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与新时代农民刍议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还是靠农民。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如果新时代农民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本身的现代化将是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现代化 新时代农民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建设新农村,关键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民自身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农民思想方式、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将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靠新时代的农民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长期历史转变过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两个基本的任务:一个是城市的现代化;一个是农村的现代化。任何国家都有其特殊的国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特殊国情就集中体现在农村。目前,我国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但是,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民文化水平低,使得农民问题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农民必须跟上现代化的步伐是农村现代化成功的关键。
  
  二、农民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部分农民已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但就中国广大农民而言,农民的人文、道德、伦理化观念、社会责任感、法制意识等方面显得比较浅薄。因此,必须综合考察农民的状况才能有利于新时代农民素质的提高。
  首先,农民的思想观念大为改观。党在农村的改革开放政策,打破了农民长期封闭的生活环境,给农民的精神面貌带来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本观念逐渐被商品经济观念所取代。二是乡土观念逐渐淡薄。三是宗族观念开始淡化。四是农民法律意识有所增强。
  其次,当前农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文明化,但整体不容乐观。农民的消费品档次升级换代,从“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再到电脑、小汽车、商品房。农民的吃从填饱肚子向讲求质量追求花色品种转变;从“一年四季一身衣”向追求档次、款式、时装化方向发展。但是,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方式是单一的,生活内容是贫乏的,尤其是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民。他们往往只注重物质生活,轻视精神生活;只顾个体消费,轻视公共消费;只顾家事,不顾世事。“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他们总体固定的造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永远不变的旋律。
  最后,农民树立了科学种田,科技致富的新观念,但是,农村文盲比例比较大。我国农村人口文盲达3亿多,就业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20.7%,小学文化程度占38.8%,初中占29.14%,高中仅为4.55%。而近6000万残疾人中,农村即占70%。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和教育农民跟上现代化的步伐
  
  引导和教育农民,实现农民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这是目前我国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也是提高新时代农民素质的本质内涵。
  首先,全面促进农民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现代化。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非经济动力因素,观念的变革是社会改革的前奏。必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创新意识与革新愿望,转变因循守旧的传统思想方式,接受新观念,适应新时代,实现由传统思想观念向现代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其次,全面促进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产方式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它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整个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它是促使农民素质提高的物质动力。
  再次,全面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它直接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的品位与方式。在引导农民转变生活方式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农村城镇化是人类文明的大趋向,它可以带来农民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也必将冲击农民传统的家庭观念,使其走向开放、自主与独立。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冲破了“惟农至上”的乡土观念的局限,使得农民职业选择由单一转向多元,这些转变自然会使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从而打破封闭单一的传统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现代生活的因素和全面发展的品质,最终促使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拥有现代社会的精神内涵。2、加速家庭文明化进程,使农民由传统、非传统家庭向现代化家庭转化。通过发展生产、提高农产品价值、减轻农民负担等途径来提高家庭收入,增强家庭的购买力;通过文化产品的扶贫,鼓励农民进行文化消费来加强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广大农民树立平等和谐的现代家庭观念,文明治家、精神兴家。3、要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帮助农民树立一种科学的、文明的、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只有大规模、大幅度地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的文体生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彻底地改变农民现行的生活方式。
  最后,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是关键。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是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形成和提高的依托。(1)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素质教育,防止增加新的文盲和半文盲;在继续巩固基础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和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能力。(2)提高科技素质。加快创新人才培养,积极发展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能力。(3)提高经营管理素质。强化农民参与市场、规模效益、规范化理念、社会化协作、一体化经营理念,提高经营管理能力。(4)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充分发挥基層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作为中国社会的最大群体,如果农民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就根本谈不上国家的现代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全面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素质。只有这样,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实现。
  
   (作者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的幼儿园由托管式的托儿所,迅速提升为儿童生活、学习、社会化发展的一个乐园。幼儿园的外观亮丽多彩、设备上更趋完善,那温馨、快乐的氛围能令许多成人都想变成今天幸福的孩子们。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也使幼儿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狭窄的视野走向广阔的天地。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如:许多家长由于缺少教育能力,家里未能创设良好的育儿成长的环境,对幼儿成长的
期刊
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观的关系    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总是受制于整个文化传统。①教育受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特别是思想观念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教育观念直接来自于文化的思想、意识、观念层面的影响,我们教育传统也总是带着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基奠,一些民族文化心理、行为方式及其观念世世代代已经内化到中国人血液中了。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
期刊
“感应”在《周易》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周易·咸·彖传》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天地之气相感而万物化育生长,圣人感化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察这些互相感应的现象,天下万物的情形就可以明白了。《易》从自然天道推演到人类社会,人伦之义。把抽象的哲理落实在具体的社会人生的活动中。揣摩《周易·咸卦》之精微,深刻领会其中的“感应”之理,我们认为《咸卦》之“感
期刊
千年伊始,在世界许多高校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大学生家长。他们为了子女的大学教育学习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随时盘旋在子女周遭,打探着子女的一言一行,监视着学校一举一动,若自己的在校子女一遇到点儿挫折或困惑,他们便立刻出现在大学校园出手相助或直接找学校相关部门亲自过问,甚至横加干涉学校教育管理事务,从而表现出种种过度的教育参与行为。由于他们就像直升飞机一样无时无刻地盘旋在儿女的上上下下,前
期刊
亲子沟通作为人际沟通中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指的是:父母和孩子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任何过程。①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使孩子摆脱各种心理问题,并易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青少年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国发展心理学界的学者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也就是相当于我国的中学教育阶段(林崇德,2002)。②青少年期阶段的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身高体重以及其
期刊
一、选题原因及研究背景    谈到婴儿早期教养,必然会想到父母和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的生活处境和地位都在迅速变化,家庭生活的重心越来越多集中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对两代父母协同教育幼儿状况的研究有利于具体、详细了解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细节与特点。除此之外我选择进行此项研究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中祖父母的教育作用突出。由于幼儿父母的工作学习繁忙,很多幼儿父母与幼儿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期刊
自闭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广泛性发展障碍,是以明显的社会和沟通技能缺陷及刻板的兴趣和行为模式为特征的(D.J.Cohen & Vilkmar,1997;S.I.Harris,2000)。其正式定义是1943由精神病学家Leo Kanner首次提出的,而且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描述;1938年他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表现出一些奇特的症状:这个孩子似乎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他旁若无人,记忆力惊人却不能
期刊
农村留守儿童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4~16岁)①。所谓隔代教养,是相对于亲子教养而言,主要是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的责任,虽然我国城市和农村都同样存在隔代教养的现象,但由于我国农村高龄人口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家庭结构处于事实上的不完整状态,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期刊
Ⅰ、《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编制思路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的实际需要。我国自“文革”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已经积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已经到了必须并可能规范化的时候。编制供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单位使用的《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大纲》已经成为广大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的迫切愿望。由于对6-18岁学龄儿童来说,年龄愈小家庭教育的影响愈大,《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
期刊
家庭学校教育(Home schooling)又被称为家庭学校运动、在家教育,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的教育形态。具体而言,家庭学校教育是指学龄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以家庭为基础与地点(home-based education),在家长的安排下,由符合条件的专门人员,通过家庭的管理与实施而接受“系统”的初等教育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传递系统知识、发展能力、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