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关怀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不足,其重要原因就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在人文关怀视阈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完善教学内容,创新工作方法,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心理疏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路径
人文关怀,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是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对自身生活得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对象性活动,它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最本原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终极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使人从动物性存在提升到人性存在。因此,让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关怀,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的探寻,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一、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参与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要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同时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尊重个性差异,实施素质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个体的受教育者,不仅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才能,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方式,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追求向往,所有的一切都打上了个性的烙印。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等呈现差异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层次性,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呈现多样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尊重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转变简单依赖制度规范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其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和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三、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动,每个社会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甚至在同一阶段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求得发展,在内容上就要不断创新,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克服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同人的实际相脱离的某些教条主义倾向。在方法上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建设文理结合、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学科、专业。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综合性,把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在内容上要关注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注重培育学术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也日益剧烈,不同的文化中均包含着合理的思想内核,对多元文化包括母体文化进行反思、批判性的吸收,对于延续传统,培育创新意识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等学校是追求真理、探究真理的圣地,高校的人文精神内在地体现了学术精神,要着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沟通与融合,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倡导和谐理念,优化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形成,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交互作用的过程,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社会环境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可以引导、约束个体的行为,推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情感需求,突出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并掌握人的情感需求,加大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才能实现从“动之以情”到“晓之以理”。人对情感的需要贯穿着整个生命的历程,现代社会中人对情感需要的凸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承认他们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与客观性,树立“尊重人的需要”的观念。即使是一些不合理的情感需求,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能采取无动于衷、冷漠轻视的态度。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问题,要认真研究,加大情感投入力度,可通过座谈、个别谈心、心理測试等方式加以解决,让受教育者感觉到温暖,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纷繁复杂,面临的学习、就业、工作、生活和婚恋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急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路径
人文关怀,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是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对自身生活得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对象性活动,它不可能脱离人而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人,思想政治教育最本原的目的是促进人类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其终极价值追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使人从动物性存在提升到人性存在。因此,让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人文关怀,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根基的探寻,也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一、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参与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做人的工作,人的素质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造就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和教育主体。要尊重学生在整个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的发挥,给他们以平等自由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能充分地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激励和自我完善,从而学会对自我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目的。同时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 促使大学生主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尊重个性差异,实施素质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作为个体的受教育者,不仅有独特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和才能,还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体验方式,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追求向往,所有的一切都打上了个性的烙印。一方面,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等呈现差异性,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具有层次性,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呈现多样性。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尊重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工作中,转变简单依赖制度规范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其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和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三、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动,每个社会的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甚至在同一阶段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求得发展,在内容上就要不断创新,使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现实性要求。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克服传统教育中所存在的教育同人的实际相脱离的某些教条主义倾向。在方法上要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调整学科与专业设置,建设文理结合、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学科、专业。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上的综合性,把人文关怀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文教育的全过程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在内容上要关注传统文化精神,加强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注重培育学术文化。随着全球化的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冲突也日益剧烈,不同的文化中均包含着合理的思想内核,对多元文化包括母体文化进行反思、批判性的吸收,对于延续传统,培育创新意识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高等学校是追求真理、探究真理的圣地,高校的人文精神内在地体现了学术精神,要着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沟通与融合,满足大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倡导和谐理念,优化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实施,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形成,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一交互作用的过程,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离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因此,社会环境对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同时,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一种无形的感召力量,具有强烈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可以引导、约束个体的行为,推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全社会都要关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情感需求,突出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并掌握人的情感需求,加大教育者的情感投入,才能实现从“动之以情”到“晓之以理”。人对情感的需要贯穿着整个生命的历程,现代社会中人对情感需要的凸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因此,要尊重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承认他们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合理性与客观性,树立“尊重人的需要”的观念。即使是一些不合理的情感需求,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能采取无动于衷、冷漠轻视的态度。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感需求问题,要认真研究,加大情感投入力度,可通过座谈、个别谈心、心理測试等方式加以解决,让受教育者感觉到温暖,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纷繁复杂,面临的学习、就业、工作、生活和婚恋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急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