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的空间诗学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金宇澄的《繁花》描绘了小人物在上海的生活图景,通过空间的转换来隐喻人生命运的浮沉。无论是故事情节的安排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空间都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从空间诗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这一主体形象,进而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人生选择,以求找到真正的自我。
  关键词:《繁花》 空间诗学 自我探索
  《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受到了作家和读者们的一致好评,作品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两个时间段的上海城市故事,通过两个时空的频繁交替和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反映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艰难和人性的冷漠。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在《空间的诗学》中阐释了空间并非填充物体的容器,而是人类意识的居所,建筑学就是栖居的诗学。 在作品中大量的建筑空间突出了人的生存处境。本文从空间诗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自我对空间的探索分为三个部分,包括现实的空间异化、身体的空间探索、心灵的空间拯救。围绕这三个部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人物的人生经历和生存处境,思考空间对人的意义。
  一、现实的空间异化
  在《繁花》中,空间既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发生、结束的地点,又是一個表现人物处境的场所,空间同时也用来表示时间,用空间来促进叙事。这部作品使用的就是一种交叉进行的空间叙事结构,主要建构了20世纪60年代的少年成长空间和90年代正在发生的故事空间。过去与现在分别属于两个时空,在生活上两个不同的时空之中存在着许多的差异,揭示了上海人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人物在空间生存下的异化。
  (一) 情感空间的扭曲 一个人的坎坷经历会改变他的性格乃至精神面貌。阿宝的父亲曾是一名地下工作者,人生经历相当复杂,因革命者的身份,历经磨难。生活在残酷的空间中,阿宝的父亲在表达情感方面逐渐扭曲,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拒之门外,现实空间的异化致使情感空间扭曲。文中通过“不响”二字体现了阿宝父亲内心深处还有一丝亲情可言。阿宝父亲终归受革命思维的异化扭曲,与常人格格不入。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曾说:“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座梦中的家宅,一座回忆和幻想的家宅,它消失在一段超出真实的过去的阴影中。”a文学空间不是客观的物理空间,而是异在世界的空间。在《繁花》中,残酷的现实状态将阿宝父亲心灵扭曲,致使阿宝父亲拒绝亲情。
  (二)精神空间的迷失 《繁花》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李李是酒店的老板,她经历过悲惨、繁华,最终走出世俗生活,找到新的人生追求。李李经历了多次被拐卖的经历,致使心灵扭曲,性情大变。李李说:“前十几天的清早,我已经得知,小芙蓉彻底消失了。这是我一生的中最大罪孽,但问心无愧,我必须让她彻底消失。”b通过寥寥数语,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的一种残忍。李李对待感情不择手段,致使他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受到了心灵的折磨。一方面是对于社会的强烈批判,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忏悔。在《普鲁斯特的空间》中“没有任何回忆最终被埋藏于遗忘中,证明在我们任何人身上,有一种与我们意识相齐的总体记忆;这种记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为我们整体地还原失去的时间”c。李李最终认清事实,剃度出家。
  二、身体的空间探索
  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活着,更是为了寻找自己心中的地图,每一个人的行走、移动都可以绘制一张地图,在这张地图上可以看到一个人所经历的事、所遇到的人、所走过的城市,每一份遇见或许幸运或许不幸,但每一次行走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未知的,前方等着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每个人都是一无所知的。《繁花》中每一个人物的行走,代表着一个人的生命浮沉。
  (一)对行走空间的探索 沪生作为一名婚姻律师,自己的婚姻却陷入混沌。在他的人生中每一次行走都充满了迷茫与不安,但他一直在寻找生活的意义,生命中不可能一直安稳。沪生由茂名路的洋房搬到拉德公寓,居住的空间相比从前更优渥。后来家中发生了逆转,就从拉德公寓搬到了武定路。围绕沪生的搬家路线,可以绘制出沪生的移动曲线,他是由市中心逐渐向外环移动,暗示了沪生人生命运的起承转合。乔治·普莱(George Poulet)提到“空间是一种无穷无尽的世界,地点在那里游荡,地点的移动性夺走了我们最后的依靠”d。 沪生的地点移动让他失去了家的依靠,在人的一生中,家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家是人在世界的角落,他与父母居住的房屋消失了,加斯东·巴什拉(Gaston Bachelard)认为:“没有了家,人就成了流离失所的存在,家在自然的风暴和人生的风暴中保卫着人。”e一个温暖的家几乎消失了,他搬到了武定路,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心灵空间的游移。他离开舒适而又温暖的家,外面的世界虽不尽人意,但他一直在探索前行,空间位置的变化凸显了人生的无常与不确定。
