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式巧分类不重复不遗漏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com_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也称分情况讨论,当一个数学问题在一定的题设下,其结论并不唯一时,我们就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必要的分类.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非常普遍,因为这类试题不仅考查数学基本知识与方法,而且考查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因考虑不周全导致失分的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在中考复习时,对“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渗透不够.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保证分类科学,标准统一,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下面就2013年各地中考题精选几例供大家学习和复习时参考.
  
  一、由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 
  
  例1 (2013年浙江省杭州市数学中考题)射线QN与等边△ABC的两边AB,BC分别交于点M,N,且AC∥QN,AM=MB=2 cm,QM=4 cm.动点P从点Q出发,沿射线QN以每秒1 cm的速度向右移动,经过t秒,以点P为圆心,3 cm为半径的圆与△ABC的边相切(切点在边上),请写出t可取的一切值 〖CD#4〗 ;(单位:秒)
  
  
  分析与点评: 此类题目是由于图形位置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本例中,由于点的运动引起⊙P与△ABC的边相切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从而需要分类讨论.通过已知求出AB=AC=BC=4 cm,MN=1 2AC=2 cm,∠BMN=∠BNM=∠C=∠A=60°,分为三种情况:即⊙P分别与边AB、AC、BC相切时的情形,画出图形结合图形求出即可;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切线的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定理进行计算的能力,注意要进行分类讨论.难度不大.
  
  解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AC=BC=AM+MB=4cm,∠A=∠C=∠B=60°,
  
  因为QN∥AC,AM=BM.所以N为BC中点,
  
  所以MN=1 2AC=2 cm,∠BMN=∠BNM=∠C=∠A=60°,
  
  分为三种情况:①如图2, 
  
  当⊙P切AB于M′时,连接PM′,
  
  则PM′=3 cm,∠PM′M=90°,
  
  因为∠PMM′=∠BMN=60°,所以M′M=1 cm,PM=2MM′=2 cm,
  
  所以QP=4 cm-2 cm=2 cm,即t=2;
  
  ②如图3,
  当⊙P与AC切于A点时,连接PA,
  则∠CAP=∠APM=90°,∠PMA=∠BMN=60°,AP=3 cm,
  
  所以PM=1 cm,所以QP=4 cm-1 cm=3 cm,即t=3,
  
  当⊙P与AC切于C点时,连接PC,
  
  则∠CP′N=∠ACP′=90°,∠P′NC=∠BNM=60°,CP′=3 c
  m,
  
  所以P′N=1 cm,所以QP=4 cm+2 cm+1 cm=7 cm,
  
  即当3≤t≤7时,⊙P和AC边相切;
  
  ③如图4,
  当⊙P切BC于N′时,连接PN′,则PN′=3 cm,∠PN′N=90°,
  因为∠PNN′=∠BNM=60°,所以N′N=1 cm,PN=2NN′=2 cm,
  
  
  所以QP=4 cm+2 cm+2 cm=8 cm,即t=8;
  
  故答案为:t=2或3≤t≤7或t=8.
  
  二、对求解过程不便统一表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
  
  例2 (201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数学中考题)在△ABC中,AB=22,BC=1,
  ∠ABC=45°,以AB为一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D,使∠ABD=90°,连接CD,则线段CD的长为〖CD#4〗.
  
  分析与点评 :此类问题一般结果是两个以上,其题干表述就注定了它的多解特征,要结合题意画出图形逐个判断,做到不重不漏.分点A、D在BC的两侧、点A、D在BC的同侧,当①A、D在BC的两侧时,设AD与边BC相交于点E,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D,再求出BE=DE=1 2AD并得到BE⊥AD,然后求出CE,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当②点A、D在BC的同侧时,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AB,过点D作DE⊥BC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E,判定△B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求出DE=BE=2,再求出CE,然后在Rt△CDE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
  
  解: ①如图5,点A、D在BC的两侧,因为△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D=2AB=2×22=4,
  
  因为∠ABC=45°,所以BE=DE=1 2AD=1 2
  ×4=2,BE⊥AD,
   
  
  因为BC=1,所以CE=BE-BC=2-1=1,
  
  在Rt△CDE中,CD=CE2+DE2=12+22
  =5.
  
  ②如图6,点A、D在BC的同侧,因为△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BD=AB=22,
  
  过点D作DE⊥BC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E,则△B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DE=BE=2 2
  ×22=2,
  
  因为BC=1,所以CE=BE+BC=2+1=3,
  
  在Rt△CDE中,CD=CE2+DE2=
  32+22=13.
  
  综上所述,线段CD的长为5或13.故答案为:5或13.
  
