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培养并提高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增加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已经引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中化学教师的密切关注。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克服他们学习知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最主要的是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入手,重视他们的学习动力问题。要维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和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型怪状的铜树,不同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又如,学习制备物质的实验,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義缺乏深刻认识造成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不强,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针对此,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典型实例,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加强引导,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是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不仅是背了多少书,考试得了几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现状和将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使他们明确无论从社会的需要和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学好化学。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课程是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由开始时学习热情高涨到后来兴趣减弱,直至普遍对化学的学习感到困难与吃力。原因是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会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对他们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文章主要分析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几点方法。
一、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促使暂时联系的形成。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奇型怪状的铜树,不同PH色板与酸、碱、盐的作用等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到世界是这样的奇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兴趣。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实验,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问题:盐酸、硫酸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什么现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分别有何现象?又如,学习制备物质的实验,把大实验划分成小实验,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实验中的实验要点和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如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先把大实验划分成: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检验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再比如:学习制作过滤器及过滤时的注意事项,设置的问题为过滤混有少量泥沙的氯化钠溶液,看谁用的时间最少,看谁得到的溶液最清澈。通过设置实验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理解和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深入钻研、主动创造的精神。
二、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往往使学生听得入神、想象丰富。首先,讲课时语言要准确科学;其次,要生动形象。例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又比如,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是质量守恒定律的核心内容。将化学变化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比作学生调座位,有助于对这一核心内容的理解。联想调座位的过程中,学生的类别(男、女生)、人数、体重不变,很容易理解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通过运用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三、丰富课外活动
根据中学生普遍喜欢化学实验这一特点,平时结合教学内容,或穿插复习学过的内容及相应的实验,随机性地开展课外活动,以便使学生学有所用,活跃思维,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自制水果电池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氧都是蓝色的;在讲化肥的制取时,可到化肥厂参观,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开展化学游戏、办化学小报等。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密切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进行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知识对学生有巨大的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适当地选插有关的生动史实,创设诱人的知识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空气的成分时,选插氩的发现史实:英国科学家瑞利从测定出来的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中,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氩,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家诚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思维方法。再如,学习碳酸钠的有关性质、用途后,接着向学生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碱的生产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过程包括预习、阅读、解题和观察、记忆、思维等。如记忆过程,将抽象难记的知识,采用一些窍门记下来。例如:把化合价,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口诀”“、顺口溜”,学生兴趣浓厚,记忆效果就好。学生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知识就能掌握得牢、用得活,就能获得知识内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兴趣、爱好。
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初中化学的探究活动,选题可以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力求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化学息息相关。例如,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雨水(河水)PH的测定的探究和对水资源的调查等,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发现问题的能力。
七、强调学习目的性教育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某些学科缺乏学习积极性,往往是由于对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意義缺乏深刻认识造成的。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不强,学习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针对此,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典型实例,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加强引导,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是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最终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不仅是背了多少书,考试得了几分;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现状和将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使他们明确无论从社会的需要和将来个人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学好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