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文使作文出彩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u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写作,学生总说没的写,没论据。其实,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挖教材,积累素材,充分利用课本,发挥课本的重要作用。
  
  一、挖掘课文,提炼写作素材
  
  (一)认真分析课文
  1、搜集整理课文的典型语言。例如《荷塘月色》“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2、收集整理课文的典型人物及事件。例如:《地坛》下肢瘫痪,不能行走,一度丧失生活信心,最终在母亲的鼓励帮助下,走出困境,成为作家的史铁生。3、深挖课文隐含的信息。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秦伯的背晋,“与郑人盟”最后罢兵而去,说明利益之盟不可信。还说明要想说服人,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以对方利益为出发点。
  (二)发散思维,换角度
  作文要想出彩,需要新思想,新内容,新材料,新观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发散思维,打破人们的固有观点和传统认识及大家的评点,从事件人物的对立面去考虑,深挖教材。例如:勾践为个人恩仇,不顾百姓死活,采纳文种建议,结果使吴国颗粒无收,饿殍遍野,他的报仇雪耻牺牲了多少无辜百姓的生命。
  
  二、巧用课文素材,使作文出彩
  
  (一)巧妙采用,移花接木
  ①借用课文中的名句、语句、典故明人课文。
  借法一:根据行文的需要将课文中相关名句、语句、典故作为引子来“起兴”,以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
  例1:《红楼梦》有一句话:“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可见,失却诚信,何谈信任?相反,人有诚信,朋友间便可产生信任。课文<记王忠肃公翱事>将王忠肃公用木盒为友人保存珍宝,友人来取时“封识宛然”。诚信是信任的基础,当朋友有诚信时,他许下的诺言是回遵守的,他是你心底的最后防线,你回为拥有这样的朋友而放心、骄傲。(2001年广东考生《人要有诚信》)
  这里就引用了我们学过的《红楼梦》中节选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里的一句话“受了葫芦公公骗,至今不信口甜人。”,而这句话中的“信口甜人”又与“诚信”密切相关,这样,就达到了用大家熟悉的典故“起兴”文章的作用。
  借法二:先简要地、有选择地叙述课文故事,然后用议论将所揭示的话题与主旨相结合,产生一种论证的气势,如:例1用<王忠肃公翱事>中王忠公为友人保存珍宝之事,简洁明了,再在后面加上一小段议论,就把“诚信”这个话题展示出来。
  例2:勾践是不幸的,兵败会稽,当了夫差的马前卒,但是,他经过十年教训,十年生聚最终报了仇,雪了耻,这时谁都不能说他是不幸运的了。所以,幸与不幸是可以转化的,它掌握在自己手里。——学生习作《幸与不幸》
  这里就采用了古文《勾践灭吴》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幸与不幸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要怨天怨地。
  借法三将课文中的语言嵌入自己的文段中去,代替自己说话。
  例3:牛顿是幸运的,一个砸在他头上的苹果,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居里夫人是幸运的,一线亮光启发她发现了镭;林肯是幸运的,以几票之差当上了总统。也许你会说幸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其实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学生习作《幸运》这段化用了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语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样以来使本来就很有气势的文段,又多了一些韵味。
  (二)巧妙借用,故事新解。
  根据高考作文要求,借用教材里的人物和故事,进行创新思维,深入挖掘其中合情合理的成分,推陈出新。
  例如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文中的项羽就借用到《鸿门宴》的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范增骂为“竖子不与为谋”的蠢材。作者撇开名家的争论,抛弃名家点评,独以“诚信”论英雄,独抒己见,塑造了“一个没有舍弃诚信的男人”,“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剧英雄形象,作者热情赞颂了项羽的“果敢”、“豪迈”、“无畏”、“直言不讳”。
  作者于旧文中创新解读“诚信”,既尊重原作,又独辟蹊径,使人感到既熟悉又新奇。
  (三)巧妙化用,故事新编
  借助教材原作,重新创设故事情境,进行故事新编。
  例如2001年江苏考生的《阿Q新传》,作者将高考作文命题《诚信》和《阿Q正传》联系在一起,构思新颖。作者虚构了一个阿Q办工厂的故事。“Q”专门生产洗法水,因为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违反了“诚信原则”,最后工厂“被封了”,“Q破产了”。故事将原作背景与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亦古亦今,亦真亦假。阿Q的情态口吻酷似原著,却说的是当今时髦的话题,“洗发水”、“飘柔”、“公安”等,语言诙谐幽默令人捧腹。
  
