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LG–2008方案治疗标危中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根据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调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危险度分组的意义。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并采用CCLG–2008方案系统治疗的初诊标危、中危ALL患儿共285例,其中男179例(62.8%)、女106例(37.2%),年龄5.3(0.5~14.0)岁。无需涉及MRD调整危险度分组已定义为高危组的初诊ALL患儿不在本研究范围。根据初次于本院确诊并入组的时间分组:Ⅰ组: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初诊,共126例,均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且未根据骨髓MRD水平调整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Ⅱ组: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初诊患儿,共159例,除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将根据不同时期(诱导治疗的第33天以及整体治疗的第12周)MRD的水平调整其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均采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仪进行MRD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

结果

本组285例患儿中B细胞型268例(94.0%),T细胞型17例(6.0%);中枢神经系统(CNS)1状态232例(81.4%),CNS 2状态48例(16.8%),CNS 3状态5例(1.8%)。Ⅰ组标危78例(61.9%),中危48例(38.1%);Ⅱ组调整前标危109例(68.6%),中危50例(31.4%),调整后标、中、高危比例分别为:53.5%(85例)、39.6%(63例)和6.9%(11例)。285例患儿均随访2.5年,总复发率为7.4%(21例),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2.7%(16例)和3.1%(5例)(P=0.009);败血症、侵袭性真菌感染、坏死性小肠炎等较为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32.3%(92/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28.6%(36/126)和35.2%(56/159)(P=0.392);总病死率为6.7%(19/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0.3%(13/126)和3.8%(6/159)(P=0.044)。应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2.5年总生存期、无事件生存期(EFS)及无病生存期(DFS):Ⅰ组均低于Ⅱ组(均P<0.05)。Cox多元回归法多因素分析患儿2.5年总生存期、EFS及DFS,在排除了年龄、性别、初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幼稚细胞比例、初始骨髓幼稚细胞比例、融合基因、染色体核型等众多影响因素后,应用MRD进行调整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有利于延长患儿的总生存期、EFS及DFS(均P<0.05)。调整后的危险度分组越高其预后越差(均P<0.05)。

结论

应用MRD调整危险度分组没有增加患儿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但有利于降低患儿的复发率及病死率,提高总生存期、EFS及DFS。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RTX)治疗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激素依赖且仅对加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有效、但减量后仍然复发的患儿5例(男3例,女2例)为研究对象。停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激素改为足量应用,一般状况改善后,给予RTX 375 mg/m2,每周1次,共3次为一疗程;尿蛋白转阴后5 d,激素改为隔日2 mg/kg,以后每2周减5 mg,直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在患儿急性肝功能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模式、指征及时机和预后因素。方法采用血液净化对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科住院的30例急性肝衰竭患儿进行治疗。对合并有脑水肿和(或)合并肝肾综合征和(或)合并严重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的急性肝衰竭选用血浆置换(PE)联合持续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没有上述合并症的选用单纯PE模式。结果肝功能恢复并存活
目的分析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相关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RS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2011年3月1日至2012年2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科(含新生儿科)收治的1 726例确诊为ALRI且年龄≤1岁患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分析RSV感染的季节分布、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基础疾病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人博卡病毒(HBo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至4月苏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71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血清、痰液及肺泡灌洗液(BALF),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HBoV特异性IgG、Ig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痰液及BALF中HBoV DNA。以血清和(或)BALF HBoV DNA检测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干扰素–γ受体1(IFN–γR1)缺陷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方法报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1例IFN–γR1缺陷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 女,19个月,于生后18个月接种卡介苗,1~2周后全身出现皮疹,近1个月来皮疹退而复现,反复发作。查体可触及右腋下一肿块,大小3 cm×3 cm,突出皮面,质韧,活动度差。胸部B超示右腋下不均质低回声包块;腹部B超示胰头及腹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社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方法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要求,对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地区1.1万0~14岁儿童中发现的哮喘患儿120例,建立儿童支气管哮喘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建立患儿档案、通过哮喘热线、网络互动建立医患联系,对患儿及家长反复进行健康教育、使患儿坚持规范用药,定期复诊。对实施社区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儿童哮喘患者的规范用药、病情监测、发作次数、抗生素使用、医疗费用、家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