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令人惊叹的家教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fusion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里,妈妈们照例一边看着孩子玩,一边聊着天。聊到为什么美国孩子都很习惯、很自然地拿自己的玩具、食物与人分享,而国内的孩子这一点却不是很普遍时,有的人觉得是因为国内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少需要拿东西与人分享,而国外大都是一个家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分享”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变得更为重要。而更多的人觉得这只是一个小原因,因为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们出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接受什么样的家教。
  在美国对孩子的教育中,“share”和“take turn”(分享和轮流玩)是孩子从小必须学会的两项重要品质,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要学会等待,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好玩的东西懂得与别的孩子一起分享。
  一天,我带儿子在playground(游戏场地)玩,这时来了一对父子,带了一个很好玩的玩具,马上一堆孩子就围了上去,一边赞叹这个玩具,一边异口同声地说:
  “请问,我可以玩一下吗?”正好那时儿子有点事要我处理,我没继续看,半分钟后,等我回头一看,五六个孩子已经自觉地排成一条长队,等待着轮流玩这个玩具。而玩具的小主人,正在一旁非常耐心地指导第一个孩子玩具该怎么玩。
  虽然我也常常见到孩子们之间非常自然的“share”和“take turn”,然而,这半分钟不到自觉排起的长队,却让我的内心有了很大的震撼。刚来美国时,我很好奇,美国人对孩子不打不骂,但是为什么家长能把一项品格非常到位地教到孩子的心里?让他们那么规矩,听从指令,而思想却是自由活跃,一点也不古板?到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开始慢慢有意识地去接触一些他们的育儿方法,发现美国人教育孩子,有父母绝对要坚持的原则,而且绝对地重视父母自己潜移默化的力量。
  我很少听到美国的家长喝斥孩子,他们与孩子交流时的语气就如朋友一般,父母很自然地对孩子说“谢谢”、“请”、“对不起”,哪怕只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话把掉地上的东西捡了起来,按照他们的意思等待了前面滑滑梯的小朋友,他们都会很认真地对孩子说“谢谢”。在路上,与陌生人相遇,美国人也会很热情地打招呼,所以很多时候,在路上会碰到陌生的孩子,跟你很热情地说“你好”。你也很难想到这个孩子还不到2岁。
  很多时候,带儿子去公园玩,当我们带有好玩具时,会有小朋友过来,很礼貌地问,我可以玩一玩这个玩具吗?得到同意后,他会很认真地说:“谢谢!”或者,当儿子走到他们旁边,会很主动地把玩具递过去,邀请他们与他一起玩。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发生,有时看着这帮三四岁的孩子,感觉他们有着成年人待人接物的成熟。
  在美国的家庭或幼儿园中,有一个人人知晓的词,叫“time-out'’(暂停,计时隔离)。如果孩子犯了错,警告提醒后仍然屡教不改,家长或老师会把孩子抱到一旁,让他们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几分钟以后才能得以继续。经常可见美国人以这种方式处罚他们的孩子。一次儿子与几个美国孩子一起玩沙子,其中一个小女孩开始恶作剧,把另一个孩子的铲子埋到沙子里。小女孩的妈妈在一旁命令把铲子还回去,小女孩不听,妈妈开始数1、2、3,小女孩还不听。于是妈妈走过去,一把把小女孩抱出来放在一旁的椅子上,说,“yourtime is out”(你的时间到了)。小女孩很听话的坐在那,似乎很习惯这样的事情。一直等到她妈妈说,你可以回去了,她才从椅子上跳下来,之后在玩的过程中,变得非常友好。
  孩子只是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会有淘气的时候,而那些看上去听从指令的孩子,之前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的教育。对孩子不打不骂,要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好习惯,大人不仅需要特别的智慧和耐心,更需要狠下心来坚持他们的原则。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孩子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接受惩罚,说明家长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已经有了成效。
  一次逛超市,碰到一个妈妈拖着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很听话地跟在妈妈身边,不吵不闹,大孩子还愉快地和妈妈聊天,说些学校的事情。这时,最小的孩子看到了一个玩具,开始哀求妈妈,妈妈不同意。孩子继续哀求,并开始哭。只听妈妈说:“哭是没有用的,妈妈不能给你买。”说完就继续挑选她的货物,任孩子继续哭闹。几分钟后妈妈蹲下来,很严肃地要求孩子看着她的眼睛,对她讲了一番道理,孩子的哭声慢慢停下来,然后就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一样,继续跟着妈妈逛街。
  并不是孩子一生下来,就懂得听从指令的,美国孩子能听话地跟着父母逛街不吵不闹、不要求买这买那,也是这样从小教育出来的。狠心让孩子哭上一阵,但坚决不同意孩子的无理要求,那么孩子从小就会讲道理。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什么样的家长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好孩子不是天生就有的,在惊叹美国孩子良好家教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美国家长为此付出的努力。或许美国的教育方式放到中国这个环境中并不受用,很多从美国回去的孩子,有的人说他们傻,有的人说他们很绅士。但无论如何,在孩子的一生中,父母及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度占到96%,社会及其他机构的影响度加起来也不过是4%。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努力,别人如何评判孩子不要紧,关键是父母自己内心要有自己的尺度,并按照这个尺度和原则,培育自己的孩子。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日记画又叫美术日记,要求儿童用画画的形式将每日所见、所闻、所想画出来,再加上一些想说的话和日期标注等。它记录了儿童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事件,是儿童心象的自然流淌。  日记画六大好处  好处一:可以满足孩子爱涂鸦的天性,尽情享受表达自我感受的乐趣。家长可以专门给孩子订个本子,这样,孩子的画都在一起,不会东一张,西一张。而且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画画的主题会更加丰富。  好处二:有利于孩子养成观察分析事情
