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下春潮涌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2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始于农村,农村改革始于安徽,可是一直以来,人们只知道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和肥西县山南区的包产到户。其实在改革开放之初,地处大别山下的霍山县,改革的涓涓山泉已汇成了奔腾春潮。
  霍山地处鄂皖通道,向得风气之先。霍山人历来走在时代潮流前沿,曾铸造过辉煌的历史。1919年就有人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就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27年就建立了党的组织。1929年六霍起义胜利后该县成立了安徽第一个县苏维埃政权,1930年全县成为红色根据地并被当时省委确定为安徽红色区域中心。有着辉煌历史的霍山人在改革大潮兴起时必然不会沉默而要一显身手,这里介绍的就是在改革大潮中的几滴浪花。
  
  下冲生产队有了秘密章程
  
  在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搞起分田到户秘密协议的同时,几百里以外的霍山县上土市乡下冲生产队14户农民也在一个严寒的夜晚秘密开会制定了六条规章。
  下冲队是羊角尖下一个较平坦的冲积地带,自然条件较好。但长期以来受“左”的思想干扰,生产无人管,结果山上树光,山下遭殃,劳力外流,田地抛荒。人均一亩多田地的生产队,每年还要国家供应5000多公斤粮食。原任生产队长黄兆钟是个懂生产、会经营的农业把式,可他却被认为单干思想严重而遭撤职。后来,一个刚出校门的后生当上了队长,他热衷于文娱宣传和革命大批判,对生产队的事不管也管不好。社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胡嘉林、赵德培、孟行忠、汪无涛、汪元西、黄兆银等一些老社员私下商议,还是请老队长黄兆钟出山,请他当专管生产的队长。他接手后,把14户当家社员找在一起整整开了一夜会,他说:“要干就要听我的,我一是要求严,二是不怕人讲我搞单干。”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凑了六条生产管理规定:一、田地按人口分户管理,农活一切责任到户,按产记工,超产一律归己。二、自留地真正成为“自有”。种什么,怎么种,自己做主,收入全归自己。过去强行收回的自留地一律退还社员,自留地少了,可以补划。深山僻洼的零星田地也一律给社员无偿耕种。三、对山场实行大面积的分户管理,原有成材树木,管理好的给予奖励,乱砍乱伐的罚款。新栽造林的谁造谁有。家前屋后小山场归户经营。四、全队四口大塘一律由所在庄户联户经营或承包给某户个体经营,谁经营谁收益。五、提倡发展家禽家畜,但要严加看管,不能糟蹋庄稼。允许有条件农户私人养牛,看养生产队母牛的,生育两头的私人可以得一头。六、允许私人外出搞副业,收入不用上交,但承包的土地要有人耕种,或转包给别人耕种。这六条规定虽然还没有直接触及分田到户,但已对“左”的束缚产生极大的冲击,所以只能秘密执行,14户社员都在条约上签字画押,既要保证执行,又要严守秘密。当时,其他队的人只知道下冲生产队社员有干劲了,却不知原因何在?直到第二年下半年下冲队公开搞包产到户以后,人们才明白过来。万里到霍山见到这个条例后,赞扬这个队确实了不起,他说:“不要看只是个简单的六条,它是对极‘左’路线的反抗,是从乱到治的行动,是许多当领导的想不到也不敢想的事情。”后来该队的章程在省里召开的大会上被作了交流,《人民日报》在第二版作了专门报道。
  
  高佛庵生产队的“和尚”们公开搞起了“包产到户”
  
