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古诗词”与“音乐元素”的桥梁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o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古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文学样式。《诗经》三百零五篇,篇篇都可合乐歌唱,所以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司马迁也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毛诗序》云:“诗言志,言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说明古代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古诗词与音乐元素的融合好处多多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记得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笔者先让学生听歌曲录音。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继而听录音唱,学生满怀激情地唱。趁学生兴趣正浓,笔者赶紧引导他们进入正式教学过程。一节课中,歌声时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思考、讨论、答问非常活跃,教室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2.理解所学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古诗词,其言简义赅、惜墨如金的独特文学样式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而借助音乐,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因为曲谱是根据诗作的内容和情调配置的,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和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一定的信息。例如教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笔者先放歌曲录音,再让学生朗读。学生读得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声音中带着深深的哀怨。
  笔者问他们这样读的原因,学生说歌声中充满了忧愁悲苦。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在茅屋前口干舌燥地呼喊顽童归还被风吹走又被顽童抢走的茅草时的无可奈何。此时此刻,作者愁肠百结,潸然泪下……因此应该这样读,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此时的心情。音乐所起的作用由此可见。
  
  3.感染学生情绪,陶冶学生性情
  一首好的歌曲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这种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使人的心灵萌发美的种子。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耳朵传达到大脑,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引起心灵的共鸣。《乐记》说:“志(细)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单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这段话,基本意思就是说音乐有感染情绪、陶冶性情的功能。
  
  4.鉴赏古诗风格
  鉴赏古诗词风格,借助音乐,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苏词配上像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那样情调的曲子,显得豪迈奔放。像长江大河,滔滔滚滚,有一种磅礴的气势。这让人极容易想象到三国时期三雄争霸的风云变幻,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中不仅了解了历史,更体会了词的意蕴,主要是分清了宋词的两大词派,明白了豪放词的艺术风格,区分其与婉约词的迥然不同。
  
  二、古诗词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古诗词教学加入音乐元素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文化基础量力而行,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阅读心理的一般规律和读懂古诗词的基本要求出发。忽视了这些现实问题,将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不能让音乐元素抢占语文课的地位
  古诗词教学中加入音乐元素,是借助音乐的表现力帮助学生们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充分感悟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但说到底音乐只是完成诗词教学的辅助手段。俗话说,过犹不及,过多地使用这一手段极易把语文课上成音乐课,因此必须认清音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适时地运用这一手段,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我们更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需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的创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音乐的元素让学生去领悟诗词的意境,记住诗词的内容。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活跃了学生生活,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总之,通过古诗词与音乐元素的融合。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激情会进一步增强,古诗词教学会成为语文课堂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墨子·公孟篇.
  [2]史记,孔子世家.
其他文献
熟语的运用,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下面笔者针对熟语运用现象略作分析。    1.望文生义    [例]军事专家认为极超音速导弹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猎杀者”,一旦锁定目标,恐怖分子就无地自容了。(2010年北京卷)  分析:“无地自容”是形容非常羞愧,惶恐到了极点。句中的恐怖分子因导弹杀伤力大而“无处藏身”,并非“惭愧惶恐”。但考生往往只抓住“无地”,望文生义,以为词语是表示没地方可躲藏的意
分组实验课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对有关物理概念、定律进行探究、检验以及对物理量的测量,从而进行理论思考、升华的动态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主阵地,是物理教学过
提供了两条设计探究式物理实验的思路,即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和传统的物理实验,设计成探究式物理实验.设计了5个探究式物理实验,并就此对教学给出了自己的体会.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这一环节也应该适时改进,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精华,但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上,却忽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笔者认为。应该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并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中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  作为初中学生,他们还不具备
语文是一门饱含人文性、情感性、审美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而易见,语文这门学科对高中生而言其重要性可谓极大,但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学生普遍对语文学科不感兴趣,语文课堂
平抛运动是高中物理重要内容之一,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均有体现,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首次把矢量运算应用于运动中,显得极为抽象,特别是水平方向分运动的分析学生很难触摸得到
艺术性的作文批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所触及的不仅仅是学生作文能力的发挥,还融合着对鲜活生命的关注,对稚嫩灵魂的雕塑。    一、艺术性的作文批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的内动力  对学生作文,即使是一个优美的语段,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成语,也必须慷慨、及时、得体地予以表扬;而对于其不足,则应和风细雨地娓娓而谈。这是因为,教师的赞美,应该是洒向青少年学生灵魂深处的一缕阳光,教师艺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