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是中国”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可是我们研究室的宝贝。”在研究室门口,副主任周世坤指着一块牌子,“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组织指定实验室”郑重地向我们介绍,“1997年,全世界只有7个, 我们就是其中之一,这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国际联试”,全称为“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组织官方水平考试”,由联合国禁化武组织每年进行一次,旨在对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国家鉴定实验室的资格评定。由于这个名字长达18个字,拗口冗长,于是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们就摘取其中核心要素组合成了现在的名字。“国际联试”这4个字,让实验室的科研人员觉得自己离国家荣誉那么近,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实验室中的一个,他们每一次考试都关系着我国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
  “14号,是中国”,听到这句话,参加考试的专家们没有了往日严肃而认真的“标准脸”,而是抓紧“对手”迎过来的双手,使劲地握了握,这一握包含了多少汗水和心酸,只有每天和他们奋斗在一线的战友们知道。从此“14号,是中国”这句话在“国际联试”中成为了一句声名远播的话语,也是中国在这一领域地位、身份的见证。
  而对于参与了多次考试的科研人员刘石磊和同事们来说,回忆,成为了他们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最值得品味,最值得骄傲的经历,也是他们在巨大的压力下不断前进的动力。
  任务代号:第4次“国际联试”
  时间:1993年3月
  镜头掠影:“14号,OK”
  1993年3月,第四次“国际联试”拉开序幕。
  这次联试与以往不同,前几次“国际联试”只对考官提供的样品进行分析测验,认定里面是否有化学成分,而这次样品分析测试更加接近真实的“国际核查”:以模拟核查某一军事设施为背景。此外,还要撰写样品的采集、处理、分析鉴定、保管运输等一整套标准核查程序和方法,比过去要求更严、标准更高。
  负责配样的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实验室可谓绞尽脑汁。其中的奥妙可谓“险象环生”。防化研究院分析化学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也更有感触,他们对平时都想不到的坚固的混凝土样品进行分析,因为找不到直接“证据”,他们只能变换思路找间接证据,因为只要使用了化学武器,必然会在当时的环境中留下一些蛛丝马迹,大家重整旗鼓紧张忙碌了三天三夜,一个完整的分析数据发到联合国禁化组织,却没有获得任何有用的信息。
  难道是操作有误吗?实验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如果这次考试拿不下来,那么就意味着实验室会失去鉴定的资格,大家心里感到焦虑和不解。
  于是大家从头开始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制定了合理的操作步骤,重新对第一个样品进行萃取、净化、纯化、分析,最后确定第一个样品为空白。经过第一个样品的“打击”,大家团结协作,群策群力,用最短的时间研究制定了一套操作程序,这才解决了之前一直挡在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酸碱对色谱柱的腐蚀问题,凭着快速积累的经验检测出诸多少见的化合物。在海牙召开的专家会议上,联合国禁化组织公布了样品中加入的化合物清单。原来丁基磷酸等三种化合物是负责配样的美国实验室别出心裁有意加进去的,并故意配置了一个空白样品,旨在考察各国的技术水平。而这次确认其中某号样品为空白的只有美国、英国和中国,其他国家都没有检测出来。负责配样的美国专家握着中国专家的手连声说:“14号,OK,是中国!” 这时,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不仅认为中国的检测结果完全正确,而且把中国的操作程序选为标准的操作程序,向各国推荐。
  任务代号:第26次“国际联试”
  时间:2009年10月14日
  镜头掠影:最完美的一次考试
  “A国有5处错误”、“B国有13处错误”、“中国1处没有”。
  “太神奇了,你们做得太完美了。”会议主席拉着中国代表的手夸赞个不停。
