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氏与保险公司的创新合作模式,不但有可能增拓潜在客户,而且围绕购买防癌险的人群,还有更多可供想象的业务拓展空间。
这太有想象力了!
两个月前,3家世界500强企业——罗氏、瑞士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瑞士再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中国市场推广防癌险。据估计这一新险种有望在今年覆盖达到1000万客户,而且一年之后客户人数有望再增长20%。诸多媒体热议这一商业模式乃首创之举,尤其制药企业的专业介入是一大创新。
实际上,罗氏涉足商业医疗保险的时间比外界所知悉的要早得多。据《E药经理人》了解,早在两年前防癌险刚在中国出现时,其身后已经有了罗氏的身影。罗氏的参与,不但提高了保险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罗氏不用花费任何投入便获得与潜在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扩大品牌纵深。
但这还不是整个创新模式的全部。
很早以前已经开始
2010年,新华保险与瑞士再保险合作,首次将全过程防癌险引进中国。这种全过程防癌险突破了之前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一般在诊断后一次性支付保险金、通常不与治疗挂钩的局限,根据患者不同的癌症治疗方式给予相匹配的保险额度,为患者诊疗全过程,包括确诊、住院、手术、放化疗、器官移植(包括肝脏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各个阶段,提供针对性强的保障。这一险种一经推出,便颇受瞩目,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设计这类保险产品所需要的一些有关癌症的统计数据,正是由罗氏提供的。
全过程防癌险的特色是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给予理赔,如确诊、手术、放化疗等,相对应的是,患者只有采取了正规、合理的治疗’才能获得理赔。而这一过程的确认,恰恰是在癌症领域有极强的疾病管理能力的罗氏所能做到的。其在背后发挥的作用就是精确估计每个阶段的患者数和花费以及治愈率等。罗氏商业保险及市场准入策略部经理夏浩告诉本刊,在防癌险项目中,罗氏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肿瘤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罗氏拥有一系列全面的肿瘤及肿瘤治疗方面的数据和经验。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研发一个新的保险产品,最重要的就是精算。罗氏将若干年来在中国的肿瘤发病、死亡及区域分布等数据提供给保险公司,并且提供各种癌症的临床治疗指南以及对应的治疗支出模型。这些数据和模型,对于保险公司开发新型的癌症产品有很大的价值。
在目前的合作中,三方配合模式是这样的:罗氏向中国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提供各种类型癌症的统计数据,包括癌症是否容易治愈等。瑞士再保险公司通过这些数据计算治疗的风险和成本,然后为中国保险公司设计和提供再保险。
据了解,国内法规不允许外资公司在国内销售零售保险,但允许其出售再保险,罗氏与瑞士再保险的合作,绕开了这一规定。
夏浩表示:“罗氏和瑞士再保险的总部都在瑞士,因此两家公司在瑞士就这个项目开始了研讨,并在2009年左右正式立项。在中国推进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做了很多改变和升级。‘患者为先’一直是罗氏的理念。我们相信肿瘤商业保险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患者对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并让更多患者在身处病痛亟需帮助时,获得经济和医疗上的有力援助。”
根据夏浩的介绍,目前,太平洋只是罗氏和瑞士再保险合作的保险公司中的一家,此前已经开展合作的除了新华保险,还有平安保险等5家保险公司。但相比之前,此次即将推出的防癌保险产品却与以往有所不同。一位从事保险经纪的人士告诉本刊:“此次太平洋保险推出的防癌险相比之前其他保险公司的防癌险引入了健康管理理念,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健康培训服务,罗氏的介入,体现了这种服务的专业性。”
瑞士再保险也明确,根据协议,此次的三方合作,瑞士再保险将为太平洋提供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再保险支持,而罗氏将为销售团队提供更多的医学知识培训,并为终端消费者普及癌症相关知识提供支持。罗氏为购买防癌保险的这一目标人群提供的健康教育等增值服务,不但提高了保险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扩大了罗氏在抗肿瘤领域的形象,对于其面向公众推广有益。这也是罗氏参与此次合作的原因之一。但罗氏的期望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别有洞天
尽管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罗氏与瑞士再保险以及国内的保险公司并没有财务往来,也不享受保险销售的收入或提成。但从长远来看,推动防癌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其最终的受益者里,罗氏作为全球最大的肿瘤药研发制造公司,不会缺位。
2012年,罗氏中国的制药和诊断部门在上半年分别增长了24%和32%,中国已成为罗氏日益加倍关注的市场,如何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罗氏一直在寻求突破。
