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胜出,索尼赢了吗?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u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于对便携高清“摄编存播显”整体解决方案的关注,本刊从2004年就开始密切跟踪BD与HD DVD之争。对历时近5年的新一代DVD大战的结局,本刊也曾经作过种种预测。时至今日,CES2008上华纳兄弟的改换门庭,使得这场历时5年之久的新一代高清DVD标准之争,以东芝全面终止HD DVD业务而画上了句号。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以索尼为首的蓝光阵营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然而,索尼真的胜了?我们知道,无论是某种标准也好,还是相关产品也好,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赢得市场先机,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并心甘情愿地掏腰包。那么,在作为高清元年的2006年,以及高清开始普及的2007年里,两大阵营有没有考虑到消费领域的情况?有没有考虑到“高清”这块未来的市场的发展?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因为在近两年里两大阵营都在紧锣密鼓地忙于唱“对台戏”,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正的市场却放在了“第二位”。在两大阵营眼里,市场销售额或者消费者的数量不过是竞争的“筹码。”而已,而正是这种挟裹消费者来打压对方阵营的作法,导致了今天BD虽然胜了,也仅能算“惨胜”而已——两年的时间啊,本应加大研发力度,本应改进生产工艺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本应……而虚耗两年时间,花费无数人力、物力所换取来的“胜利”,其间滋味恐怕只有索尼自知。
  在这场长达5年之久的DVD大战中受伤的,不仅是落败的东芝,惨胜的索尼,而对于消费者,对于高清市场,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企业恐怕都是一个无法释怀的“恶梦”。
  两败的规格之争。说到底,对于索尼、东芝两个阵营来说,规格之争其实就是“钱”景之争,获胜者光一年数百亿美元的专利费就是谁都不愿意轻易舍弃的。虽然最终的结局无法预料,然而“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竞争的代价就是双方耗费的在生产线、产品推广、市场营销方面的巨额投资,以及高清产业链加速发展的两年光阴。无论是“惨胜”的索尼,还是落败的东芝,如果在同一标准下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高清DVD的普及速度至少能提前一年。
  规格之争损害了市场。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是:有竞争才有发展动力,然而双方这种“玩虚的”规格之争却极大地损伤了刚刚起步的高清市场,并压制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市场陷入混乱,并降低了普及速度。仔细想来,无论是BD也好,还是HD DVD也好,其真正对手应是传统的DVD,“惨胜”的蓝光如果不降到与现行DVD相当的价位也不会得到普及。规格之争也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无论是内容提供商(各大电影公司、集团),还是产品生产商,长达5年的规格之争势必会影响其生产线建设和长期发展战略。相信华纳的退出,不愿意看到高清市场继续混乱是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后又回到消费市场,消费者也是这场规格之争的受伤者:相信许多用户都曾有过“望盘兴叹”的尴尬吧?面对心仪已久的电影,游戏,面对四五千元的蓝光播放机、200元一张的BD光盘,恐怕大多数人都要将自己渴望已久的“高清普及梦”往后推上几年了。更莫提那些站错了“队”的发烧友,内容的缺乏和硬件的保修恐怕就是个很大的难题。
  BD胜出,索尼真的赢了吗?其实,还有一个水面下的巨鲸不得不提防——微软,在整个BD和HD DVD之争中左右摇摆,即使最后站在HD DVD阵营,看重的依然是其高清编码方式、交互技术在新一代DVD中的渗透,对BD和HD DVD大战的结果一直显得心不在焉。相比索尼在PS3上捆绑BD光驱,微软一直不肯将HD DVD光驱作为XBOX游戏机的标配,而作为IT大鳄的微软,也完全有可能在华纳退出后力挽狂澜,但是从近两个月的举动看,微软一直在退缩。拥有传统DVD大部分专利的东芝,加上对新一代高清光盘不感冒的微软,在BD胜利后究竟能对高清光盘技术的推广贡献多少力量或者拉多少后腿,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
其他文献
