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事成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669842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林子一被带进屋里,立刻就蒙了。
  屋子里连坐带站有七八个人,个个神情不善。一个坐着的满脸大胡子的人问:“说吧,做了多长时间了?都做过哪些地方?”
  小林子曾无数次在恐惧中想象,被警察逮住后审讯的情形,却从没想过被同行审讯的场面。所以他一时有些呆了,目光掉到脚前的地面上,对一连声的问话有些充耳不闻。
  直到裤子被脱到膝盖,他才打了个冷战。两个人架住他的胳膊,他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只觉得心里也冷飕飕的。为首的大胡子摸出一支烟叼在嘴里,一个瘦猴般的男人赶紧掏出打火机趋上前,给他点燃香烟。之后打火机并没熄灭,小林子看着打火机的火苗摇晃倾斜着向自己靠近,到了近前,低了下去……他感到两腿间一片恐怖的温暖,接着闻到了一股奇异的味道,让他想起小时候,过年时杀猪用火燎猪毛的味儿。
  小林子瞬间清醒了,赶紧大喊:“我说我说……”毕竟晚了一秒钟,下体传来的刺痛让他后面的话一下子断了线,掉回了肚子里。裤子提上了,钻心的痛还在持续,他也顾不上了,在众人目光的攒射中,他一五一十地说了他们想知道的内容。
  其实小林子一直是很谨慎的。他独来独往,白天在人流中游走,夜深人静时出动。只有在白天踩好点、不易被人发现行踪的地方,而且绝对安全的住户,才进行他的工作。虽然从未失过手,可是他的心里却总有一种奇怪的恐惧,就是经常幻想自己被警察抓住的情景。想得多了,那场景就逼真起来。越是这样想,他就越小心,而且渐渐地有了兴奋感,仿佛在做一场斗争,每成功一次,他就可以长舒一口气,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想象和斗争。
  时间一长,小林子的兴趣似乎转移了,已经不在乎每次行动的收获多少,更在乎接下来几天是否平安无事。这让他有一种怪异的满足感,于是他就在“恐惧、行动、放松、再恐惧”这样一个怪圈里循环。渐渐地,他开始厌倦了这种生活,可是对那种从紧张到放松的过程却上了瘾,一时戒不掉放不下。于是他就想,如果真被警察抓住了,不,甚至引起些風吹草动,就立刻金盆洗手,洗心革面。所以他竟然期待和盼望自己被抓住,这样复杂的感受常让他茫然。
  本来小林子是从不在公交车上掏钱包、手机什么的,他甚至对那些操此行的人感到不屑,觉得那是一种玷污。可是这次竟然鬼使神差,在踩点回来的公交车上,他看到那个人大大咧咧地站在那儿,裤兜里的钱夹露出一半,就像有一根无形的线,把他的目光系在上面。于是他手就痒了起来,腿脚也不知不觉地向那个人移动,然后便动了手。那一瞬间,他想起了电影《东邪西毒》里,洪七公对欧阳锋说的,这是练武人的本能反应,你的站位太帅了!
  结果小林子第一次掏包,就掏到了同行的身上,而且是同行中他最看不起的那一类。
  忍着疼痛交代完自己最近干的活儿之后,同行们并没有继续在肉体上折磨他。他们跟着他到了他租住的房子,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扬长而去。小林子很庆幸,那些人还算义气,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录音录像什么的。他也没想过去揭发检举戴罪立功,事实上,他也没有真实的证据。如果闹起来,那些人是受害者,他是小偷,最终吃亏的还是他自己。



  小林子搬离了原来的地方,到了城市的另一个边缘,离此很遥远,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租住了下来。他准备了足够的食物,足不出户好几天,一是为了养伤,二是觉得很轻松。是的,他忽然很轻松。那个他以往跳不出的循环怪圈,忽然就被这次意外的事件给破坏掉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让他很是享受,哪怕身上依然还在疼。他觉得,被同行们抓住审讯一次,也比被警察抓住好,既没有牢狱之灾,又把自己从怪圈里解脱了出来。
  于是小林子兴奋得睡不着觉。他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以往那些虚幻的刺激和满足,比不得此刻真实的平静和安然。他越想越激动,从床上坐起来,开始憧憬以后的生活。只是这样一想,便感到无边无际的幸福。他决定,等身体好了后,就出去找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对于他来说,都是最好的。
  这天早晨,小林子把自己好好收拾了一番。看着镜子里充满活力的那个人,他很难相信自己以前是那个形象和状态。他精神焕发地准备出门去找工作时,突然有人敲门了。
  小林子迈着轻松的脚步打开门,门前站着两个警察。
  [责任编辑 易小元]
其他文献
娘生下莲花,一看是女孩,又见池里几枝莲花,脸庞红俊,摇头晃脑地朝她笑,就给她取名莲花。“莲花,莲花。”娘叫着叫着,就将她叫得满地跑、满山跑,叫得噌噌蹿个儿,成了亭亭玉立的一枝莲花,一枝俊秀得能让人看呆、看傻的莲花,快捷麻利、追风逐雨的莲花,香飘满世界的莲花。  这天,莲花带领众姊妹,把3000斤煎饼送给部队后,脚不点地地向区政府赶,未进区政府呢,咣的一声就撞在外出的区长佟范身上。  莲花恼了:“人
