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胡适打哲学对台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che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大政治家,大文豪,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他一生著述1400万字,融汇中西,出入经史,显示了“百科全书”的气派。他的文章,挟雷生电,瓷肆汪洋,当时“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击节赞赏。
  
  在北大教授中,除了李大钊,张竞生认识较早、交往较多的要数胡适。他们同是留洋博士,同在哲学系,年龄也相差无几,因此,彼此颇有惺惺相惜的味道。当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胡适博士无疑是风头最劲的一位。他年纪最轻,26岁就被聘为教授,
  胡适与校长蔡元培、文科学长陈独秀有北大“老兔、中兔、小兔”之雅称(蔡1867年生、陈1879年生、胡1891年生,都属兔)。他名气大,以一篇《文学改良刍议》高揭白话文的旗帜,与蔡元培、陈独秀、鲁迅并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学术新锐,一手写白话文。与林纾等复古派叫阵,一手写系列考据文章,向国学权威王国维挑战,更以一部被蔡元培称誉为“截断众流”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奠定了在学术界的地位。毋庸讳言,胡适也是麻烦最多,他先是与刘师培、黄侃等展开了“白话与文言”之争,后又与李大钊、陈独秀展开“问题与主义”之争。也有很多瞧不起他或者看不惯他的,认为他是徒有虚名的文士,热衷利禄的政客。
  1922年3月4日,梁启超应北京大学哲学社的邀请,到北大第三院大礼堂作演讲,题为《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为了扩大影响,梁启超事前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事,大意说,凡是想前往听演讲的当备该书一册,消息一出,商务印书馆所存该书销售一空,向各分馆求援仍然供不应求。
  北大哲学系很有几位名教授,而且有“打哲学对台”的传统。
  据说在北大红楼的三楼四楼,胡适和梁漱溟便打过哲学对台,西装革履的胡适博士在四楼上“中国哲学史”,布鞋布袜的梁漱溟在三楼上“印度哲学”,场面煞是好看。胡博士讥笑梁先生连电影院都没进去过,怎么可以讲东西文化、印度哲学?梁先生则说胡博士根本不懂啥叫哲学,正犯着孔圣人批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毛病。此次演讲,梁启超御驾亲征,自是不同凡响。演讲当天,北大三院大礼堂挤满了听讲或者看热闹的学生。
  梁启超的演讲共分9节,前两节简要介绍这次演讲的目的、内容和对胡适著作的总体评价。他认为:“胡先生观察中国古代哲学,全从‘知识论’方面人手……我所要商量的,是论中国古代哲学,是否应以此为唯一之观察点?”接着第三节、第四节,梁启超便对《中国哲学史大纲》展开了具体的批评:“这书第一个缺点,是把思想的来源抹杀得太过了。胡先生在书中说,大凡一种学说,绝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可惜我们读了胡先生的原著,不免觉得老子、孔子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胡先生的哲学勃兴原因,就只为当时长期战争,人民痛苦。这种论断法,可谓很浅薄而且无稽。胡先生的偏处,在疑古太过;疑古原不失为治学的一种方法,但太过也很生出毛病。
  殊不知讲古代史,若连《尚书》、《左传》都一笔勾销,简直把祖宗遗产荡去一大半。这书第二个缺点,是写时代太不对了。胡先生对于春秋以前的书,只相信一部《诗经》,他自己找一个枯窘题套上自己。胡先生拿《采薇》、《大东》、《伐檀》、《硕鼠》诸诗,指为忧时的孔墨、厌世的庄周、纵欲的杨朱、愤世的许行……思想渊源所从出,简直像是说辛幼安的《摸鱼儿》,姜白石的《暗香》、《疏影》和胡适之的哲学大纲有什么联络关系,岂不可笑?”梁启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的声情并茂、旁征博引的演讲风格深深吸引着学生们。由于准备充分,材料繁富,第一天没讲完,第二天在原场地继续演讲。梁启超头天开讲,胡适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到场,而是忙自己的事情,上午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等谈该校国文部的改良问题,下午与鲁迅、周作人谈翻译问题,因为他认为,梁启超这样子“打”到门前来,是不通人情世故的表现,他没有必要去自讨无趣。
  第二天,胡适原来也不打算理睬梁启超的演讲,但同事张竞生教授劝他不妨到会场听听,一是表示你胡适有从善如流的雅量,二是看看梁启超先生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也可当面讨论,一较短长嘛。胡适仔细一想,有道理啊,索性来个当面锣对面鼓,看你梁任公怎么说。
  胡适便与张竞生一前一后来到北大第三院大礼堂。学生见状,知道今天有好戏看了,场面顿时更加活跃起来。
  胡适亲自来捧场,无论如何,梁启超总要给他点面子的。他开场便说:“近年有两部名著,一部是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部是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哲学家里头能够有这样的产品,真算得国民一种荣誉。”梁启超略为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道:“我所批评的,不敢说都对。假令都对,然而原书的价值并不因此而减损,因为这书自有他的立脚点,他的立脚点很站得住,这书处处表现出著作人的个性,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
  做足了铺垫后,梁启超话锋一转,又接着头天的话题继续批评胡适讲孔子、庄子的不当,古今上下,纵横捭阖,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最后,梁启超总结性地说:“这部书讲墨子、荀子最好,讲孔子、庄子最不好,总说一句,凡关于知识论方面,到处发现石破天惊的伟论,凡关于宇宙观人生观方面,什有九很浅薄或谬误。”讲到这里,梁启超转过头来对胡适说:“适之,你说是不是这样,我没有造谣吧?”