我们杂志曾连续介绍了大洋MAM系统的功能特点,系统组成,但对大多数中小型用户而言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还是一个难以深入理解的概念,它究竟适用于什么样的用户?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难题7就此我们采访了中国戏曲学院图书馆音像部的安永利主任,给您一个具体而感性的认识。  中国戏曲学院,前身是中国戏曲学校,诞生于1950年,在5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级戏曲人才,为中国的戏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
期刊
你见证了西安独立影像的发展历程,最早是什么契机让西安的年轻作者开始了创作之路的?  当时是02年吧,杨子把首届独立映像节带到了西安,张献民、章明、邱志杰都过来了,是在建筑科技大学做的。我参加了那次展映,作品是01年做的《垃圾车》,那是我第一次拍东西,借的是我舅舅的Hi8掌中宝。  独立映像节在西安的展出,你认为是否对当时的西安年轻创作者带来了影响?你的第一部作品在这次映像节上反响如何?  影响是一
期刊
著名蒙古族画家恩和拍摄的数字电影《展旦召》,日前在他的家乡内蒙古达拉特旗封镜。我作为该片的摄影师,回想起来这二十多天风雨变化的拍摄历程,深深感觉到拍电影对摄影师来说绝对是一件靠天吃饭的累活,尤其是在天气多变、沙尘肆虐的草原沙漠拍摄。  《展旦召》讲的是一段发生在内蒙古草原展旦召苏木的一对当代牧民之间从爱情转变为亲情的故事,描述了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一段亲情和爱情纠葛。  呼麦“呼麦”是古代蒙古人中
期刊
DV是这样炼成的——中国科大校园DV发展历程  王国燕 黄 雯 丁 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DV大赛是深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自2002年第一届校园DV大赛成功举办以来,中国科大的学子们已经创作了上百部DV参赛作品。  校园DV大赛秉承着“有创意就要实现,有想法就来表达”的理念,鼓励同学们积极展现自己对视听艺术的努力追求,对社会生活的认真思考,对数字技术的不断挑战。校园DV作品类型丰富,
期刊
说来也巧,和导演荆刚的相识就源于他写的《相机》这个剧本。当年在学校那会,大家伙都一心的想拍片子,发现了好的剧本就和发掘到金矿一样开心。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一个征集短片剧本的平台看到作为范本的《相机》剧本,同宿舍的一帮人兴奋得一宿没睡好,就琢磨怎么拍这个片予,连人员分工和拍摄场地都预想了个“八九不离十”。可惜本子终归是别人的,要拿来拍总要和作者打个招呼。第二天理直气壮的给剂刚打电话,以为这事情板上钉
期刊
谈谈你的成长经历,你的童年是在哪里度过的?  我出生在陕西咸阳市,在一个国有企业的大院里长大。我的情况很普通,小时候喜欢画画,但学起来也没有坚持。小时候大人都说我很沉默,其他小朋友都活蹦乱跳得,我却经常一个人呆着。小学的时候,画画不错,老师常夸。但是也有很多亲戚朋友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就是说脑子是不是不好使。所以我从小就有些自卑,不过也许是太自卑了,反而可以站到高的地方嘲笑起大人来,说真
期刊
先说说你的经历,因为可能和你现在的作品有很大的关系。  我是西安美院摄影专业毕业的,在那之前我从艺校毕业出来也曾经去山村教了两年书。我大学二年级就出来拍片子,那个时候进了电视台。我是学图片的,其实也是由于想做影视才选择这个专业。我的道路基本上是曲线救国的思路,这和很多作者是一样的。但是那时候想平民老百姓和影视制作离得太远了。就考了西安美院的图片专业。  你一直从事纪录片的创作,你怎么看纪录片这种形
期刊
2003年的一天,我结识了《DV时代》。个星期天我找到了杂志的编辑部,正巧工作人员都不在,于是我留下个便条希望能联系我。不久,我就接到了吕尚伟主编的电话,热情约我再来编辑部。又是一个星期日,我来到编辑部参加了第一次DV会员活动:由马仓先生介绍Vegas非编软件的使用——从此我走入了DV技术交流的天地,开始研究如何使用非编技术,也购买了我的第部摄像机,Panasonic 180。  今天,可以肯定的
期刊
2009年1月7日,Blackmagic Design公司发布了DeckLink Studio,一款用于取代标清卡的新型采集卡,兼容模拟以及高/标清数字设备。DeckLink Studio不仅取代了整个BlackmagicDeslgn标清产品线,同时加入了高清支持,而且价格更低。  DeckLink Studio配备独立的SDI,模拟分量,S-Videe和复合视频接口,因此可以在不更换电缆的情况下
期刊
电影剧作并不是凭空乱造的,它不是小说,成片后的东西再也无法修改。创作时间定死了而且有限。故事是人脑的梦工场,它大体是催唤人性原动力的一个特定的情感激发源,如果在90分钟或者再长一些120分钟里,你能否将展现在流动画面中的故事讲好,这是个颇费脑筋的事。  我自己的电影《山水》剧作的创编,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其实也并非简单。原因是,故事人物与人物关系常常有头无尾或有尾无首或无中生有。特别是无中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