  下冲生产队搞包产责任制是偷偷摸摸的,而高佛庵生产队则是公开行动。
  上土市乡龙凤山上原来有一座古庙叫高佛庵,生产队因此得名。过去庙里和尚多,现在队里因贫穷,很多人娶不到老婆也成了光杆“和尚”。“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现今这些“和尚”被穷困所逼,比别人更多一分胆量。1979年春天农村改革刚刚起步时,他们就公开搞起了包产到户,对全县震动很大。当时的县委书记在地委召开的一次县委书记会上,以高佛庵队搞包产到户一年大变样的事实宣传了包产到户的好处:“我调查了一个高佛庵生产队,这个生产队社员缺衣少被,生活靠回销,生产靠贷款,今年3月包产到户才犁田,现在生产面貌大变,不仅不吃回销粮,不要贷款,还有余粮向国家作贡献,这个队难道搞错了吗?”他进一步向与会者发问:“如果说包产到户是方向性错误,那么汽车公司搞单车核算是不是方向错误,南斯拉夫70%是个体农民,为什么我们还称他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要向他们学习呢?”霍山县委对包产到户的认识确实先人一步,并且在面对巨大压力的时候提出了三条:第一,个别长期落后,生产、生活靠国家,短期内又改变不了原来面貌的生产队允许包产到户;第二,个别尖头户,落实划组时社员不要,允许包产到户;第三,旱粮分到户。
  这些虽然只是有限的改革,但却仍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县内许多人认识不一致,周边县有许多讽刺和责难,与湖北英山县接壤的地界,有人公然张贴“不让霍山包产到户过英山”的标语。霍山人硬是顶风前进,到1979年底,全县3060个生产队全部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也有3.6%。这年的12月5日,时任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到霍山了解霍山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状况后,非常高兴地说:“包产到户是责任制的一种形式,责任制好不好,一看群众收入是不是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没有;二看集体经济增加了没有;三看对国家的贡献增加了没有。”万里的讲话对霍山的干部和群众有很大鼓舞。到第二年下半年,全县普遍实行了包产到户。
其他文献
根治淮河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    淮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在江苏注入洪泽湖。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打乱了淮河水系,使淮河逐渐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加上1938年夏季,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下令炸开郑州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大堤,结果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1250万人流离失所,淹死人数达数十万,泛区总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从此,淮河流域更是“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不雨旱灾”。 
期刊
国共在北平进行最后谈判    4月2日,国共和谈代表就实现国内和平所涉及的各项重大问题交换意见。3日,周恩来要黄启汉转告李宗仁、白崇禧:在和谈期间,人民解放军暂不渡江。但和谈后,谈成,解放军要渡江;谈不成,也要渡江。  7日,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致电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表示“决心谋和”。要“与贵党携手,并与各民主人士共负努力建设新中国之使命”。8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关于具体实现和平谈判八项原则复
期刊
编者按:李先念(1909-1992),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政委、第三十军政委等职,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李先念历任中共鄂豫边省委军事部部长、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等
期刊
解放江淮的指挥员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即将饮马长江、剑指江南。要完成“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使命,要顺利发动渡江战役,江淮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必须首先攻克之地。  为了阻止国民党军对津浦铁路、淮南铁路等交通干线以及蚌埠、合肥等重要城市的破坏,开辟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前进基地和支前基地,华东野战军决定,由参谋长陈士榘率华野一部“先行渡淮河攻歼津浦线蚌滁段守敌,并相机袭占
期刊
我们的父亲李连城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人物。在《佩剑将军》、《血战台儿庄》、《中原突围》、《淮海大战》、《大刀》等电影、电视剧中都能看到改编自他的身影。父亲是山东德平(现乐陵市)人,1934年在乐陵师范读书期间,在共产党员、体育教员钟益三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积极要求进步。1936年,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回老家山东乐陵招收学生兵。4月,征得钟益三的同意,父亲李连成和其他7位
期刊
新中国6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在高歌猛进的过程中,也经历过曲折徘徊,犹如大江东去,波澜壮阔。在60年经济发展的重要时刻,有共和国领袖人物高昂的热情、忙碌的身影、殚精竭虑后的选择、富有远见卓识的决策……    “四面八方”    新中国建立之初,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但是,恢复经济却面临许多困难。首先是恢复生产问题。国民党统治时期,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打压政策,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大多处于困境之中。新中国
期刊
万里指示与六安党史工作的率先起步  安徽省六安地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恢复成立党史工作机构的地方,这与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万里对皖西革命老区的关心支持分不开。本文介绍万里关心支持皖西革命老区党史征编工作的二三事,以飨读者。    高度重视皖西老区建设关心老区人民生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皖西地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活动的重点地区,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这里马列主义思想传播
期刊
说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能不提到袁庚,他在深圳的南头半岛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蛇口工业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一系列改革实验;他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曾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口号;他敢于启动舆论工具对权力实施制约,允许批评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这位特区的“拓荒牛”、深圳建设的先锋、改革开放的功臣,历史不会忘记他,人们不会忘记他,深圳特区更不会忘记他。    最早提出
期刊
天遗铸错,越空群,仔肩党首。惋惜公,文人高格,介政遭谋。《多余的话》余景慕,绝代蘅译推泰斗。论治印,落刀琱璀璨,明石纽。  吞山河,爱中国;笑青嶂,傲瀛洲。迁流风林吼处,且唱高歌;盘腿席地巍峨坐,令敌开枪朝胸口。泣天地,撼动鬼神,魂不朽。  注释:空群:指有才干的人亦被选拔一空。仔肩:指担负重要职务。《诗经周颂敬之》:“佛时仔肩”。蘅译:指短短几年著译达500万字之多。明石:制作印章的石材,指花乳
期刊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在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与配合下,共歼灭和俘虏国民党军55.5万人,使国民党在华东和中原的主力部队丧失殆尽。淮海战役的胜利使我人民解放军将战线推进至长江北岸,为渡江战役的胜利进行及夺取全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今年1月是淮海战役胜利60周年,本刊特设专栏,以示纪念。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结束后,在前线视察战场的华东野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