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科学管理,许多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技术层面。实际上,它所包含的思想远比其技术手段重要得多。只有完整地了解钢铁公司和新教伦理的有机组合,才能真正掌握泰罗制。
技术:最省时省力
在泰罗看来,以往的管理方法,往往导致工人“磨洋工”。对此,泰罗重点展开以科学方法取代经验主义,首先从工时研究入手,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生铁搬运实验。他在准确测时的基础上,把工人的动作分解成基本动作,研究出最省时省力的做法,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安排的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与人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泰罗所进行的工时研究和工作分析绝对不是让工人拼命干活,而是要找出一个工人“正常”工作时的标准定额。此时社会上的批评认为“泰罗把工资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却增加了362%”,认为这是剥削。泰罗反击道:“此方法教会了工人如何干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员工所增加的收入不是用更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因此不存在剥削。”
计算出了科学的定额,要实现之,需要两个方面条件:①掌握科学方法的工人;②能够实施此方法的工作条件。
首先,挑选适合的工人,然后由管理人员用经过科学分析设计出来的操作方法培训工人。在此种培训方式下,工人会不会干活,责任不在工人,而在于管理者。随后,工人上岗后,按照详尽的、与工作任务各方面都有关的工作操作说明进行生产。
工人培训和标准化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人和物两个基本方面。事实上,泰罗也设计了“差别计件工资制”,以解决科学定额下的合理报酬问题。差别计件工资制与工时研究、标准化、工人培训密不可分,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生产管理序列。
组织:从计划室到职能工长制
泰罗以切削工艺为例,针对管理职能提出了计划与执行分离原理。为了测定切削钢铁时的具体的角度、形状、速度,泰罗进行了26年的实验—为了解决任何一个车工在干活时都会遇到的、听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这让泰罗认识到,任何工人,单凭经验,只能达到“会做”,而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对于工作的计划、安排以及操作动作设计,是必须由懂得管理和科学技术的专家进行的。也就是说,计划职能由管理者承担,执行由工人承担。
事实上,当时的许多经营者并不懂管理,需要设置计划室完成管理工作,泰罗把计划室的职能和任务归纳为17项,几乎囊括了经营中的所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泰罗强调用计划室,把计划工作和脑力劳动尽可能的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当然,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就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在设计室中担任管理任务的人员必须由懂得科学、熟悉经营业务、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人员来担任,更进一步地,还应该在管理者内部实现专业化分工。
事实上,没有恰当的组织结构,再好的管理人员也难以发挥作用。在科学管理之前,工厂里面采取直线式组织形式,此种组织形式在大规模的工商企业中,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并不适用,其主要问题是车间主任和工段长的职能过于全面、过于多样,很难找到胜任的人员。泰罗认为,其根本出路在于改造组织方式,抛弃以往的直线组织形式,以职能式组织代替。具体步骤为:车间的一切工作都是执行性的,将计划工作转移到计划部门完成;管理领域专业化。
按照泰罗的规划,职能组织分为计划室部分与车间部分,每一部分各有四种分别承担单一职能的管理人员,由此构建新的组织模式。
思想:效率与人性的统一
所谓心理革命,是指管理人员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改变旧有的、传统的管理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效率与人性的统一;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泰罗制的核心是效率,但如果单从技术角度看,很容易把泰罗看做一个效率主义者,进而把泰罗制看做对工人的一种“非人化”管理。泰罗在为自己辩解的同时强调,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为提高工人的福利服务的,推行科学管理必须重视工人的反应,离开了对工人的关心,科学管理就会变质。事实上,效率和人性,在泰罗那里是有机的统一体,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技术靠人来设计和实施。泰罗即使在管理的技术层面,也很重视人的因素。
在泰罗眼中,工人和雇主的对抗,多半是雇主处置不当引发的,人性化管理的责任之于雇主和管理人员。改善劳资关系的努力,也必须从厂方做起,再进一步,效率与人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公平性上,如从工人身上罚得款项,一律不能进入公司盈余。类似的思路体现在泰罗制的各项内容中,无论是定额管理还是薪酬管理,处处都要体现劳资两利,而不是偏袒其中任何一方。
事实上,反复提出雇主和工人应该建立和保持一种友好和谐的亲密关系,这才是科学管理的实质所在。
工业化初期的工厂管理中,基本是经验型的。资方认为,同管理者相比,工人最懂得如何干活,因而管理的主要职能是监控,而不是指导。事实上,泰罗的工时实验证明了科学取代经验的正确性,证明了以往的经验式管理,不可能找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但是,泰罗同样受到时代的局限,他坚信,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人们就可以最合理的安排世界,泰罗试图走上一条“全知全能”式的理性支配道路,即由想象中的哲学王完全理性地统治这个世界。事实上,列宁就是出于对泰罗制的推崇和学习,坚持计划经济的合理。
泰罗制的真正缺陷不在于人云亦云的“最残酷地剥削工人”,也不在于对泰罗制的误解式指责,而在于它没有认识到自发秩序的人类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泰罗制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缺陷—对劳资双方地位的理想化。泰罗的心理革命中的以合作代替对抗,就是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以合作关系相处,杜绝对抗。事实上,此种合作必须在对话机制下才能形成,没有工人和资本家双方的对等表达,一方强势垄断话语权,分配政策就可能出现不公平的倾斜。泰罗的设想建立在管理方会公平分配的前提下,而忽略了这种公正的形成机制。