  会议主席夸赞的是2009年10月14日第26次“国际联试”,我国做的样品分析报告,没有任何笔误,与该组织提供的样板清单完全一致。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挂在“联试”官兵口中的一句常用语。正是有了抓细节的习惯,让这个团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有一次,实验室副主任周世坤把自己负责的实验室打扫得一尘不染。他想,这下没问题了,等样品取回来就可以大干一场。没想到,科技专家张春红走进来却问他:“你觉得有什么问题吗?”周世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我一切都是按照程序来的呀?莫非她有特异功能,可以看到瓶子上的几粒灰尘。”张春红指了指桌上的瓶子问他:“你为什么不给瓶子贴上标签呢?”“前面一排是‘联试’用的,后面那些是平时用的,我分得很清楚。”
  张春红听了,以“过来人”的口气对他说:“你分得清楚不等于别人也分得清楚。如果不知道的人错拿了一个瓶子,就会给试剂造成污染,那一切工作就白干了。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呀!”周世坤一拍脑门,转头认认真真写好标签,一个个贴在玻璃瓶上。每一届“国际联试”,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都要面对这样的“千万不能马虎大意”数千次,也就是在克服一次次“不能马虎大意”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任务代号:第1次至第33次“国际联试”
  时间:1990年至2014年
  镜头掠影:捉“魔鬼”的“魔瓶”
  中国分析化学实验室从第2次国际“国际联试”开始,连续25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联试”。在与美、英、法、俄、德、日、瑞士、瑞典、荷兰、芬兰等60多个国家实验室的激烈较量中,每次都以检出率最高、定量最准确、分析手段最全、操作程序最完善的成绩名列前茅。此外,他们研究的科学有效的核查技术、方法和程序,被禁止化学武器组织确定为标准的核查技术、程序和方法。运用这些技术、程序和方法,可以透过蛛丝马迹准确地判定某一个国家是否生产或使用过化学武器,为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提供核查依据。
  如果说化学武器是“魔鬼”,那么这些程序和方法就是捉“魔鬼”的“魔瓶”。找到了“魔瓶”,无疑对《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生效以及履行是一个积极的贡献。这不仅充分表明了中国一贯主张全面彻底销毁化学武器的立场,而且充分表明中国在化学武器核查这一高科技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为什么要进行“国际联试”?
  对禁止化学武器而言,世界各国不仅要签署国际条约,而且要严格遵守条约,并对违反条约的国家进行谴责和制裁。而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要对被怀疑使用化学武器的国家进行明确认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国际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指定实验室,才能具备相关话语权,“国际联试”的作用就是判断一个实验室是否具备指定实验室能力。
  如何认定是否使用了化学武器?
  最直接的办法是解剖战场上未爆炸的化学弹药,分析装填物的成分,就可以做出明确而肯定的结论。但获得未炸的弹药的概率比较低。
  对被指控使用化学武器的现场进行调查,观察现场的弹片、植物、动物,并用侦毒器材进行侦检,也可以获得证据。但这种方法受时间、气候等条件的限制,雪雨天、风沙天可使毒剂很快降解。
  对中毒者进行调查,分析其症状,但人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中毒的症状不尽一致,有的症状不太明显。因此,这种方法也不行。相比之下,采集现场的空气、水样、土壤、植物等样品,并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核查,分析检测现场的蛛丝马迹,做出准确的判断,这是最理想、最科学的方法。“国际联试”由此而产生。
其他文献
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值班飞行员一跃而起,飞速冲向战机。稍顷,两架新型三代战机次第起飞,直奔目标海域而去……这是“海空雄鹰团”飞行一大队半个多世纪来担负东南海空巡逻警戒任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这支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在海天鏖战中不断成长的部队,不断提升“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创新战法训法数十套,紧急战斗起飞数百架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数十次,先后孕育出王昆、舒积成、高翔、王鸿喜、孙来沈、李洪生、魏文
期刊
