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窥一斑而识全豹”。课堂上的偶拾,对一些细节的关注,你可能会发现些许值得教师注意的地方。
【细节一】学生说:“做这么多作业累死了。”老师回答道:“就这么办,我看能累死吧!”
从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上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切莫把应试教育再提到教学日程上来。这么看来学生的话似乎能看出“应试教育”、“唯多做作业才提高成绩”的一面,但能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看老师的话也很强硬,真有点“满堂灌”的痕迹,可更甚的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的权威角色。显然这是在“常规课”上才会出现的情况,可就是“常规课”才能真正地看出教师是如何传道、授业、解惑的,是如何驾驭课堂教学的,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堂课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究其原因有: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寓教于乐”、“快乐学习”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考虑如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课堂气氛提起来,这样学生还会说累吗?二是角色扮演得不对。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清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弄混淆了,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恰恰反映了教师是这堂课的主角。定位错了,学生势必会产生反感。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把“不知”变为“知之”,把“我要教”变成“要我教”,按需而教,这才是一堂课中教师应该做的。
【结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可以从言或行上下功夫,让学生“乐学而不厌学”,“想学而不乱学”。
【细节二】“不敢说,我怕说错了。”“回答问题那是好生的事情,与我们差生无关。”面对教师的提问,部分学生趴在桌上,唯恐“暴露”。
一次,我用多媒体上《背影》公开课,讲到父亲买橘子的片段时,我出示父亲去月台那边买橘子的一些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一系列动作。某学生起来却不敢说,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很容易说完的内容,几分钟也说不完,而且低着头,不敢看老师。之后才知道,他是不敢说,怕说错了,并认为回答问题是“好生”的事情,与“差生”无关。
在公开课上教师总是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于是希望“好生”举手,“差生”低头。而教师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公开课的目的和效果,便忽略了对“差生”的过问,以便能让如林的“好生”之手掩盖低下的“差生”之头,唯恐露出破绽。我也是如此,在公开课上就不敢多问“差生”,毕竟时间紧迫呀。而“差生”也知道主动配合老师,把头埋得很深,趴在桌上。上述细节正能体现这一点,可更多的是学生已经失去了自信,失掉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加重了自卑。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势必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那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了。
【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回答问题的勇气应该是课堂上常抓不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常规课上更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细节三】在常规课上,学生听到“今天不布置作业了”,“明天不上课了”等话语时,随即一片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平时我上课后,总是布置一些作业:要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精彩片段写一段话,要么让学生缩写或扩写课文,要么让学生续写课文,等等,学生基本天天有事可做。可是,有一次学生听到我下课后说不布置作业了,明天不上课了,却很高兴,欢呼声不绝于耳。
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厌学现象,总是希望隔三差五放假,在过去尚能理解,只因课业负担过重。可在实施义务教育的今天,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八小时,仍然出现不想做作业、不想上课,我们真得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有人说得好:“如果只允许最好的鸟唱歌,森林便会很安静。”老师的上课只重视“好生”的培养,忽略了“差生”的学习,哪还会有“差生”的立足之地,厌学,盼望放假自然可想而知了。还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欢乐中获取知识。
【结论】看到“差生”,理会“差生”,关注“差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差生”能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到自信,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还会欢呼吗?
【细节四】“什么屁老师,读书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听录音。”一学生在位下小声唠叨。
在《出师表》课堂上,我是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诵,再范读课文部分内容。教室内很安静,学生在聆听着,当我读到“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时,在教室的一角有一个学生嘀咕着:“什么屁老师,读书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听录音。”这是公开课,面对后面听课的老师,面对尴尬,我的背后沁出了汗珠。幸好我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笑着敷衍过去了。课后,我找到他询问,他说我读得没有录音的好听,不留神就说出来了。我沉默了,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学生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给我带来了不安与诸多思考:是老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还是孩子缺乏教养,需要进行调教?是老师上课太在意学生的行为,还是孩子平时上课太随便,太散漫?……
诚然,老师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可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可以避免上面事件的发生,但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老师教学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结论】老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不文明的语言远离课堂,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让孩子能懂事。
【细节五】“你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迟到点怕啥,至多批评两句,还敢打我们吗?”
我正在邻班上课,匆匆跑来三个同学,报告也未喊,一头撞进教室,闹得满堂大笑。他们看到我在教室,就退回去,说:“没看见,我以为没人。”我愕然,我生气:“老师在上课,你们会不知道?你们根本不把上课当回事,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根本不懂得规矩……”话还未说完,某一个学生却说:“你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迟到点怕啥,至多批评两句,还敢打我们吗?”我当时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们,但理智占了上风,我原谅了他们。学生太放肆了,太没规矩了,课堂上敢和老师顶撞,肆无忌惮,老师却不能打他,甚至说不敢打他。任课老师上课被学生气哭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时纪律混乱的也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结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给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不仅仅是班主任要做的事情,任课老师也要协同完成。常规课上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让他们懂规矩、守纪律、有礼节,让这极少数人无立足之地。
每一位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听到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话语,细心关注,你就会从他们的言行中找到教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相信这样一句话:认真做事可以做对,用心做事可以做好。教师应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彻底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正成为当今社会的主人。
【细节一】学生说:“做这么多作业累死了。”老师回答道:“就这么办,我看能累死吧!”