技术:最省时省力
在泰罗看来,以往的管理方法,往往导致工人“磨洋工”。对此,泰罗重点展开以科学方法取代经验主义,首先从工时研究入手,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生铁搬运实验。他在准确测时的基础上,把工人的动作分解成基本动作,研究出最省时省力的做法,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安排的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与人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泰罗所进行的工时研究和工作分析绝对不是让工人拼命干活,而是要找出一个工人“正常”工作时的标准定额。此时社会上的批评认为“泰罗把工资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却增加了362%”,认为这是剥削。泰罗反击道:“此方法教会了工人如何干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员工所增加的收入不是用更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因此不存在剥削。”
计算出了科学的定额,要实现之,需要两个方面条件:①掌握科学方法的工人;②能够实施此方法的工作条件。
首先,挑选适合的工人,然后由管理人员用经过科学分析设计出来的操作方法培训工人。在此种培训方式下,工人会不会干活,责任不在工人,而在于管理者。随后,工人上岗后,按照详尽的、与工作任务各方面都有关的工作操作说明进行生产。
工人培训和标准化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人和物两个基本方面。事实上,泰罗也设计了“差别计件工资制”,以解决科学定额下的合理报酬问题。差别计件工资制与工时研究、标准化、工人培训密不可分,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生产管理序列。
组织:从计划室到职能工长制
泰罗以切削工艺为例,针对管理职能提出了计划与执行分离原理。为了测定切削钢铁时的具体的角度、形状、速度,泰罗进行了26年的实验—为了解决任何一个车工在干活时都会遇到的、听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这让泰罗认识到,任何工人,单凭经验,只能达到“会做”,而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对于工作的计划、安排以及操作动作设计,是必须由懂得管理和科学技术的专家进行的。也就是说,计划职能由管理者承担,执行由工人承担。
事实上,当时的许多经营者并不懂管理,需要设置计划室完成管理工作,泰罗把计划室的职能和任务归纳为17项,几乎囊括了经营中的所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泰罗强调用计划室,把计划工作和脑力劳动尽可能的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当然,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就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在设计室中担任管理任务的人员必须由懂得科学、熟悉经营业务、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人员来担任,更进一步地,还应该在管理者内部实现专业化分工。
事实上,没有恰当的组织结构,再好的管理人员也难以发挥作用。在科学管理之前,工厂里面采取直线式组织形式,此种组织形式在大规模的工商企业中,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并不适用,其主要问题是车间主任和工段长的职能过于全面、过于多样,很难找到胜任的人员。泰罗认为,其根本出路在于改造组织方式,抛弃以往的直线组织形式,以职能式组织代替。具体步骤为:车间的一切工作都是执行性的,将计划工作转移到计划部门完成;管理领域专业化。
按照泰罗的规划,职能组织分为计划室部分与车间部分,每一部分各有四种分别承担单一职能的管理人员,由此构建新的组织模式。
思想:效率与人性的统一
所谓心理革命,是指管理人员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改变旧有的、传统的管理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效率与人性的统一;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泰罗制的核心是效率,但如果单从技术角度看,很容易把泰罗看做一个效率主义者,进而把泰罗制看做对工人的一种“非人化”管理。泰罗在为自己辩解的同时强调,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为提高工人的福利服务的,推行科学管理必须重视工人的反应,离开了对工人的关心,科学管理就会变质。事实上,效率和人性,在泰罗那里是有机的统一体,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技术靠人来设计和实施。泰罗即使在管理的技术层面,也很重视人的因素。
在泰罗眼中,工人和雇主的对抗,多半是雇主处置不当引发的,人性化管理的责任之于雇主和管理人员。改善劳资关系的努力,也必须从厂方做起,再进一步,效率与人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公平性上,如从工人身上罚得款项,一律不能进入公司盈余。类似的思路体现在泰罗制的各项内容中,无论是定额管理还是薪酬管理,处处都要体现劳资两利,而不是偏袒其中任何一方。
事实上,反复提出雇主和工人应该建立和保持一种友好和谐的亲密关系,这才是科学管理的实质所在。
工业化初期的工厂管理中,基本是经验型的。资方认为,同管理者相比,工人最懂得如何干活,因而管理的主要职能是监控,而不是指导。事实上,泰罗的工时实验证明了科学取代经验的正确性,证明了以往的经验式管理,不可能找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但是,泰罗同样受到时代的局限,他坚信,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人们就可以最合理的安排世界,泰罗试图走上一条“全知全能”式的理性支配道路,即由想象中的哲学王完全理性地统治这个世界。事实上,列宁就是出于对泰罗制的推崇和学习,坚持计划经济的合理。
泰罗制的真正缺陷不在于人云亦云的“最残酷地剥削工人”,也不在于对泰罗制的误解式指责,而在于它没有认识到自发秩序的人类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泰罗制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缺陷—对劳资双方地位的理想化。泰罗的心理革命中的以合作代替对抗,就是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以合作关系相处,杜绝对抗。事实上,此种合作必须在对话机制下才能形成,没有工人和资本家双方的对等表达,一方强势垄断话语权,分配政策就可能出现不公平的倾斜。泰罗的设想建立在管理方会公平分配的前提下,而忽略了这种公正的形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