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镜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泉镜花是日本近代的浪漫主义作家,他笔下的《高野圣僧》用充满浪漫幻想的华丽色调描绘了发生在异界空间的故事;而他的另一部作品《夜叉池》则穿越几千年的时间将历史与现在相串联,围绕夜叉池这一地点讲述了人界与异界的故事。本文将落笔于这两部作品中主要出場的女主人公,通过分析她们的性格、出身和所处环境,进一步对比两部作品女主人公的形象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剖析泉镜花如此设置女性形象的用意。
  【关键词】 泉镜花;女性形象;《高野圣僧》;《夜叉池》
  【中图分类号】I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33-02‘
  泉镜花无疑为日本近代文坛中颇为特殊的一位作家。他的创作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汲取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结合日本传统,形成了丰富的浪漫主义色彩的“镜花文学”。他标榜“反自然主义”,开创了日本观念小说的先河。
  泉镜花文学的创作受外部影响非常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由于幼年丧母,母亲逝世时的年轻形象永远停留在泉镜花的脑海中,儿时对母亲的思慕和想念伴随了泉镜花的创作生涯,也糅合在了他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创作。其次是来自他的恩师尾崎红叶的影响。泉镜花在尚未成年之际便上京,尝尽人间疾苦之后拜得尾崎红叶为师。后来他与一位艺伎相爱,遭到尾崎红叶的强烈反对,直到红叶去世才如愿以偿。这也为他创作中的打破常规、反对封建保守的压迫等开放思想打下了基础。第三个方面的影响来自泉镜花邂逅的四位女性。寺木胜芳曾指出,镜花经常爱慕年长的女性①,而这四位女性几乎全部年长于泉镜花,并对泉镜花照顾有加,这无疑是他对亡母追思的延长。
  纵观国内外对泉镜花文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日本对其研究开始时间较早,文献数量可观;而国内研究泉镜花的数量相比之下非常之少,起步也晚于日本。知网中以“泉镜花”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大多集中在对泉镜花幻想空间的分析上,且大多为硕士论文,可见国内对泉镜花的研究还未真正形成趋势。
  孙艳华(2009)在《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幻想空间》一文中以泉镜花对传统文艺的继承与超越为主线,探讨泉镜花幻想空间的特质。同时,在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这一大背景下,研究了泉镜花文学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和作用。进而,在与欧洲浪漫主义相比较的大视野中,考察了泉镜花幻想的特质;吴萍(2015)在文章「泉鏡花の女性観と婚姻観について ——  『湯島詣』を中心に」中主要分析了作品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变化,最后得出泉镜花的女性观来自于早期生活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早亡母亲的影响,而他的婚姻观也与女性观息息相关这一结论。
  在日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笠原伸夫(1974)的「『高野聖』についての物語空間解剖—— 〈入れ子型構造〉」,他在文章中将高野圣僧中的空间分布总结出三个不同的阶段;吉田人(2015)在『泉鏡花研究——近代小説における異相の言葉』中,对泉镜花的写作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然而,对泉镜花作品中女性形象进行解读的文献却数量有限,因此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探讨具有研究价值。
  一、《高野圣僧》中的女性形象——妖女
  《高野圣僧》创作于1900年,是泉镜花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名入籍高野山的高僧宗朝在年轻时期修行,前往信州途中遇到一名妖女的故事。宗朝为了救一位买药先生,在途经岔路时选择了一条坎坷的道路。作者笔下的这位高僧生平最厌恶的东西是蛇,然而在这条路上蛇的踪迹从未断绝,僧人只能压制着内心的恐惧颤抖地向前走。在泉镜花对蛇的描写中,虽然数次提到了蛇并对其大小粗细甚至是被砍断之后伤口渗出的体液,但是蛇的头和尾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听到妖女声音的那一刻,僧人脑海中立刻映出一个画面:鳞片长在白皙的脖颈上,长长的尾巴拖在身后,慢慢顺着地板爬出来。高僧宗朝的目的是进发修行,但在途中遇到了一个像蛇一般充满邪恶吸引力的女人,她不仅会将贪恋她美色的男人变成动物,还会把变成动物之后的男人们卖往市集。宗朝如果要超越自我,成为得道高僧,就必须战胜女妖带给他的挑战。
