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在高校环境中的作用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he_88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雕塑是公共空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校园中最常见的公共艺术品。本文从校园雕塑入手,讨论如今中外高校在校园雕塑的现状、基本差异、发展前景等,进一步深入探索和了解校园雕塑的内涵及意义。
  关键词:公共雕塑;高校校园;对比分析;发展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在文化多样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趋于多层次、多方位[1]。随着大学校园开放性的逐渐增强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被用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与文明建设需求[2]。雕塑作品在高校中随处可见。作为具有互动性的大众空间艺术,公共艺术被用于很多地方[3]。而雕塑作为公共艺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在社会高校这样一个特殊的集体环境中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展现着艺术的审美性[4]。当面对一座雕塑时,视觉效果往往是观赏者最先感受到的,形式美在其中有很大程度上的作用[5]。
  1 中外校园雕塑的对比分析
  1.1 中国高校雕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多[6]。校园雕塑在兼具文化历史内涵以及文化沟通作用的同时,还承载着审美教育等的职责与功能。同时,叙事的不同,雕塑作品在公共景观空间中会给观赏者带来情感体验也不同[7]。
  西方公共文化艺术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国的雕塑从限定的政治性特征,发展成了如今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作品[8]。国内高校雕塑制作材料局限于大理石、青铜、不锈钢等常见的材料,而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公共艺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不同材质材料的出现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9]。
  1.2 国外高校雕塑
  旧石器晚期的奥瑞纳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如今意义上的较为成熟的雕塑作品;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期,是西方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这些历史都为西方校园雕塑的发展先于我国奠定了基础。
  西方有些高校直接將一些现代或后现代的雕塑作品摆放在公共空间,这能恰到好处地将这些雕塑的内涵融入校园之中,并且还具有浓烈艺术个性文化的气息。
  1.3 国内外高校雕塑对比
  雕塑作品是寄托设计师灵魂与情感的物质形态,设计师借助客观存在的载体表达更深层次的情绪与思想[10]。并且,公共雕塑具有美化环境以及展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是最具人性的文明元素[11]。从雕塑的材料来看,大部分雕塑都是由青铜、大理石、不锈钢等常见材料制作而成的。从雕塑的体积来看,国内的雕塑除历史保留下来的大型雕塑外,多为2m左右的中小型的具象性及装饰性雕塑;国外雕塑多为小型雕塑、抽象性的和具有审美意义的雕塑。
  在选题方面,国内选择的雕塑主题大多数是带有政治色彩的雕塑,这些雕塑通常都以人物半身像、全身像为主,并且常常以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反观国外高校中的雕塑,其多为具有观赏性且造型独特、有艺术性的雕塑,并且大多数追求纯粹的审美意义。
  1.4 中外高校雕塑差异分析
  1.4.1 历史因素
  西方早在旧石器晚期就出现了雕塑,这为之后形成雕塑艺术奠定了基础。我国最早的雕塑是陶俑、青铜器、玉器、木雕木刻等。
  1.4.2 文化因素
  西方国家根据雕塑的作用大致将其分为了两类:一是民间雕塑,多为宗教、魔法服务,二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宫廷雕塑。而在中国,雕塑最早被分为祭祀性雕塑、宗教雕塑、民俗性等。
  1.4.3 思维模式
  西方国家经历过文艺复兴这条道路,所以它们能从多个方面剖析人类,这为其科学精确的写实艺术的形式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在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文化又形成了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基于写真和科学性的要求,西方雕塑往往更加重视形体的比例、结构、神态以及转折。
  2 中外高校雕塑的鉴赏与分析
  2.1 国内高校雕塑
  观赏者对雕塑的思考与感悟往往是因为景观的体验让观赏者进入了沉浸的状态[12]。复旦大学雕塑“驴背诗思”(图1),老人沉思的模样,映射着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深陷迷茫、无所适从的困境,每天为生活奔波忙碌。雕塑和景观包含了一定的情绪,这些情绪成了人与雕塑之间沟通的媒介。也可以理解为雕塑中的情绪折射出了人的精神[13]。“驴背诗思”中“诗”与“思”的辩证关系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还是对哲学的致敬。校园雕塑作为重要的文化承载,总能在某些方面再现校园的文化,一个好的校园雕塑能够体现校园艺术的气质和精神面貌,以及文化传承的最高点[14]。
  2.2 美国高校雕塑
  美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包含了英雄主义思想。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下,美国的雕塑也包含了英雄崇拜的情感。哥伦比亚大学的女神像(图2)由青铜铸造,表面镀有一层金箔,造型独特,仿佛在欢迎校园访客和新生的到来。这样的在雕塑美化校园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传达人文情感,通过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安抚人们的情绪[15]。人们也可以通过雕塑获得审美感受,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16]。
