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缩水后遗症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是你来中国之前,客户让你帮忙带的合同来不及寄到你手上的话,麻烦你请其他同事直接寄到上海来吧。”詹纳在电话里和在加州总部的同事麦克说道。
  “应该可以赶上我周日下午的飞机,现在邮局周六和周日都会送货。我直接给的是我家的地址,应该可以寄到。”麦克乐观地回答。
  “啊?现在美国的邮局周日也都送货了啊?”詹纳吃惊地问,“什么时候改的?”
  “这个具体我也不太清楚,也没什么新闻明确发布这个消息。”麦克回答得有些犹豫,“今年年初我们就发现会在周日接到邮局的包裹。而且不止邮局,连以前只在工作日送货的UPS现在周六也送货了。”
  “真的呀?”詹纳追问,“那些工会能同意?”
  “不知道,”麦克笑著说,“反正没听说工会有什么行动,也没看到有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貌似也是劳资双方都同意的改变。”
  整个周末,詹纳在上海小区里看到来去匆匆的快递小哥身影时,都会想起麦克说的美国邮局和快递增加周末送货时间的消息。她原本以为的千年铁律,居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由于16个小时的时差关系,周日从美国起飞的航班要周二才能到上海。詹纳提前在机场网站查看航班时刻表,发现可能比预计的抵达时间会晚两三个小时。詹纳按更改的时间去机场准备接机,发现居然又要再延误两个小时。她心里嘀咕:一般来说国际航班不能晚这么久啊,这两个小时在机场,还真是有点儿尴尬。詹纳只能捺着性子,在咖啡厅里边喝咖啡边看杂志,享受一下难得的休闲时光。
  听到广播说延误的航班已经着陆的时候,詹纳都有点儿昏昏欲睡了,只得晃晃脑袋抖擞一下精神,走向接机的到达大厅。
  因为没有托运行李,麦克拎着两个手提包出来,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
  “嗨,麦克!”詹纳迎上去一边走一边说,“我在机场等了挺长时间,没想到飞机延误了这么久,是旧金山那边的天气原因吗?”
  “没有啊!”麦克脸上写满第一次来中国的兴奋,“就是机组人员吵架,造成起飞延误,后来换了一组工作人员才正常起飞。”
  “又有中国旅客不守规则跟空姐吵架啦?”詹纳半开玩笑地说。
  “没有啊!”麦克一脸轻松,“说出来估计你都不相信,刚听说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相信。两个空姐中有一个人迟到了,她的准备工作便由其他人分担,另一个就不愿意了,说大家都是周日工作,凭什么有人就可以翘班,有人就要无偿多干,吧啦吧啦说了一堆。不久,迟到的那个来了,两个人就大打出手,后来都被机场警察拉走了。机组人员不够不能起飞,只能临时抽调下一航班的人手,所以我们在飞机上干等了四五个小时。”



  詹纳生平第一次听说这么荒诞的消息:“真的假的?乘客之间谣传的吧?”
  “不是!”麦克回答,“我刚好坐在靠窗的座位,亲眼看到停机坪上,两个披头散发的空姐戴着手铐被警察带上了警车,然后闪着警灯呼啸而去。”
  “太不可思议了!”两人到了停车场,詹纳开车离开,不禁惊叹。
  麦克貌似终于感到了时差的影响,打了个哈欠回答道,“其实也没啥不可思议的。你想想,听说现在迫于来自中国的成本压力,航空公司员工们每天都在超负荷劳动。加上周末还要上班不能陪伴家人,任何微小的意外都会演变为压倒骆驼的最后那一根稻草。”
  “那这代价也太大了吧。如果飞行员也这样,不是用一飞机的人命在冒险吗?”