  (二)对欲望空间的追逐 梅瑞是《繁花》中刻画得非常典型的一位人物,她是一个物质欲极其强烈的女性,不停地追逐财富、地位、情欲,她以自我为中心,完全没有道德底线,她在一场场情感和生意中角逐。通过与沪生的对话,来暗示她的人生结局。一方面,她被社会上的名与利所诱惑,一味地追逐物质欲望;另一方面,她从未把握她所拥有的,在时代面前、在欲望面前、在选择面前,她逐渐地迷失自己,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乔治·普莱(George Poulet)说:“在所有的欲望深处有一种无能,即生灵本性内在的无能,这种无能禁止他们到达其欲望的对象;欲望,就是让一个间隙变得可见。”f在巨大的社会空间,都市的喧嚣、物质的诱惑、情欲的追逐,使人难免会迷失自己。
  三、心灵的空间拯救
  人存在于世界上,想要逃离这个世界,又无法逃离。面对着繁华的世界,人难免会迷失,谁又能真正地找到自己呢?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人与人偶然相识,又匆匆分开。在繁华的都市中,每一个人都曾迷茫过、孤独过、期待过,所有曾经的独处空间,我们曾忍受孤独、享受孤独、渴望孤独;接受孤独的空间在我们心中都是无法磨灭的。家作为人类存在的家园,承载着一个人的全部记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种状态:人是否幸福?在都市社会中,每一个的心灵都遭受伤害。   (一)精神世界的追寻 淑华是一位“文革”时期思想独立的年轻人,从书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知识没有使她快乐,反而使她消极悲观。“文革”时期,她面对一幕幕残忍的场面,内心十分痛苦,她远离故土、远离亲人、远离朋友,被分派到了遥远的吉林,在此过程中她生活得并不如意,现实与她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冲击,最终她被现实打败,致使精神异常,内心脆弱,被社会无情抛弃。空间不是间隙地不断重复,不是所有地点对所有地点的排斥,不是从一处到另一处转移的不可能性;空间不是消极的,它是可穿越的。她还活在自己内心想象的空间,没有从虚拟中走出来,虽然她孤身一人来到另一个地方,但是她没有彻底穿过自己内心的屏障,心灵受到伤害。
  (二)心灵世界的拯救 在都市面前,每一個人都曾迷失过自我,而自我的迷失需要心灵的拯救。汪小姐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不甘心自己已是一个中年妇女,丈夫的态度与她内心的不甘,让她受到心灵的创伤。丈夫的无情促使汪小姐自甘堕落,勾引他人,周旋于男人之间,为了得到一笔钱财,选择生下孩子。内心的愤恨与现实的不公让她悲惨离世。道路或生活之路表征一个人生命中的插曲,赋予每个转折点或交叉点以意义,巴赫金(Bakhtin)写道:“空间变得更具体,渗透着一种更具实质性的时间:空间充满着真实、生动的意义,构成英雄与他的命运的至关重要的要素。”g汪小姐在交叉的道路上,因外界干扰,内心变得不真实,误入歧途,走上了悲惨的道路。人生道路有无数个交叉路口,在选择的过程中,忠实于内心,走好自己的路,脚踏实地,实现自我。
  四、结论
  金宇澄的《繁花》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作者不仅注重语言的运用、文本的结构,而且在空间的建构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作者通过空间来展示人物的心理,并暗示他们的命运。从而证实了不同人在同一时代下有不同的命运,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把握的。空间不只是内心的空间体验,还得把空间放到外部,让沉思的存在在外部空间自由地思想,想象力创造的大小空间是相对的大宇宙与小宇宙,让内心空间和世界空间统一存在于人的追求之中。文本留给我们的是繁华落尽之后的沉思,人物在都市空间的每一次行走,都带来一次深深的反思。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更好地面对生存的压力和如何在喧嚣的城市中不迷失自我,这是由一个时代所带来的考验,因此每一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至关重要。
  a 〔法〕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张逸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15页。
  be金宇澄: 《繁花》,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第239页,第239页。
  cdf〔比利时〕乔治·普莱:《普鲁斯特的空间》,张新木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29页,第129页,第43—44页。
  g 〔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参考文献:
  [1]金宇澄.繁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
