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至朴处自芬芳”讲评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在自然界中,色深艳丽的花儿往往香味很淡,而越是色浅朴素的花儿香味却越浓。
  材料展示了一个自然现象,这现象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以“花至朴处自芬芳”为题作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中关键句是“越是色浅朴素的花儿香味却越浓”,它与文题“花至朴处自芬芳”相对应,大大减小了审题的难度,没有在审题上难为考生。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同时又是命题作文,而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材料该怎样立意呢?
  材料中“色深香味淡”与“色浅香味浓”形成一种对比,表面上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哲理。而题目“花至朴处自芬芳”则清楚地体现了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色浅香味浓”应该理解为:人应该注重加强内在气质修养,不去刻意张扬,不刻意追求名利,最终总会赢得公众的赞美。
  【佳作示例】
  花至朴处自芬芳
  秦玉玺
  阡陌上横亘着的赢弱的花,或许,并不曾夺你视线。但它们浓郁的香气,即便是在旷野,也依然会在不知不觉间沁入你的心脾。是的,它们并不鲜艳美丽,但吸取日月精华,饱经风雨沧桑,它们一任芳香四溢,不逊任何名花贵草。
  她是一朵来自南城的茉莉,在城市的角落播撤芬芳。她是刘丽,20岁出头的普通女子,初中未毕业的她就因家庭贫困辍学,外出打工,当起了洗头妹,这是一份多么普通甚至是卑微的工作啊,没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艰辛。但她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了四五名孤儿,供他们读书。她顶着人们的猜疑甚至是嘲笑,默默工作,一心去帮助那些比她更艰难的人,不愿让自己破碎的读书梦在其他孩子身上重演。刘丽是这样的平凡,就像是一朵朴素的花,但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人们,朴素的花也会芬芳浓郁,让世间馨香氤氲。
  他是北国的一支木棉,他用自己的生命催开遍地的木棉花。他就是吴斌,驾驶着满载乘客的大客车,突然被从天而来的铁块击中腹部,他忍住剧痛,打开转向灯,刹车,靠边停车,乘客们安全下车,但他却再也走不下自己心爱的岗位……吴斌,就是这样一朵木棉,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催开爱的花朵,将芬芳留在每个人的心头。
  他是一朵来自西北的格桑花,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将芬芳铺满茫茫大山。他就是才哇,那是个令人心痛的清晨,在地震来临的最初几分钟,住在哥哥家的才哇被巨大的震颤给震懵了,回过神以后他立即冲出哥哥家门,开车赶往扎西大同村。他知道,作为村干部,这一刻,他要和他的村民们在一起。“救人,快救人”,才哇带领大家一边呼喊着,一边用双手在废墟里刨挖着,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这片废墟上,这个47岁的藏族汉子,这个宽厚的背影,这张黑红的脸膛和坚毅的目光,扎根成一株格桑花,给悲伤的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勇气,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溪水不争流,叮咚山野间,点缀了山谷的寂静空旷。
  梅花不争春,独开断桥边,温暖着寒冬的单调苍凉。
  花至朴处自芬芳——溪流如是,花朵如是,人生亦如是。
  [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以“她是一朵来自南城的茉莉”、“他是北国的一支木棉”、“他是一朵来自西北的格桑花”串联成篇,呈现给读者三朵至朴之花,将芬芳香气送到读者心头。
  这位考生的文采也值得赞赏,特别是结尾处,巧妙化用诗句,文采斐然,余味幽远。
其他文献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华盛顿邮报》曾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请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著名小提琴家约夏·贝尔在华盛顿朗方广场地铁站里,用一把制造于1713年、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先后演奏了6首巴赫的作品。其间1097人经过,只有6个人停了一会儿,约20人给了钱,但多数是边走边扔给他,总共收到了32美元,待演出结束时,无人鼓掌、无人理会。可就在两天前,他在波士顿一家剧院
期刊
鉴赏,简言之即鉴定欣赏;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相关技巧,对古诗词进行感受、理解、分析和评判。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些思维活动反映在答案文字中,使得答案必将具备较强的主观色彩与个性特点。而计分总得有个标准,主观文句中总会体现出一些客观的内容,所谓关键词句就是这些客观内容的载体。譬如题目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管答案如何表述,客观性的内容——该诗的主要
期刊
对于散文来说,比较突出的表达方式就是灵活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表达特色的考查一般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  本考点在散文考查中一直属于必考考点之一,区别只在于有的省市从某一个方面来考查,如只考修辞手法,或只考描写方式,这种考法相对容易。有的省市是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回答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这样考难度相对较大。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言的表
期刊
【考点揭密】  关于“有文采”,《考试说明》有四点具体要求:(1)用词贴切。每一件事物,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名词;每一个动作,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动词;每一种状态,只有一个最恰当的形容词。这就是福楼拜著名的“一词”说。所以我们要能在词汇的海洋里淘金,找出最恰当的一个词语。这就得有洗练语言的功夫。(2)句式灵活。指在作文时能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指能
期刊
不久前,颜晓川应邀接受了《新高考》编辑顾俊、钱静的专访。他着重结合自己在中美两国的经历,谈了一些高中同学在紧张的学习备考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但对以后人生发展非常关键的内容:不够宽广的视野和经历,在国内养成的标准答案式思维方式,可能会对中国学生学业、生活中的各种选择带来负面影响。他谈的内容可能对参加高考的直接帮助不大,不过对高考以后同学们的专业选择和人生规划一定有所启发。  新高考:你的功课那么好,就
期刊
咏物言志散文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的具体描述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向的一类散文。这类散文的构思往往呈现出以下的特点: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物仅仅是依托,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借助物象就是为了表现人的品格、人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理解。这类文章往往采用托物言志、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手法彰显主旨。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这类文章的考查主要指向对文中所托之物特征的概括,对作者情感脉络的把
期刊
高考作文多采用网上阅卷。网上作文阅卷,主要采用“双评制”,个别采用“三评制”,极个别采用“仲裁制”。评分系统将一位考生的作文发到两位老师的电脑上,由两位阅卷老师分“内容”、“表达”、“特征”三项打分,然后阅卷系统自动合成一个总分。如果两位阅卷老师所给分数差在误差允许区间内,系统就取两人所打分数的平均值,该平均值就是考生作文所得分数,这就是“双评”。如果两位阅卷老师所给分数差超出许可区间,系统会把考
期刊
【例文一】  生无所息  朱晶晶  (点)仲尼有言日“生无所息”,其意为生命没有停息。可见,古人就已经对生命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理解并挖掘“生无所息”的内涵。那么,“生无所息”究竟包含哪些深意,又对我们有些什么要求呢?  (正)生无所息,不能仅狭义理解为生命没有停息,而是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唐代的韩干,在千百次磨炼之后,已然
期刊
文言文主观表述题区分度高,能有效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应引起2015年高考备考的高度重视。考生答题时要谨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谓“三大纪律”是指: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三大纪律”涉及阅读的思维流程及答题的规范,它应贯穿于文言文阅读及答题的始终,本文主要谈谈这一题型命题的“八项注意”,那么,针对不同的文本,命
期刊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对于此类作文中涉及关系稍微复杂的材料,有的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如何才能审透题意,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呢?请首先阅读下面的材料,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