期刊
锻炼孩子好口才从小小绕口令开始。绕口令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艺术,对孩子的语言及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口才,增强孩子的记忆力,还能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  因为绕口令一般字音相近,极易混淆,要想念得既快又好,没有快速的思维、良好的记忆、伶俐的口齿,是很难做到的。经常说绕口令,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他的思维更具敏捷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绕口令的益处多多,但教孩子练
期刊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重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教育。历史上有关家庭教育的论著以及各种家规、家范、家诫中,无一不把教子做人作为论述的重点;历代慈父良母,也无一不是在教子做人方面为人称颂。注重教子做人,是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之精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勉子立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在家庭教育中重视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在年届70时写了《戒子益恩书》一文,希望儿子能成为道德
期刊
在管理淘气孩子的时候,许多家长常常不知该怎么办。不过也许让孩子渐渐建立有秩序的规则意识和习惯,对我们和孩子都有益。  首先,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十字路口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而红灯亮时,就一定不能通行。树立规矩时,家长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同时要注意这个后果最好跟孩子的切身有关。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捌门大人说些“你从生
期刊
“直升机父母”一词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近十年才被广泛应用,指父母像直升机般盘旋于孩子的左右,监察孩子的一切活动,对孩子过分关心和保护。“直升机父母”对孩子无所不管、无处不在,随时介入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需要时立即给予补给,在孩子即将遇到困难时随时降落为孩子先挪去障碍……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有29%的父母希望所有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21%的父母为孩子安排各式各样“对他好”的兴趣班和亲子活动
期刊
如果你的孩子想同别的孩子接触,他就要主动迈出一步。走向他人,学会同他人大方友好地相处,这是你要鼓励孩子进行的漫长的学习。  妈妈,不要离我太远  在幼儿园,由于小伙伴们天天见面,大家都认识了。然而要走向陌生的小伙伴,他需要感到安全:不要紧紧跟着他,但是不要离开孩子的视野。对他微笑,给他一个手势,这样会增添他的勇气。尤其是当他同别人接触失败时,他会很快地扑向你的怀里寻求安慰。  给,这是给你的!  
期刊
孩子的好行为是不能光靠说教培养的。聪明的妈妈会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让孩子愉快接受。  击打气球:感受合作  游戏方式:让孩子再约上两个小伙伴,在小区的绿地上,发给孩子两个气球,当你喊“开始”以后,他们就要把手中的气球抛向空中,然后在事前规定的时间内(如3分钟),通过各种方式击打气球,不让它落地。  提示:孩子会在共同实现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同伴的力量和协作的乐趣。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增加难度,
期刊
收到幼儿园感恩节开放日的邀请,我要去接受孩子的感恩了……  一直少有机会走进这片孩子们的天地,一方面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园里也有意保持着内在的神秘。只在入园前,园方为吸引更多家长,才大方地欢迎我们参观过,所以我一直向往看看子子生活的乐园。  走进二层的K2教室,孩子们的欢笑声、喧闹声充满了两百多平方米的房间,琳琅满目的玩具、画片、乐器装点着孩子们的世界,我仿佛置身于童话王国。中间一块红地毯上,子子怀
期刊
下班后,我在厨房做饭,本能地把门关上。因为厨房实在是孩子的禁地。突然,门悄悄地打开了,只见大晨一脸坏笑地伸出脑袋,我一瞪她,她又把门关上。可不一会,门又开了。我再回头。大晨伸伸舌头又关上了。  这样一开一关,拿着刀切着菜的我实在太费神,大晨不但扰民,还扰自己人,爱搞恶作剧的毛病一日高于一日。尽管我在厨房门上画了一幅“闲人免进”的小漫画,但大晨还是好奇不已。我好说歹说,大晨表面听进去了,但没一会,又
期刊
“五常法”是日本推崇的一种品质管理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常自律五项。运用到孩子身上,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自理能力。  将保存的物品进行组织管理,并限制物品数量,扔掉不需要的物品。其要点在于集中存放及尽量降低存量。  好处:训练孩子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  实行方法:和孩子商量拥有物品的数量,让孩子自己筛选哪些玩具需要,哪些不需要。使孩子从小学习取舍。“五常法”强调“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