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YX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十世纪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二者发展出现严重失衡。经济的增长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提高,但是对于环境带来的威胁却逐渐加大。因此,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处理环境问题成为现今时代讨论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生态人学思想的应用为人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帮助,为我国从快速型发展向科学稳定型发展的转变提供了动力,是构建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备要素。本文主要对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供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当代价值;生态文明
  面对当今国内严峻的生态环境,加强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势在必行,但是如果缺少相应的科学理论指导,最后取得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国的基本指导思想,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对生态人学思想的挖掘,可以找到一个新的角度来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对西方环境保护主义思潮进行了指控批判和反驳
  西方环境保护主义思潮开始于20世纪中后期,源于蕾切尔卡逊编撰的《寂静的春天》,这本著作的主要内容是挑选马克思著作中的一些片段,并对其部分观点进行抨击和质疑。在马克思著作中,普及了自然支配理论,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但是蕾切尔卡逊却认为马克思的自然支配理论其实就是一种较为极端的,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想主义和价值取向,他将马克思的自然支配理论进行了歪曲,其认为马克思的自然支配理论只是将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可加工对象,人类对自然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利,并说明这种思想对于人们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威胁。
  但实际上,在马克思著作中,其对于自然支配理念的表述是这样的:人对自然的支配,在每一新的进展中扩大了人的眼界,文明人需要与自然作斗争。马克思用了一种比喻的形式,将人类对自然的支配进行了表述,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主宰与征服。同时马克思对于支配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人虽然能服劳役,但并不代表其就是世界的主人,自然本身就存在着不断的变化性,是不可能被人类完全支配和占有的。另外,马克思也总结了恩格斯说过的一段话: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从这里就能够明显感受到,马克思想要表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单方面的掠夺和占有。
  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中,其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表述。其认为,人的劳动除了是对自身行为的把控外,还是对自然界物质变换的一种把控,这种把控的实现需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配合,两者属于一种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如果仅从只言片语中去理解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未免过于断章取义,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由此也可以说明,西方环保主义者的片面性和不正确性。
  2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对实现现实环境问题的认知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现今人们所处的时代中,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并正在持续恶化中,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对地球上的生命体带来了较大的威胁。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对自然的破坏也在不断加深,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从原有的和谐发展,变成了现在的极端对立,这种形态的产生,为人类生存以及后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为地球生存质量的提高带来了阻碍。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将人与生态的关系比喻成水和鱼,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当下,人类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也在逐渐加大,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一些鱼类还出现了变异的情况。这也明确的预示了现今人与自然之间发展的关系,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大,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自然环境被不断的破坏,且正趋于无法挽回的局面。可反观人类,其还在为自己的发展而沾沾自喜,并未意识到其已经在破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正在推动自己走向灭亡。
  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的悲惨例证,一连串灾难接二连三的爆发,至今都让人们不寒而栗,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和教训。生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增多,使得人類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在自然破坏的同时,人们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恩格斯早就警告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在现今文明时代的发展中,从未像现在这样,急需一个新的思维发展模式来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问题的缓解提供帮助,而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提出,让人们明确了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统一发展的关系,了解到人类世界要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马克思主义生态人学思想中,坚定的表明了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是受制约和受限制的这一主张,而自然界则有着既定的发展规律以及发展尺度,人类需要遵守自然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从思想上将自己的主人公理念予以剔除,遵循自然界既定的客观规律,并秉持着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思想。在马克思的理念中,人与自然之间是等同的,即人将自然进行对象化的同时,自然也会将人进行对象化。而现今社会发展中,自然生态之所以会遭到严重的破坏,无疑是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私欲,而无视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人类无止境的索取,最后引发自然界的报复。从生物发展角度来看,人类确实处在食物链的最顶端,但是如果因为这样而产生一种凌驾于自然万物的思想,无视事物发展的规则和秩序,势必会遭到食物链下层生物的过激报复,进而推翻原有的金字塔秩序。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必要空间,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人们如果不能更好的看待和对待自然,那么自然也势必会以同样或者更严重的行为来保护人类,所以做好河湖自然、关爱自然应该是现今每个人的应尽职责。
  再者,人类应该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生产和工作中来。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是以自然为支撑实现的,如果没有自然的支撑,任何行为都将是抽象虚假,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人的生产生活、工作与自然之间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协调好这几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物质生产、科学文化生产、人自身的生产以及精神生产等多方面内容,而生活和工作涉及到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这一理论中的很多思想都与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在现今发展中,人类需要有效落实这一理论的中心思想,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和工作中来,以解决人类生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摒弃原有的“消费到病、娱乐到死”扭曲思想。同时也要掌控好物质和精神这两个维度之间的关联性,杜绝“物质大爷、精神乞丐”的价值理念。   3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为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导向
  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现今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其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生态文明建设摒弃了原有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对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生态文明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界定,启发我们要抓住社会建设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
  之所以说社会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因为生态危机和生态文明的本质规定。从本质上分析可以看出,表面上其表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关系危机,但是实质上缺失人与人之间在资源占有、分配和使用上存在的利益矛盾和危机。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人与人在自然利益上的关系进行有效调节,而通过合理社会关系的社会建设则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目标。从生态文明的本质上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生态文明的发展不仅未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产生任何影响,相反,在生态文明的作用下,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保障。与此同时,其也为人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满足了人们现今生活的需求。因此,将生态文明和社会建设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将社会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能够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落实。