  “这都有可能啊。”麦克揉揉眼睛,把脸转过来看着詹纳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你的客户委托我带过来的文件周日直接送到我家吗?这个周日除了我自己的包裹,还有两三个都不是我的,也被扔在了我门口。听邻居说,有时候邮递员送不完,怕被批评所以也不敢带回去。于是就故意丢在某个人家门口,制造出一种无意送错的假象,等第二天有空的时候再找回来继续送。”
  詹纳给麦克订的酒店就在浦东的中心,从浦东机场出来,她很快就把麦克送到酒店休息。拿上客户捎来的文件,詹纳一路上反复在想麦克跟她讲述的故事。
  面对来自亚洲低收入国家的成本竞争压力,过惯了自由生活的美国工薪阶层,只能用消极怠工甚至互相抱怨发泄情绪来对抗这种不如意,但这并不能让现实情况产生任何好转。反而在社会的各种薄弱环节上造成更多误差和事故,拖慢了原有的工作节奏。
  停在一个红灯前的詹纳,下意识地望向窗外。她看到旁边一辆出租车里,司机师傅趁着短暂的红灯时间,拿起手边的面包狼吞虎咽。詹纳不禁感到有些心酸。
  当西方世界抱怨我们低成本竞争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低成本来自于中国各个阶层默默无闻的付出。看着川流不息的车河,詹纳想,其实中国职场人士在高压下还能保持平和忍耐的工作心态,也许这才是低收入年代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财富。虽然我们以前一直倡导的为了事业牺牲家庭的精神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但美国人民奉行的家庭至上和享乐主义,显然也是无法继续主导职场生态的。学习转变心态,是适应各种变化的前提条件。除此之外,似乎别无更好的办法。
其他文献
蒸汽清洁器  餐馆里的桌子上有大量的细菌,可以用蒸汽清洁器有效杀死。这款蒸汽清洁器使用高温巴氏杀菌蒸汽,保证桌面洁净、无菌。使用方法很简单,打开顶部盖子,注入80毫升的水,按下按钮预热,机身的LED灯会提示预热是否完成。  Slinky弹簧储蓄罐  Slinky是一种常见的螺旋弹簧玩具,这款储蓄罐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储蓄罐的顶部是一个小托盘,可以放置日常使用的硬币,多余的硬币存放在储蓄罐里。如果你只
期刊
自从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就有这样一批青年人,活跃在文艺舞台、互联网、社群空间,他们被称为“网红”、网络大咖、前卫艺术家。也许有的人暂时还“看不懂”他们,但事实上,这些新兴青年新奇的思想和做法,影响着一批青年人。  “50年前,长沙镖子岭。4个土夫子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盯着地上的洛阳铲。”12年前,那时还叫徐磊的南派三叔,在电脑上敲下这段话,成为他日后所有故事的开始。  据南派三
期刊
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他们是一个高知识层次青年群体,他们把寻求实现自身价值、追求事业发展作为人生第一目标,“新兴青年”是对他们统一的称谓。  2018年,团中央在全国大力实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江苏省常州市被列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江苏共青团结合地方实际,创新推出共青团引导服务新兴青年群体的“梦想魔方”,广泛联系各类新兴青年5000余人,重点建设500人规模的新兴青年
期刊
陈阳是个大忙人,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白天,他要打理他的录音棚;晚上,还要去母校南京艺术学院讲课。虽然有多重身份,但他更看重“音乐制作人”的身份,他说:“这几个字铿锵有力。”  1982年出生的陈阳,成长在音乐世家。他从小就与电子琴、钢琴、小提琴打交道,还跟父亲学习声乐,上初中后,又开始学习作曲……音乐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梦想。  2003年,陈阳顺利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学习录音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
期刊
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海啸,进而导致核电站泄漏事故,当时国内有个很大的事件———“盐荒”。正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读书的金沁和同学们谈笑间说的都是这件事,虽然自己并不相信“买不到盐了”“吃碘盐抵抗核辐射”等谣言,但看到家人成箱买盐的时候,金沁突然意识到:大众需要一个了解真相的平台。从那之后,“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正视听”就成了金沁的口头禅。  90后金沁是常州人。他在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读书时,担任常
期刊
上大学时,龚婷婷不顾父母反对,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社会工作专业。“很多人觉得这是个非常陌生,甚至毕业后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专业,可我不这样认为,我相信:知识就是力量。”  2010年,龚婷婷与志愿者们对无锡锡山区孤儿进行了走访。72名孤儿中,因为父母双亡、父母服刑无法监护孩子等原因,很多孩子与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生活一起。“你最擔心的是什么事情?”走访中,龚婷婷和孩子们聊了起来。“没有朋友,怕被人欺侮。”孩子
期刊
王骏1983年出生,常州武进人,2006年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后,在常州电视台工作了近11年。之前有同事跳槽到了二更,這是国内一家知名的原创短视频内容公司,2017年5月,二更常州城市站成立的时候,同事问王骏可不可以来负责内容方面的工作。王骏觉得在原来的单位工作那么久了,可以换换环境了。得到爱人的支持,他就来到了常州二更,担任总编辑一职。  身处一个信息爆炸、全民皆媒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
期刊
年龄分布  20~30岁年龄段占整体比例超过半数。学历情况  拥有本科以及更高学历的受访者占总体半数以上,受访者总体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水平  受访的自由职业青年最近一年年平均收入为9.9万元;受访的青年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最近一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该群体高收入者较少;受访的网络人士,收入在16万元以上的占48.8%,该群体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职业分布  受访者职业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以“智
期刊
入行  张凯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是一名典型的理科生,可他对艺术行业充满向往。大学毕业后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回到家乡常州,在一条不算热闹但房租便宜的街口租了一间门面房,开起了画廊,名叫亲贤堂。此时是2006年。  画廊,听上去既高级又体面,可真的把店面开起来,张凯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两眼一抹黑。不认识一位艺术家,手上没有一幅画,自己又不会画画,更没有客户。  为了开拓业务,张凯做的最多的事
期刊
没有明星演技,没有炫酷特效,只是大山深处一对老夫妇生活点滴的记录,却让人感到温暖又治愈。这是导演陆庆屹专门为父母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目前,这部名为《四个春天》的纪录片达到豆瓣评分9.3的“神作”级,并从1309部参赛电影中突围而出,斩获2018年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片奖。父母是前行的动力  陆庆屹出生于贵州独山县麻尾镇,上面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他小时候,身为教师的父母被下放到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