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页创作【四不宜】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册页是中国画的一种传统形式,一册在手,置于案头,徐徐翻阅,如捧杯品茗,向来都是文朋画友间惬意交流的好物事。所以,从古至今,册页创作绵延不断,近代有齐璜的《可惜无声》《乙亥册》《四季草虫册》,往远了讲有八大山人的《安晚册》、大涤子的《写生册》,更远的还有吴镇的《竹谱》,都是耳熟能详的天下名册。在此,我不是去品评这些册页名作的迁想妙得,而是基于我画册页的艺术实践,谈谈我的些许体悟。简言之,就是在册页创作时要做到“四不宜”。
  一、不直追古意而放弃“存我”
  册页是一种旧形制,佳作如云。我们在学习与创作中要重视传统,但千万不能成为传统的奴隶,放弃自我精神、自我情感的真切表达。中国画就是表情达意,画册页一直都是中国画家的一种风尚,但不能取代创作个体的风格。风格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而风尚则是“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如果我们不强化个体的创作风格,而是在创作的形式、内容上倾向并集中表现为丧失作品个性的“风尚”,那么,你所创作出的册页会如泥牛人海。举例说明,著名美术评论家尚辉在2010年第七期《美术》上撰文指出,当下画坛“制作风”盛行,究其原因,是所谓“高规格”“高层次”的各类展赛之过。一批批求细、求像、求做、求工的获奖作品充分展现其“引领和导向”作用,反过来刺激了一批批“胸怀大志”的画家紧跟其后,于是画是越画越大,越画越工,作为中国画精髓的“写意性”被挤对得“苟延残喘”。我们画册页不能随大流,要将这种形制继承下来,在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上可以“唯我”“自我”。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把拜伦、普希金这些天才诗人比作是由母马生出但在马群中桀骜不驯的“芝不剌”,我们就要敢于成为册页艺术创作中的“芝不剌”,特立独行,只有“存我”意识得到确立,你的册页创作才有存在下去的可能。
  二、不宜囿于形制而丢失元气
  画画的人都有此体验,在画装裱精美的册页时,很拘谨,放不开。所画常常失了元气淋漓的风韵。说白了,就是囿于特有的形制而缺失了胆气,怕画坏、画不好,往往是越怕越不行。我在画“合璧册”时就力求克服这点,因为此册都是请画友董斌斌先画的乌,不仅仅是在形制上受限,在构图上也是受限的。我的经验是别怕失败。如《蕉鸠图》这幅,我先用大笔画蕉,将居中的斑鸠置于蕉叶之外,蕉的定位使斑鸠更突出,略补几枝穿插一下,再画上随风摇曳的秋果,一张别致的册页就画完了。跋记一定要记述当时的心境,这才会使观者体味到你的心手两畅之感。还有《紫藤》这幅,用彩墨法直接画藤花,枝与叶画得较乱,画时似在苦战,画得不顺利,最后是在题跋上费了大心思才有此效果,也算是匠心独具了。
  三、不宜守规矩而要勇于不敢
  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真诚,真诚地感悟,真诚地投入;艺术作品的生命在于创新,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其实,在当下想走出一条新路的画家不少,得到认可的却屈指可数。不说林风眠、吴大羽、庞薰琹、吴冠中这些故去的人,活着的且被公认的也就算黄永玉了。至于那些在位的“官员画家”只是台上演得热闹,台下喝彩的怕不多。特别是写意画,创新更难,不亚于上青天。“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的意气靠“磨”是磨不出来的,只能去“养”。怎么“养”?案头功要做,要吃“百家饭”,从古今好的作品中汲取营养,这也仅仅能解决“技”的问题。画外功更要做,读书万卷下笔当有文气在,行万里路笔底才有佳境生。画写意的没法速成,你耗尽一生的精、气、神,也不敢担保你会成名成家,还得看你的天资——是否有机缘巧合的幡然顿悟。所以,勇于不敢就是要敢破敢立,而破与立的本质就是承传与创新的问题。吴冠中说:“创新就是斗争,不能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破”与“立”的“斗争关系”上,“破”是过程,“立”才是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画的问题要在画的过程中解决,不能搞“口舌之争”。所以,我认为:只要是能够帮助画者真实地传达其真性情、真思想、真感悟的,可以不拘于法,古今中西,只要能应用和驾驭,都可拿来入画。我之所以要画“合璧册”,就是先请画友任意画,画上去的存在就在无形中打破了自己脑中既有的守常,或者称为创作习惯,逼迫你不得不做出改变。这就是我创作“合璧册”的初衷。我想,通过这里选发的几幅册页画,是能体现勇于不敢、求新求变的初心的。
  四、不宜弃宏大而专注于小、精、微
  册页都不大,一号册也不足三尺整宣。作为中国画创作中的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其魅力在于画者借一两平尺的有限幅面去彰顯无限的艺术创造力。册页画属小品,但是“小品不小朗乾坤”,这是每一位长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的画家的共同体验。我平时喜画大画,当年老师马自强经常批评我的画是“得气势、失精微”,要我画小品进行锤炼。遵师言,这些年在画大画的同时一直在画小品画,目的是精笔墨,炼意境。册页当然也画了不少,册页幅面都不大,属小品画。但我以为,小品画不能理解成或等同于简笔画,特别是花乌写意画小品,寥寥几笔见功夫,要奇峭可人,就得有奇思妙想。章法布局不动番脑筋,很容易落入俗套。尺幅有限,逼迫画者去高度概括,巴掌大的地方,你想多画都不能。古人常说“敢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以少胜多是凝练,是去冗长而趋简约,是画家作品格调、境界高低的度量和映现。因此,画小品也是画家“修炼”的好方式。“合璧册”中的《日丽》一作,我是往大处、繁处画的,以至于将画友先画的鸟都挤在了补景中。这种全景式的小册页创作,会让你体验到册页创作的时代性命题。这会增强自己画好册页的使命感,同时也在为你的册页画创作注入活力。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张宗明Zhang Zongming
