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罗的逻辑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vi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及科学管理,许多人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技术层面。实际上,它所包含的思想远比其技术手段重要得多。只有完整地了解钢铁公司和新教伦理的有机组合,才能真正掌握泰罗制。
  
  技术:最省时省力
  在泰罗看来,以往的管理方法,往往导致工人“磨洋工”。对此,泰罗重点展开以科学方法取代经验主义,首先从工时研究入手,在伯利恒钢铁公司做生铁搬运实验。他在准确测时的基础上,把工人的动作分解成基本动作,研究出最省时省力的做法,用科学的方法和合理安排的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与人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泰罗所进行的工时研究和工作分析绝对不是让工人拼命干活,而是要找出一个工人“正常”工作时的标准定额。此时社会上的批评认为“泰罗把工资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却增加了362%”,认为这是剥削。泰罗反击道:“此方法教会了工人如何干活,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员工所增加的收入不是用更艰苦的劳动换来的,因此不存在剥削。”
  计算出了科学的定额,要实现之,需要两个方面条件:①掌握科学方法的工人;②能够实施此方法的工作条件。
  首先,挑选适合的工人,然后由管理人员用经过科学分析设计出来的操作方法培训工人。在此种培训方式下,工人会不会干活,责任不在工人,而在于管理者。随后,工人上岗后,按照详尽的、与工作任务各方面都有关的工作操作说明进行生产。
  工人培训和标准化为科学管理提供了人和物两个基本方面。事实上,泰罗也设计了“差别计件工资制”,以解决科学定额下的合理报酬问题。差别计件工资制与工时研究、标准化、工人培训密不可分,环环相扣,构成了完整的生产管理序列。
  
  组织:从计划室到职能工长制
  泰罗以切削工艺为例,针对管理职能提出了计划与执行分离原理。为了测定切削钢铁时的具体的角度、形状、速度,泰罗进行了26年的实验—为了解决任何一个车工在干活时都会遇到的、听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这让泰罗认识到,任何工人,单凭经验,只能达到“会做”,而不能达到“最佳”。所以,对于工作的计划、安排以及操作动作设计,是必须由懂得管理和科学技术的专家进行的。也就是说,计划职能由管理者承担,执行由工人承担。
  事实上,当时的许多经营者并不懂管理,需要设置计划室完成管理工作,泰罗把计划室的职能和任务归纳为17项,几乎囊括了经营中的所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泰罗强调用计划室,把计划工作和脑力劳动尽可能的从体力劳动中分离出来。当然,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科学管理就根本无法进行。因此,在设计室中担任管理任务的人员必须由懂得科学、熟悉经营业务、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人员来担任,更进一步地,还应该在管理者内部实现专业化分工。
  事实上,没有恰当的组织结构,再好的管理人员也难以发挥作用。在科学管理之前,工厂里面采取直线式组织形式,此种组织形式在大规模的工商企业中,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并不适用,其主要问题是车间主任和工段长的职能过于全面、过于多样,很难找到胜任的人员。泰罗认为,其根本出路在于改造组织方式,抛弃以往的直线组织形式,以职能式组织代替。具体步骤为:车间的一切工作都是执行性的,将计划工作转移到计划部门完成;管理领域专业化。
  按照泰罗的规划,职能组织分为计划室部分与车间部分,每一部分各有四种分别承担单一职能的管理人员,由此构建新的组织模式。
  
