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即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这是广大同行都在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明确渗透的必要性及渗透的内容、方法、途径谈谈个人看法。
一、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渗透是全面贯彻国家要求。
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是全体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必须教书育人,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德育渗透。还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之一是: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此,从全面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任务的角度也必须加强德育的渗透。教学要德育为先,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是不能缺少的。
2.化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本身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其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有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独特作用。学生科学地辩证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将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1.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量变引起质变等。
例如:指导学生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如开学初可指导学生做些兴趣实验:(1)变色的花:以家用的白醋、纯碱(NaCO3)、紫色花为原料;(2)捉迷藏的小猫:自制酸碱指示剂,以家用的白醋、纯碱(NaCO3)为原料;(3)烧不坏的手帕:以家用白酒、手帕为原料。此类实验的开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章结束后,可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主题实验——蜡烛的燃烧:①观察燃烧的现象(学生注意到蜡烛完全燃烧和不完成燃烧的现象不一样);②用蜡烛来测定空气的成分;③验证燃烧产物(学生自己探讨如何收集燃烧产物);④燃烧及灭火的条件;⑤水中燃烧的蜡烛等等。随着教学的进行又安排了一系列研究性实验如: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及监测。接着又为学生补充实验,如:观察分子的运动;隔绝空气加热蔗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自制灭火器;溶液密度的改变对浮力的影响等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是解除愚昧思想的重要法宝,用科学武装自己。通过科学实验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人们误认为神鬼的谬论。
再如:讲授元素周期律时,在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递增,各元素的性质依次发生量变。相邻两个周期的同族元素性质相似,但又不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基础上重复前面元素的相似性质,从而提示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类似的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氧气与臭氧等,各种物质中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组成的原子个数比发生了量变从而引起性质不同(质变)。在演示实验中,用实验激疑,又用实验释疑从而渗透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化学教学中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还有许多,只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并有机地渗透在整个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2.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科学的横向比较,讲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唤起学生的认同心理和爱国热情。结合化学史料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立强国之志,报效国家。
例如;讲“石油”一节时,向学生介绍解放前,由于技术落后,无力开采和加工石油而依靠进口,所以称“洋油”,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的情况。
讲授到“NaCl”时,向学生介绍,1937年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进口75万吨食盐制造大量的光气、芥子气等杀害中国同胞的历史事实。讲授“有机物”一节时,介绍德国化学家伍勒发现由氰酸铵合成尿素这一划时代的反应时年仅27岁等。
3.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求实、进取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用掌握的化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科学地对待人生,对待生活。
例如,学习“磷”一节讲清“鬼火”产生的原因,指出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存在天神鬼怪。学习一些变色反应,介绍民间的许多法术、巫术就是利用一些化学现象骗人等。
4.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指出现代大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创造发明的同时又在破坏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环境道德观念,从化学的角度使之懂得一些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使他们深切关注并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工作。
例:讲到“制氢气”时,教师可以介绍硫酸产物二氧化硫“工业三废”,“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介绍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垢病”事件,外国向中国倾销“洋垃圾”事件,“塑料袋”的功过及“白色污染”,冬天如何防止“煤气”中毒及民间的“土法”迷信等关于环境的事件。
三、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1.化学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化学教师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方法,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的思想观点等作表率,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染学生。
2.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到化学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的观点方法。但必须注意:言出有因、言简意赅,切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的为德育而德育。
3.结合学习情况,在个别谈心中做思想工作。
四、渗透德育的途径
1.渗透在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2.渗透在实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
3.渗透在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中。
4.渗透在教育实习中。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德育渗透的内容、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有意识的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以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工作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孜孜不倦地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指导教法和学法,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就无愧于“教书育人”这一种神圣使命。
一、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渗透是全面贯彻国家要求。
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是全体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必须教书育人,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德育渗透。还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之一是: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此,从全面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任务的角度也必须加强德育的渗透。教学要德育为先,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是不能缺少的。
2.化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本身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其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有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独特作用。学生科学地辩证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将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1.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量变引起质变等。
例如:指导学生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如开学初可指导学生做些兴趣实验:(1)变色的花:以家用的白醋、纯碱(NaCO3)、紫色花为原料;(2)捉迷藏的小猫:自制酸碱指示剂,以家用的白醋、纯碱(NaCO3)为原料;(3)烧不坏的手帕:以家用白酒、手帕为原料。此类实验的开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章结束后,可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主题实验——蜡烛的燃烧:①观察燃烧的现象(学生注意到蜡烛完全燃烧和不完成燃烧的现象不一样);②用蜡烛来测定空气的成分;③验证燃烧产物(学生自己探讨如何收集燃烧产物);④燃烧及灭火的条件;⑤水中燃烧的蜡烛等等。随着教学的进行又安排了一系列研究性实验如: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及监测。接着又为学生补充实验,如:观察分子的运动;隔绝空气加热蔗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自制灭火器;溶液密度的改变对浮力的影响等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是解除愚昧思想的重要法宝,用科学武装自己。通过科学实验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人们误认为神鬼的谬论。
再如:讲授元素周期律时,在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递增,各元素的性质依次发生量变。相邻两个周期的同族元素性质相似,但又不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基础上重复前面元素的相似性质,从而提示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类似的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氧气与臭氧等,各种物质中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组成的原子个数比发生了量变从而引起性质不同(质变)。在演示实验中,用实验激疑,又用实验释疑从而渗透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化学教学中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还有许多,只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并有机地渗透在整个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2.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科学的横向比较,讲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唤起学生的认同心理和爱国热情。结合化学史料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立强国之志,报效国家。
例如;讲“石油”一节时,向学生介绍解放前,由于技术落后,无力开采和加工石油而依靠进口,所以称“洋油”,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的情况。
讲授到“NaCl”时,向学生介绍,1937年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进口75万吨食盐制造大量的光气、芥子气等杀害中国同胞的历史事实。讲授“有机物”一节时,介绍德国化学家伍勒发现由氰酸铵合成尿素这一划时代的反应时年仅27岁等。
3.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求实、进取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用掌握的化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科学地对待人生,对待生活。
例如,学习“磷”一节讲清“鬼火”产生的原因,指出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存在天神鬼怪。学习一些变色反应,介绍民间的许多法术、巫术就是利用一些化学现象骗人等。
4.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指出现代大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创造发明的同时又在破坏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环境道德观念,从化学的角度使之懂得一些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使他们深切关注并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工作。
例:讲到“制氢气”时,教师可以介绍硫酸产物二氧化硫“工业三废”,“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介绍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垢病”事件,外国向中国倾销“洋垃圾”事件,“塑料袋”的功过及“白色污染”,冬天如何防止“煤气”中毒及民间的“土法”迷信等关于环境的事件。
三、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1.化学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化学教师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方法,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的思想观点等作表率,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染学生。
2.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到化学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的观点方法。但必须注意:言出有因、言简意赅,切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的为德育而德育。
3.结合学习情况,在个别谈心中做思想工作。
四、渗透德育的途径
1.渗透在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2.渗透在实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
3.渗透在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中。
4.渗透在教育实习中。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德育渗透的内容、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有意识的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以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工作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孜孜不倦地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指导教法和学法,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就无愧于“教书育人”这一种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