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ysun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的培养人数逐年增多,在专业硕士各项能力的培养中,创新能力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我国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存在一下问题:课题单一;教学方案枯燥陈旧;专业硕士独立性弱;专业硕士考核方式不合理等。鉴于目前我国的国情,高校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专业硕士来说,高校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力不足,所以建立良好的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迫在眉睫。为此,本文针对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能为教学模式提出方案。
  【关键词】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10-02
  创新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发展能量,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精神支柱,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难以屹立于世界发达国家之林[1],在当今社会的激烈的竞争中,与其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新力的竞争。作为国家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体系基础的高等教育,尤其是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专业硕士的培养兹事体大。我国教育部于2009年新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成为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任务。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培养机制来激发我们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
  一、我国专业硕士的创新水平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专业硕士没有强制设定科研创新相关的毕业门槛。这导致了培养出的专业硕士不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我国专业硕士的现状是,培养出的专业硕士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投入了国家的资源,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普遍受到社会广泛的质疑。我们培养的专业硕士知识理论扎实,学习模仿能力比较强,但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性不足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究其原因是专业硕士在创新能力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和教学方式呆板单一
  在专业硕士的课程教学中还是停留于知识传授,而国家需要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一定要求注重对接科学的前沿,教学方式强调实践活动和实用性。但是许多教师在课程设置没有根据各专业硕士的专业类型的特点进行区分,而是针对课程本身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配,导致很多课程和课本与专业硕士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的大有不同,而且大多数课程是与实践和时代联系不紧密的教学,没有做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往独立自主、开放思考的道路上[2]。而在学生方面,都是填鸭式的吸收课程教学的内容。只注重听讲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传授和教导,不注重培养自己的个人创新能力。对于教授的知识传授,一味的接受和全盘吸收。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也没有见过几次面,只是课堂上教师传授了知识给学生,交代了功课,研究的方向。很多时候都是学生自己随便写一篇质量不好的文章,任务式的交完功课,教师和学生中没有经历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各自观点没有有效的交融。而且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案没有更新,没有引进学科前沿的知识。而且课程内容不与时俱进,很多时候都没有紧跟学科前沿,没有不断更新,导致核心课程学科知识尤其是应用型知识与时代不紧密。还有就是不注意反映当代学科领域中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理论。教学课程的体系、教学安排等设置也不够合理。所以这个是很大的问题,影响了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发展。
  2.教师教学创新意识不够,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
  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是授课,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教给学生。但是对新时期国家加强专业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战略,不够非常的重视,没有主动思考课程教学需要创新的问题,缺乏教学创新的意识。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知识积累的丰富,博学,还需要有创新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带领学生去創新。而且教学评价制度也不利于课程教学创新。教师大多数还是按照学术硕士的课程来培养专业硕士,没有把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区别来。缺乏针对专业硕士教育体系的课程设计。而且教师的考评上,只针对学生的学科成绩是否优秀,教师教时是否足够,没有把教师是否注意培养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列入考核的范围。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对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3]。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主动的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有的研究生胸无大志,从入学以来,就为了一本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从来不踏实的做科研工作,真正的去研究去学习。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考研是迫于就业的严峻,把读研作为改善以后生活环境或者逃避早接触社会的途径,精力根本没有放在学习和科研上。这样是不利于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发展。
  3.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入学选拔机制欠合理
  专业学位硕士的主体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部分地方院校存在着通过调剂手段,来补足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缺口的情况,这使得考生在知识层面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专业硕士在我国淘汰率基本上是零,所以造成专业硕士在入学前勤奋积累知识,考上研究生后随意学习。我国的研究生选拔机制不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淘汰率有30%。没有了竞争,导致了专业硕士不主动的学习新东西新知识,都是为了通过考试拿到毕业证。导致了专业硕士没有针对性的在自己的领域中学习,只为了通过课程教学的考试上,顺利毕业。而且入学后,淘汰率不高,跟着一位导师,就按照老师的教学来学习。从而导致专业硕士都不去考虑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考虑科研的能力,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考试。因此提升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 有待于改变我国应试教育环境, 从基础教育到研究生教育都要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如何建设有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环境
  针对以上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及培养现状,我们应该采取明显的措施提高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使我们培养的专业硕士不仅仅在数量上还有在素质上都能满足中国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上是我针对上文所说情况提出来的一些观点。
  1.加强学科建设
