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会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为例,從学习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它们存在的不足,然后在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会计课堂教学实际,探索了一下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如何去开展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工作。
关键词:会计;会计思维;学习心理学;建构主义
常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教材的演绎体系来开展教学,把教学作为结果而不是作为过程来进行,即从少数概念和公式出发,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和方法用结论(或结果)的形式直接展开在学生面前,强迫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任务要很快地完成。更有甚者,连演绎体系都没有,直接让学生背下知识和方法,辅之大量的练习来达到“掌握”,以应付各种考试。
一、认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首先是关于教材的再认识。从会计学本身来看,因为会计学是一门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可以说,它既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所以不能单纯地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及结果的公布。但事实上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就造成了我们的教学重结果、重理论,在课堂中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给,学生接。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跳伞者方法”,知识和思想像降落伞一样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其次是关于教法的再认识。从学习心理学分析,巴甫洛夫基于动物实验所建立的“条件反应学说”对我们有着潜意识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联结”的学习方式有自然的倾向性。进而在教学中,我们的工作就表现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形成种种正确的行为,并使这些行为反应受各种刺激控制。这样,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就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最后,以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即: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能动地再建构对客体的认识过程。这种观点的核心是:学习并非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会计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法的多寡和优劣,差在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
因此,把知识和方法不是作为思维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而是作为结果抛给学生。这种“奉送”的做法势必忽视了会计思想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会计素质是很难得到提高。
二、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更为有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什么。由于学科特点的各不相同,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正所谓“教无定法”。由此可见,问题不在于什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是会计究竟是什么?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次,我们必须研究:怎么教。而教的关键是明确学生是怎么学的。从会计学习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所谓理解就是指将难懂的概念术语弄懂,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习者必须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教师所说的做出解释,必须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非任意性联系,从而使其获得确定的意义。因此会计学习本质上是主体在头脑中建立和发展会计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再创造”行为。而会计教师只能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应该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单一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次数已经很少。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往往表现为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体,其中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教学模式。我们要防止“用新瓶装旧药”,表面上是强调思维过程的教学,可对暴露思维过程仅仅是表层上的,看上去循循善诱,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或要求过多,脱离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没等学生反应或发表看法,又自问自答;或使学生陷入一系列的“因为、所以”的泥坑里,反而使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以下教学法是可借鉴的:渗透教学、过程教学、问题解决、创造学习、设问教学、建模教学等等。学习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学会“会计地思维”。因此,强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会计课程必须唯一采取“问题解决”的形式。在教学中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以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促进具体会计知识内容的教学。只有通过深入地揭示隐藏在会计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把会计课“讲活、讲懂、讲深”。
另一方面,要揭示隐藏在会计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如何处理教材是关键。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由于会计本身的特点,会计学者从来不是按照他创造会计的思维过程去叙述.他的结果,而是恰恰相反,他把思维过程颠倒过来,把结果作为出发点,去把其他的东西推导出来,进而组成一个演绎结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思考如果当时的人有幸具备了我们现在有了的知识,他们是怎样把那些知识创造出来的,就像看得见的人可以告诉盲人如何去创造和发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照知识的发展顺序进行教学,更不包括会计学者们走过的弯路都不加删除地教,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会计知识。
关键词:会计;会计思维;学习心理学;建构主义
常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教材的演绎体系来开展教学,把教学作为结果而不是作为过程来进行,即从少数概念和公式出发,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在教学中常常把知识和方法用结论(或结果)的形式直接展开在学生面前,强迫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任务要很快地完成。更有甚者,连演绎体系都没有,直接让学生背下知识和方法,辅之大量的练习来达到“掌握”,以应付各种考试。
一、认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首先是关于教材的再认识。从会计学本身来看,因为会计学是一门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可以说,它既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所以不能单纯地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及结果的公布。但事实上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这就造成了我们的教学重结果、重理论,在课堂中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给,学生接。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为“跳伞者方法”,知识和思想像降落伞一样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其次是关于教法的再认识。从学习心理学分析,巴甫洛夫基于动物实验所建立的“条件反应学说”对我们有着潜意识的影响,从而使我们对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联结”的学习方式有自然的倾向性。进而在教学中,我们的工作就表现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形成种种正确的行为,并使这些行为反应受各种刺激控制。这样,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就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最后,以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即:学习的过程是主体借助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在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下,能动地再建构对客体的认识过程。这种观点的核心是:学习并非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会计教学的实质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法的多寡和优劣,差在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
因此,把知识和方法不是作为思维过程暴露在学生面前,而是作为结果抛给学生。这种“奉送”的做法势必忽视了会计思想的培养,长此以往,学生的会计素质是很难得到提高。
二、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开展日常教学工作更为有效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教什么。由于学科特点的各不相同,就决定了教学方法的不同,正所谓“教无定法”。由此可见,问题不在于什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是会计究竟是什么?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其次,我们必须研究:怎么教。而教的关键是明确学生是怎么学的。从会计学习心理学上讲,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必须有一个理解或消化的过程。所谓理解就是指将难懂的概念术语弄懂,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一个“意义赋予”的过程,即学习者必须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对教师所说的做出解释,必须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非任意性联系,从而使其获得确定的意义。因此会计学习本质上是主体在头脑中建立和发展会计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主动的“再创造”行为。而会计教师只能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应该让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产生出来。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单一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教学中出现的次数已经很少。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往往表现为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体,其中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教学模式。我们要防止“用新瓶装旧药”,表面上是强调思维过程的教学,可对暴露思维过程仅仅是表层上的,看上去循循善诱,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或要求过多,脱离学生实际;或提出问题,没等学生反应或发表看法,又自问自答;或使学生陷入一系列的“因为、所以”的泥坑里,反而使学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在教学中以下教学法是可借鉴的:渗透教学、过程教学、问题解决、创造学习、设问教学、建模教学等等。学习会计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学会“会计地思维”。因此,强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会计课程必须唯一采取“问题解决”的形式。在教学中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以思维方法的分析带动、促进具体会计知识内容的教学。只有通过深入地揭示隐藏在会计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把会计课“讲活、讲懂、讲深”。
另一方面,要揭示隐藏在会计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如何处理教材是关键。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由于会计本身的特点,会计学者从来不是按照他创造会计的思维过程去叙述.他的结果,而是恰恰相反,他把思维过程颠倒过来,把结果作为出发点,去把其他的东西推导出来,进而组成一个演绎结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是我们进行教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思考如果当时的人有幸具备了我们现在有了的知识,他们是怎样把那些知识创造出来的,就像看得见的人可以告诉盲人如何去创造和发现。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按照知识的发展顺序进行教学,更不包括会计学者们走过的弯路都不加删除地教,而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会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