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与实践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卓越职教师资培养计划是解决现代职业教育对优质、新型教师的需求与教师培养培训滞后之间矛盾的重大举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从人才培养培训目标确定、人才培养培训规格要求、课程结构体系设计等方面,对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进行了系统构建,为卓越职教师资相关培養培训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卓越职教师资;校企协同;一、二、三课堂;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72-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培训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培训机制,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培养培训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部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确定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改革项目,其中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改革项目10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吉工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国家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省卓越职教师资保障体系建设牵头学校,大力实施卓越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多方参与、灵活开放的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新模式,着力构建“校—企—校”协同育人机制,立体设计“一、二、三课堂”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一、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目标与规格
  (一)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目标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职业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培训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依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的指导,吉工师将卓越职教师资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目标定位为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所谓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就是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培训机制,筛选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学生进行培养培训,以未来职业教育名师、专家教师所具有的特质来塑造职前教师,培养培训一批素质全面、基础扎实、技能娴熟,能够胜任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1]。
  (二)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规格的要求
  在卓越职教师资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除了渗透教育教学规律之外,还应特别强调劳动过程规律,建立健全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的协同培养培训机制[2],体现技术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相互交融的特征,实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专业内容与职业劳动的融合,专业内容与教育教学内容的融合,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职业能力的融合。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师资标准,以技术技能人才结构体系活动为本体,设计职业教育师资的知识、能力等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素质结构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此,确立符合其结构体系特点的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规格,并以此作为整个结构体系工作的基石,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维度。
  一是热爱职业教育,具有较好的职业理念与师德。卓越职教师资应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深刻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认同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爱岗敬业,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
  二是具有扎实的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和过硬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是卓越职教师资素质的核心体现,教学方法的掌握是卓越职教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方面,也是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重要内容。熟悉现代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规律;熟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专业人才成长规律;熟悉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形成过程,掌握相关教育方法;熟悉学生集体活动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掌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基本机制及模式;遵循专业的职业面向及岗位需求,依托课程目标,设计学习领域,依托教学目标及对象,选择专业教学方法、手段及资源;依托生源特点和学生个性,引导和帮助学生设计差别化的学习计划;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合理选择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能根据学生特征和班级专业特征,开展与专业有关联的活动;掌握一定应急处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三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其规格是:卓越职教师资熟悉专业的理论知识,根据产品结构特点,制定产品工艺文件,进行产品工艺研究,分析与处理故障;掌握处理试验数据、编制试验大纲,维护及更新常规试验设备;根据集成系统方案,搭建硬件平台、编制软件程序、调试现场系统;分析设备状态,制订技术方案,进行产品安装、调试、实施、评审、鉴定,并提出技术管理办法;编制维护与维修计划,完成设备维护、检测诊断、状态分析并排除常见故障;采用新的成熟技术或电气成套控制装置完成改造设计;对产品设计提出改进建议,列出工艺试验项目并组织实施,撰写工艺研究报告;探索新的试验方法,熟悉相关产品的试验标准,分析试验数据、撰写试验研究报告;能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完成产品鉴定,选用制造设备,实施与管理产品项目。
  四是具有创新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创新创业和终身学习能力是对卓越师资人才培养培训目标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是教师职业生涯后续成长、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能力。卓越职教师资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分出层次。在保证培养培训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卓越职教师资的要求,适时调整培养培训方案,使学生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职业变化与技能更新;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二、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构建