  三、大胆实践,遍地开花
  
  将以上方法,教给学生,在课文教学中也加以渗透和倾斜,学生终于发现了这一宝库,还挖到了金宝。将其应用到写作中,出现了遍地开花的局面。
  (河北唐县第一中学 072300)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著名的特级教师、有“北魏南钱”之称的钱梦龙老师就批评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确实是这样,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填鸭式教学方法还普遍存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思想尚难以落实,“
期刊
如同临阵的士兵秣马厉兵一样,初三学生在复习中往往注重知识的积累,惟恐有所疏漏;初三教师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系统、梳理,然后灌输,殊不知,提高本领比磨刀霍霍更重要。所以在复习中师生合作,学会探究,共同总结规律,形成理论,进而转化成能力,才能事半功倍,从容应对中考。下面是我在执教冀版语文第二册现代文复习课的课堂设计与反思。  我认为,语言的积累是初中三年一以贯之的任务。大而言之,文学素养的提高,语感的形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之一。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和谐安全的学习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讽。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等,其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澄清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有利于教师更为科学有效的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
期刊
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人的发展,由人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实现教育、社会、与人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反映在课堂教学上,主要是看是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虽然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同,但并没有真正落实,目前有不少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强化了自己的“主体”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应该大力倡导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在探究性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自由朗读,自由感知    读了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总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固然有它
期刊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要求理解句子含义的题目。所谓理解含义,是指既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说出句子的深层含义。许多同学遇到这类问题总是不知所措,即便做出来,对自己的答案也缺乏信心。怎样解答就能不背离题意、贴近作者的本意了呢?这里,我以几篇文章为例,列举几种解答方法。    一、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    例如《胡同文化》最末句“再见吧,胡同。”纵观全文,第一到第四段说北京胡同
期刊
[内容提要]美国心理学家申克提出自主学习有四个层次:观察水平、模仿水平、自我控制水平、自主水平。运用这一理论,我在写作教学中用流行歌曲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一些经验,本文对这一实验进行—个总结。  [关键词]流行歌曲 写作 自主性学习  当前有一种说法,很能引起中学师生的共鸣: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说明作文教学由于应试的压力,已经使写作这
期刊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考场作文在逐渐推陈出新。以前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都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伴随着话题作文的大面积铺开,还是给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据有关统计,材料作文在2003年中考作文中已占到了近三分之一。这种形式的变革无疑给考生大胆张扬个性,展示文采提供了广阔的游弋空间。  显然,出材料作文题的目的是让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是在考场上,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化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令许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摸不着头绪。面对新课程的改革,我们学校正开展作文教学研究,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几点想法。    树立作文素质教育的思想    作文素质在学生的素质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意义将远远超过写作的本身。现在,素质教育思想正在深入人心,作文素质教学不同于应试的作文教学,以为班上出几个作文尖子生便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全部,以能应付考试算是
期刊
作文批改是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指出得失,提出修改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写作的重要环节。它是作文教学的延伸,而不是终结点。现在教师抱怨批语写的多多,实际作用了了。我觉得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全能式批语:在这种批语中教师扮演“圣者”,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学生费劲心思写的几百字,教师三眼两眼即已看完,随意写上几句格式化的批语,就给学生分出三六九等。学生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何谈效果?实际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