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存在“消费社会”中的传媒,正深受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其运作理念与传播内容,都呈现出一定的消费化倾向。以休闲轻松为诉求的娱乐新闻,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费主义的推行者、构建者和同谋者。本文试从消费主义对娱乐新闻的影响入手,分析娱乐新闻如何应对消费主义冲击。
【关键词】消费主义 娱乐新闻表现 应对
一、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概念
“消费社会”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提出的,他揭示了这样一个社会特质:现代社会,人们所进行的,不只是单纯的物质和功能性消费,更是文化的、心理的、意义上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人们消费的不再只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例如,男士们选购名表,不仅仅只为了解时间,更因为它体现了自己的风格和品味。
二、娱乐新闻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
身处消费社会的传媒,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多数传媒成为企业后,受众被定位为“消费者”,而消费者决策的内在驱动力是对于快乐的追求,因此,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娱乐新闻"相对于“硬新闻"来说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受众追求快乐的欲望。所以,消费主义的影响,它的变革也最鲜明。
1.“造星”、“选秀”节目的兴起。
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到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武林风》,还有央视的《梦想中国》,平民造星、草根文化正在兴起,眼看着自己身边,或者和自己非常相似的普通人,突然就能成为万人追捧的明星,原本只习惯仰望的观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个群体也能闪闪发光。媒体正是抓住“普通人”也能成为明星这一卖点,吸引了众多关注。
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许多电视提供的只是一种“超真实”,舞台上的超女、明星,已经不是真实中的再现,而是经过媒体的包装、策划后呈现出的,所以,所谓的“明星”只是媒体生产出来的产品,供消费者购买和消费。
2.“恶趣”新闻受追捧
网络有句流行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消费时代,仿佛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消费,不管是文化、隐私,连个人的难过与忧伤,都可以被当作开心的消费品。
近期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犀利哥”的走红。媒体竞相报道,频频传载的各篇新闻里,拿着烟头阔步走的犀利哥,仿佛成为一个“消费符号”,被人们争相合影,被商家炒作利用。甚至人们潜意识里已经忽略了,犀利哥还是一个尚未治愈的自闭症病人,一个弱势人群。
相似走红的还有极度自恋的凤姐,疯狂追星的杨丽娟,从常识出发,她们的行为都非常反常。但奇怪的是,越稀奇古怪、有噱头,越容易成为部分商家和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不管是否经过事先安排,把她们作为一道大餐端上大众桌子,都成为好事媒体的商业利益之一。
3.消费主义正在促进娱乐作假。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阿SA与郑中基的离婚。作为演员、歌手,她的实力一直得到大众喜爱。可是结婚几年,她不能公布婚讯,下班绕着房子转十几圈把狗仔队甩掉才回家,只为维持一个“青春玉女”形象。因为经纪公司和她都相信,一旦公布结婚,会对形象和事业带来巨大负面冲击,粉丝们无法接受,自己喜欢的看起来天真活泼偶像,竟然已经是身为人妇,少男少女们怎么能够接受一个已婚少妇成为他们的偶像呢?广告公司也无法接受她身份的转变。无论是粉丝,还是广告、媒体,消费的仿佛都是一个“玉女”符号,不管他们多为这个明星疯狂,最后都在迫使明星身不由己的说谎,顺着大众喜爱的“符号”一直表演下去。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天王刘德华也不得已隐婚。所以现在娱乐圈开始出现专门的明星包装团队,根据明星的特点,包装成一个个色彩鲜明、个性突出的形象符号,过程中,不惜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作秀,甚至是负面新闻,换得较高的出镜率和关注度。而粉丝们就在这一件又一件其实是包装设计出来的“新闻”中疯狂,津津乐道。
三、总结与反思:辩证的看待娱乐新闻的消费主义文化
1. 正面作用:娱乐新闻与消费主义共谋共生,相互促进。
娱乐新闻与消费主义思潮共存于现代社会,娱乐新闻的传播活动为消费主义的盛行推波助澜,消费主义又让娱乐新闻的传阅率迅猛扩张,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于一种共谋共生的状态。这种相辅相成、共谋共生的关系使得媒介和消费主义都能从中获利。
因此,娱乐新闻首先应该感谢消费主义带来的一次契机。因为消费主义,使得受众更热情的去关注娱乐新闻,使得娱乐新闻的传播,形式,商机都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2. 负面作用:过度消费引发混乱,娱乐新闻“超真实化”。
但是,媒体和受众的过度消费,又会引发混乱。虚假新闻、盲目崇拜,甚至“恶趣”消费都在蔓延。因为在消费主义的文化下,媒体和商家,都在不由自主的沿着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追逐,受众喜欢什么,他们就包装什么。而娱乐新闻也是新闻,它也应该保持着新闻应有的真实和正确舆论引导精神。如果媒体只是一味追求无度炒作,那么,人们所面对的娱乐新闻,将很多都是“超真实”新闻,是包装出来的新闻,设计出来的新闻,甚至是为迎合大众趣味的假新闻。
3. 应对策略
首先,媒介应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抵制“花边”“恶趣”类新闻的泛滥,从而使媒介和消费主义更好的共荣共生。
其次,媒介应该将公共利益至上。一般来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媒介追求的目标,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媒介应将公共利益至上。媒介在引导消费舆论的同时,也要引导商家提高经营素质和文化素质。不能单纯的追求收视率和发行量,否则,媒介的公信力就会下降。
