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语境与互文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H395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互文性的概念被引入翻译研究以来已经在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知语境对于互文性的生成和在翻译中的传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文本操作过程中,译者为避免直译原文招致意义损失而采取的一些翻译补偿手段的实质上就是设法人为地、暂时地改变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产生同样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传通互文性的目的。互文性与认知语境一样具有个体性、即时性的特征,在翻译中的传通是一个变量,即就特定的文本而言,互文性的传通在某时某地有程度的差异,它传通的程度与认知语境的变化相关联。本文指出,认知语境的不断变化是客观事实,而文化交流促进认知语境的不断变化,从而有利于互文性的完整、有效的传通。在当今的网络和读图时代,视觉文化的冲击使互文性的传通呈现新的状态。
  关键词: 互文性 认知语境 传通
  1.引言
  互文理论是在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文本理论,是现当代西方主要文化理论的结晶。互文的概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语言学,尤其是两位代表人物: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和巴赫金(Bakhtin)。虽然此二人都不曾直接提出“互文性”概念,但是他们对语言的论述都体现着“互文性”的思想。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Julia Christiva)在1969年出版的《符号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互文性的概念,即“任何文本都是由马赛克式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Every text is constructed as a mosaic of citations,every text is an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texts.)(Hatim,1990:125)在此之后,“互文性”概念开始频繁地出现在诸多领域中,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语言学、翻译研究等研究领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互文观念对翻译研究和实践具有深远意义。国外对于互文性在翻译中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语言学的范畴内,其中的突出代表有以下几派,一是Hatim和Mason,二是Sperber 和Wilson,三是Fairclough。Hatim和Mason从符号学角度,将互文性与意图性联系起来。意图性的重要性居于首位,认为在翻译中首先要保留的是符号意义(semiotic status)。他们以话语分析为中心,综合考虑译者和读者的不同文化语境。他们认为,译者是原文作者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协调者(mediator),在协调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分析原文中各种符号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与前文本的互文关系和作者的连贯手段,挖掘出原文的修辞意图,最后在译语中充分表达出来。Sperber 和Wilson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互文性对于语言交际的控制作用。
  近十年来,国内翻译界对于互文性与翻译的研究无论在宏观、理论层面,还是在互文概念关照下的微观实践层面都进行了大量有意义的探索,论文和专著数量形成一定规模。许多论文集中在对于互文性理论意义的探讨上,如《翻译研究的互文性视角》、《互文性理论之于翻译学研究:认识论价值与方法论意义》等。还有相当一批着眼于互文性概念对于翻译实践(微观层面)的启示,如《电影片名的互文式翻译》、《互文性理论与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等。笔者经过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对于互文性与翻译的研究过多地关注互文性的解构功能,对于互文性的建构功能认识不足,没有充分地认识互文性的基本特征即动态性,尤其是对于认知语境(关联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与互文性之间的密切关系还没有充分、深入的研究,对于认知语境在语篇(互文性)生成中的作用没有给予充分认识。
  认知语境是Sperber与Wilson和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正是Sperber和Wilson在他们的著作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中突破传统的语境观念,提出了认知语境概念。互文性是寻找关联的最佳例证。
  以认知语境和互文性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在国内还较少,笔者搜集到的论文有两篇。其中一篇是杨梅的《认知语境与广告语篇的文化互文性》。文章认为广告语篇由于自身的特点,互文性特征尤为明显;广告交际的过程实际上是目标受众的认知语境参与并起决定作用的过程。论文着重探讨了认知语境在理解广告语篇的文化互文性中的动态参与过程,并提出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广告交际效果。第二篇是吴军超的《认知语用视角下的互文翻译策略》。文章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探讨了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启示,提出为了确保原文和译文的互文连贯,译者应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虽然两篇文章都涉及认知语境与互文性的关系,但是对于二者之间的直接关系的阐述不够清晰。这些研究其实都是建立在Sperber,Wilson和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认知语境作为一个变量对于互文性的生成和传通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认知语境在互文性的生成和在翻译中的传通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互文性与认知语境一样具有个体性、即时性的特征,在翻译中的传通同样是一个变量,即就特定的文本而言,互文性的传通在某时某地有程度的差异,它传通的程度与认知语境的变化相关联。
  2.认知语境
  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在具体的情景下凡是对话语意思产生影响的各种语言成分的前后逻辑联系及各种主客观环境因素都称为语境。最早提出语境观的是波兰籍人类学家(B. Malinowski)马林诺夫斯基。他的朋友“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语言学家弗斯(R. Firth)吸收了他的很多观点并提出上下文(co-text)和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概念。之后弗斯的学生韩礼德(M.A.K. Halliday)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他的语境理论并提出著名的语域理论(register theory)。其实语域所反映的就是语境。此外,美国社会语言学家费什曼(Fisherman,1968)和海姆斯(Hymes,1972)也做過研究。   在认知语境概念提出来之前,各种研究都将语境看做是客观存在,先于交际而存在,可称之为传统语境研究。传统语境把语境视作静态的事物,将交际双方视为被动的参与者,视主体与客体为绝对的二元对立,把语境看成是事先确定的常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同是Sperber和Wilson把认知引入语境的研究,引发了语境的“认知转向”。1986年《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其他文献
也许,你已经察觉,科技已经可以随手角虫摸。但是,你真的,只用手就能触到这个浪潮的实质么?触手可及话说触觉,是人类胚胎中第一个发展出来的感觉系统,也是人之所以异于一般动
摘要: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联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作业形式的设计。  关键词: 小学作业设计 校本理念 教育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作业布置是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练习提高的一个平台。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国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要求教授学生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单词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文化的导入来培养学生对于中外的文化背景,并且能够通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必要过程.根据“省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精神,我们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
摘要: 本文介绍了李清照前后两个时期词作的风格特点。前期词作主要描写了词人少女时期欢快自由的生活,以及少妇时期的相思离别之意,表现了她对自然的热爱、爱情的向往和离别的苦恼;后期词作主要通过家常口语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国破家亡之恨和凄清孤寂之苦。  关键词: 李清照 两个时期 风格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由于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歧视,女性作家并不多见。在十分鲜见的女性作家中,宋代词人李清照显得尤为耀眼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教育和指导为出发点的管理模式正确指引学生的成长成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由两支队伍构成,其一是教师辅导员,其二是学生辅导员。教师辅导员由专职教师辅导员和兼职教师辅导员构成;学生辅导员一般由相对优秀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担任。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是他们肩负的重任。同时,他们一线深入接触学生,可随
摘要: 军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设高品质的军校文化育人环境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突出思想性、把握科学性、着眼时代性、强调战斗性是创设高品质军校文化育人环境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  关键词: 军校文化育人环境 思想性 科学性 时代性 战斗性  社会心理学认为,人是环境的塑造物。一般說来,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利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
医生开方不用笔,而是在诊断后敲打键盘迅速开出电子处方,电子处方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传到药房和收费处,省去人工划价、计费的时间和环节。近来,有关电子处方的使用情况备受医院
摘要: 我国的外语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已然成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提高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成为目前英语教学领域的主要研究目标。对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来说,教材是教学的根本和基础,是学生学习的信息来源,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依据。随着英语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英语教材的研发日新月异。本文以二语习得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托,着重探讨如何才
文化缺省即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所述知识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造成文化缺省。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