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国中学教育实行新课改的情形下,单一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更广阔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充分挖掘。笔者发现,题外话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好题外话,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 题外话 穿插
一、什么是“题外话”
什么是题外话,顾名思义,就是题外之话、课外之言。从时间上来说它们属于课外 、题内,从内容上来说,似乎与原话题关系不大,但是却又藕断丝连。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题外话,也就是说在原基础上把内容含义引申开来,使同学们听起来更加好懂,理解得更加透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浅显的问题深刻化,能达到这种效果也就是充分发挥了题外话的艺术性。其实题外话说得专业术语一点叫“穿插”,它属于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笔法,题外话的内容虽不属于情节的主要内容,却是有助于了解情节发展或原事件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教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是一种教学又是一种艺术。
二、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运用题外话艺术
一堂课要使学生有兴趣听,轻松的学,学有所获,思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语文传统教学程式,切忌照本宣科。怎样才能不照本宣科,题外话艺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运用题外话艺术,根据课堂教学,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诱导式题外话
诱导式题外话,是指每节课一开始便创设一个适宜学生探索知识的教学情境,唤起其情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使其处于轻松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牢固树立学习信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大家都知道,《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离别母校剑桥大学时依依不舍写下的一首离别抒情诗,如果是按一节一节的讲,那就索然乏味了。笔者授课时正是六月份,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这时我们的学校也正是春草正绿、池水涟漪,突然来了灵感,决定在上课之前运用一段题外话艺术。
在上课之前我就故弄玄虚:今天是什么日期了?
同学们回答:六月二十四。
我就马上接着说,大家试着想一下,明年的这个时刻,离别的时刻,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许没有留意校园的花草树木,大家用心感受一下,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变得格外的亲切自然,美丽的让人留恋?此时此景让我想起了我国有一个著名的近代诗人,在离开他的母校依依不舍,写下了广为传诵的一首诗,大家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大家都齐声的讲——徐志摩。然后又说,他在母校即将离开时,发现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感觉就是在河底的水都在向它招手挽留……换做是你会不会觉得,我们教学楼中央的池水映着池边的垂柳,不也是像夕阳中的“新娘”,在这柔波里,你是不是也想做一条水草而不想走了呢? 我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问同学们,现在大家知道我这节课要讲的是哪篇课文了吧?这时大家都“醒悟” 过来异口同声的讲——《再别康桥》。这样我用一段题外话就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深入到文章的意境,仿佛要离别康桥的是自己。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题外话穿插,创设诱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点,是引起知识的关键和产生探索知识的动力。
(二)转移式题外话
转移式题外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松动学生绷紧了的思维“琴弦”,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重中来,克服“心不在焉”的心理,启发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这种题外话不但使一堂课保持了合理的节奏,疏密相间,有张有弛,气氛活跃,而且能让学生在乐趣中轻松地解决了“为什么”。
比如有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并且围着玻璃飞来飞去,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这位教师停下来这样问学生们:“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里飞来飞去不愿离开?”我想这样肯定能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同时也意识到老师发现了他们课堂上开小差。教师接着要把原因解释给学生们听:“这完全是因为你们,这就叫做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蝴蝶恋着你们而不愿离开嘛!”风趣的题外话引得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的再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这个转移的题外话的运用,就如同在单调的菜肴中加了味精,使课堂充满幽默、智慧、友善,不但能够松弛一下课堂紧张的气氛,学生亦能在轻松一笑中领悟到老师用心之良苦。题外之言实强于题内之言,退而且进,可谓此为“曲线救课”。
(三)联想式题外话
联想式题外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穿插一些与其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联想,加深了对作品意境的理解。
如我们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人以水之长喻愁绪之深的感情,就可以插入历代诗人一些以流水喻愁、以乱麻喻愁、以春草喻愁、以柳喻愁、以雨喻愁等诗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这些优美的诗句吸引住了,便产生了对诗人以比喻、衬托手法所表达出来的联想。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教在发展,我们思路也要跟着创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学习,探索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要让学生去发现,而课堂中的题外化艺术要靠你来探索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许高厚主编. 课堂教学技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山东出版社.
