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拓展应有明确底限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r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刊物封面上的主题词写得好,“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中,由课内教材向读本延伸迁移,既可以加深课堂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又可以深化学生对学到知识的应用,对学习内容进行二度开发。
  读本有的拓展是为了增加课堂情趣(如作者的奇闻逸事),有的拓展是为了考试答题(如中考题型),有的拓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积淀(如作者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当然有的拓展是兼而有之的。
  语文课堂拓展的底限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文本”,离开了这个,那就不是“拓展”而是“另起炉灶”了。基于这条底限,教师必须要把文本读懂、读透。作者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有时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必须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不能有丝毫偏颇或曲解,否则就会误导学生,使学生远离文本,远离文章的主题。比如季羡林的《幽径悲剧》,教师必须了解文本涉及的背景——文革,作者用锋利的人性之刀解剖“文革”人性的丧失,这才是文本的内核,是文本的主旨所在。如果一堂课为了追求那种虚华的“活泼”,把本该悲切的“罗兰曲”演绎成欢快的“婚礼进行曲”,那么,文本就变为了小丑蹩足的表演陪衬。
  课堂拓展应该有个“度”的问题,教师在拓展时要“放得开,收得拢”。
  课堂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其主要表现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深入解剖文本的前提下,适时适度的进行拓展迁移,做到深入文本又超越文本,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个人认为,课堂拓展的首要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对课内文本的兴趣,进而才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和迁移。简单地说,即便对一些拓展能力较差的老师来说,拓展也应该在兴趣。语文课堂的拓展之所以引起了极大关注,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它是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第二,在日常教学中,很多课堂的拓展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让人感觉到规范拓展的紧迫性。第三,目前各个语文流派对语文课堂拓展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需要稍作融合。
  拓展迁移应该是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或由此及彼,或由点到面,或由浅入深,其目的是巩固基础、开放视界、深化思维。总归,要有相似性和密切的联系。而且,拓展迁移的“量”应该适度,切不可把课文变成了“话题”与“引子”,而令其退居课堂上的“配角”。在上郑愁予的短诗《错误》时,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循着“我”的足迹走进诗歌(时令、时间、地点、人物、“矛盾冲突”),理解“美丽的错误”的意蕴。
  拓展一定要与课文本身找好一个切合点。在一节课中,好的“拓展”往往会让人眼前一亮,会成为这节课的生命线,文本拓展应不露痕迹,水到渠成,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必须最有利于达成这节课的特定教学目标。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文章主旨,扩展学生的思维。
  拓展教学只能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环节”,应该是教学“作料”,而不应该成为教学的“主食”。因此,在教学中,务必要坚持以本为本的原则,切实处理好文本与拓展的关系。
  基于以上对语文课堂拓展的理解,我觉得可以对语文课堂的拓展提出如下建议:首先,语文课堂拓展既要有外在的“形”(拓展的材料),更要有内在的“神”(通过拓展,深化对课堂主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次,拓展要强调对所学内容的重复,“重复是学习之母”,要强调思路意识和能力获得。再次,对于拓展内容的选择,在基本理解文本的前提下,可以少用甚至不用。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在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几种类型之后,逐渐转移到“新材料作文”的命题上来,其特点和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些同学面对这一变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或者与旧材料作文相提并论,或者当成话题作文胡乱拼凑,导致偏题、跑题,出现高考考场严重失利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不懂得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把握不准写作的要领。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的体会,谈谈新材料作
期刊
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指导思想是:针对学生写作实际,努力探索学生作文的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水平。这也是我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重点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  在作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问题就是学生不爱写作文。要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就要求教师为他们打开心结,让他们产生想写作文的动机和兴趣。要让学生知道作文就像平时聊天一样,
期刊
一直以来,学生都对作文有着畏难,甚至恐惧的心理,写出来的作文大多是“任务式”的“瞎子”作文。学生不会在作文中说自己的话,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成了一个空心的人。放飞想象,促进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发展,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写作是作者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将知识、思想、观点、态度表达出来,把心中之意化为笔下之文。新课程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给初中作文教学指明了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互学,以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浅尝辄止,草草收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应根据文本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当“剖”则“剖”,以达成语文教学之学生学习能力的突“破”。  一、课堂教学需要“剖”  “剖,判也,从刀咅声。”现代汉语作解剖讲,引申为剖析。医学上对重病患者进行病理分析经常用解剖的
期刊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的分量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写作是学习语文学以致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是培养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在语文科考试中,小学100分值的试卷中作文占百分之三十,初中中考150分值中作文为60分,占百分之四十。.作文犹如语文的“半壁江山”,得作文者,得语文也。既然作文如此重要,作为学生怎样写出一篇好的作文,让老师眼睛一亮,得到读者的肯定,回报一个满意的分数在语文
期刊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法,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但是,如果运用不合理,也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一、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
期刊
“名著阅读”势在必行,但任务无法落到实处。据某校初三的一项“名著阅读”专项调查显示,该校初三数百名学生中,能够较为完整地阅读中外名著达到五本以上的,不足1%,三本以上的,不足20%,二本以上的,不足50%,有至少10%的学生没有读过一本名著,只读过一些诸如《老夫子》《机器猫》等漫画作品,或是《故事会》《读者》等报刊杂志。这样的现实,是对课标要求的忽略吗?不是!只是老师无法去开展,学生难以去落实罢了
期刊
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对语文学科一直有一种“打开思路,培养能力”的倾向与追求,尤其是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这种理念被深入地引进了课堂,给教师学生展开了一个全新的语文教学世界。“局限于课本”的教学显然已不合时宜,现在初中阶段的学生该如何学好语文,成了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和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就当前的教育形式和社会需求,针对初中学生该如何学好语文发表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立足课本,放眼世界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
期刊
富有新意的作文,犹如远离喧嚣都市的山间美景,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细品读,慢慢回味,不禁令人啧啧称叹。那么,如何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呢?  一、以旧翻新  富有新意的作文,不一定是要写新的人、新的事。只要经过自己的合理加工,透过事情的表象,抓住事情的本质,反映时代的本色,洞察人类的心灵,能够翻出新意,就是富有新意的作文。  我曾经看过一篇作文——《月夜》。在一个月夜,一个女孩行走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
期刊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形:学生虽然对教师怀着敬意,但大都是敬而远之,他们不敢也不愿意接近教师,有些想法也不敢和老师说;而教师也为自己的真诚付出没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共鸣而感到失落。因此,我的办法是,让学生自由写周记,让学生们在周记里自由发挥,自由想象,自由发泄,教师则在周记中的“悄悄话”里和学生“悄悄”沟通。  一次,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老师,今天改选班干部时,我多么想也能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