。利用这种模拟物理学家研究来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角色进入学习,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逐步了解物理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例如,在物理必修模块1的“活动建议”中,提出“通过实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从中了解空气对落体运动的影响”。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模拟研究的情境:对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的观点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五花八门的有关物体下落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把问题归结到“物体下落的情况与哪些因素有关”的研究课题上来,并引发学生对研究课题解决方法的讨论:物体下落情况的含义是什么?影响物体下落的因素可能是什么?可能的因素是空气、物体质量、物体大小、物体的材料、下落的地点……如何来研究这种多种因素影响的研究课题?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即先把其他变量置为“恒定”,而研究“质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
  四、通过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主要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组成。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而物理规律描述了物理现象和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的本质联系。这些知识的联系也往往是物理教学时创设发现问题情境的素材。教学中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的联系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推理,以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例如,学习了力的概念,又学习了运动的知识,教学中要通过演示或学生实验或事例,揭示力与运动这两个知识点的一些误区或佯谬,并引发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产生“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吗”疑问,并提出探究力与运动关系的课题。
  五、通过作业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作业活动不仅包括传统的习题练习,而且还应该包括实验、科学设计、科学制作、社会调查等等。通过作业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研究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学生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自主完成建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结果的得出与评价等活动。因此,应当对学生作业活动提出提炼问题的任务。
其他文献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由于高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期刊
常听语文老师这样讲:“现在的作文课越来越难教,花费时间和气力多,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调查,发现:尽管每次习作前老师都要做大量的辅导,但大多数学生写前根本不列提纲,把一次性写成的草稿原模原样地誊写在作文本上,根本不做修改;有些甚至连草稿都不写,直接在作文本上完成。写完后,大多数学生不愿再细看细改就交了。至于作文能不能“过关”,等老师批改后看一下自己作文本上的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写出成功的文章,决非易事,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正因如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设计和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他们少有创作热情,所以写出来的东西,
期刊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在情境中共鸣,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的理解教学内容。它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  
期刊
学生进入高三阶段后,对化学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从知识结构出发,复习主要是为了诊断和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从知识获得的生理机制出发,复习过程是大脑对神经细胞再次进行刺激、强化理解、完善记忆的过程,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来看,通过复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辩证思维能力,最终提高学习水平。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一名高三的化学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仍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仍因循守旧,一味照本宣科,“死教书”、“硬灌输”,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枯燥、乏味、空洞,法律条文繁琐冗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课后不想
期刊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一种对语言文字丰富的联想、想象的感知活动,它是理解一切语言文字的基础,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 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语感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语感养成需要对语感材料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不能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便难以养成丰富的语感
期刊
初中历史新教材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其内容方式多样化便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历史问题,语言表达以平等对话和启发式为主。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这为创新教学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沃土”,只要你去思考、探索,就会发现许许多多闪光点,把它们发掘出来都有可作为创新素材加以发挥。  新教材的创新教学途径有很多。如:组织辩论、讨论、表演、展示、制作、撰写历史小论文、调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同样离不开老师对其作文兴趣的培养。初中课文《散步》的作者、著名作家莫怀戚老师在谈写作素养时也特别强调了兴趣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他说“写作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大的动力”。作文教学的成败关键就是学生对写作有没有兴趣。  一、听、读结合积累素材  听、读是学习的两种最简单的方式,也最易让学生接受。听、读什么?可以是名家名篇;可以是同龄人的他山之石;可以是
期刊
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物理教师的课堂提问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思维,突出主体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