  职业教育是能力本位的教育,职业学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3],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质量。吉工师构建“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4],由校、企、校三方共同确定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内涵,共同开发教师能力标准,由联合体组织本校骨干教师、企业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员工、中职优秀教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共同组织教学和考核评价。基于“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实施“平台 模块”式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结构框架。“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如图1所示。
  (一)共同开发课程
  在课程改革方面,按照“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培训要求,成立由企业工程师、中职优秀教师、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通过调研行业企业、中职学校岗位需求,召开企业专家、中职优秀教师访谈会,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实行项目负责制,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打破以往知识传授、实验练习的学科体系,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造教学环境,在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课程建设上形成特色和优势,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模式,实施融“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
  该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培养平台,即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教师教育平台;同时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充分融合和渗透,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空间、时间。在第一课堂教学中,以核心课程及相应的课程群组织教学。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依托思想政治类、道德修养类、科学技术类、创新创业类、文体艺术类、身心发展类、社团活动类、技能培训类、社会工作类及其他等10个类别校园文化活动平台,进行素养熏陶。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中,以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教育实习、企业见习等4种社会实践途径,进行素养提升,进而达到高标准的双师型人才培养目标。各模块分别由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企业行业、职业学校三方主体共同实施、各有侧重。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二)共同组织教学
  学校教师与职业院校教学名师、企业一线工程师等合作,形成校企和校校共同组织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产品开发等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熟悉整个生产流程、岗位职能、技术需求和科研服务等。企业技术人员制定学生的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实习,同时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构建先进自动化控制综合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较为完备的、能亲身经历并参与工程认知、设计与调试的职业训练环境。
  校校合作以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培训为目标,完成教育实习、顶岗教学、教学法设计与应用、课程开发、教学研讨与交流等实践教学任务。学生尝试全面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活动,熟悉教学管理、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实训辅导和教育技术等。职业院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并与学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
  (三)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建立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有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资源开发机制,依托行业企业、中职学校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每个项目均包括组装视频、焊接视频、仿真视频、图片、PPT、完整程序以及针对项目和任务的教案和教学设计、任务书、工作页、评价表等资料,同时还提供国家标准与规范以及工程技术文件样本等相关标准、手册与资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环境,满足网络教学的需要。
  (四)共同组织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由素质考核、竞赛考核、企业顶岗考核、中职学校顶岗考核四部分构成。素质考核主要从学习态度、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及文化素质等方面进行考核;企业顶岗考核主要从学生对企业和中职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工作中的严谨态度、安全意识、实践能力、项目执行的认真程度、管理能力、与他人合作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中职学校顶岗考核主要是对学生在顶岗期间的专业教学法能力、专业技能、教学能力、专业基础知识、管理能力等进行考核;竞赛考核由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企业和中职学校根据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竞赛的培训过程表现、竞赛结果表现和掌握专业技能的程度给出鉴定意见,同时,由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员、中职学校优秀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总体表现和上交的顶岗实习报告完成质量评定实习成绩。鼓励学生在完成专业教学内容的同时,积极考取职业资格证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在“双证制”基础上,根据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培养培训的实际需要,推行“四证合一”制,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取得毕业证、学位证、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确保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围绕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办学理念和培养培训目标,吉工师设计了一整套符合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规律的结构体系。采取多样化的培养培训教学方式,如专题讲座、交流研讨、模拟教学等方式;多样化的技能训练模式,如教师示范、模拟仿真、现场观摩、边学边做等;培训教学过程中除了渗透教育教学规律之外,还特别强调教师教学过程规律,如现场参观、顶岗实习与专题交流互动等形式;采用专题讲座、名师指导、微格教学、说课比赛、论文评优等方法,组织参训学生进行教案和论文交流,并在研讨与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法与研究方法,保证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良好开展。
  三、实践应用成果
  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是一个实验探索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去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共性要素[5]。2008年开始,经过几年探索,针对2011届自动化专业5个班,共119人進行“校企校互融、教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培训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双师型”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质量得到提升
  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获得国家级比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1项。同时,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持续上升,2012年达到98.85%,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到99.2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校企校合作机制基本完善,校企校合作成果突出
