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xf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2年3月以来,作者采用国产改良型Hoffmann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5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34例。随访时间平均17个月,骨折完全愈合平均25周,膝和踝关节功能良好,钉道感染14.8%。认为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比较了三种不同构型外固定器治疗方法后,推荐使用双面半针型,其明显优于其它构型。钉道感染和骨延迟愈合仍是外固定器治疗的两大并发症,对此可通过正视钉周围坏死组织的处理和减少钉一界面松动来降低钉道感染的发生率,可采用正确的复位和给予骨折断端间必要的压应力以避免延迟愈合发生。

其他文献
期刊
颈椎全椎板切除术、Cloward、Bailey-Badgley及次全椎体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是目前颈椎常用的减压融合术式,但以上术式对颈椎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家犬、新鲜人尸体颈椎,采用作者建立的视频图像微机分析二维、三维研究方法进行了运动学研究。结果发现:全椎板切除、Cloward、Bailey-Badgley及次全椎体切除术均未引起明显的颈椎不稳定;但前后路同时手术则导致后伸运动增加50
作者采用联合腱悬吊手术方法治疗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将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形成的联合腱连同喙突尖在肩胛下肌下穿过再将喙突尖原位固定。自1987年2月~1992年12月共收治30例(32个肩关节),经临床平均3年以上随访无1例再复发脱位,并保留良好的上臂外旋外展功能,术后所有肩关节功能评价良好。并对这种联合腱转位手术方法的生物力学机制进行临床研究分析,证实特别是在关节囊破损、松弛,转位后的联合腱对阻挡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 CCF)病因、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楚,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一。1957~1993年,作者采用早期肌力平衡为主的手术共治疗CCF 970例1373足,其中644例926足获0.5~33年(平均5年4个月)随访。临床及X线研究结果表明,肌力平衡术后疗效好,总优良率为90.9%,残余畸形及畸形复发率低。早期手术,彻底松解纠正畸形并建立动态肌力平衡
作者对带锁髓内钉(G—K钉)和AO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进行比较。作者用AO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66例(70个股骨)。用G—K钉治疗股骨干骨折33例(34个股骨)。AO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7个月。术后伤口感染4例,迟发性感染2例,3例发展成骨髓炎,钢板断裂2例,螺钉拔出、钢板松动6例,4例进行第二次手术。G—K钉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4个月,钉断裂1例,伤口感染1例,远端锁钉断裂2例。G—K钉
作者报告38例采用改良的梅花针闭合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该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适合胫骨上1/3,中1/3,下1/3的骨折。术前将梅花针的两端适当弯曲,进针时要求梅花针尽量与胫骨纵轴一致。判断梅花针是否贯穿骨髓腔的简便方法是托腿试验,托腿试验的准确性几乎达100%。从而使胫腓骨骨折的闭合内固定手术可以在不借助X线照射下完成。本方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作者总结12年来收治的骨折畸形愈合20例,骨不连接25例。对骨折畸形愈合恢复原长度及原结构后重新固定,对疏松型骨不连接采用髓内植自身1/3腓骨,髓外植自身髂骨。对硬化者切除硬化骨,肢体短缩者,骨折断端叠瓦式重叠植自身髂骨。本组病例,长骨干以梯形系列自动加压钢板固定,接近关节部的骨折采用L—梯形系列自动加压钢板固定,不做外固定。平均随访时间6年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8%。作者对骨不
期刊
自1970~1993年共施行桡骨头切除术27例。15例获得3年以上随访。15例中8例出现腕肘关节酸软、疼痛;11例肘关节屈伸度减少;7例前臂旋转受限;10例患侧握力降低。X线片显示6例提携角增大,6例出现肘骨关节炎改变,5例下桡尺关节对合异常。这种改变随年龄增大和随访时间增长而比例增加,程度加重。作者认为,桡骨头切除应作为改善前臂功能的最后选择,少年儿童尽量避免采用此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