【人物名片】 王铁,安徽省金寨人,1980年11月入伍,1983年12月入党,研究生学历,大校军衔;历任战士、学员、工程师、分库主任等;荣立三等功4次。现任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办事处主任。  从军34载,回顾自己的军旅生涯,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当然,更多的是感恩军旅,感恩这身军装。由一名山里娃到如今的中高级干部,我的每一步脚印都见证着自己军旅人生的成长与进步。  随着年龄与军衔的增长,随着职务与岗位
期刊
“有才!快来帮我听听这发动机声音怎么不对啊?”  “有才!这个平台车你能不能给加装一个探照灯啊?”  “来了来了,修完这个马上来。”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满脸油污、留着“寸头”的脑袋从车底下探了出来。  “寸头”名叫陈志豪,是机械连修理班上士班长,“有才”是他的外号,寸头是他的标志。为啥叫他“有才”,因为他有才啊,不管电路油路、汽修机修都是手到擒来。至于寸头,主要是经常在车底下钻来爬去,留个寸头洗起来
期刊
清明前夕,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甘巴拉阵地。一排年轻官兵手捧洁白的哈达、缤纷的鲜花,虔诚敬献在那座背靠阵地的玛尼堆上。玛尼堆,原本是藏族同胞用凝结了内心祈愿的一块块石子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而在这个特殊的玛尼堆下,埋葬着1962年随部队第一批进藏的共和国雷达兵、在驻藏空军雷达某团战斗了20年的副团长张在安的忠骨。  “向老兵敬礼!”阵地总值班、排长杨雪帆的口令随寒风在雪山之巅回荡,新一代甘巴拉人
期刊
见到马伟的时候,他正在政工车上忙碌着,“准备试线,看看信号怎么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一旁为他帮忙的战友田云龙说,“他已经有好几个周末没有休息了”。马伟接过话头,调侃自己,“人闲马不闲”。  马伟,某团电影组放映员,中士军衔。聊起他,战友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这个马班长不简单”。团里规定每周放一场电影,“放什么?战友们爱不爱看?能否起到教育意义?”对于这每周仅有的一次放映机会,马伟显得格外珍惜,
期刊
本期《名人连线》我们邀请到的是著名歌手、主持人赵伟,他2010年获全国“十大金牌歌手提名”,赢得 “金号奖”,现为中国互联网电视台主持人。  94153部队 谢九平(上士):您的音乐之路是怎样开始的?是从小就热爱吗?  赵伟:我小时候睡觉前特别爱哭闹,一个偶然的机会,收音机里的优美歌声让我改变了哭闹习惯。我童年的音乐启蒙老师其实是我姐姐。姐姐从小音乐感觉就特别好,尤其是音乐记忆力好得出奇。她看一场
期刊
婚嫁宴请随份子,是中国古来的习俗。但是,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红包越随越多,结婚宴请、孩子满月酒、过生日、孩子考学、乔迁新居,凡事都要沾点“喜气”。同时,红包也越随越厚,百八十块钱的礼太薄,大家都拿不出手,三五百块钱的礼是大众“消费”,赶上相好的对劲的朋友有喜事,份子钱随得更多。生活在军营的官兵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份子也开始要面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出现一定的攀比心理。一方面,大家要面子重
期刊
这里是北京,驻璧山麓、石鹰头下。经历了历史风云的冲刷涤荡,见证了漫长艰辛的岁月沧桑,我军唯一的防化武器装备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已经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光辉历程。  时间追溯到1954年10月1日,肩负着为新中国提供防化学、防原子、防细菌装备技术的使命,防化学兵部化学防护研究所正式成立了。  他们是勇往直前的降“魔”神兵,是不惧艰险的科技先锋。  他们把崇高使命融入血液,把防化科
期刊
【人物名片】 张德崇,福建省浦城人,1978年12月入伍,1982年12月入党,大学学历,大校军衔;历任战士、学员、指导员、团政委等;荣立三等功1次。现任南京军区航务军事代表办事处政委。  从我从事部队新闻宣传起,就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晚要加班学习至少三个小时。以前是经常加班加点的采访、写稿,走上领导岗位之后,这个习惯却不曾中断过。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晚上我都要到办公室泡上几个小时,
期刊
一会儿用自己举例,一会儿用身边的人说“事”,一会儿是关注如何激发科研人员创造力和奉献精神的政委,一会儿又变身为调研时亲自为官兵们加菜做红烧肉的江苏大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让这位从怎么方便干部买菜这种小事抓起的政委填补得满满当当,于无声处听惊雷,这种激情与执著,让我们觉得近,近到让我们忘记了他的任务和肩膀上扛着的星星。  解放军生活:防化研究院是科研人员扎堆的单位,在树牢科研人员战斗力观念上,研究院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