  张宗明,出生于安徽蚌埠,籍贯四川南充。现为上海铁路公安局蚌埠公安处法监支队二级警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美学学会理事、蚌埠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其他文献
王霄,1986年生于山东济南,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12年至今工作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院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近年来参加国内外大展数十次。作品曾获第二十届全国版展中国美术奖提名奖、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2019两岸青年版画艺术创作奖等奖项,被中国版画博物馆、中央美院美术馆、黑龙江省美术馆、浙江省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今
期刊
内容提要:生态式艺术教育是继灌输式艺术教育、园丁式艺术教育后的一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艺术教育观念,形成了各种知识之间的交叉融合、互补互生的生态关系。当前中国书法教育中的审美教学主要从形、意两方面出发,且主要以追求技法为导向,而忽略了书法的内涵和教育的育人本质。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可通过生态式艺术教育进行突破,同时融合视听联觉与格式塔o理学理论,有效解决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时存在的技法与内涵脱节的问题
期刊
20世纪50年代初,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表示,“新国画”一要“内容新”,二要“形式新”,为此“必须以对实物的描写来代替临摹,作为中国画学习的基本课程。画风景的必须到野外写生,画花鸟虫鱼的也必须写生,对人对自然都必须有比较深刻的观察……我们要以科学的现实主义作为我们批评与衡量我们的艺术的标尺,一幅画的好坏必须首先看它是否符合社会的真实和自然的真实”。这个观念代表了当时文艺政策的主流要求,促成了5
期刊
内容提要:宋朝是花鸟画发展的高峰期,其中少不了皇帝画家宋徽宗赵佶的推动,赵佶在政策上扩大翰林画院,提高宫廷画家地位,并开设画学;在个人艺术成就上,通过简单分析《腊梅山禽图》看赵佶对写生的重视、对“形神兼备”的追求、对意境表达的追求。赵佶在书法上也颇有成就,独创了“瘦金体”,将诗、书、画、印四者相结合并将其融入画面中去,深深地影响了宋代乃至后代花鸟画的发展。  关键词:花鸟画;推动;艺术成就;书画融
期刊
以书法擅名者,或以法严,或以格高,或以韵胜,或以情深……然兼之者堪称寥落。“大王”称圣,后世欧、虞、褚、陆诸贤各得其一端,和之以时代之风、个人之调,成为一代大家,光耀书史,非近不如古,亦时代压之,不能求全也。  谢小铨博士书法,精细之法非其所擅,亦非其所求。法、意之间,法为手段,意为鹄的,舍意求法,实为舍本逐末也。然法为基础,舍法亦不能得意也。法有精、粗,精以求完美,粗以达情意,各有优差,不能非此
期刊
今年8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我们运用“写真铜艺”技艺创作的作品—《根语》系列,引起了业内同行们的热烈关注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其中《根语》系列中的《根基》以组合工艺以及材料、铸造技法上的独创性,得到所有评委认可,一举获得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艺术铸品金奖。  一、何谓“写真铜艺”  “写真铜艺”是铜工艺技法中一个创新,主要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植物根、茎、花、叶或其他
期刊
关键词:潘玉良;理想世界;图像符号;精神内核  20世纪50年代是潘玉良艺术生涯的黄金时期,也是她“理想世界”主题创作的巅峰时期。在这类主题作品中,潘玉良以女性为绘画主体,以秀美的自然风光为背景,构建出一种没有纷争、无忧无虑的理想空间。这种浪漫主义题材始于她的青年时代,并贯穿其整个艺术生涯,一直到晚年她都保持着这种稳定的画风和主题,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汇。  潘玉良极少发表文章和言论,也不曾留下关于
期刊
关键词:书画艺术;文创产品;黄山徽字号  从台北故宫文创到北京故宫文创,文创产品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文创产品注重产品特色化与个性化特征,相较于北京故宫IP文创品牌,地方文创产品要立足于本土艺术特色。丰厚的书画艺术底蕴成为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意之源。黄山徽字号从竹雕出发,在文创产品设计中逐渐融入书画艺术元素,获奖无数,喜得政企界人士青睐,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山水画在文创产品中
期刊
2012年,敦煌书法家丁永明曾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访学一年。也是在那一年的一次偶然的聚会上,我们认识了。从此,便以朋友相称,我喊他“老丁”,他却喊我“冯老师”。实际上我从他那里学到不少东西,他才是“丁老师”,我才是“老冯”。  他每次来北京,我都要请他来北大暂停,花一天时间关上门来探讨书画艺术。有时请他示范行草书法用笔,有时二人书画合作,颇似古代武侠小说中的“闭关练功”。还有一次,我拿出一本小册页请
期刊
给自己的老师写文章总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给踪岩夫先生写文章尤其如此。所以,尽管多年前我就有给他老人家写点文字的想法,结果一拖再拖。先生的大写意绘画所表现出的浓墨重彩特点,他引西方绘画中的构成原理入画的尝试,他把书法当作画面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将他那手烂漫的书风融入画面构图的事实,以及他所强调的绘画题材之新与表现方式之新,都表明他的画具有显性特征,其绘画的美学特征是一眼望去就可以被发现的。也正因为如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