  一个学校的学科水平是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学校的不同学科分布以及学科之间的贯通融合影响着专业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建议我国教育部针对新时代中国的专业硕士人才需要,编写和出版一些适合现代教学需要的专业硕士理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而且应该加强各高等院校与企业研究所之间的共同培养专业硕士[4],比如和一些工业城市研究院一起培养适合当地企业需要的专业硕士人才。而且适当引进国外的一些好书,尽快改变目前专业硕士教材内容陈旧、质量不好、数量不足的状况。加强学科的建设并与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2.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高校的专业硕士中,有些学生缺乏创新思维,习惯于顺其自然,听从老师教导,只做好导师分配好的任务,不敢提出自己对于所授知识的意见或者想法。专业硕士的这种心态是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导师,需要做到的是关心和鼓励学生创新,敢于标新立异,不仅仅是模仿。通过启发专业硕士的创新思维,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开发他们的特点,让专业硕士要敢于提出疑问。培养了专业硕士时时刻刻保持怀疑的思维,专业硕士才会不断进步,有自己的创新思维,并让他们通过不断推导旧的知识理论,提出新的理论观点,打破常规思考,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重视实践的锻炼
  专业硕士的知识运用,需要通过实践才验证。所以我们应该加强专业硕士的实践锻炼,鼓励专业硕士参与实践科研中。开展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参与,并延伸到专业硕士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创新实践锻炼[5],比如让专业硕士亲自做学术报告、全程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这些手段的全面开展并持之以恒必将大大的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結语
  创新思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秀,需要制度的创新和社会环境的辅助。教学制度创新不仅仅要突出以专业硕士为本,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制度,建立起鼓励科技创新、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机制,培养出一个能够支持专业硕士创新的浓厚氛围,从而积极的调动专业硕士创新的能动性、自我性,实现由学习到创新的新飞跃。只有当专业硕士生个人与社会相互影响,即专业硕士生在实现个人价值时,立足社会,服务社会;社会也为专业硕士创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及制度保障。专业硕士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才不至于只是一句空话,才会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吴金昌,朱慧,李建华,等.美国研究生教育对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87-91.
  [2] 王勇,高娜娜,杨朵,等.浅谈专业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与提高[J].继续医学教育:社会科学版,2016,30(11):96-98.
  [3] 张蕾蕾,张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路径探讨[J].教育评论,2016,(10):83-86.
  [4] 刘祥楼,牟海维,刘兴斌.研究生创新教育校企联合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05):49-50.
  [5] 任志安.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03):53-56,70.
  作者简介:王佳睿(1990年1月-),女,汉族,湖南长沙,硕士,长沙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相关特点,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现状,并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为环境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土壤肥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15-02  《环境影响评价》是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
期刊
【摘要】在高等院校艺术专业学生中开设《艺术数学》课程是我们近几年来的一项改革成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将全国稀缺的《艺术数学》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区别于一般高等院校开设的文科高等数学,它以艺术各领域的经典作品中涉及到的数学元素为主线,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发掘艺术与数学之间知识的融合,探讨艺术与数学之间共同的相似的美,为学生艺术专业的学习和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更丰富的源泉。  【关键
期刊
【摘要】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互联网+MOOC”、“互联网+微信英语”、人文教育等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了“互联网+MOOC”、“互联网+微信英语”等考核模式,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 “互联网+”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22-02  随着互
期刊
【摘要】应用型工科院校更加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然而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工科专业学生的基本需求。本文从提升课程的吸引力和内在品质、增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出发,通过改革教学理念、规范课程标准、转变授课方式和完善考核模式等方面,提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人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 【
期刊
【摘要】基于有机农业的课程特点,为了提高学生对有机农业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参与能力,探索了有机芽苗菜生产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新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将课堂知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农业 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32
期刊
【摘要】近年来“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广泛开展,此模式无疑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对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就业竞争力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此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毕竟与学校原有的培养体系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上更是如此,所以如何做好此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开发是此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正是从这个思路出发,给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投
期刊
【摘要】从管理转向治理,是当今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一个紧迫而现实的任务。以教育治理现代化监测框架中的教育改革实施效能为指标依据,对该项指标全国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测评,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教育治理 教育现代化 改革实施 监测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30-02 
期刊
【摘要】规范的学位制度是国家或高等学校进行招生选拔、培养及学位授予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间,完整体系的學位制度迟迟没有建立,我国大陆本土的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空白状态。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陆开始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招生工作迈入正规化阶段。随着我国大陆博士生教育的逐步发展成熟,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从单一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位制度 大陆博士生 招生考试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显得重要。鉴于此,探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路径,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培养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期刊
【摘要】針对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航材仓储防霉技术》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对象分析,分别从内容优化、教学措施、考核评价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充分体现了任职教育特色。  【关键词】任职教育 课程内容 考核评价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29-01  一、课程情况介绍  《航材仓储防霉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