【关键词】语文课堂 题外话 穿插
一、什么是“题外话”
什么是题外话,顾名思义,就是题外之话、课外之言。从时间上来说它们属于课外 、题内,从内容上来说,似乎与原话题关系不大,但是却又藕断丝连。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题外话,也就是说在原基础上把内容含义引申开来,使同学们听起来更加好懂,理解得更加透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浅显的问题深刻化,能达到这种效果也就是充分发挥了题外话的艺术性。其实题外话说得专业术语一点叫“穿插”,它属于文学创作中的一种笔法,题外话的内容虽不属于情节的主要内容,却是有助于了解情节发展或原事件问题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教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是一种教学又是一种艺术。
二、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运用题外话艺术
一堂课要使学生有兴趣听,轻松的学,学有所获,思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打破语文传统教学程式,切忌照本宣科。怎样才能不照本宣科,题外话艺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怎样在语文课堂中运用题外话艺术,根据课堂教学,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诱导式题外话
诱导式题外话,是指每节课一开始便创设一个适宜学生探索知识的教学情境,唤起其情趣,激发其旺盛的求知欲,使其处于轻松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牢固树立学习信心,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大家都知道,《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在离别母校剑桥大学时依依不舍写下的一首离别抒情诗,如果是按一节一节的讲,那就索然乏味了。笔者授课时正是六月份,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毕业生离校的日子,这时我们的学校也正是春草正绿、池水涟漪,突然来了灵感,决定在上课之前运用一段题外话艺术。
在上课之前我就故弄玄虚:今天是什么日期了?
同学们回答:六月二十四。
我就马上接着说,大家试着想一下,明年的这个时刻,离别的时刻,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许没有留意校园的花草树木,大家用心感受一下,是不是在这个时候变得格外的亲切自然,美丽的让人留恋?此时此景让我想起了我国有一个著名的近代诗人,在离开他的母校依依不舍,写下了广为传诵的一首诗,大家知道这个诗人是谁吗?大家都齐声的讲——徐志摩。然后又说,他在母校即将离开时,发现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感觉就是在河底的水都在向它招手挽留……换做是你会不会觉得,我们教学楼中央的池水映着池边的垂柳,不也是像夕阳中的“新娘”,在这柔波里,你是不是也想做一条水草而不想走了呢? 我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笑着问同学们,现在大家知道我这节课要讲的是哪篇课文了吧?这时大家都“醒悟” 过来异口同声的讲——《再别康桥》。这样我用一段题外话就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深入到文章的意境,仿佛要离别康桥的是自己。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采用题外话穿插,创设诱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点,是引起知识的关键和产生探索知识的动力。
(二)转移式题外话
转移式题外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松动学生绷紧了的思维“琴弦”,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重中来,克服“心不在焉”的心理,启发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这种题外话不但使一堂课保持了合理的节奏,疏密相间,有张有弛,气氛活跃,而且能让学生在乐趣中轻松地解决了“为什么”。
比如有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并且围着玻璃飞来飞去,有一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就随着蝴蝶转来转去。这位教师停下来这样问学生们:“你们说这只蝴蝶为什么在教室里飞来飞去不愿离开?”我想这样肯定能引起同学们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同时也意识到老师发现了他们课堂上开小差。教师接着要把原因解释给学生们听:“这完全是因为你们,这就叫做是‘蝶恋花’,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蝴蝶恋着你们而不愿离开嘛!”风趣的题外话引得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的再集中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这个转移的题外话的运用,就如同在单调的菜肴中加了味精,使课堂充满幽默、智慧、友善,不但能够松弛一下课堂紧张的气氛,学生亦能在轻松一笑中领悟到老师用心之良苦。题外之言实强于题内之言,退而且进,可谓此为“曲线救课”。
(三)联想式题外话
联想式题外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穿插一些与其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联想,加深了对作品意境的理解。
如我们在学习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人以水之长喻愁绪之深的感情,就可以插入历代诗人一些以流水喻愁、以乱麻喻愁、以春草喻愁、以柳喻愁、以雨喻愁等诗句。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这些优美的诗句吸引住了,便产生了对诗人以比喻、衬托手法所表达出来的联想。
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语文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其丰富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使其对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教在发展,我们思路也要跟着创新,同时还要加强自身学习,探索各种有效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罗丹说过:“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要让学生去发现,而课堂中的题外化艺术要靠你来探索和发扬!
【参考文献】
[1]许高厚主编. 课堂教学技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如密. 教学艺术论. 山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