目前,在国内,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约95%的民众,但遵守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新研发的创新型药物或者特效药,非常难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个现象,在肿瘤治疗领域显得尤为突出。”一位在跨国企业从事多年处方药销售的人士如是给记者分析。
作为领先的肿瘤药物提供商,如何让创新型药物惠及更多患者,一直是罗氏重视的问题。夏浩认为:“长期以来,阻碍中国癌症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经济和规范化治疗。罗氏推动商业保险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突破这两方面的瓶颈。中国患者肿瘤防治意识十分薄弱,罗氏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公众对肿瘤的正确认知,推广肿瘤的个体化、规范化治疗。而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口拥有了新型商业健康保险,那么获得规范化治疗的机会就会随之扩大,而罗氏的药物一直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石。”
据了解,罗氏与瑞士再保险此前也曾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尝试过诸如此类的合作,中国并非第一个开展合作的市场,不过却是第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新华保险“本土化”之后的全过程防癌险产品——“康健吉顺”、“康健荣尊”,销售均好于预期。其中,2012年前10个月,“康健吉顺”的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防癌险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在中国已有超过1000万人获得了防癌保险及相关服务。”夏浩说。
这一强劲势头的确让人瞩目,来自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10月,健康险原保费收A732亿元,同比增长32%。瑞士再保险公司最新发布报告则指出,中国的医疗保障缺口到2014年预计将达到122亿美元。巨大的医疗保障缺口,以及现阶段医保“高覆盖、低保障”的特点,使商业健康险成为转嫁因病致贫风险的有力保障。不少国内保险公司看准时机,发展健康险,满足消费者医疗保健的需求。而罗氏与保险公司的创新合作模式,在未来,不但有可能增拓潜在客户群,而且围绕购买防癌险的客户群,还有更多可供想象的业务拓展空间。
夏浩举例说:“5年前,保险公司的车险,都是通过价格来竞争客户。而现在,各个保险公司所售车险的价格已趋同,主要差异在于提供的服务不同,如酒后代驾、免费代步车、上门理赔等等。于是在选择车险的时候,价格已经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保险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已成为最主要的购买因素。而中国市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正在从理赔型需求转为服务型需求上来,从这个角度来看,罗氏的利益是面向长远的。”
这太有想象力了!
两个月前,3家世界500强企业——罗氏、瑞士再保险公司(以下简称“瑞士再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中国市场推广防癌险。据估计这一新险种有望在今年覆盖达到1000万客户,而且一年之后客户人数有望再增长20%。诸多媒体热议这一商业模式乃首创之举,尤其制药企业的专业介入是一大创新。
实际上,罗氏涉足商业医疗保险的时间比外界所知悉的要早得多。据《E药经理人》了解,早在两年前防癌险刚在中国出现时,其身后已经有了罗氏的身影。罗氏的参与,不但提高了保险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更重要的是罗氏不用花费任何投入便获得与潜在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扩大品牌纵深。
但这还不是整个创新模式的全部。
很早以前已经开始
2010年,新华保险与瑞士再保险合作,首次将全过程防癌险引进中国。这种全过程防癌险突破了之前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一般在诊断后一次性支付保险金、通常不与治疗挂钩的局限,根据患者不同的癌症治疗方式给予相匹配的保险额度,为患者诊疗全过程,包括确诊、住院、手术、放化疗、器官移植(包括肝脏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各个阶段,提供针对性强的保障。这一险种一经推出,便颇受瞩目,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设计这类保险产品所需要的一些有关癌症的统计数据,正是由罗氏提供的。
全过程防癌险的特色是根据治疗的不同阶段给予理赔,如确诊、手术、放化疗等,相对应的是,患者只有采取了正规、合理的治疗’才能获得理赔。而这一过程的确认,恰恰是在癌症领域有极强的疾病管理能力的罗氏所能做到的。其在背后发挥的作用就是精确估计每个阶段的患者数和花费以及治愈率等。罗氏商业保险及市场准入策略部经理夏浩告诉本刊,在防癌险项目中,罗氏的主要角色是提供技术上的服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肿瘤药物研发和生产企业,罗氏拥有一系列全面的肿瘤及肿瘤治疗方面的数据和经验。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研发一个新的保险产品,最重要的就是精算。罗氏将若干年来在中国的肿瘤发病、死亡及区域分布等数据提供给保险公司,并且提供各种癌症的临床治疗指南以及对应的治疗支出模型。这些数据和模型,对于保险公司开发新型的癌症产品有很大的价值。