  思想:效率与人性的统一
  所谓心理革命,是指管理人员实现观念上的彻底转变,改变旧有的、传统的管理观念,主要包括三层含义:效率与人性的统一;以科学取代经验;以合作取代对抗。“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
  泰罗制的核心是效率,但如果单从技术角度看,很容易把泰罗看做一个效率主义者,进而把泰罗制看做对工人的一种“非人化”管理。泰罗在为自己辩解的同时强调,科学管理的本质是为提高工人的福利服务的,推行科学管理必须重视工人的反应,离开了对工人的关心,科学管理就会变质。事实上,效率和人性,在泰罗那里是有机的统一体,这里面的道理并不复杂—技术靠人来设计和实施。泰罗即使在管理的技术层面,也很重视人的因素。
  在泰罗眼中,工人和雇主的对抗,多半是雇主处置不当引发的,人性化管理的责任之于雇主和管理人员。改善劳资关系的努力,也必须从厂方做起,再进一步,效率与人性的统一具体体现在管理制度与方法的公平性上,如从工人身上罚得款项,一律不能进入公司盈余。类似的思路体现在泰罗制的各项内容中,无论是定额管理还是薪酬管理,处处都要体现劳资两利,而不是偏袒其中任何一方。
  事实上,反复提出雇主和工人应该建立和保持一种友好和谐的亲密关系,这才是科学管理的实质所在。
  工业化初期的工厂管理中,基本是经验型的。资方认为,同管理者相比,工人最懂得如何干活,因而管理的主要职能是监控,而不是指导。事实上,泰罗的工时实验证明了科学取代经验的正确性,证明了以往的经验式管理,不可能找出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但是,泰罗同样受到时代的局限,他坚信,只要付出相应的努力,人们就可以最合理的安排世界,泰罗试图走上一条“全知全能”式的理性支配道路,即由想象中的哲学王完全理性地统治这个世界。事实上,列宁就是出于对泰罗制的推崇和学习,坚持计划经济的合理。
  泰罗制的真正缺陷不在于人云亦云的“最残酷地剥削工人”,也不在于对泰罗制的误解式指责,而在于它没有认识到自发秩序的人类在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
  泰罗制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缺陷—对劳资双方地位的理想化。泰罗的心理革命中的以合作代替对抗,就是管理者和工人之间的以合作关系相处,杜绝对抗。事实上,此种合作必须在对话机制下才能形成,没有工人和资本家双方的对等表达,一方强势垄断话语权,分配政策就可能出现不公平的倾斜。泰罗的设想建立在管理方会公平分配的前提下,而忽略了这种公正的形成机制。
其他文献
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行业团体。明治维新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这些充满封建行会特征的商人团体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新兴产业部门和企业的不断出现,使得如何处理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和维护自身的利益,成了一个必须考虑的社会问题。由此,涩泽荣一敏锐地意识到了组织创立新型经济团体的迫切性,于是,他开始为新型经济团体在日本的产生奔走呼号。    创立银行业第一个近代经济
期刊
2008年6月,石油价格已经飙升到139美元一桶。对于石油半数依赖进口的中国来说,石油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行业,而是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本钱。本文以BP公司的历史为主线,回顾一百余年的世界石油业历史,这里面有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和重大的管理变革。这些宝贵经历足以引为镜鉴……     国家与企业    BP在其百年历史中,有73年时间都是一家国家控股企业。英国政府并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由于石油
期刊
美国人理解不了杜拉拉,就像中国人理解不了阿甘一样    杜拉拉的故事不过是一个有点傻冒的菜鸟级员工,在外企凭借自己的苦干,完全走正道而一步步飞黄腾达的职场轨迹。这在职场再正常不过,没有惊心动魄的钱塘大潮,只有零七八碎的日常事务;没有华山论剑式的惊险场景,只有职场入门的普通招式;没有九阴真经式的秘籍奇术,只有日积月累的日常修炼。没有大奸大恶或者超凡绝伦的极端人物,只有同你我差不多的芸芸草民。当然,多
期刊
每个人的一生都要在组织中度过,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世纪初,管理学家们就对组织问题进行过研究,尤其是马克斯·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奠定了组织原理的基石。但是,直到1937年,古立克在《组织理论笔记》中提出组织理论一词之后,各种有关组织的研究才有了统一的名称。  在当代组织理论中,马奇和西蒙的《组织》一书,占据了学术鳌首。他们把以前的组织理论,统统称为“古典组织理论”。马奇认为,古典组织理论有两
期刊
现代企业作为一种组织体系,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得到了社会科学家的关注,他们从各个角度对企业提出理论解释。马奇在提出组织行为模型之后,将其组织理论同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企业行为模型”。相比较之下,组织理论是试图去创造一个清单,指出组织中所可能发生的一切事情;企业行为理论更倾向于寻找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相关的事情。两种理论有着侧重点的差别:动机、满意、计划、
期刊
3人以上的企业会形成某种文化,10人以上的企业会存在势力帮派,50人以上的企业必然有公司政治。虽然许多职业经理人都深恶公司政治,但是作为一种公司的附属物,你可以厌恶、蔑视它,但是你无法回避它。公司政治是如此如影随形地深入到企业各个层面。   我和张三曾共同供职于广州某大型的企业集团—其主体为国有企业,但有民营资本参股其中。那一年公司打算上市,但缺乏国际化人才,所以董事会决定打破常规,从外部引入一些
期刊
马奇的书不好读,他本人也是一位别具一格的学者。在公众那里他十分低调,甚至在管理学界也谦逊得令人吃惊。据说,他上课的开场白是“我现在不是、过去也一直不是有意义的”。他用的是relevant这个词,在表达出无价值、无意义的含义之外,向学生们显示出他的与世无争、远离现实、不急功近利的象牙塔色彩。在管理学界,那种口出狂言、气吞山河的人我们见多了,像马奇这么谦逊,倒是十分稀缺的。  马奇坚持自称他是一名教师
期刊
  
期刊
由于民营企业自身规模特性,在其初期阶段往往规模较小,即使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其社会资源和金融资源相对国有或跨国企业仍有不足。企业自身抗风险和生存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一旦有来自于企业外部或内部的问题发生,民营企业将面临裹足不前甚至破产倒闭的命运。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民营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增长,关注民营企业安全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都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吴晗
期刊
工作和生活是否是对立的?对于不少人来说,答案很明确—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我们为了生活,而必须工作,但工作最好不要侵入我们的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的状态下,人们变得疲惫、麻木甚至怨天尤人,当然更失去了创造力,也无法真正享受生活。在哲学领域将人分为动物我、社会我和精神我,作为动物的我们要谋食,否则肉体无法生存下去;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要应付组织的不同要求,恪守其职;我们工作的目的往往正是为了应对这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