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国债发行利率定价机制研究

来源 :青海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n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蓄国债是我国国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凝结爱国情怀、回馈人民普惠金融产品、分散中央政府筹资风险等特殊价值.基于储蓄国债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分析研究其定价原则,在突出储蓄功能、风险与收益对等、普惠社会公众等定价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其主体部分发行利率定价应为参照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和市场资金供需变化设计的变动利率体系,小部分份额可探索发行住房保障国债以保护中低收入家庭储蓄不受房价上涨侵蚀等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员工持股计划是实施长期激励和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员工持股计划的有效性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员工持股计划与CEO更迭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会显著降低CEO更迭概率和CEO离职率;第二,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并未改善上市公司绩效水平,CEO更迭的减少不是来自于员工持股计划的精英人才激励效应;第三,当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员工持股计划减少CEO更迭的作用更为突出,即CEO更迭的减少实际上是员工持股计划防御功能导致的内部人盘踞效应;第四,当员
股权结构是反映公司内部治理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提升公司绩效.本文以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2013-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OLS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不同企业特征下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公司规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两权分离度对股权制衡影响企业绩效具有门槛效应;第二,当公司规模较小时,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在公司规模超过某一门槛值时,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由消极影响变为积极影响;第三,当公司第一大股
金融科技的深化发展促进了消费金融与场景的深度融合,驱动了场景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但也有些金融机构或类金融组织采取金融科技对各类消费场景过度创新,给金融稳定与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比较研究,分析场景消费金融的基本原理与发展概况,并运用产业链研究方法,从消费金融监管方、需求方、供给方与服务方的视角,具体分析场景消费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监管失灵风险、信用违约风险、平台异化与垄断风险和信息侵害风险.在此基础上,以长租公寓“租金贷”为案例,测算场景消费金融的潜在金融风险.为引导我国场景消费金融有序发展,
春和景明,万象更新.辞别2021年,我们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22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党委,向全省金融系统干部职工致以新年的问候!向关心和支持青海省金融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青海金融》的广大作者、读者、专家和各界朋友致以美好的祝福!
期刊
数字技术已成为重组世界要素资源、重构世界经济结构、改写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工业中小企业是青海省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积极促进应用数字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对于工业中小企业提质、降本、增效,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惠农金融服务点有效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通过分析青海省惠农金融服务发展现状,找出潜在风险与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优化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惠农金融服务点“支付为民”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格局逐渐由以工业与农业为主演变为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但仍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攀升,开放程度逐渐扩大,对外贸易开放已成为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立足于对外贸易视角,在对当前我国产业形势和外贸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应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通过优化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对外开放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当前,青海省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分析青海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及重要意义,探讨青海省新旧动能转换及产业链转型的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绿色保险是指与环境风险管理有关的各种保险,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绿色保险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分析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现状,系统梳理国外绿色保险的先进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提出相关建议,能更好地推进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
数字经济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在众多领域造成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分化,形成数字鸿沟.消弥支付领域的数字鸿沟,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是支付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普惠金融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结合青海省实际,分析支付领域“数字鸿沟”现象,得出存在地域鸿沟、场景鸿沟、技术鸿沟和素养鸿沟等问题,并提出夯实数字支付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能力,加快农村支付环境提档升级;筑牢数字支付安全防线,健全严监管、常态化机制;统筹兼顾创新,尊重多样化的支付习惯;加强智能技术宣传培训,探索建立“银发族”数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