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残障大学生对自身的残障身份具有复杂的体验,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环境的支持。本文从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面临的困境出发,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探讨该群体的社会适应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残障大学生;经济困难;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残障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残障大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后 ,除了与其他大学新生一样面临从中学教育模式向大学教育模式的适应之外,还必须面对学习环境中的诸多障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残障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第二次全国残障人士抽样调查数据看,目前我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约九千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近百分之七[1],全国残障人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将近百万,在全国残障人士总数中的占比还比较低[2]。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因其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健全,其社会适应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影响个体发展,本研究就其社会适应支持策略开展研究。
一、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的特征
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是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表现在身体上殘疾、经济上贫困、人际交往上存在困难等,从而束缚自身发展,呈现出不良身心和行为特征的学生群体。该群体是在生活学习能自理的除精神和智力残障人士以外的家庭经济困难且考取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特殊群体。不同类型的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面临不同的困难,部分功能缺失给其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各种阻碍。
此外,该群体内心极其自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表面看似十分坚强,但其内心却是极度自卑和脆弱。身体上的残缺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使他们引来了异样的目光。这不仅对他们在大学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许多的障碍,而且对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影响很大。再者,这一群体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没有文化,没有稳定职业的人群,家庭收入低,一方面父母在学业上不能给予其多大的帮助,只能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另一方面家庭贫困对他们身体的康复治疗也很不利,比如部分肢体残障大学生需要方便出行的机械设备,部分听力残障大学生需要植入人工耳膜等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因为身体的残缺,导致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逐渐失去主动争取的意识。
二、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多元化社会适应支持策略
(一)以政府责任为主导,提供政策性的社会支持。首先,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针对该群体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制定出最佳的政策,增强对他们的服务能力,提高对他们的保障水平,减少他们在身体和经济方面的弱势地位。以残联为例,虽然在资金方面残联为其提供了学费支持,但总体上存在金额少、时间短、“一刀切”等弊端,因此,一方面残联应该加大对该群体的资金投入,延长补助的周期;另一方面,残联部门要改变“一刀切”的方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通过走访调查,针对不同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资金帮助。
(二)以学校教育为重点,提供综合性的社会支持。
学校是该群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自主性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建立起教师、学生、学校环境三方面协同为该群体提供综合性支持的机制。首先,在教师方面。一是老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更好的为该群体的学习提供辅助。二是老师应积极关注该群体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交流,及时帮助其解决困境。三是老师要挖掘该群体的优点,给予其较多的鼓励与肯定,使该群体学会用优势视觉认识自己,积极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盯着自己的缺陷感到自卑。此外,非残障大学生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该群体,毕竟身体残障是不以他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不幸,学校方面应该逐渐建立和完善方便该群体出行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学校更应该营造出“平等、关爱、和谐”的氛围,让该群体共享学校资源,获得全面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逐渐提高自我认同感。
(三)以社会服务机构为补充,提供服务性支持。
目前社会工作在农村残障大学生的介入方面还较少,首先社工服务机构应成立专门针对农村残障大学生的服务小组,可以更加专业化地整合该群体目前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同时也可挖掘和争取新的社会资源,帮助不同情况的农村残障大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社会支持网络。其次,要在高校成立“服务于残障大学生的社工点”专业团队,让学校社工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为身处困境的农村残障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服务,更好地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最后,社工机构作为非政府性、公益性、专业性的服务团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村残障大学生服务,不仅可以解决社工机构在资金方面的不足,而且也可以完善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这一群体上的服务机制。
(四)调动社区的积极性,提供综合性服务支持。
首先,社区要加强构建该群体的康复服务体系,为其身体的康复治疗提供精细化的帮助,减轻其身体痛苦。其次,社区应建立该群体与父母共同参与的互助组织,加强该群体之间、该群体父母之间以及该群体与其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形成互帮互助的支持网络。最后,社区要推进公益服务,尤其需要组织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村残障大学生的公益募捐活动,这不仅能为改变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家庭的贫困状态尽到绵薄之力,同时也能让社区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国民观念的改变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获得了更多公平合理的教育机会,取得了一些成就,这对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改变社会歧视及去残障身份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通过更多地获得社会参与及群体融合的机会,实现该群体个人价值的体现,以该群体面临的困境出发,建立多元化的社会适应支持策略,使其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 高永祥, 余臣.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高教学刊,2016(22):60-61.
[2] 袁艳芳.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高校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时代教育,2015(2):70-70.