  会场里哄堂大笑,梁启超在大家的笑声中结束了演讲。
  胡适虽不以为然,但他还是豁达地做了闭会演说。他首先表达对梁启超批评的感谢,并指出中国哲学史正在草创时期,观点不嫌多,有不同的观点对于学术来说反而是好事情。最后,胡适息事宁人地说:“梁先生今天的教训就是使我们知道哲学史上学派的解释是可以有种种不同的观点的。”
  在这场不同寻常的演讲中,张竟生见识了梁启超的率真风度,看到了胡适的不俗雅量。
  张竞生是一个倔强而又孤独的叛逆者,一个出师未捷便轰然倒下的手梦人,一道欢快奔腾越过九曲十八涧的溪流,一颗划过天际瞬间照亮漫漫夜空的彗星。他曾在上世纪20年代“名满天下”,却因薄薄一册《性史》,赢得生前无数骂名,也收获了半个多世纪后的风光。
  《文妖与先知》
  张培忠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2
  定价:48.00元
  张竞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本书揭示了张竞生惊世骇俗的人生际遇和浴火重生的心路历程,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超越世俗、超越时代、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的另一种生存姿态。
其他文献
一提起《谁动了我的奶酪?》,读者一定都会记得书中那四个可爱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的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以及它们面对失去奶酷时所呈现出的不同的人生经历。他们中有的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骤变与挑战,有的却无法冲破故有思想的藩篱,彷徨张望、不知所措。“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此书出版时恰逢我国如火如荼
《井冈山》一书以恢宏的气势、纵横捭阖的手笔、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艺术、完整地展示了从南昌起义到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段在中国革命史上光照千秋的历史。  该书在再现8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斗争时,既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又不简单机械地复制历史;既讴歌了共产党人为追求革命理想的献身精神,又不是僵硬的教科书式的说教。它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通过一个个尖锐矛盾的解决和戏剧冲突的展开,刻画出一群鲜
与近10年前出现的那本与此基调相似的《中国可以说不》相比,《中国不高兴》看上去多了些观点、概念的归纳,也有些思想问题的探讨,甚至多了些文艺评论,而那种愤怒暴躁则依然如故,还有些更上一层楼的味道。  《中国不高兴》,就其思路而言,是要让中国以民族主义为矛,以产业调整为盾,打碎旧秩序,建立中国崛起之后的新世界。将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寄希望于“不高兴”后的反弹,是此书用力甚勤之处。然而,积蓄民族主义斗志的
如果你想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出版业,北京京丰宾馆的图书订货会是一定要去的。这个仍然被业界习惯性冠之以“二渠道”的图书订货会肯定是不完整的,甚至为人所不屑,但它的确是一种鲜活的存在,一股力量的昭示,一个让人不得不直面的事实。    乐观●悲观    “不仅仅是平分秋色,我们民营书业在许多方面的市场表现已经超过了主渠道。”一个图书文化公司的老总不无自豪地告诉笔者。你能在与所有的民营书业从业者的交流中体会
来自云南三个县市的田野调查数据表明:城市的发展正侵蚀着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唯一的生活来源,大量的失地农民必将涌入城市,年轻力壮者尚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力成为农民工,而年长者的归宿必将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依靠城镇职工养老保障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使原来正在健康发展的城镇养老保障体面临巨大的压力,甚至于会使其因承受不了这样的重压而崩溃。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面前,作者研究从制度和文化两方面入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和妹妹一起,在伦敦附近的小镇度过童年。父母均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其中父为医学家,从事热带病研究。史蒂芬17岁入牛津大学读物理,学习不用功。21岁生日后被确诊患上“卢伽雷氏症”,俗名“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从手、脚到心、肺、大脑,能够运动的部位会越来越少。被医生判为“只剩两年生命”。43岁动穿气管手术,失去说话能力。46岁写出科普著作《时间简史》。本文略有
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性质是以积极思考为主,思维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持续的,所以紧张情绪也会持续存在,容易引起神经衰弱。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增加,作为知识分子、白领人士等脑力劳动者,工作节奏日益紧张,心理负荷亦日益加重。并且他们的工作性质要求他们积极的思考,而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持续的,如果工作没有结束,这种紧张一般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在此过程中,紧张也是持续存在
格里德尔是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其专长就是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遗产;儒家批判;新文化运动;意识形态论战等。作者认为,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    1920年教育部下令在各级学校课本中采用白话。1922年发布了一个全面的
人类曾经构建了经济模式,目的是让经济效益最大化。今天,我们的教育模式是否让人才效益最大化了呢?现实以最冷酷的姿态告诉我们:13亿人口的我们人才乏力。  身为一名中考孩子的家长,每天看着孩子从早学到晚,睡眠的时间都不够,其他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全部生活的中心只有一个:分数排名。为此,所付出的不只是身体的疲惫,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孩子选择了退出,决定高中出国留学,即使付出高昂学费。大部分的孩子
怎样理解“爱的奴役”?我想,最好的例子就是你同你孩子的关系。从他们生下来,到长大成人,上大学,做工作……你可能无数次地承受着来自他们的痛苦和压力(我知道,我就曾经不止一次地把痛苦和压力加给我的父母)。但父母总是会原谅孩子!是什么使你不断地在痛苦中坚持走下去?是爱!你爱你的孩子,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所以,你坚持着闯过难关,关爱地看着你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为什么会有爱?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