  三、由点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 
  
  例3 (2013年山东省济宁市数学中考题)如图7,直线y=-
  1 2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与直线y=x交于点C.在线段OA上,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同时动点P从点A出发向点O做匀速运动,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AB、OC于点E、F,连接EF.若运动时间为t秒,在运动过程中四边形PEFQ总为矩形(点P、Q重合除外).
  
  (1)求点P运动的速度是多少?
  
  (2)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
  
  (3)当t为多少秒时,矩形PEFQ的面积S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
  分析与点评 :此类题目一般因为点运动的不确定性需要分类讨论.此题的关键在于第(2)问、第(3)问讨论当Q在P点的右边时和当Q在P点的左边时矩形PEFQ成为正方形的条件,容易漏解.第(1)问根据直线y=-1 2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得出A,B点的坐标,再利用EP∥BO,得出
  
  OB AO=EP AP=
  1 2,据此可以求得点P的运动速度.第(2)问当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求出t即可;第(3)问根据第(2)问中所求得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进而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出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找出P,Q不同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
  
  解: (1)因为直线y=-1 2x+4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B,
  
  所以x=0时,y=4,y=0时,x=8,所以
  
  BO AO=4 8=
  1 2,
  
  当t秒时,QO=FQ=t,则EP=t,
  
  因为EP∥BO,所以
  OB AO=EP AP=
  1 2,所以AP=2t,
  
  因为动点Q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O出发向点A做匀速运动,
  所以点P运动的速度是每秒2个单位长度.
  
  (2)如图8,当Q在P点的左边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
  
  则因为OQ=FQ=t,PA=2t,所以QP=8-t-2t=8-3t,所以8-3t=t,解得:t=2,
  如图9,当Q在P点的右边PQ=PE时,矩形PEFQ为正方形,
  因为OQ=t,PA=2t,所以OP=8-2t,所以QP=t-(8-2t)=3t-8,所以t=3t-8,解得:t=4;
  
  (3)如图8,当Q在P点的左边时,
  因为OQ=t,PA=2t,所以QP=8-t-2t=8-3t,所以S矩形PEFQ=QP•QF=(8-3t)•t=8t-3t2,
  
  当t=-8 2×(-3)=4 3时, 
  
  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
  
  4×(-3)×0-82
  
  4×(-3)=16 3,
  
  如图9,当Q在P点的右边时,
  因为OQ=t,PA=2t,所以2t>8-t,所以t>8 3,
  
  所以QP=t-(8-2t)=3t-8,所以S矩形PEFQ=QP•QE=(3t-8)•t=3t2-8t,
  因为当点P、Q其中一点停止运动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所以8 3<t≤4,
   
  
  当t=4时,S矩形PEFQ
  最大,
  所以t=4时,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3×42-8×4=16,
  综上所述,当t=4时,S矩形PEFQ的最大值为:16.
  
  四、由图形形状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分类讨论 
  
  
  例4 (201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数学中考题)如图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是梯形,AB∥CD,点B(10,0),C(7,4).直线l经过A,D两点,且sin∠DAB=2 2.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沿B→C→D的方向向点D运动,过点P作PM垂直于x轴,与折线A→D→C相交于点M,当P,Q两点中有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秒(t>0),△MPQ的面积为S.
  
  (1)点A的坐标为 ( ),直线l的解析式为 .
  
  (2)试求点Q与点M相遇前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t的取值范围.
  
  (3)试求(2)中当t为何值时,S的值最大,并求出S的最大值.
  
  (4)随着P,Q两点的运动,当点M在线段DC上运动时,设PM的延长线与直线l相交于点N,试探究:当t为何值时,△QMN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的值.
  
  
  分析与点评: 此类题目由于点的运动使图形形状不断发生变化,例如此题由于点P、Q运动到不同位置使△MPQ的形状不断变化,要根据点运动到不同区间分类讨论.第(1)问利用梯形性质确定点D的坐标,利用sin∠DAB=
  
  2 2 特殊三角函数值,得到△AO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得到点A的坐标;由点A、点D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l的解析式;第(2)问解答,需要弄清动点的运动过程:①当0<t≤1时,如图11所示;②当1<t≤2时,如图12所示;③当2<t<16 7 时,如图13所示.第(3)问考查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极值,根据第(2)问中求出的S表达式与取值范围,逐一讨论计算,最终确定S的最大值;第(4)问△QMN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有两种,需要分类讨论,避免漏解.本题是典型的运动型综合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对动点运动过程有清晰的理解.第(3)问中,考查了指定区间上的函数极值,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另外,分类讨论的思想贯穿(2)-(4)问始终,是分类讨论典型题目,同学们需要认真理解并熟练掌握.
  
  解 :(1)因为C(7,4),AB∥CD,所以D(0,4).
  
  因为sin∠DAB=2 2,所以∠DAB=45°,所以OA=OD=4,所以A(-4,0).
  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
  
  b=4
  -4k+b=0
  .解得:k=1,b=4,
  所以y=x+4.所以点A坐标为(-4,0),直线l的解析式为:y=x+4.
  
