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的培养,一改过去过于强调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把数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放到了重要的位置.情感,由于其处于多元化的环境中,因而会产生错综复杂的情感体验,怎样发掘数学教育中的情感闪光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是数学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下面简要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的至理名言.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差生,由于他们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
二、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等等.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學,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目前已有不少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有大量的数学教学软件可以让课本上的图形动起来,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图象变换的全过程,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用数学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使学生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利用成功和挫折教育,让学生保持渴望学习数学的情感.如果外界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保持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强化、维持情感.
2.通过长期持久的作用,内化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品质.在数学情感教育中,内化就是学生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受通过心理机制的内部作用,领悟、生成新的(个体)意义,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并组织为自我观念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将感受的外界情感纳入自己内部心理情感结构中的过程.在数学情感教育中,体验是基础,内化是关键、是核心环节.没有内化,就没有真正的情感建构,也就没有情感教育.
3.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知、情协调发展.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观念,这不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育作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知、情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情感教育是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自信心的过程.实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情感迁移目标.最后形成热爱其他学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利用数学之美,陶冶学生的学习情趣.数学美普遍存在于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真是“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在数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比如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应当不断地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品质.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渗透情感教育,将会对我们的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情感体验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的至理名言.有个成语叫“爱屋及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差生,由于他们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
二、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变消极为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兴趣呢?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创设情景法讲概念;用发现法、比较法讲性质、法则、公式或定理;用讲讲、练练或议论等方式上习题课或复习课;等等.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
其次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课堂上,结合教學,做一些投影片或教具,让学生看一看、画一画、做一做.目前已有不少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有大量的数学教学软件可以让课本上的图形动起来,用动态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图象变换的全过程,甚至可以用交互的方式让学生动手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增加了趣味,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用数学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使学生
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1.利用成功和挫折教育,让学生保持渴望学习数学的情感.如果外界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保持热爱数学的情感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强化、维持情感.
2.通过长期持久的作用,内化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品质.在数学情感教育中,内化就是学生将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受通过心理机制的内部作用,领悟、生成新的(个体)意义,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并组织为自我观念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将感受的外界情感纳入自己内部心理情感结构中的过程.在数学情感教育中,体验是基础,内化是关键、是核心环节.没有内化,就没有真正的情感建构,也就没有情感教育.
3.构建价值体系,促进学生知、情协调发展.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和正确对待数学的态度观念,这不是数学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育作为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整体教育中的一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促进学生成为一个知、情和谐发展的人.因此,数学情感教育是通过数学教育,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和自信心的过程.实现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情感迁移目标.最后形成热爱其他学科、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利用数学之美,陶冶学生的学习情趣.数学美普遍存在于数学之中,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真是“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在数学中,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在数学美的海洋里去遨游、去欣赏、去感受,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逐渐形成数学美感.比如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这些,我们应当不断地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学习品质.
总之,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渗透情感教育,将会对我们的数学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