从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上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力求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切莫把应试教育再提到教学日程上来。这么看来学生的话似乎能看出“应试教育”、“唯多做作业才提高成绩”的一面,但能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再看老师的话也很强硬,真有点“满堂灌”的痕迹,可更甚的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的权威角色。显然这是在“常规课”上才会出现的情况,可就是“常规课”才能真正地看出教师是如何传道、授业、解惑的,是如何驾驭课堂教学的,是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一堂课上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究其原因有: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寓教于乐”、“快乐学习”是解决这一现象的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考虑如何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课堂气氛提起来,这样学生还会说累吗?二是角色扮演得不对。对于一个教师来说首先应该清楚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弄混淆了,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一现象恰恰反映了教师是这堂课的主角。定位错了,学生势必会产生反感。让学生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把“不知”变为“知之”,把“我要教”变成“要我教”,按需而教,这才是一堂课中教师应该做的。
【结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教师可以从言或行上下功夫,让学生“乐学而不厌学”,“想学而不乱学”。
【细节二】“不敢说,我怕说错了。”“回答问题那是好生的事情,与我们差生无关。”面对教师的提问,部分学生趴在桌上,唯恐“暴露”。
一次,我用多媒体上《背影》公开课,讲到父亲买橘子的片段时,我出示父亲去月台那边买橘子的一些图片,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一系列动作。某学生起来却不敢说,吞吞吐吐,语无伦次,很容易说完的内容,几分钟也说不完,而且低着头,不敢看老师。之后才知道,他是不敢说,怕说错了,并认为回答问题是“好生”的事情,与“差生”无关。
在公开课上教师总是希望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于是希望“好生”举手,“差生”低头。而教师为了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公开课的目的和效果,便忽略了对“差生”的过问,以便能让如林的“好生”之手掩盖低下的“差生”之头,唯恐露出破绽。我也是如此,在公开课上就不敢多问“差生”,毕竟时间紧迫呀。而“差生”也知道主动配合老师,把头埋得很深,趴在桌上。上述细节正能体现这一点,可更多的是学生已经失去了自信,失掉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加重了自卑。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产生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势必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麻烦,那就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了。
【结论】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回答问题的勇气应该是课堂上常抓不懈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完成的工作,尤其是常规课上更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细节三】在常规课上,学生听到“今天不布置作业了”,“明天不上课了”等话语时,随即一片欢呼雀跃,兴奋之情无以言表。
平时我上课后,总是布置一些作业:要么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精彩片段写一段话,要么让学生缩写或扩写课文,要么让学生续写课文,等等,学生基本天天有事可做。可是,有一次学生听到我下课后说不布置作业了,明天不上课了,却很高兴,欢呼声不绝于耳。
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厌学现象,总是希望隔三差五放假,在过去尚能理解,只因课业负担过重。可在实施义务教育的今天,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八小时,仍然出现不想做作业、不想上课,我们真得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有人说得好:“如果只允许最好的鸟唱歌,森林便会很安静。”老师的上课只重视“好生”的培养,忽略了“差生”的学习,哪还会有“差生”的立足之地,厌学,盼望放假自然可想而知了。还孩子一个自由的天空,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欢乐中获取知识。
【结论】看到“差生”,理会“差生”,关注“差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差生”能从老师的眼神中看到自信,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还会欢呼吗?
【细节四】“什么屁老师,读书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听录音。”一学生在位下小声唠叨。
在《出师表》课堂上,我是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诵,再范读课文部分内容。教室内很安静,学生在聆听着,当我读到“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时,在教室的一角有一个学生嘀咕着:“什么屁老师,读书一点也不好,还不如听录音。”这是公开课,面对后面听课的老师,面对尴尬,我的背后沁出了汗珠。幸好我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笑着敷衍过去了。课后,我找到他询问,他说我读得没有录音的好听,不留神就说出来了。我沉默了,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学生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却给我带来了不安与诸多思考:是老师的素质亟待提高,还是孩子缺乏教养,需要进行调教?是老师上课太在意学生的行为,还是孩子平时上课太随便,太散漫?……
诚然,老师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可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可以避免上面事件的发生,但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是老师教学中永远不变的主题。
【结论】老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不文明的语言远离课堂,让孩子的心灵得到净化,让孩子能懂事。
【细节五】“你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迟到点怕啥,至多批评两句,还敢打我们吗?”
我正在邻班上课,匆匆跑来三个同学,报告也未喊,一头撞进教室,闹得满堂大笑。他们看到我在教室,就退回去,说:“没看见,我以为没人。”我愕然,我生气:“老师在上课,你们会不知道?你们根本不把上课当回事,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根本不懂得规矩……”话还未说完,某一个学生却说:“你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迟到点怕啥,至多批评两句,还敢打我们吗?”我当时真想狠狠地教训他们,但理智占了上风,我原谅了他们。学生太放肆了,太没规矩了,课堂上敢和老师顶撞,肆无忌惮,老师却不能打他,甚至说不敢打他。任课老师上课被学生气哭的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时纪律混乱的也屡见不鲜。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结论】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给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不仅仅是班主任要做的事情,任课老师也要协同完成。常规课上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让他们懂规矩、守纪律、有礼节,让这极少数人无立足之地。
每一位教师在课堂内外都会听到学生这样或者那样的话语,细心关注,你就会从他们的言行中找到教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地方。相信这样一句话:认真做事可以做对,用心做事可以做好。教师应用心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的爱去感化学生,彻底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真正成为当今社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