期刊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下午训练结束的时候,接到上级通知,说明天“晒秋”。春来给搞糊涂了,部队没有种庄稼,“晒”什么“秋”呢?  对于晒秋,春来并不陌生。晒秋是一种山区农民的风俗。由于山区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人们便在阳光晴好的时候,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晾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这便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成了农家欢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时间一般是在重阳节前后,此时天高气爽,适宜晾晒,所以重阳
期刊
周女士已经有29年没有见过孙先生了。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或者说分别,是1984年在白水镇,距离他们的第一次偶遇,整整两年。  周女士曾是镇上的小学老师,语文、美术、音乐、体育什么都教。倒不是因为她全都擅长,而是小镇上的学校,哪有什么老师?30多平方米的班里,横七竖八地坐了两个年级的学生。刚给左半边的一年级读完一篇课文,就要去右半边的二年级检查刚默写的古诗。休息两节课又开始弹风琴,教学生们唱“长亭外
期刊
打开纸袋,是一只盒子。盒子里,有一枚戒指:白金体,翡翠面。  那晚,邀朋友聚餐。结束时,落在最后的他,将纸袋悄悄地给我,说:“生日快乐,希望你喜欢。”  我的脸浮起红晕,心狂跳不止,对着戒指,说:“喜欢,怎能不喜欢?!”  我拿起戒指,伸出左手。我知道,戴戒指有讲究,中指表示恋爱中,无名指表示已订婚或已婚。我,该戴哪只?  将戒指往中指套,手指大,卡;往无名指上套,正好。脸上一阵火辣。看来,只能在
期刊
秋雨淅瀝,浇湿了我的头发,浇湿了我的胸口,我有些冷有些烦。喝了酒,我把朋友送回家,此刻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向左是一个黏了我二十多年的独身女人的家,向右是丈母娘的空巢。何去何从,姐,你能不能给我个方向?  今天我回小镇随礼,一个哥们儿的父亲去世了。不仅随礼,我还负责替他招待朋友。虽然离开多年,我仍然是这里的主人。自然是一场大酒,各自尽兴。把大伙儿一一送回家后,我就收到了女人的微信留言,她说她知道我一
期刊
小镰刀来到粮堆旁。  粮食上都盖着大印。  这特殊的大印叫粮印,用厚重的木板刻成,长一尺多,宽八九寸,厚二寸多,正面刻着凹字(阴文)。印一分为二(包括背面的柄),起监督作用,只有两块木板拼在一起盖,才是完整的印。盖在粮食堆上,便显出醒目的立体字。我们队的粮印上是个“公”字。二叔是六队的,他们队的粮印上刻着“丰收”二字。  糧印一般由会计和保管员掌管,一人一半。收获季节,粮食上场晾晒,傍晚要堆起来,
期刊
阅读往往先于写作。写作的冲动几乎总是由阅读引发的。在你成为作家很久之后,阅读别人写的东西——以及重读过去喜爱的书——构成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分心,使你不能集中精力写作。分心。安慰。折磨。没错,还有灵感。  并非所有作家都承认这点。我记得,有一次跟维·苏·奈保尔谈到我喜爱的一部19世纪英国小说,我想当然地以为,他也会像我一样欣赏它,就像我所认识的每个喜欢文学的人那样。但是不,他没读过这部小说,并且,当他
期刊
下班了,人们到更衣室换衣服时,发现窗台上放着一幅画,白如雪的钢板上,用黑的细铁丝焊了个推自行车的女孩子。女孩一双大眼睛笑意盈盈,弯弯的黑发长长的,似乎有一点儿风就会飘起来。人们指着车轮上的辐条,都说跟用笔画上去的一样,整齐,端直,一根是一根的。  张师傅端着个大茶缸子过来了,站在钢板的左边看看,又站在钢板的右边看看,耸耸鼻子,嘿地笑了一声:“真尿性!”嘿地又是一声:“真尿性啊小俊!”  常小俊只嘿
期刊
小胖一家在上海的第一个住处,是浦东一间本地人出租的私房。  一百多平方米的小院子里,高高矮矮竖着几幢小楼,楼里几家住客,有路边修自行车的、起早贪黑卖包子的,等等。私房的男主人叫陈哥,一位大隐隐于市的老饕。平日做了好吃的家常菜,他总是和老婆两人抬出一张小木桌,再各搬一个小凳子,摆上几碗饭菜,在小院里吃得有滋有味。  小胖长大以后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对浓油赤酱上海本地菜的莫名向往,一定是从陈哥开始的。 
期刊
庄晓频在西安读完大学后就留在了西安,每天上班下班都要穿过城中的古城墙。  每次进出城门洞的时候,庄晓频都会有在历史里穿梭游走之感,仿佛自己是一尾在现实与梦境中游弋的鱼。  她对花朵悄悄地说:“总有一天我要去城墙上看月亮。”  登城墙是件异乎寻常的事,总有机会去,庄晓频就拖着一直没去。因为没去,就常常挂念着,想得多了,就很自然地成了一份执着。  花朵是一条鱼,养在庄晓频案头的鱼缸里,像朵水里开放的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