在目前的合作中,三方配合模式是这样的:罗氏向中国保险公司和瑞士再保险提供各种类型癌症的统计数据,包括癌症是否容易治愈等。瑞士再保险公司通过这些数据计算治疗的风险和成本,然后为中国保险公司设计和提供再保险。
据了解,国内法规不允许外资公司在国内销售零售保险,但允许其出售再保险,罗氏与瑞士再保险的合作,绕开了这一规定。
夏浩表示:“罗氏和瑞士再保险的总部都在瑞士,因此两家公司在瑞士就这个项目开始了研讨,并在2009年左右正式立项。在中国推进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做了很多改变和升级。‘患者为先’一直是罗氏的理念。我们相信肿瘤商业保险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患者对肿瘤药物的可及性,并让更多患者在身处病痛亟需帮助时,获得经济和医疗上的有力援助。”
根据夏浩的介绍,目前,太平洋只是罗氏和瑞士再保险合作的保险公司中的一家,此前已经开展合作的除了新华保险,还有平安保险等5家保险公司。但相比之前,此次即将推出的防癌保险产品却与以往有所不同。一位从事保险经纪的人士告诉本刊:“此次太平洋保险推出的防癌险相比之前其他保险公司的防癌险引入了健康管理理念,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健康培训服务,罗氏的介入,体现了这种服务的专业性。”
瑞士再保险也明确,根据协议,此次的三方合作,瑞士再保险将为太平洋提供产品设计和定价方面的技术支持以及再保险支持,而罗氏将为销售团队提供更多的医学知识培训,并为终端消费者普及癌症相关知识提供支持。罗氏为购买防癌保险的这一目标人群提供的健康教育等增值服务,不但提高了保险公司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扩大了罗氏在抗肿瘤领域的形象,对于其面向公众推广有益。这也是罗氏参与此次合作的原因之一。但罗氏的期望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别有洞天
尽管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罗氏与瑞士再保险以及国内的保险公司并没有财务往来,也不享受保险销售的收入或提成。但从长远来看,推动防癌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其最终的受益者里,罗氏作为全球最大的肿瘤药研发制造公司,不会缺位。
2012年,罗氏中国的制药和诊断部门在上半年分别增长了24%和32%,中国已成为罗氏日益加倍关注的市场,如何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罗氏一直在寻求突破。
目前,在国内,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约95%的民众,但遵守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新研发的创新型药物或者特效药,非常难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这个现象,在肿瘤治疗领域显得尤为突出。”一位在跨国企业从事多年处方药销售的人士如是给记者分析。
作为领先的肿瘤药物提供商,如何让创新型药物惠及更多患者,一直是罗氏重视的问题。夏浩认为:“长期以来,阻碍中国癌症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经济和规范化治疗。罗氏推动商业保险项目的目的,就在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突破这两方面的瓶颈。中国患者肿瘤防治意识十分薄弱,罗氏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公众对肿瘤的正确认知,推广肿瘤的个体化、规范化治疗。而当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口拥有了新型商业健康保险,那么获得规范化治疗的机会就会随之扩大,而罗氏的药物一直是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基石。”
据了解,罗氏与瑞士再保险此前也曾在其它发展中国家尝试过诸如此类的合作,中国并非第一个开展合作的市场,不过却是第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新华保险“本土化”之后的全过程防癌险产品——“康健吉顺”、“康健荣尊”,销售均好于预期。其中,2012年前10个月,“康健吉顺”的销售额超过9000万元。“防癌险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运行,在中国已有超过1000万人获得了防癌保险及相关服务。”夏浩说。
这一强劲势头的确让人瞩目,来自保监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10月,健康险原保费收A732亿元,同比增长32%。瑞士再保险公司最新发布报告则指出,中国的医疗保障缺口到2014年预计将达到122亿美元。巨大的医疗保障缺口,以及现阶段医保“高覆盖、低保障”的特点,使商业健康险成为转嫁因病致贫风险的有力保障。不少国内保险公司看准时机,发展健康险,满足消费者医疗保健的需求。而罗氏与保险公司的创新合作模式,在未来,不但有可能增拓潜在客户群,而且围绕购买防癌险的客户群,还有更多可供想象的业务拓展空间。
夏浩举例说:“5年前,保险公司的车险,都是通过价格来竞争客户。而现在,各个保险公司所售车险的价格已趋同,主要差异在于提供的服务不同,如酒后代驾、免费代步车、上门理赔等等。于是在选择车险的时候,价格已经不是主要考虑因素,保险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已成为最主要的购买因素。而中国市场对医疗保险的需求也正在从理赔型需求转为服务型需求上来,从这个角度来看,罗氏的利益是面向长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