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
  方法:将我院骨科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45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抗凝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PT、APTT、FIB等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性。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PT、APTT明显较长,FIB明显较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
  结论:骨科患者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值得在今后的骨科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6-0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下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较为棘手,目前临床以预防为主[1]。我院分析了补阳还五汤加味防治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本文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骨科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145例纳入本研究,均有明确的外伤史或骨科疾病史。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低蛋白血症、严重骨质疏松、恶性肿瘤、消化道溃疡、既往有血管栓塞病史等患者。
  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共计73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53±6.72)岁;体重50~85kg,平均体重(62.75±4.36)kg;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0例;手术类型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3例、膝关节置换术20例、骨折内固定术20例。
  偶数者归为实验组,共计7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4.84±6.54)岁;体重49~86kg,平均体重(63.54±4.52)kg;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7例;手术类型包括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0例、膝关节置换术22例、骨折内固定术20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及时常规抗感染、抗凝治疗,自术后当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连续用药7d。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方用黄芪120g、当归尾10g、赤芍10g、地龙6g、川芎6g、桃仁6g、红花6g、怀牛膝10g、延胡索6g、乳香6g、没药6g、生甘草3g。上药1剂/d,加水煎煮两次后合并煎液,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用药7d[2]。
  术后第8d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性。
  1.3 评价指标。如患者出现肢体远端或整个肢体出现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皮肤颜色青紫、皮肤温度低,并伴有发热、心率加快症状时怀疑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下肢血管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静脉造影技术确诊[3]。
  1.4 数据处理。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PT、APTT明显较长,FIB明显较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骨科手术是临床治疗严重骨骼病变和复杂外伤的有效治疗方案,但术后需要注意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在遭受重大创伤后其气必虚,气虚则推动无力,导致血脉痹阻而成瘀,不通则痛,形成以气虚血瘀为病理基础主的“股肿”之症,症见肿胀疼痛、活动受限,肤色青白或夹杂暗红,小脉络显现,指压可见凹痕,舌质暗紫,有瘀斑、瘀点、条线纹,舌苔白厚,脉沉细,即西医学的下肢深静脉血栓[4]。
  股肿症的基本病机为气虚血瘀、瘀阻脉络,治则以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为法。补阳还五汤方来源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是活血祛瘀的经典方剂。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药,以培补脾胃之元气,气旺则血行,使瘀祛络通,是治本之药。当归尾为臣药,长于活血,兼能养血,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5]。佐以川芎、红花、赤芍、桃仁以养血化瘀,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使瘀血消散、经络通畅。地龙通经活络,得黄芪之助而能周行全身。纵观全方,补气药与活血药相伍,可补气生血,弥补因经脉血瘀所致的血虚不足,达到祛瘀而不伤正,补正而不碍邪之目的。加入怀牛膝引药下行,通经活络;延胡索理气止痛;乳香、没药续筋接骨、消肿定痛。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6]。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可改善血流异常,抑制血小板功能亢进。当归可抑制血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均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从多个途径预防血栓形成,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挥良好的防治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骨科患者术后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值得在今后的骨科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继斌.补阳还五汤防治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5):56
  [2] 周文涛.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全髓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82~283
  [3] 曾令明.补阳还五汤联合防己黄芪汤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1):123~124
  [4] 史明,杨有猛,徐鸿育,等.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68~69
  [5] 林翔,王荣茂,郭元兵,等.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2):26~27
  [6] 王荣茂,郭元兵,石树培,等.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8):16~18,2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就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对外感病的意义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做如下报告。  关键词: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外感病 意义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2-01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这是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倡导的三焦辨证法,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他的这一理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以天麻钩藤饮为基本方,根据中印辨证随证加减,确定活血通络、平肝潜阳、降压缓痛的治疗原则。  结果:偏头痛患者的症状疗效较为显著。  结论:临床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偏头痛取得了满意疗效。  关键词:偏头痛 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24-02  中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4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针对对照组给予口服激素治疗,针对观察组给予中药二仙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5]。  1.2 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使用中医结合疗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过去两年间我院所收治的妇科患者中,选取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共100名。将10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名,依次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50名患者实施西药疗法,针对观察组50名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过治疗统计,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在效果上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用于临床指导。  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最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2.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率41.25%,总有效率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很好的疗效,并且副作用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 中医 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推拿牵引治疗,判断疗效。  结果: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4例,占81%;有效8例,占19%;总有效率达到100%。  结论: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好,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推拿 牵引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加味六君子汤合三联疗法辩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6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3例患者,对照组33例。  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相比于治疗之前明显好转,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医辨证主要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蒙医治疗牙龈出血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接诊的68例牙龈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蒙医治疗,评价其疗效。  结果:观察组(34例)治愈19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34例)治愈5例、好转11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47.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呼吸内科患者展开临床护理研究,了解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防范风险的各项措施。旨在优化呼吸内科风险管理,提升我院护理工作质量。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呼吸内科患者共150名。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针对风险因素进行护理干预管理,研究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的差异性。  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索中医辨证对慢性咳嗽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54例患有慢性咳嗽的患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治疗。  结果:男性患者中痊愈数为7例,显效数为16例,有效数为7例,无效数为4例,总有效数为30例,有效率为88.2%。女性患者中痊愈数为4例,显效数为10例,有效数为4例,无效数为2例,总有效数为18例,有效率为90.0%。  结论:个性化的中医辩证性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