本文系2021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残障大学生生活境遇与社会适应力研究(立项编号 2021-028-0076)
关键词:残障大学生;经济困难;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残障在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残障大学生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之后 ,除了与其他大学新生一样面临从中学教育模式向大学教育模式的适应之外,还必须面对学习环境中的诸多障碍,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残障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上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第二次全国残障人士抽样调查数据看,目前我国各类残障人士总数约九千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近百分之七[1],全国残障人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将近百万,在全国残障人士总数中的占比还比较低[2]。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作为其中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因其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健全,其社会适应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影响个体发展,本研究就其社会适应支持策略开展研究。
一、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的特征
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是指因先天或后天原因,表现在身体上殘疾、经济上贫困、人际交往上存在困难等,从而束缚自身发展,呈现出不良身心和行为特征的学生群体。该群体是在生活学习能自理的除精神和智力残障人士以外的家庭经济困难且考取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特殊群体。不同类型的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面临不同的困难,部分功能缺失给其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各种阻碍。
此外,该群体内心极其自卑。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表面看似十分坚强,但其内心却是极度自卑和脆弱。身体上的残缺给他们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使他们引来了异样的目光。这不仅对他们在大学的人际交往带来了许多的障碍,而且对他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影响很大。再者,这一群体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没有文化,没有稳定职业的人群,家庭收入低,一方面父母在学业上不能给予其多大的帮助,只能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支持。另一方面家庭贫困对他们身体的康复治疗也很不利,比如部分肢体残障大学生需要方便出行的机械设备,部分听力残障大学生需要植入人工耳膜等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因为身体的残缺,导致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逐渐失去主动争取的意识。
二、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多元化社会适应支持策略
(一)以政府责任为主导,提供政策性的社会支持。首先,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该群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针对该群体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制定出最佳的政策,增强对他们的服务能力,提高对他们的保障水平,减少他们在身体和经济方面的弱势地位。以残联为例,虽然在资金方面残联为其提供了学费支持,但总体上存在金额少、时间短、“一刀切”等弊端,因此,一方面残联应该加大对该群体的资金投入,延长补助的周期;另一方面,残联部门要改变“一刀切”的方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通过走访调查,针对不同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资金帮助。
(二)以学校教育为重点,提供综合性的社会支持。
学校是该群体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综合能力、培养自主性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建立起教师、学生、学校环境三方面协同为该群体提供综合性支持的机制。首先,在教师方面。一是老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更好的为该群体的学习提供辅助。二是老师应积极关注该群体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与交流,及时帮助其解决困境。三是老师要挖掘该群体的优点,给予其较多的鼓励与肯定,使该群体学会用优势视觉认识自己,积极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而不是一味地盯着自己的缺陷感到自卑。此外,非残障大学生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该群体,毕竟身体残障是不以他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不幸,学校方面应该逐渐建立和完善方便该群体出行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学校更应该营造出“平等、关爱、和谐”的氛围,让该群体共享学校资源,获得全面发展,不断增强自身实力,逐渐提高自我认同感。
(三)以社会服务机构为补充,提供服务性支持。
目前社会工作在农村残障大学生的介入方面还较少,首先社工服务机构应成立专门针对农村残障大学生的服务小组,可以更加专业化地整合该群体目前所拥有的各种社会资源,同时也可挖掘和争取新的社会资源,帮助不同情况的农村残障大学生建立更加全面的社会支持网络。其次,要在高校成立“服务于残障大学生的社工点”专业团队,让学校社工运用专业的技巧和方法为身处困境的农村残障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与服务,更好地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最后,社工机构作为非政府性、公益性、专业性的服务团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村残障大学生服务,不仅可以解决社工机构在资金方面的不足,而且也可以完善政府在社会服务方面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这一群体上的服务机制。
(四)调动社区的积极性,提供综合性服务支持。
首先,社区要加强构建该群体的康复服务体系,为其身体的康复治疗提供精细化的帮助,减轻其身体痛苦。其次,社区应建立该群体与父母共同参与的互助组织,加强该群体之间、该群体父母之间以及该群体与其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形成互帮互助的支持网络。最后,社区要推进公益服务,尤其需要组织为家庭经济贫困的农村残障大学生的公益募捐活动,这不仅能为改变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家庭的贫困状态尽到绵薄之力,同时也能让社区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国民观念的改变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获得了更多公平合理的教育机会,取得了一些成就,这对家庭经济困难残障大学生改变社会歧视及去残障身份化具有重要意义。建议通过更多地获得社会参与及群体融合的机会,实现该群体个人价值的体现,以该群体面临的困境出发,建立多元化的社会适应支持策略,使其在接受高等教育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实现自我。
参考文献
[1] 高永祥, 余臣.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高校贫困生获资后教育配套机制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J].高教学刊,2016(22):60-61.
[2] 袁艳芳.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高校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时代教育,2015(2):70-70.
本文系2021年度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残障大学生生活境遇与社会适应力研究(立项编号 2021-028-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