  3 国内高校雕塑的建议
  3.1 历史保留
  人们可以从好的雕塑作品中读到历史文明以及发展观,这有利于人们表达对历史的崇敬、怀念和信仰[17]。大学作为社会的缩影,能够自然地映射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部分文化不断被忽略甚至被遗忘[18]。因此,设计师们要谨慎地筛选和保留历史元素,避免元素过多造成浪费,元素过少削减雕塑的历史含义[19]。我国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促进当代雕塑发展的重大作用,但设计师在设计雕塑时不能一味地沿用和照搬传统文化[20]。在校园中,有不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雕塑的意义,也并不了解雕塑的创作历史,因此,应该更广泛地在校园中设置具有民族特点的雕塑[21]。   3.2 创新
  如今,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艺术和设计也应该逐渐与科技相结合[22]。首先是在雕塑材料选择方面进行创新,要结合雕塑的主题发现和选择新型的材料。公共艺术固然离不开公共,受众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参与和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他们自身带来全新的体验[23]。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大量的科学技术逐步被用于艺术作品的创作中[24]。
  室外公共艺术雕塑可以反映当今的时代面貌与精神风貌[25]。随着现代科技飞速的发展,社会生活的主流逐渐趋于科技化和信息化,艺术设计与科技的结合也越来越广泛[26]。当今,我们该怎样建设城市雕塑的精神性[27]?这取决于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雕塑主题,倘若只是将知名人士的人物雕塑放在校园中,那么就只能起到致敬人文精神的作用。人们在与雕塑的互动过程中得到反馈,才能产生情感共鸣[28]。在公共空间的营造中,设计者应该运用一些新颖的且易于理解的符号和元素,与观赏者产生共鸣[29]。应该科学地制定切实可行地、有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凸显雕塑的特色、社会价值以及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发挥雕塑的社会、文化、教育等功能[30]。
  4 结语
  在一个能够充分反映社会整体状态的公共环境中,公共雕塑的选择能凸显社会的审美及艺术氛围。在雕塑创作中运用现代科技,将静态的雕塑向动态的方向发展,能够将单纯的观赏性的艺术变为具有互动性的创新艺术,这也是雕塑艺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4-55,59.
  [2] 陆卓武.陶瓷材料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20(11):168-169.
  [3] 朱瑞雪.论现代都市中的公共艺术——南京地铁一号线三山街站壁画表现形式[J].大众文艺,2019(18):121-122.
  [4] 吴闽榕.浅析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J].大众文艺,2019(20):150-151.
  [5] 张继强,张乘风.建筑与园林中设计形式的美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20(14):120-121.
  [6] 王晨曦,张耀.论景观中场所精神的塑造对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以南京明城墙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74-75.
  [7] 吴馨宇,田晓冬,萨兴联.公共景观空间雕塑情感化叙事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6):73-74.
  [8] 吴馨宇,田晓冬.城市雕塑构建场所精神的象征性表达[J].大众文艺,2019(13):95-96.
  [9] 罗惠钰.浅谈装置艺术在当代与大众和城市的关系[J].明日风尚,2020(12):214-215.
  [10] 温宇馨.公共艺术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9(20):121-122.
  [11] 张萱.浅谈经典的城市雕塑建筑对城市文明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18):151-152.
  [12] 高婧.敘事与体验:城市公共空间的沉浸式设计与表达[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94-95.
  [13] 李丰旭,祝遵凌.纪念性景观空间与场所精神研究[J].大众文艺,2019(23):103-104.
  [14] 吴佩兰.论城市雕塑中的艺术审美和人文情怀[J].大众文艺,2019(20):118-119.
  [15] 江欣欣,汤箬梅.公共环境中治愈系景观设计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74-76.
  [16] 张萱.浅谈经典的城市雕塑建筑对城市文明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8):151-152.
  [17] 诸宁.景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兼论南京城市雕塑的多样性功能 [J].林业科技开发,2012(06):127-131.
  [18] 徐悦,张磊.城市景观的文化价值与城市形象塑造[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54-55.
  [19] 石宇琳,曹磊.城市景观设计中地域性元素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8-79.
  [20] 智会.传统与当代形式的融合——苏州虎丘雕塑[J].大众文艺,2019(18):146-147.
  [21] 陈晨,祝遵凌.青铜文化在城市雕塑景观中应用研究——以安徽铜陵城市雕塑景观为例[J].设计,2019(15):154-156.
  [22] 蒋弘瑜.装置艺术对公共空间的艺术营造[J].艺术大观,2021(01):78-79.
  [23] 罗惠钰.浅谈装置艺术在当代与大众和城市的关系[J].明日风尚,2020(12):214-215.
  [24] 张博豪,朱一.浅析互动装置在公共空间下的应用[J].明日风尚,2020(12):76-77.
  [25] 杜鹃翃,孙鲁宁.浅析南京城市景观中的群雕与公共艺术的联系[J].大众文艺,2019(22):129-130.
  [26] 徐雪媚,李雪艳.城市雕塑的精神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36-37.