  《高野圣僧》中妖女的出现,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然而与后者不同的是,《高野圣僧》中的妖女形象却更为饱满。在宗朝从水蛭森林中逃出生天来到妖女的房子之后,浑身疲惫的他再也不想挪动一步,便主动请求妖女让他留宿一晚。妖女的态度令人难以寻味。她半晌不答话,把脸侧过去淘起了米,低下头瞅了瞅之后才下定决心留宗朝住宿。
  接着,妖女又和宗朝约定,无论她如何询问宗朝关于京城的消息,都不能回答。然而通读全文可以发现,自始至终妖女都没有提过关于京城的半个字。妖女将贪图美色的男人变成动物,但是遇到宗朝时却郑重提醒和暗示他要当心自己,可见妖女的性格并不能简单地用善良或者邪恶概括,妖女的性格具有两面性。
  妖女和宗朝相遇之后,妖女曾多次以她的美妙肉体诱惑宗朝。佛教教义中男女私情属于世俗之物,作为僧侣对人动情是大忌。宗朝在文章开始为了救素不相识且嘲笑过他的买药先生,毅然决定走险路试图救他。宗朝自述自己比一般人还要胆小,更贪生怕死,但是如果任由买药先生去死便会内疚自责,无颜面见佛祖。如今在妖女的刺激之下,宗朝心中佛教与妖女的那架天平已然倒向了后者。妖女非常危险,这种危险体现在她不经意之间释放出的媚态。比如在给僧人擦洗后背的时候,宗朝就被她迷得神魂颠倒。
  妖女本来是深山当中一名医生的女儿,她出生时美貌过人,震撼全村。但在以父亲为代表的父权社会的压迫下,嫁给了一个白痴丈夫,象征着封建时期的包办婚姻。在一场洪水过后,村落消失,象征着父权社会的灭亡。泉镜花笔下的女性大多数受封建制度压迫,命运悲惨。虽然妖女拥有超人的能力,但最终也逃不过父权社会给她的重担。泉镜花特意设置妖女这个角色,体现了他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寄予了对广大女性的同情。   二、《夜叉池》中的女性形象——百合与白雪姬
  《夜叉池》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镜花文学式的古老传说。该故事以明治后期至大正初期为时间背景,主线为撞钟人萩原晃和他的妻子百合的恋情,最后穿插夜叉池的龙神白雪姬追求爱情的壮举。
  在明治时期,由于西方文明的传入,传统的封建式恋爱枷锁开始受到冲击,给自由恋爱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夜叉池》的时间线就设在这一时期。撞钟人萩原晃因为与前一代敲钟老人约定,每天三次前往山顶敲钟,多年来风雨兼程,不敢违背约定。一旦敲钟的次数或时间出了差错,被镇压在夜叉池下的龙神就会重出人世,放出洪水淹没山下村落,萩原晃和他的妻子百合一同守护着山下宁静。
  百合比《高野圣僧》中的妖女受到来自父权社会的压迫要更大,且更为明显。在村落长时间干旱不降雨的情况下,根据古老仪式,只要给龙神祭上纯洁的少女,便能解决长久干旱的局面。百合的叔父果断决定根据古老的仪式将百合作为祭品献给龙神祈雨。百合通过自杀这一行为摆脱了父权社会对她的压迫,她勇敢追求爱情与萩原晃殉情,村落因为没有了撞钟人而走向毁灭,父权的压迫和村落一同沉入水底,再也不能对百合造成任何威胁。
  本章一开始曾提到,百合的恋情与夜叉池龙神白雪姬的两段恋情是相互穿插,相辅相成的,文章中关于白雪姬的描述可以与古老仪式中的白雪相关联,甚至可以推測,白雪在古老仪式中被当作祭品后转世成了夜叉池的龙神白雪姬。白雪姬生前被作为祈雨的祭品投入夜叉池,成为白雪姬之后遵守与人类的约定,后来约定被打破,白雪姬从夜叉池的束缚中逃脱,恋情也得以实现。
  白雪姬与百合不同,她身为龙神对人类的存在不屑一顾,为了追求爱情可以置他们于不顾。她可以为了追求强行打破约定,在一众随从的拼命劝说之下才罢休;也会因为百合和萩原晃的爱情感动,愿意继续守护约定;在萩原晃和百合殉情之后,她又将两人的身体沉入夜叉池,令他们永远安眠。
  三、结语
  泉镜花10岁的时候,29岁的母亲倏然离世。这个事件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泉镜花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补偿内在愿望的要素”②,《高野圣僧》中妩媚又充满母性的妖女正是完美的体现。由于爱慕母亲,妖女的人物形象拥有保护欲、母性,诱惑性,神圣性的特征,妖女虽然与白痴结婚,但白痴并没有性能力,换言之妖女一直保持着纯洁的状态,与白痴过着无性婚姻;而圣僧宗朝虽然迷恋妖女,也并未设想过与妖女发生关系,这也正是由于母子关系之间的禁忌。泉镜花将在成长中祈望的女性艺术化,贯穿了他的文学生涯。
  注释:
  ①寺木定芳:《人·泉鏡花》,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87版,第99页。
  ②(日)村松友视:《白鹭——讲述的结构》,特集《泉镜花——怪奇与幻想》,《国文学 解释与鉴赏》702第112 页,1989年11月。
  参考文献:
  [1]大石修平.泉鏡花論考[M].東京:明治書院,1968:10.
