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即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这是广大同行都在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明确渗透的必要性及渗透的内容、方法、途径谈谈个人看法。
  一、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德育渗透是全面贯彻国家要求。
  国家教委明确指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而且是全体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工作者必须教书育人,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德育渗透。还提出,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之一是: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因此,从全面完成中学化学教学任务的角度也必须加强德育的渗透。教学要德育为先,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是不能缺少的。
  2.化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其本身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其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有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独特作用。学生科学地辩证学习化学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将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
  二、德育渗透的内容
  1.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德育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的物质性、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量变引起质变等。
  例如:指导学生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如开学初可指导学生做些兴趣实验:(1)变色的花:以家用的白醋、纯碱(NaCO3)、紫色花为原料;(2)捉迷藏的小猫:自制酸碱指示剂,以家用的白醋、纯碱(NaCO3)为原料;(3)烧不坏的手帕:以家用白酒、手帕为原料。此类实验的开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一章结束后,可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主题实验——蜡烛的燃烧:①观察燃烧的现象(学生注意到蜡烛完全燃烧和不完成燃烧的现象不一样);②用蜡烛来测定空气的成分;③验证燃烧产物(学生自己探讨如何收集燃烧产物);④燃烧及灭火的条件;⑤水中燃烧的蜡烛等等。随着教学的进行又安排了一系列研究性实验如:大气、水、土壤的污染及监测。接着又为学生补充实验,如:观察分子的运动;隔绝空气加热蔗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自制灭火器;溶液密度的改变对浮力的影响等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科学是解除愚昧思想的重要法宝,用科学武装自己。通过科学实验解释一些现实生活中人们误认为神鬼的谬论。
  再如:讲授元素周期律时,在分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递增,各元素的性质依次发生量变。相邻两个周期的同族元素性质相似,但又不简单重复,而是在新的发展基础上重复前面元素的相似性质,从而提示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类似的有: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氧气与臭氧等,各种物质中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但组成的原子个数比发生了量变从而引起性质不同(质变)。在演示实验中,用实验激疑,又用实验释疑从而渗透实践——认识——再实践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化学教学中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还有许多,只要我们认真去挖掘并有机地渗透在整个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2.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可以进行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科学的横向比较,讲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唤起学生的认同心理和爱国热情。结合化学史料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立强国之志,报效国家。
  例如;讲“石油”一节时,向学生介绍解放前,由于技术落后,无力开采和加工石油而依靠进口,所以称“洋油”,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的情况。
  讲授到“NaCl”时,向学生介绍,1937年日本侵略者从中国进口75万吨食盐制造大量的光气、芥子气等杀害中国同胞的历史事实。讲授“有机物”一节时,介绍德国化学家伍勒发现由氰酸铵合成尿素这一划时代的反应时年仅27岁等。
  3.进行科学精神教育。
  培养学生求实、进取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用掌握的化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科学地对待人生,对待生活。
  例如,学习“磷”一节讲清“鬼火”产生的原因,指出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存在天神鬼怪。学习一些变色反应,介绍民间的许多法术、巫术就是利用一些化学现象骗人等。
  4.进行环境道德教育。
  指出现代大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人类在利用自然环境发展创造发明的同时又在破坏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环境道德观念,从化学的角度使之懂得一些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使他们深切关注并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工作。
  例:讲到“制氢气”时,教师可以介绍硫酸产物二氧化硫“工业三废”,“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介绍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垢病”事件,外国向中国倾销“洋垃圾”事件,“塑料袋”的功过及“白色污染”,冬天如何防止“煤气”中毒及民间的“土法”迷信等关于环境的事件。
  三、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
  1.化学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化学教师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方法,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的思想观点等作表率,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染学生。
  2.充分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机地渗透到化学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德育教育的观点方法。但必须注意:言出有因、言简意赅,切忌牵强附会,生拉硬扯的为德育而德育。
  3.结合学习情况,在个别谈心中做思想工作。
  四、渗透德育的途径
  1.渗透在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
  2.渗透在实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
  3.渗透在课外辅导和课外活动中。
  4.渗透在教育实习中。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德育渗透的内容、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有意识的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以自己的崇高理想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工作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孜孜不倦地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指导教法和学法,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就无愧于“教书育人”这一种神圣使命。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学课堂中评价的深入运用,我们的评价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贯穿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与问题提出、分析、解决过程,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在知识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新模式、新理念层出不穷,如何能让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呢?下面,我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学知识、长身体、增智能的重要时
摘要:发展心理学的“双主体”理论认为,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通过积极探究,使“死”的教材转化为“活”的能力。本文论述的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模式——互动式,尝试师生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新模式,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成为可能。  关键词:开放 教学模式 互动     一、问题的提出  长
本文扼要介绍了DZY—1型多点自动打印装置的基本功能,系统组成及硬软件设计的特点。该装置适用于工农业生产与建筑施工中需要监督控制物料的称量与合理配比的场合。更多还原
<正> 近年来,关于棉花保留叶枝与否已引起有关科技人员和广大棉农的关注。但中上等肥力棉田地膜覆盖保留叶枝研究报道甚少,为探讨其效果,1987—1989年我们在中上等肥力棉田进
水潴留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生理表现。长期以来人们以专力衰竭时水重吸收增加的肾脏机制所知甚少。Aquaporin水通道(AQP)家族的发现是水通道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研究发现充
政治教师要想实施有效的德育教育,加强德育的实效性.我认为除了必须符合初中学生生理与心理上的特点.还必须符合当前我国多元文化背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弧核受体是没有配体或尚未发现配体的核受体。数十种弧核受体亚家庭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弧核受体可以在弧核受体相关辅助因子的调控下,以单体或多聚体形式与弧核受体作用元
每一位成熟的、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注意打破沉默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因为课堂气氛的活跃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进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现有点滴体会与大家同行共勉。    一、设计新颖活泼的导语    教师每授一篇新课之前,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从中获得新的信息和教诲。这时若采用适当的导语,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就会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