再次,提高全体公众的媒介素养。媒介也不是简单的反应现实,而是再现实,也就是说,媒介向我们提供的,是经过记者、编辑把关之后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感觉和判断,是糅合了个人观念的感觉和判断,所以,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使得人们能正確识别媒介传递的信息,人们对媒介所制造的表象信息需要理性的反思和仔细的甄别。
【关键词】消费主义 娱乐新闻表现 应对
一、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概念
“消费社会”是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让·鲍德里亚提出的,他揭示了这样一个社会特质:现代社会,人们所进行的,不只是单纯的物质和功能性消费,更是文化的、心理的、意义上的消费。因此,在“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下,人们消费的不再只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例如,男士们选购名表,不仅仅只为了解时间,更因为它体现了自己的风格和品味。
二、娱乐新闻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
身处消费社会的传媒,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多数传媒成为企业后,受众被定位为“消费者”,而消费者决策的内在驱动力是对于快乐的追求,因此,富有人情味、趣味性的“娱乐新闻"相对于“硬新闻"来说能更大程度地满足受众追求快乐的欲望。所以,消费主义的影响,它的变革也最鲜明。
1.“造星”、“选秀”节目的兴起。
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到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武林风》,还有央视的《梦想中国》,平民造星、草根文化正在兴起,眼看着自己身边,或者和自己非常相似的普通人,突然就能成为万人追捧的明星,原本只习惯仰望的观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这个群体也能闪闪发光。媒体正是抓住“普通人”也能成为明星这一卖点,吸引了众多关注。
但是,应该注意到的是,许多电视提供的只是一种“超真实”,舞台上的超女、明星,已经不是真实中的再现,而是经过媒体的包装、策划后呈现出的,所以,所谓的“明星”只是媒体生产出来的产品,供消费者购买和消费。
2.“恶趣”新闻受追捧
网络有句流行语——“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下”,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消费时代,仿佛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消费,不管是文化、隐私,连个人的难过与忧伤,都可以被当作开心的消费品。
近期最著名的事件就是“犀利哥”的走红。媒体竞相报道,频频传载的各篇新闻里,拿着烟头阔步走的犀利哥,仿佛成为一个“消费符号”,被人们争相合影,被商家炒作利用。甚至人们潜意识里已经忽略了,犀利哥还是一个尚未治愈的自闭症病人,一个弱势人群。
相似走红的还有极度自恋的凤姐,疯狂追星的杨丽娟,从常识出发,她们的行为都非常反常。但奇怪的是,越稀奇古怪、有噱头,越容易成为部分商家和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不管是否经过事先安排,把她们作为一道大餐端上大众桌子,都成为好事媒体的商业利益之一。
3.消费主义正在促进娱乐作假。
让我们换个角度看阿SA与郑中基的离婚。作为演员、歌手,她的实力一直得到大众喜爱。可是结婚几年,她不能公布婚讯,下班绕着房子转十几圈把狗仔队甩掉才回家,只为维持一个“青春玉女”形象。因为经纪公司和她都相信,一旦公布结婚,会对形象和事业带来巨大负面冲击,粉丝们无法接受,自己喜欢的看起来天真活泼偶像,竟然已经是身为人妇,少男少女们怎么能够接受一个已婚少妇成为他们的偶像呢?广告公司也无法接受她身份的转变。无论是粉丝,还是广告、媒体,消费的仿佛都是一个“玉女”符号,不管他们多为这个明星疯狂,最后都在迫使明星身不由己的说谎,顺着大众喜爱的“符号”一直表演下去。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天王刘德华也不得已隐婚。所以现在娱乐圈开始出现专门的明星包装团队,根据明星的特点,包装成一个个色彩鲜明、个性突出的形象符号,过程中,不惜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作秀,甚至是负面新闻,换得较高的出镜率和关注度。而粉丝们就在这一件又一件其实是包装设计出来的“新闻”中疯狂,津津乐道。
三、总结与反思:辩证的看待娱乐新闻的消费主义文化
1. 正面作用:娱乐新闻与消费主义共谋共生,相互促进。
娱乐新闻与消费主义思潮共存于现代社会,娱乐新闻的传播活动为消费主义的盛行推波助澜,消费主义又让娱乐新闻的传阅率迅猛扩张,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处于一种共谋共生的状态。这种相辅相成、共谋共生的关系使得媒介和消费主义都能从中获利。
因此,娱乐新闻首先应该感谢消费主义带来的一次契机。因为消费主义,使得受众更热情的去关注娱乐新闻,使得娱乐新闻的传播,形式,商机都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2. 负面作用:过度消费引发混乱,娱乐新闻“超真实化”。
但是,媒体和受众的过度消费,又会引发混乱。虚假新闻、盲目崇拜,甚至“恶趣”消费都在蔓延。因为在消费主义的文化下,媒体和商家,都在不由自主的沿着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追逐,受众喜欢什么,他们就包装什么。而娱乐新闻也是新闻,它也应该保持着新闻应有的真实和正确舆论引导精神。如果媒体只是一味追求无度炒作,那么,人们所面对的娱乐新闻,将很多都是“超真实”新闻,是包装出来的新闻,设计出来的新闻,甚至是为迎合大众趣味的假新闻。
3. 应对策略
首先,媒介应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抵制“花边”“恶趣”类新闻的泛滥,从而使媒介和消费主义更好的共荣共生。
其次,媒介应该将公共利益至上。一般来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媒介追求的目标,但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媒介应将公共利益至上。媒介在引导消费舆论的同时,也要引导商家提高经营素质和文化素质。不能单纯的追求收视率和发行量,否则,媒介的公信力就会下降。
再次,提高全体公众的媒介素养。媒介也不是简单的反应现实,而是再现实,也就是说,媒介向我们提供的,是经过记者、编辑把关之后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感觉和判断,是糅合了个人观念的感觉和判断,所以,要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使得人们能正確识别媒介传递的信息,人们对媒介所制造的表象信息需要理性的反思和仔细的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