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诗词精髓催化学生高尚情操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所使用的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其体裁广泛是我们大家众所周知的,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样式在教材中的篇幅较多,古诗词亦在诗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我们所接触到的古诗词都蕴藏着深刻的、富有启迪意义的哲学内涵,历来使人们在广泛的传诵中自觉获取了不少的性情启迪。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我们的语文教学则必须努力使得其教学姓“语”,对一首首古诗词的教学,我们教师如何驱使学生去高度吮吸古诗词所蕴含着的深刻精髓,获取更为良好甚至优秀的精神营养,里面大有文章可做。笔者从广泛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感悟到,我们平时的诸多教学还未曾达到目的,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效果都还不能引以自豪。从平时的教学实践看,笔者以为必须努力让古诗词精髓对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真正起到催化效果。
  一.让古诗词精髓催化学生高尚情操需要学生自主涉猎诗词的表层结构
  我们都知晓一首诗就是一支歌。它所吟诵的是祖国美丽的河山,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对历史、对未来的感悟和憧憬。古诗词一般都以格律诗居多,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词,它们的字数、韵律、平仄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而且受到作者风格的影响,教材中所呈现的古诗词其表达方式亦有着很大的区别,一位诗人的诗词,在文学的历史星空中,像星星一样散布于天空的每一个角落,闪烁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光亮。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学生要想受到古诗词精髓的催化,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读懂我们的古诗词,而且是要学生自主地去读懂。平时的教学给我们的印象大都是,学生根本就没有或者说是仅有的少数学生读懂了古诗词的字字句句,他们的所谓懂全是我们在课堂上硬灌和硬塞进去的。虽然读懂古诗词的词词句句仅仅还是做的阅读方面表层结构的文章,但这样的非自主性的学习对我们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我们都知道初中学生已涉猎到不少的古诗词,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基础,我们应当放手去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尤其对于古诗词的字词意义以及句子因押韵和平仄需求所做的特殊安排和处理都可以让学生去独立或者是合作完成这些方面的任务。对此我们应当从著名特级教师的先学后教的教学革命中得到启迪,我们不都在设计一些预学案让学生去预学吗?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进行了预学,无论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还是学生可持续以及终身学习都是有好处的。就说近期效应,学生自主预学古诗词的表层结构,时间上利用的少,因为他们可以集思广益。掌握的速度快,因为他们学习的渠道广。笔者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在让学生进行诵读欣赏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时就做过这样的比较性尝试,一个班级按部就班地照着平时的教学模式亦步亦趋地师生共同讨论词的表层结构,结果六行词就用了整整一堂课的时间,可还有不少的问题学生知之甚少。而在另一个班级笔者打破了这样的教学常规,把班级合理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事前又去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了学生能够充分自主的预学案,而且在学生进行预学时又根据所预学的内容要求小组各有侧重,当进行班级交流时,虽然所花的时间不多,但学生的表述令人惊叹。因为学生对表层结构的理解是那样的准确,表达得是那样的到位,更为可喜的是所花的时间比较少,用事半功倍来形容绝对不为过。
  二.让古诗词精髓催化学生高尚情操要求学生自主迈进诗词的内部结构
  古诗词类同于古典小说、古典戏曲,是镶嵌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古诗词的诸多文学特征,尤其是诗词的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精妙独特之处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初中学生应当用文学的眼光去读诗,应当用文学的态度去读诗。但在我们诸多同仁的课堂里是很少让学生去自主感悟古诗词的文学审美价值的。究其原因应当既与我们的应试教育有关,也与我们教师的急功近利以及表面而又暂时的事半功倍有关。这同样不利于我们学生高度而又充分的发展,殊不知我们只能教学生一时,却教不了学生们的一世,学生未来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譬如古诗词的路还很长,如果现在不去培养基本的迈进古诗词之内部结构的习惯和能力,现在的所谓表面的认知也只不过能够应付现在,根本就不可能去适应未来,当然就是现在对于学生从古诗词的精髓中汲取营养也完全可以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因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的文学特色有了近乎一知半解的理解即为满足,要想到我们学生的长足发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要使学生能够从自我探究中得以完美而又健康地发展。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欣赏中选取了三首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诗词曲,分别是曹操的《观沧海》、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如何使学生去自主探寻这些诗词曲的文学特色,真正迈进这些作品的内部结构。笔者作了这样的尝试:首先应当说离不开让学生去进行认真而又反复的诵读,因为无论怎样的手段和方法,学生的读是永远也不能忽略的。在学生反复有感情吟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每则诗词曲,譬如让学生走近曹操的《观沧海》,这是一首准确而又生动、看似单纯但又不失饱满、丰富且又不给人以琐细之感的作品,有学者将其比做粗线条的炭笔画。如何让学生去饱览这粗线条的炭笔画,让学生跟随作者的笔触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则显得十分必要。应当说诗人所展开的丰富想象把我们读者带进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请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充分展示出一幅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壮观景象,因此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课件去进行充分的联想,那沧海之壮阔、气魄之雄伟,学生则可比较轻易地呼之欲出。应当说这也就使学生通过浪漫主义的笔触感悟到宽阔无比的胸怀以及成就一番事业的情怀。
