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德育的“不唯而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niba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确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和品德养成的课堂教学方略,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教师为创新而教,学生为创新而学,必将促进学生在主体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获得整体发展,正所谓不“唯”而有“为”。
  一、不唯教案,活用教材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上海师大吴忠豪教授也说过:“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我们要重新确立教学资源观:教学资源无处不在,瞬时即逝的教学资源尤其宝贵。学习《湖心亭看雪》时,窗外突然飘起了雪花,教师打破了原来的教学程序,让学生赏雪、沐雪,画雪、品雪,突如其来的“探访”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难得的教学资源,变成了一段美丽的相遇。在讲《大自然的语言时》,校园里的一棵金黄的银杏树又成了师生们的“写生素材”,看着飘转的叶子,触摸着透凉的秋风,遥想千年银杏的传说,感受着自然带给我们的“多维度”体验!
  同样,在学习《旅鼠之谜》时,用大量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用讲故事的方法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在布局谋篇上的特点。尤其是看到“自由呼吸自在荣成”环节,展示的荣成人与鸟类共舞的图片更是激发了同学对家乡的热爱。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理解了本文带给我们的只有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的新的探究科学和思想,达到语文教学的德育效果。
  二、不唯师权,善为导航
  一篇文章我们要带领学生学习的是一个表现方法和一个精神实质。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中得到锻炼、提高,老师当好“舵手”这一角色很关键。例如学生扮旅鼠自我介绍时,出现读的不流畅,甚至念错字。老师抓住旅鼠“胆怯”的特点作文章,评价学生因紧张把旅鼠的“胆怯”表现出来了。课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在找学生读文字的时候,大家都可以试,读好读不好都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这个机会是平等的。这样的解围法,可让学生在全班面前不至于“受打击”,也让全班体会到“胆怯”是什么样的神态,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一种词语教学的仿真效果,避免了用一张面孔罩在课堂上,以灵活的手段让学生的表现变得信手拈来,从而锻炼、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在表达训练中,当让学生畅谈看大天鹅的感受时不知如何表达。可以这样评价他:实际上他是告诉同学们,他的感受无法用语言表达,妙不可言呐。解除了学生的尴尬,避免了课堂的冷场,那样既鼓起了学生的敢于表达的勇气,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发言的欲望。
  三、不唯学知,但为致用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们精心地唤醒每一个生命体的灵魂,通过引导、追问、潜入、推敲达到催化的效果,进而使我们课堂主体——学生在美文中徜徉,跃然纸上,让躺着的课本成立体,构建出一个新常态的语文教学大厦。
  跃然者,活跃呈现也。互动的过程就是活跃呈现的过程,生活是开放的不是温室,更不是牢笼。只有推倒教室的“墙”,看到窗外的世界,美好的心灵才会跃然而起。
  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学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品质等引导学生依据文本,拓展自己的生命体验,并展开专题“对话”,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课堂“对话”高潮迭起。在讲授《旅鼠之谜》时,文中对旅鼠的三大谜团进行了猜测,都被生物学家否定了,于是老师向学生们抛出了话题: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旅鼠“集体大自杀”呢?有兴趣的同学可在课下交流,看你有什么样的猜想?这样在下课余韵未息时,再布置好下一堂课“对话”的问题,使悬念不断,以鼓励学生去广泛搜集材料,作好“对话”准备。学习《中国石拱桥》,组织学生走进村庄,走进田野,去拍家乡形式各异的“桥”,去搜集“桥”的记录。这样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激发,课堂内涵得到延伸。
  学科的德育功效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把心沉下来,不断挖掘与打磨,才能从水底捧出耀眼的珍珠,在育人的殿堂让学生得到人间最美的精华。也許有一天,我们的课堂变了,变做一湾湖水,我们带领学生,不,应该是我们师生同乘一叶小舟,徜徉于开满莲花的湖面,我们也如花一般的美丽,在湖面自由行走穿梭,那该是怎样的风景?!
  不知是我们美丽了花,还是花美丽了我们……
其他文献
一捆线,一摞鞋底,一根快速穿梭的针,姥姥静静地坐在她孙儿的床边,隔着老花镜不时看看壶里的水是否烧开。记忆中的幼时,姥姥始终是和蔼而有干劲的。她当过童养媳,没有文化的她
这么多年过去了,妈妈还经常说:“来,宝贝,让我看看,你耳朵上那道疤又长平一点儿没有?”哎,妈妈呀!你都看了多少遍?有时我心里虽然极不情愿,但我明白,妈妈是带着爱出发的。那
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交流载体,其直接地表达人的意图与想法,而小学阶段正是人们训练语言听说能力的重要阶段,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课堂上如何从哪些方面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首先,要强化语言积累,提高口语水平。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灵活运用自身的表达水平与丰富经验,面对任何话题做到侃侃而谈,但在学习的课堂上,
期刊
某些虚词能够标示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一般疑问句、反问句、倒装句等。可以通过虚词的标示作用,分析和把握文言句式特点。  接下来,笔者举例分析虚词在文言句式中的标示作用。  (一)判断句  断定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②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元史·许仲平义不苟取》)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①句“者”
期刊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少生活经验,因而其语言、动作比起小学生来要略逊色一些。幼儿的语言教学就比较困难,如果方法不当,就会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不过,幼儿天真烂漫,充满情感,其求知欲特别强,只要教师找对了开启幼儿心灵的钥匙,就完全可以搞好其语言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幼儿的语言教学。  一、引导幼儿识字  研究表明,4岁左右的幼儿就有一定的识字、写字的能力了。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表达、学
期刊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提升,帮助他们明确语言内容的运用路径,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明晰妥善的表达方法,注重特定的修辞教学。修辞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块内容,一类为语辞,即口头语言;还有一类是文辞,即书面语言。概括来说修辞就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是一种言语活动的方式。  一、初中语文修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修辞内容未能引起重视:初中生在进行语文内
期刊
文本分析:《亡人逸事》是孙犁先生在晚年时期所写的一篇缅怀亡妻的散文,这时距离他的妻子去世已有十二年之久,真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我们在品读这篇文章时发现作者文笔看似枯淡无味,实则字字饱含深情,这也是孙犁老先生晚年作品的一大特点:散文重“理”而非“诗”,外枯而中膏,学生由于年龄和人生阅历的局限性,对文中作者隐藏的深情较难深刻体会,需要教师补充知识、选取较好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理解作者的
期刊
语文在绍兴的百草园里散步,在乌镇的林家铺边徜徉,在清华的荷花池畔赏月,在济南的小摇篮里吟雪……在文学巨匠的故乡,语文积淀成一个深厚的人文磁场,在这里,凡是有感触的人类,都会产生一次次心灵的悸动,都会生发一声声空灵的独语;在文学名作的背后,语文构筑起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在这里,凡是有感情的人类,都会联想到一幅幅精美的画卷,都会吟唱起一首首动人的乐意……  语文从《诗经》中走来,从《论语》中走来,从《
期刊
“尧问舜”篇为《庄子·齐物论》的内篇之十三,内容简略,容易理解,作为第六章列举的第一个寓言故事,写自我中心之排他性与开放心灵之涵容性的不同。本文主要考证其中“故”“
冷风呼啸,吹动了我的衣角,独自一人站在江边,只看那潮起潮落……傍晚了,夕阳的余晖还是那样恋恋不舍地笼罩着江面。偶尔,岸边的细沙被卷起,在空中,随意地打转着,又落下。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