  [2]泉镜花.镜花全集.[M]東京:岩波书店,1986.
  [3]孙艳华.幻想的空间:泉镜花及其浪漫主义小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作者简介:
  杨佩莹,女,河北邯郸人,天津理工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
其他文献
【摘要】 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中面临话语权力较弱等问题,本文提出提升我国茶文化话语权力可以首先确定我国茶文化中的标志性话语,其后通过茶叶出口与推介、茶艺表演、讲述中国茶故事、保留茶文化意象、提升茶文化译文质量等方式增强话语权力。  【关键词】 茶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8-0127-02  一、
期刊
【摘要】 本文以《机械手》的中译本为例,旨在探究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通过阐明应用转换法的原因、目的和意义,介绍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的基本概念以及该理论下的转换技巧,以此主要分析词汇、句法、语义和语用层面的转换。  【关键词】 英汉翻译;转换法;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8-01
期刊
【摘要】 玉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纵观玉文化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神玉阶段、王玉阶段、民玉阶段。玉石从最初神秘的宗教功能发展到体现社会阶层等级的葬玉制度,经历了漫长的时光,最终玉文化的王玉阶段在汉代达到高潮,其中在以玉衣为代表的敛葬制度中最能体现。西汉南越王墓的发掘为岭南玉文化填补了历史的空白,它虽然沿袭了中原地区的葬玉制度,但同样因其历史原因与中原地区葬玉制度的
期刊
【摘要】 格非在《褐色鸟群》中以一种先锋的姿态展现出了时代的精神困境,小说中充斥着时间和人物的符号化以及感知的理性化,人变成了抽象的事物而丧失了主体性,且其在面对荒诞境遇时所采取的行动无不体现出人的异化。其内涵具有存在主义的色彩,本文试从存在主义视角作一番浅析。  【关键词】 存在主义;《褐色鸟群》;格非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新技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现有的电视手语节目无法满足我国2700万的耳聋患者对手语节目多元化、个性化、多层次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将以新聋网《手语新闻》为例,结合数据,从其主持人定位、画框比例、内容编排等方面与国内5档电视手语新闻进行抽样比对,并建议电视手语新闻节目可以优先选择使用自然手语的聋人主持人,通过扩大画框比例以及增加聋人相关内容等方
期刊
【摘要】 梭罗是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他通过《瓦尔登湖》阐述了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和极简主义生活哲学。梭罗认为自然具有主体性和内在价值。他倡导人类与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关系,并自觉维护自然生态的和谐平衡。梭罗通过在瓦尔登湖畔融入自然、崇尚简朴的生活来实践他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梭罗为现代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树立了典范。传承和践行梭罗的生态中心主义思想和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对维护自然生态的和谐平衡有启发意义。  【关
期刊
【摘要】 除了故事层面,《金锁记》中的叙事伦理在叙述层面也同样有迹可循。通过对叙述时间的铺排调度,张爱玲把作品的伦理倾向涵容在叙述结构里。在预叙与倒叙的反复跳转中,倒错的时序安排与现实世界的非理性、伦理结构的非常态遥相呼应。另外,叙述视角同样是《金锁记》叙述伦理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角度。在“内聚焦”“外聚焦”和“零聚焦”的叙述视角中,“内聚焦”因其可以直陈人物伦理处境及心理状态而最具伦理表达优势。  
期刊
【摘要】 我国现如今的文学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广泛传播,但这与国外其他语言学科的学习密不可分,它促进了我国语言的交流,也加快了我国文学的发展脚步,所以若想更好地了解语言文化,就要从文学入手,把文学研究通透,从各个角度去研究文学、理解文学、创造文学、学习文学,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学知识,让我国的语言文化发展不止,从基本入手,发展语言根本,让文学更具创新力。  【关键词】 语言文化;文学探究;思考  【中图
期刊
【摘要】 本文将通过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儿童幻想文学代表作品的细读,综合分析其中典型的叙事主题,强调通过对童话叙事的研究和剖析,为文学研究奠定基础、提供素材,并从中借鉴关于儿童成长教育的宝贵理念。  【关键词】 儿童幻想文学;叙事;主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35-02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
期刊
【摘要】 《海蒂和爷爷》是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的德国温暖剧情片,该片用较为扁平的人物塑造和温暖流畅的叙事手法,鲜明地刻画了海蒂和爷爷置身于大山深处,与自然和谐共处、纯粹质朴的生活方式;以及富有的克拉拉家族久居喧嚣躁动的现代都市在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生活时所遭受的精神生态失衡。影片结尾,借由克拉拉在自然奇迹的力量下解除精神危机、重拾正常生活的转变,传达出追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的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