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
  
  四、熟读成诵,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角,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其他文献
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高中英语教学是高中教学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在这个时期,如何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也就成为我们广大教师的任务。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可从多个角度入手。  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英语成为人们交流工具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产生,使得我们的英语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随着素质
期刊
创新是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如何适应这一需要,进行教育创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科学教育思想的教学研究——多元化多层次教学。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出发,根据现今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目的及需求差异较大这一特点,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能力及科研动手能力为目的,选择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导入教学,注意发挥所有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探
期刊
学习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课教学,学生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单一的解题技巧等松散的点状知识体系,并且易于遗忘,很难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必须有一个对已学知识的梳理整合过程。复习课的功能是梳理知识成网络,强化重点内容,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沟通单元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复习课的功能是梳理知识成网络,强化重点内容,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沟通单元知识、方法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
期刊
以《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案例来说说如何提高探究过程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境,观察预测  1、教师手上出示两个一大一小的马铃薯,说: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朋友,他们就是马铃薯两兄弟,有一天,他们去海边游泳,小马弟弟看着心里很害怕,不知道会不会沉下去,大家能告诉他么?把马铃薯兄弟放入盛满水的水漕中,同学们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1:马铃薯兄弟俩都要沉下去了,因为马铃薯比较重。  生2:两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
期刊
阅读识字教学的主体是借助母语教学顺通特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通过以读促识,以识促读;多读多识,多识多读的途径,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识字、互助识字、注音识字,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尽快进入独立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识字、自由读书的能力,我校编写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十多万字的轻松阅读识字实验教材,教材的特点是内
期刊
语文试用修订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一言说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  同时,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根据系统论理论,如何研究“衔接”, 如何做到“最优化”,下面我就谈谈对“衔接”在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研究大纲是做好衔接工作的保证
期刊
合作学习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在加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能力、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等方面卓有成效,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高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及交际
期刊
问题解决教学,概括地说,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全过程。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认识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些成果与结论的获取途径与过程,
期刊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完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变幻的学情的驾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何精巧设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我以为教师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量、衡。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