  三.让古诗词精髓催化学生高尚情操需要学生自主透视诗词的深层结构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界定:古往今来的一首首古诗词都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对于学生学习古诗词其作用如何?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至今应当说我们还是耳熟能详的。那么又如何使得古诗词教学的作用在我们诸多学生身上得到十分完美的体现,窃以为光关注了文字、文学还不是很够,还要关注古诗词所体现出来的诸多文化。譬如古诗词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精髓,这些精髓不是我们从文字、文学的层面上所能够发现或者说挖掘得出来的,但又离不开我们对文字、文学的感悟。然而我们又必须实实在在地这样去思考: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有必要去透视深层结构的内容,也就是对古诗词进行文化层面的感受、感悟。窃以为这种似地质学家穿过地表进入岩层的古诗词的学习才可以算得上是极为完美的。而这种学习也不能是我们教师去极力掌控学生,应当是学生的高度自主且惬意的探究。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我们过低的估计了我们学生的力量,总以为初中学生毕竟只是初中学生,他们的阅历和智慧不足以直接指使他们探究出古诗词所呈现的诸多文化。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教育教学的实践所给的回答则应当是否定的。笔者有一年教初三语文,那一届学生的基础令人很不乐观。说实在的凭着应付之心态,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就不再自寻烦恼了,但笔者没有这样去做,而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创新阅读鉴赏并享受丰硕果实。还记得那已经是学期临近结束新课的时候,在预设曹操的《龟虽寿》的学案时不知是哪来的灵感,驱使笔者设计并引领学生探究该诗的深层结构,回想起来还真令笔者感动,因为教学后让笔者重新认识了所教的学生,重新调整了笔者教这班学生的心态。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着远大的抱负,这可从诗歌的某些词句上得到深刻的体现,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含义简单地告诉学生应当说也是未尝不可的。而在学生学习时笔者着力让学生去做出这样的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咏叹:“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学生便从诗词的“老骥伏枥、烈士暮年”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曹操作为一位三国时代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着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从《龟虽寿》中明确了一定的人生哲理——为人必须乐观积极,为事必须自强不息。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3.
  [2]曹津源.曹津源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黄鸣鸣,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其他文献
文言文的阅读是初中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认为文言文离现在太远了,现代人又不说文言文,学了没有益处。如何去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要学好文言文,应从提高学习兴趣入手。特别是初一的文言文教学,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一定要在初中起始阶段引导学生认真学好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
语文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范本,然而,其容量和篇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而语文读本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里辑录了古今中外丰富多样的各类文学作品,认真地阅读这些人文经典,有助于丰富语文素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构建精神家园。  这里有风骚流韵、诗意人生。“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让我们品味南朝民歌的缠绵柔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让我们涵咏山水美景的秀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总结出了学习的三字方针:静、兴、恒。所谓“静”,就是“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学习。所谓“兴”,就是“兴趣”,在学习上培养浓厚的兴趣。所谓“恒”,就是“恒心”,学习贵在恒心。  一.静  学习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先做到“静”,即“静下心来”,这是前提,是学习的最佳精神状态。  静下心来学习,就是一心一意、心无杂念的学习。  佛教中讲的“坐禅”,讲究“六根清净”、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提作文,学生便望而生畏,谈之色变。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
三十多年前,女作家谌容创作的中篇小说《人到中年》曾以其介入现实的深度和写作技法的创新引起了文坛的关注与讨论,小说中真挚感人、血肉丰满的中年女性知识分子——眼科大夫陆文婷也因此成为八十年代以来文学画廊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集传统文化人格与现代意识于一体的陆文婷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标杆,她超负荷的无私奉献与完全不成比例的工作待遇也引发了一场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大讨论。小说中的陆文婷最终倒下了,经历
秋风袭来,繁霜洒满大地之时,万花纷谢,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种植物,傲然举起鲜艳的花朵,向人们展示秋天亮丽的风采,它就是菊花。菊花是多年生草本花卉,重阳节前后开花,姿态万千,迎霜挺立,清香四溢。因为以黄花为宗,故又称黄花。菊花虽说是自然界的—种植物,却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常常借助它寄托思想,表达志向,抒写情怀。  一、借菊花象征吉祥。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九日登高》对重阳节的起源有一
语文是一门艺术,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们以正确的思路去理解。所以,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首先要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并通过这些计划开展有效的教学。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意义  阅读在语文教学当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特别是就写作来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所以,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基础,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
高中语文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在谈到小说情节时说:“作家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抵达胜利的彼岸。所以,摇摆意味着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跑,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疑不定的状态。”虽然这段话只是讲小说创作的智慧和技巧,但不只小说有摇摆,诗词文曲尽皆摇摆,文因摇摆见精神。高中语文教材所选课文,几乎每一篇都千折百回,摇曳生姿。  一.张若虚的《春江花月
对于教师的身份及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都有不同的评价,有把教师比作“蜡烛”的,有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有把教师比作“一桶水”等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师必须对自己角色的重新定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教者的主要任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还是痛苦的,是意气风发还是愁眉苦脸的,都是由我们教师亲手来设计、引领的。纵览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虽然表面上在轰轰烈烈地高扬新课标的“大旗”,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诸如重理性分析,轻形象感知;重书本知识,轻生活体验;重一元认知,轻多元直觉感悟的弊端。这样,原本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被折腾得死气沉沉;原本鲜活可爱,极富灵性的学生被教得了无生气;原本丰富多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