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ushi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四大基本能力。其中,阅读本身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又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手段。所以,阅读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能力、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决定阅读的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应学会激发学生阅读科学书刊的兴趣,应当用大纲以外的知识火花来照亮某些问题,在讲课的时候打开一个通往科学世界的窗口,有意地留下某些东西,让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为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针对具体情况向他们推荐科普读物。引导学生阅读现代前沿科学问题方面的科普著作和科普读物,能使学生对学校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得更清楚。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应当使阅读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
  二、灵活运用变式,互动走进文本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是作者、作品、读者三个环节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作者通过作品流露出情感,蕴含哲理、直抒胸臆。读者通过对作品的阅读,触摸作者的灵魂与其发生思想共振,情感共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师心如枯井,冷漠无情,只知生硬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传达”作者的感情,非但引不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之感,所以要让学生动情,老师必须先动情。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允许他们性格的差异,以不同的方式体验和感受作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去再现文本。例如:学习《社戏》我让学生先预习,上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课文。在课堂上爱画画的同学互相交流,有人画的是河中行驶的小船,后边是隐约的石拱桥和连山,两岸边是碧绿的豆麦田。有人画的是船头看戏。在戏台前挤满了白篷和乌篷的船,戏台上演员正表演打仗。还有爱表演的同学上讲台表演“桥下开船”的动作。把那“一点”“一磕”“退后几尺”“又上前”的动作表演得活灵活现。还有模仿“六一公公”和“双喜”的对话,竟也惟妙惟肖。这样同学们热情高涨,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利用好多媒体,引进直观形象
  现在,每个教室都有网络电视、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用课件进行阅读教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兴趣,尽快地捕捉到学习需要的信息。例如,学习《望岳》时,选播相关的视频,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出现日出、云海、奇峰、怪石以及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同学们就会惊叹祖国山川的神奇美丽,不仅加深了对诗的内容的理解,还通过具体形象,领略了泰山“五岳独尊”的魅力,激起同学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四、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实际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学习局限在教室的四堵墙壁里,不要机械地把事实和规则从教师的头脑里搬运到学生的头脑里,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学生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不要用记忆来代替思考,也不要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例如:学习《看云识天气》,我会让学生仰望天空阅读课文,说说天空中飘的是什么云,有什么形状特征;学习到《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在烈日下忍受酷热天气的煎熬拉车,会让学生想想在烈日下收割小麦的父母;学到《背影》中的父亲穿过铁道艰难攀爬上阳台为我买橘子,再让学生想一下攀爬在铁架上做建筑工人的父亲的背影。这样,让学生结合现实阅读文本,既贴近了生活,又升华了情感。
  五、注重情感体验,渗透德育教育
  引导不同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写出各自的读后感受,也是提升阅读品味的有效方式。这样,在师生互动的交流碰撞中,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形式的情感体验,不仅引导学生领悟文章蕴含的深意,又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实现了语文的德育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把阅读教学中掌握知识的过程比作建造大厦,那么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是建筑材料和图纸,至于如何建造,如何把这些材料砌垒起来,应当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只要充满兴趣,经过思考、实践,才会知道不同的砖头该放在什么位置,才能建出需要的楼房。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走进文本,是保证阅读品质的基本途径。我们应该坚持学生主体的基本原则,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从方法指导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
  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也确立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目标。对此,笔者认为,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优化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使阅读教学与时俱进,落实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学会阅读,就一定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实现以读促教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一项工具学科,学好语文知识,对于学生更多地去了解大千世界、更好地使用汉语知识、更好地与人交流意义重大。语文是一项人文学科,语文科目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人情味”,语文教学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对于学生精神面貌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语文课堂注重人文教学,对于语文知识的拓展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非凡。本文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总结入手,谈一下我对语
期刊
摘 要: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当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并且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究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发现问题是推动数学学习的重要步骤,在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本文根据教学经验,探讨了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学能力 培养  一、改变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首
期刊
艺术素质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音乐素质又是艺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器乐教学又在音乐素质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几载的课堂器乐教学中,我也摸索出了一些路子,现在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一、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要求,请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吹奏的乐器,包括口琴和竖笛,然后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加入了许多打击乐器,比如用口琴演奏时,吹竖笛的同学就用打击乐伴奏;竖笛
期刊
一、思想品德课的特点  1.知识容量大,涉及面广。  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法律、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均有涉及。在今天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意识的累积是成几何级数的速度在发展,老师和学生可以获得的知识和资料更加丰富。  2.时代感强,素材更新快。  思想品德课素材的变化快是每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感受最深的。思想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期刊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不仅能作为验证理论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在教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培养学生扎实的实验功底  实验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的
期刊
摘 要: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推广使用,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管理提出了一个新命题,对传统的班级管理增加了新的内容。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证。网络化的纵深发展使我们改变原有的管理思路与模式,实现向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转变。  关键词:网络 班级管理 影响 途径  一、网络环境下班级管理概述  1.网络环境
期刊
摘 要:教育者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把外在的技巧演变成内在的数学思维和方法,使他们以训练有素的“数学头脑”受益终身。本人认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三步十分重要:首先认为发现是培养数学思维敏锐性的起点;其次,联想是数学思维的灵感之源,最后指出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强调数学思维转化的训练,教会学生灵活地用“它山之石”来攻“此山之玉”,学生的数学思维必然会越来越被激活,思维的发展才可能健康地
期刊
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美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的美的感受、理解和鉴赏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是为了单纯造就几个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也不是为了单纯普及美学知识,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生尚不懂得课外阅读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更多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从而拓展视野,帮助人融入阔大的社会空间;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调查  农村中学生除了教科书、学习资料外,一般不看其它的课外书。我校农村中学生家长多为农民,文化素质一般较低,不注重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在
期刊
问题的提出  据不完全统计,近七成的高中生对作文存在畏惧或者厌恶情绪。一提起作文,就觉得是一种巨大的负担,提起笔,则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一是不读书,二是不思考,不会表达。这也成了大多数学生的一个死穴。难道这种现象就不能改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在几年的摸索中发现,让学生写周记,大有文章可做,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畏惧写作的难题。  那么,转变观念,大胆写作,笔者有如下体会。  一、引导学生学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