  (2)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
  
  ①当0<t≤1时,如图11所示.
  
  过点C作CF⊥x轴于点F,则CF=4,BF=10-7=3,由勾股定理得BC=5.
  过点Q作QE⊥x轴于点E,则BE=BQ•cos∠CBF=5t•3 5=3t.
  
  所以PE=PB-BE=(14-2t)-3t=14-5t,
  
  S=1 2PM•PE=1 2×2t×(14-5t)=-5t2+14t.
  
  
  ②当1<t≤2时,如图12所示:
   
  
  过点C、Q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E,
  
  则CQ=5t-5,PE=AF-AP-EF=11-2t-(5t-5)=16-7t,
  
  S=1 2PM•PE=1 2×2t×(16-7t)=-7t2+16t.
  
  ③当点M与点Q相遇时,DM+CQ=CD=7.
  
  即(2t-4)+(5t-5)=7,解得t=16 7.
  
  当2<t<16 7时,如图13所示.
  
  
  MQ=CD-DM-CQ=7-(2t-4)-(5t-5)=16-7t,
  
  S=1 2PM•MQ=1 2×4×(16-7t)=-14t+32.
  
  (3)①当0<t≤1时,S=-5t2+14t=-5(t-7 5)2+
  49 5,
  
  因为a=-5<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t=7 5,
  
  所以当0<t≤1时,S随t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当t=1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
  
  ②当1<t≤2时,S=-7t2+16t=-7(t-8 7)2+64 7.
  因为a=-7<0,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t=8 7.
  
  所以当t=8 7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64 7.
  
  ③当2<t<16 7时,S=-14t+32.
  
  因为k=-14<0,所以S随t的增大而减小.
  
  又因为当t=2时,S=4;
  
  当t=16 7时,S=0,所以0<S<4.
  
  综上所述,当t=8 7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64 7.
  
  (4)△QMN为等腰三角形,有两种情形:
  
  ①如图14所示,点M在线段CD上,
  
  MQ=CD-DM-CQ=7-(2t-4)-(5t-5)=16-7t,MN=DM=2t-4,
  
  由MN=MQ,得16-7t=2t-4,解得t=20 9.
  
  
  
  ②如图15所示,当点M运动到C点,同时当Q刚好运动至终点D,
  
  此时△QMN为等腰三角形,t=12 5.
  
  故当t=20 9或t=12 5时,△QMN为等腰三角形.
  
  我们利用分类讨论时,需要认真审题,全面考虑,才能获得完整的解答.这就要求同学们学会一题多变,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学变式,学一题会一片,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逃出数学“陷阱”,全面思考,真正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其他文献
“安”这个字有安稳、安定、安全、安宁等意,我们的心如果能安稳了,安定了,有安全感了,本身就是种幸福。但是现在很多人的内心是不“安”的,表现出来就是情绪不稳定、关系不
质量链耦合是描述关键链节点处相关组织和要素发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联动关系.文章从质量链的三维整合出发,引出质量链耦合的营运联动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分析表明,两种
2005年以来,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了中国境内的市场化进程,各项法律制度的颁布也标志着我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越来越得到重视,公司外部治理环境的各项因素不断改善。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提
本文报道一例ATP6基因8993T>G突变导致新生儿Leigh综合症.该患儿新生儿期发病,以吃奶差、神经运动发育落后、癫痫为主要表现,进行性加重;血液乳酸、丙酮酸增高;头颅MRI示胼胝
本论文以深圳航空公司(以下简称“深航”)为例,研究了航班计划优化工作问题。在内外部存在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航班计划优化工作是航空公司推动战略目标和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新生代大学生员工已经逐渐转变成为职场主力军。新生代又被称之为“Y一代”,与“70’’、“80”后员工相比,新生代大学生员工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专家程顺和主持培育的糯小麦育种日前取得成功。在自然界谷物中,水稻、玉米等都具有糯性,而小麦没有糯性,品质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和筋力来决定。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北京市在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实施花卉环境布置工程。花坛摆放时间将从中秋节前持续到党
近几年来,数学中考试题的阅读量在不断地增大,对数学阅读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在阅读能力方面,阅读题的分值加大了,材料题涉及面广,材料长度较以前有所增加,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提高数学阅读,适应新的形势变化,是尤为重要的.    如,2011年的苏州市中考中最后三个大题考生普遍觉得难度大,为什么?阅读量大了,需要阅读理解的文字变多了,特别是最后一题几乎占了一页的题目,把许多同学吓坏了,结果仔细阅读
随着由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引起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逐渐过去,世界经济慢慢步入复苏,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稳定较快的增长。同时,国内消费升级驱动了航空市场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航空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