  [27] 蒋弘瑜.装置艺术对公共空间的艺术营造[J].艺术大观,2021(01):78-79.
  [28] 王阳阳,汤箬梅.浅谈城市公园互动性景观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1(06):76-77.
  [29] 庄佳.后现代主义理念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应用初探[J].艺海,2020(11):110-111.
  [30] 孙雨萌.传统与创新:南京老门东公共雕塑审美与文化意义[J].大众文艺,2019(18):132-133.
  作者简介:高婍婍(2001—),女,江苏常州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其他文献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尊重女性、追求自由博爱的思想意识,以及对世间最珍贵的儿女真情的歌颂和对天下众生的悲悯,使该部作品在情感境界方面显著超越了同一时代的作品。18世纪20至60年代,西方“平等、博爱”的思想还未全面渗入中国,但作者已经具备进步的思想理念,并將其深深融入了《红楼梦》的创作之中。《红楼梦》站在社会历史的角度,以博大深远的情感境界启迪、唤醒民众,在推动晚期封建社会革
期刊
摘要:电视剧《金粉世家》通过镜头语言和声画语言的优势,在不影响原著原本情节表述的前提下,对原著加以适度合理的改编,使剧情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本文通过《金粉世家》中对镜头语言的运用,分析镜头语言对人物情感的暗示、对影视剧主题的隐喻以及对影视剧真实性的刻画这三种作用。  关键词:《金粉世家》;镜头语言;人物情感;主题;真实性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
期刊
摘要:健康传播是为了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健康信息的渠道。目前,大多数有关健康文化传播的文献主要聚焦于微信公众号、微博、电视栏目和医疗剧几个方面。本文以强弱关系理论为依据,以抖音号“健康中国”为研究对象分析vlog在健康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以期使未来短视频在健康文化传播方面更具专业性,能够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强弱关系;健康文化传播;vlog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
期刊
摘要:《天地玄黄》是著名的人文地理类纪录片,导演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演变为拍摄主题,通过独特的隐喻和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来表达影像外的讽刺效果。本文探讨《天地玄黄》如何利用纪录片媒介的视听功能引导、呼吁受众关注生态文明主题,旨在阐明纪录片媒介中生态文明的传播策略,为我国独立拍摄、制作生态文明纪录片提供创作方法和灵感。  关键词:纪录片;《天地玄黄》;家园意识;生态文明;传播策略  中图
期刊
摘要:2020年夏季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国家高度重视,派出武警消防、解放军部队等奔赴前线支援抗灾,各类新闻媒体也闻风而动,对本次抗洪的具体措施、有效成果、军民之情等进行了深入报道。本文选取主流媒体代表人民日报和军队宣传媒体代表人民前线,分析两者在传播平台、报道方向选择上的差异,以及两者此次抗洪报道的共同特点。  关键词:抗洪新闻;人民日报;人民前线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乡土原创短视频的传播作为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一大媒介景观,是以田园乡村为创作本体、以农民等普通人为创作主体、以日常劳作和生活为创作内容的连续式的短视频传播,虽然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却都吸引了无数用户的关注。本文对如“快手”“抖音”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中的爆款乡土原创短视频进行研究,分析其传播内容及特征,总结这类短视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乡土原创短视频
期刊
摘要:当前,中华文化逐渐得到重视,各种传统文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新时代如何运用新媒介传播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相声领域,德云社是成功运用新媒介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典范。德云社在成立初期也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但是通过相声内容、招生及传播方式、演员发展方向及粉丝群体培养四方面的现代化改造,成功打造了品牌形象,成了相声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本文以德云社的成功转型为例,根据适用与满足理论、魔弹论以
期刊
摘要:本文致力于构建数字化时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数字开发平台,以解决该博物馆文创产品缺乏亮点、售价高、销量低的问题。通过概述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研究现状,总结研究的进展与不足,通过产品开发的价值链理论,从文创产品的资源挖掘、设计、生产、营销和消费环节对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构建数字开发平台,第一,应建立充实完整的西汉文化资源数据库供各界免费参观和获取;第二,开发设计类
期刊
摘要:“凡尔赛文学”是2020年下半年诞生的一个网络词汇,是一种被定义为在网络上炫耀的语言模式。“凡尔赛文学”的语言模式是新媒介赋权下网络语言的一种代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特征。“凡尔赛文学”也成为新媒介赋权下网络语言所呈现出的状态与特征的缩影。  关键词:凡尔赛文学;新媒介赋权;媒介覆盖;虚假需求;自我建构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后疫情时代,人们对“陪伴”的情感诉求愈发强烈,音频媒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音频媒介的播客节目在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类型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财新《记录在案》的推出,填补了国内真实犯罪类播客的空白。本研究聚焦真实犯罪类播客的叙事模式,探析其长久以来独具吸引力的原因,阐述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音频媒介;播客;《记录在案》;《连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