  在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中,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关于人这一主体方面的表述。从价值关系和主体意识上来看,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主客体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充分发挥人类的创造性和价值向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具有一定的相同性。曾有学者对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实行了剖析,认为其是在追求人类自由解放的基础上,合理的解决现有的环境问题。这一思想表明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单单是对现有环境问题予以解决,还需在坚持以人為价值向度的基础上,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以及实现人的持续发展。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未来应致力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统一的整体,生态文明建设则是为了实现生态和文明的有效结合,从而为人类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这一价值取向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调动了广大人群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更多助力。
  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主张发挥人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树立人们正确的环境意识,希望人们可以自主的进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造,而不是像以往单一的索取或者顺从。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突显人类的主体地位,实现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和衔接,进而创造出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新世界。在现今时代下,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需符合人与自然生态一致性的发展目标。在建设过程中,人类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主动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坚信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既坚持价值取向上的以人为本、为民造福,又紧紧依靠人民力量来做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4结语
  本文试图站在马克思自然观理论的角度,对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进行阐述,并对其在当代的价值实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面阐述了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对现今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希望在马克思生态人学思想理念的影响下,人们能够持续深化自身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进而为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三重视域论析[J]. 刘建涛,浦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2]马克思是如何论证共享发展的——读《哥达纲领批判》的体会[J]. 赵学清.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03)
  [3]马克思思想的生态之维与环境保护的可能之路[J]. 兰洋. 法大研究生. 2015(02)
  [4]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J]. 郎廷建.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05)
其他文献
摘要:明朝的厂卫制度作为当时的特务监察机构,与中央监察体系和地方检察体系共同组成了明朝的监察体系。厂卫制度虽然仅仅是明朝监察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其对我们研究现在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借鉴不容小觑。本文首先简单描述明朝厂卫制度的发展,其次分析厂卫制度与即将成立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异同,最后讨论了厂卫制度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借鉴。  关键词:明朝;厂卫;监察  一、明朝厂卫制度的发展  纵观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
期刊
《沧浪诗话》的诗体篇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脉络、体裁、风格、样式等内容进行了梳理,体现出严羽在对诗体进行划分时的特点,他对诗体的分类主要按照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诗歌的风格,二是诗歌的体裁和格式。  一、对诗歌发展脉络的梳理  《诗体》开篇就指出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脉络:《诗经》——《楚辞》——西汉五言——歌行杂体——沈宋律诗,实际也是诗歌从古体诗到近体格律诗的发展演变过程,这是从诗歌的语言组合方式上着
期刊
摘要:随着智能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日益成熟的新时期。可以说,在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中,电子信息技术的价值影响力在不断地提升。当然,计算机本身也从简单低级向复杂高级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在变革世界发展的同时,也颠覆了传统的解决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本文将从电子信息工程的内涵及应用现状分析入手,着重探究电子信息工程对人类生活的全方位影响。  关键词:人类生活;
期刊
摘要:近些年以来,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积压多年的冤假错案开始浮出水面,国家赔偿等概念也开始出现在公民的视野之中。无罪释放、重新审理乃至新的执行无疑是对无辜家庭的再度伤害,当然也有部分被告人已因刑讯逼供而已被执行死刑。结果的正义通常被认为是值得等待的,但这种以付诸大量时间甚至以生命作为代价而等待到的正义通常会受到公众的非议,这种现象值得整个社会的反思,笔者试图从非法口供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原
期刊
美育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它将美学理论实施于日常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之中,体现了美学的目的,任务,功能。美育思想实则就是体现了某美学思想的现实价值和积极思想意义。庄子美育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可以理解庄子对当时历史和现实背景下从人的心灵和精神处着手消解人性的异化,希冀重塑完整自由的人性和人格的目的。庄子哲学是继承老子哲学的道家第二大家,庄子依然继承老子以“道”为核心和最高范畴的立场,“天人合一”“法
期刊
摘要:回望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五四启蒙和八十年代启蒙在我国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都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在各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开启人类的智慧、促进人们民族意识的觉醒、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都是对历史上那些曾发生过的有深远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的回顾。八十年代启蒙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五四启蒙的“回归”,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也存在着差异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劳动关系矛盾更趋剧烈、复杂、多变,化解劳动争议更需要多部门、多元化处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泉州市多元化解决劳动矛盾纠纷予以阐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以对构建多元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泉州市;多元化;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作为劳动争议解决的主要手段,在依法公正及时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当事人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各行各业无论是工作模式还是工作方法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企业对企业財务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企业要提高对财务电算化的认识,本文探讨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与对策,以期实现对会计电算化的更充分利用,有效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系统  一、引言  当前,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薄弱,没
期刊
摘要: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广大女性在正确文化观念、教育熏陶下逐步走出家庭,为推动政治经济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然而我国社会在转型的过程中,机遇和挑战的并存也使得女性在职业、教育等方面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妇女解放没有进行过集中论述、提出女性解放思想这一概念,但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以“人类解放”为出发点,在推动人类解放的这一过程中,将妇女解放作为其组成部分,
期刊
摘要:艺术作品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审美对象,学界对此讨论不断,而艺术作品其载体“物”的属性,对艺术作品的物的属性的辨析,是正确认识和艺术审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艺术作品质料、媒介、体现形式等方面对艺术作品的物性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物性;艺术作品;质料;媒介  艺术作品是一个物质实体。谁能怀疑艺术作品就是一“物”?这一承认就意味着,一切艺术作品首先以其物质属性成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质料才是艺术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