  [2] 加斯东·巴什拉.空间的诗学[M].张逸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 乔治·普莱.普鲁斯特的空间[M].张新木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 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M].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作 者: 张荣华,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 辑: 张晴 E-mail: zqmz0601@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街道名称属于词汇系统,有其自身的语音、结构、词义特点。同时,街道名称还包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忻州市忻府区有170条街道名称,对其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全方位展现忻州市忻府区的街道名称。  关键词:忻州市 忻府区 街道名称 语言 文化  忻州是一座已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与太原紧紧相邻,是历史上太原以北南北交通的唯一通道。它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忻州市忻
摘 要: 主要论述了《红楼梦》中贾府一族在家族不同的生存时期,出于不同的利益考量,从而选择了不同的婚配对象;并选取了其中贾政与王夫人,贾珠与李纨,贾琏与王熙凤等几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夫妻,从家族背景、婚姻目的等方面,结合家族命运对这些婚配选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 家族 婚配 利益 目的  《红楼梦》这部举世公认的文学巨著,叙事宏大,人物鲜明,可以说是写尽了世情百態,父子、母女、祖孙、兄弟
摘 要: “气”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在中国哲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元代吴澄,由于兼具理学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将理学思辨方式运用于文艺理论方面,因而使其文艺理论具有理学气息。本文以元代吴澄“气论”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学思想下的“天地之气”与文艺理论方面的“文气”进行探讨,进而探究吴澄文艺思想中的理学倾向。  关键词:吴澄 理气 文气  吴澄在元代理学中有崇高地位,与许衡并称“南吴北许”。然而当前
摘 要: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受关注的文学批评家,他以坚持新人文主义和古典主义的观点而闻名。对于五四时期的文学他基本上持否定态度,尝试运用新人文主义的观点对五四新文学进行批评,在当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虽说他对于五四新文学的论断并非完全正确,但也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现代中国文学之浪漫的趋势》是他对五四新文学反思的代表作品,能够集中体现他早期的批评特点,了解梁实秋对于五四
摘 要: 一部电视剧从制作到播出的过程,与制作方、投资方、审查方、广告商和观众密切相关。在我国,由于电视剧行业收益分配不均,再加上部分制作者的职业道德与理想信念相对缺失,电视剧创作频频出现抄袭、跟风与翻拍等问题,许多情节夸张、逻辑混乱、思想浅薄、艺术价值不高的电视剧作品充斥着市场。这种现象不仅限制了我国电视剧作品的批判性表达,也使得部分电视剧作品出现了价值表达的混乱。另外,投资方与广告商给电视剧创
每年开学,大学校园里都会出现一群新生,他们基本处于相似的状态:好奇,迷茫,略带稚气。他们常常好奇地问自己:大学四年,我将如何度过?四年后的自己,又会是个什么样子?2016年新学年开学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一班的辅导员给大一新生布置了一道颇具有仪式味道的“作业”,要他们“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下边盘点出来的就是其中7位同学的“致自己”,他们充满好奇也充满想象的心声,读来激情满怀又催人奋进,还饶有
摘 要: 以《水经注》为代表的北朝散文中的名胜古迹描写和以司马相如、张衡和班固等为代表的汉晋大赋作品,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成就。本文试图从侧重点的选择和内容的组织方式,以及名胜古迹的表现手段上简析两者的差异或不同。  关键词:《水经注》 大赋 差异  《水经注》是北朝著名文学家郦道元的一部记叙水道的地理著作,它不仅详尽地描述了祖国山河丰富多彩的水道,还描绘了许多山水等自然景观和城阙、宫
摘 要:自唐诗英译以来,以诗体译诗就是传统主流,张智中所译《唐诗绝句英译800首》可谓是另一译诗流派——散体译诗的新杰作,本篇文章旨在分析译者“但为传神,不拘于其形,散文笔法,诗意内容”的诗人译诗追求,分析其译诗中“破”格律和形式之桎梏,以新诗形式和散文笔法,重建诗的节奏和形式,以此“圆”诗意,译者兼诗人的眼光与匠人的手笔,在“非”诗的形式中重获诗的内容。  关键词:唐诗英译 散体译诗 意义与情感
摘要:朱柏庐著《朱子家训》是几百年来在中国广泛流传的家庭伦理古代典籍。社会符号学翻译观强调翻译不仅要尽量再现原文的意义,还应该尽量接近原文的功能,在意义和功能上忠实于源语。本文以社会符号学为视角,从言内意义的传递和审美功能的再现两个方面,以“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翻译标准为指导,探讨《朱子家训》张香桐译本和郭著章译本对原文言内意义的传递和审美功能的再现。  关键词:社会符号学 《朱子家训》 翻译
摘 要: 林超然是一位学院派作家,他的作品和学术研究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学界将其称为“黑土”情结。本文试图从作品的乡土文化叙事入手,力图通过文本分析厘清作者对于宿命和伦理的纠结,尤其是针对《土豆花》的小说文本展现林超然小说蕴藉的“黑土”情结。  关键词:林超然 “黑土”情结 现代性 土豆花  在时下的中国文坛中,身兼学者与作家双重身份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而林超然正是这样一位身兼大学研究者和作家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