  在实践探索中形成职业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相互融合的一体化的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模式,通过校企校深度参与和指导,实现优质资源整合,推进学校和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培训过程,在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中职学校和企业人才培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设计开发水平等方面形成学院、中职学校、企业、社会互助共赢的良好局面。与合作单位开展10多项产学研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3项。
  (三)教师素质提高,教研成果丰硕
  通过培养培训、引进、聘请相结合,建成了一支有良好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建成由企业专家、技术骨干、能工巧匠、中职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组成的高水平外聘教师人才库。2009年以来,自动化专业教师依托该实践教学改革思路,建设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优秀课6门。积极开展各类合作开发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编写校企校特色教材4部。
  (四)社会服务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本专业近3年承接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教师培训120多人次,承担吉林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教师培训40余人次,承担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26人次。在培训中,学员专业教学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员满意率达到99%。
  在今后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过程中,应认真总结卓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各种问题,通过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协同企业和中职学校的文化精神,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素质的卓越职教师资,按照职业学校育人标准和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营造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适应企业和学校文化,以“一、二、三课堂”立体设计体系为主线,形成独具特色的“校—企—校”互融的卓越职教师资人才培养培训模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有自己的特点,依照行业人才需求和师范认证毕业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启动了“双融合、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即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导师、幼儿园导师参与指导,共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职业师范院校;专业认证;人才培养模式;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
摘 要 “灵秀国培”是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打造的一整套国培思想体系,具体包括“才淑兼备、习行兼修”的培训理念,“灵心慧性、秀外慧中”的培训目标,“关注学生、关注成长”的培训主题,“从基础到拓展,从特色到专长”的培训课程、“立体式的架构,参与式的方法”的培训模式。应挖掘“灵秀国培”的价值内涵,从而将“灵秀国培”做出“精致”、做成“精品”。  关键词 灵秀国培;培训理念;培训目标;培训主题;培训课
摘 要 学生学习参与度影响其学习成效,是评估高职学习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以学生参与度为视角,通过定量和定性测量调研与访谈,从学习行为参与、作业和考核挑战度感知、个人情感参与、校园服务支持环境四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新西兰两国职业教育环境中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数据。可得出启示:职业教育学习环境的构建和改革,必须围绕学习者学习需求而展开,应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其自我反思能力、岗位职业技能和自主学
摘 要 共建共享是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形式,实现高职院校的优质均衡发展是其最终目的。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呈现如下特征:牵头主体多元化,独立模式与合作模式并存,以独立模式为主;资源库建设数量增加、速度提升,并呈现出新变化;资源库牵头单位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省份,主要以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为主,非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逐步增加;牵头单位以理工类高职院校为主,资源库所属专业大类也
摘 要 当前高校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显现出学生自我认知欠缺、职业认知模糊、专业技能不精、行业认识片面等问题,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旅游工作或频繁跳槽。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审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涯理论,结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际,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将“链式”生涯培养模式贯穿于学生的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职业目标,将自身职业理想与旅游行业有机结合,为旅游业的发展
入选理由 将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问题纳入教育培训市场供求的理论框架之中,提出解决非正规就业劳动力教育培训难题的模式构想,切中问题实质。  主要观点 本文指出,就实践操作层面来看,关于对非正规就业者的教育培训涉及到三个核心问题:谁来培训、培训什么和如何培训。结合国外的经验和我国多年的实践,本文认为,明确培训主体在其中发挥着更为关键性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培训的内容和方式。  文章建议,具有培训资
入选理由 多措并举,盘活职教资源,聚焦内涵建设,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实现中职与普高规模大体相当。  亮 点 近年来,钦州巿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依托国家战略和地方政策支持,釆取多种举措,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现了中职和普高招生规模持续保持大体相当。2015年,高中阶段共招生35546人,普职比为49.1∶50.9;2016年,共招生42648人,普职比为48.1∶51.9。  对接产业
摘 要 对全国23所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教师整体信息化教学能力较好,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协调:一方面,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较强、信息化教学使用意愿明显、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较高;另一方面,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理论水平较低、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有待提升、信息化教学监控能力差异显著。建议从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完善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标准、鼓励教师参与
摘 要 11月29日至12月1日,2019年全国高职教育研究论坛在浙江金华召开。论坛围绕中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面向未来的职业教育等主题展开探讨。论坛以“高质量 高水平 高标准”为主题,以“8 4 1”为主要活动方式,即8个主题报告、4个专题(含12个报告)和1场沙龙,致力于和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和探讨推动我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办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  19826215 自由教育、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西方高等教育思潮谱系溯源 李海萍 上官剑 《教育研究》 2017年第9期 11800字  19826216 职业教育协同服务“一带一路”的策略:内育与外培 任君庆 《教育发展研究》 2017年第17期 10800字  19826217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的成熟度研究 石丽 陈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