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y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我们对于教育教学的认识不断地深刻,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积极促进教学模式优化,不断地引入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意义关键。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积极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尤为关键。本文基于实际,首先,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探究开展素质教育的策略,为今后的教学开展做出相应的依据。
  【关键词】初中生物;素质教育;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教育理念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个十分广义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开展,就是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进行综合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育理念体现了我们对于教育教学的认识,新教育理念下,我们意识到了促进学生综合成长,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新教育理念下,我们同样意识到,不断地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素质教育,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优化,提升教学有效性[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积极意义十分深远。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展素质教育有利学生的成长。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对于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策略的优化,融合素质教育,正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素质教育模式[2],能够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够使得学生探究思考,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同样十分关键。总的来说,基于初中生物教学实际,开展素质教育是学生发展层面的需要。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策略分析
  上文中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不论是从理念的层面分析,还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必要性体现均是十分显著的。结合实际,主要在以下层面进行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引导化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促进教学方法引导化发展,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首先,素质教育开展,十分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促进教学方法引导化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探究,能够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思维意识,探究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关键。例如,在人体消化系统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相应的结论,不同器官的作用,而是不断地进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其次,教学方法引导化,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特点,进行针对性地的引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生物教学与实际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大量地从生活实际中进行举例,促进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例如,在生态环境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大量地从生活中举例,引导学生探究,在促進学生强化认识的同时[3],对于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激发,也是十分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方法引导化的关键是启发学生,促进学生思考,使得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总的来说,素质教育的开展,就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探究意识的培养是核心的,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丰富化地促进教学方法引导化发展。
  (二)教学活动多样化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断地开展多样化地活动,基于活动开展素质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思路。首先,在生物教学中,可以开展相应的研讨型教学活动,研讨型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就是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以研讨会,辩论会的形式,促进学生在思维层面进行碰撞,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思维。例如,在学习物种教学内容时,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能不能引进”“怎样引进才安全”等问题,在辩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不能随意引进一个新物种,只有通过严格的科学论证以后才能引进新物种,以免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4]。其次,在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也是十分管关键的。例如,在学习珍惜动植物的时,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珍惜物种,了解我国的国宝级动植物。再例如,在学习基因教学内容中,开展专题活动,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生物学习,如袁隆平,促进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的意识。此外,素质教育的开展,促进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然是重要的内容,因此结合生活教学开展,开展针对性的专题活动。促进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键,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这也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核心。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素质教育开展,也是今后初中生物教学开展的关键。
  (三)教学资源丰富化
  教学资源是教学开展的主要工具,在初中教学生物教学中,丰富地使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识,使得学生在教学资源的辅助下深度思考,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首先,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将信息化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引入,能够大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中,引入视频,动画,图像等媒体资源,促进学生认识多样的生物,认识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在初中教学中,不断地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基于网络空间开展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思路。
  三、结语
  本文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在上述三个层面分析了开展素质教育的策略,对于今后教学开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总的来说,基于初中生物教学实际,需要我们创新思维,广泛思考,融合素质教育开展,最大程度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健.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2).
  [2]王哲旭.浅谈如何快速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效率[C]//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0.
  [3]温良.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6(12).
  [4]吴依敏.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科学教育,2009(4):15-16.
其他文献
【摘要】束缚量子系统的本征值精确可解模型稀少,如何利用数值方法得到系统的本征值是初等量子力学教学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线性谐振子模型出发,借助谐振子本征值态所建构的希尔伯特空间,利用Matlab提供的库函数求解任意束缚势量子系统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数值方法的讲授将极大提高学生灵活应用量子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谐振子 束缚态 薛定谔方程 Matlab  【中图分类号】
【摘 要】一个良好的班级是学生生活和学习讨论的港湾,也是学生开展自我兴趣爱好进行讨论交流的地方。塑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更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友好和谐的氛围之中,得到健康的成长,从而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和人生奠基。同时能够学会人际交流的原则和规则,塑造完善的人格,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能力,打造健全和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技师学院;特色班级;管理模型
【摘要】纳西族舞蹈资源融入丽江义务教育课程中是丽江本土文化传承的创新之举,也是丰富学校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举不仅能够推进课程改革,更能以此为契機扎实推进师资建设,不断扩大舞蹈教育的受惠群体,保障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是义务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举措。笔者从“校本课程”构建的四个阶段,即论证评估、目标定位、课程组织实施到课程评价,充分从构建“校本课程”的社会条件、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还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目前,我国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体系尚不完善,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例如,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常识,不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懂得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另外,对于大学生的法制教学,师资队伍整体质量不高,教学方法墨守成规,教材单一落
【摘 要】素质教育的全面贯彻实施,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塑造,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现有高考制度与传统高考制度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传统的纸笔测验逐渐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通常,一个完善合理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可以推进高考改革的进行,更能直观的使人们看到素质教育的成果,而且还关系到学生的身心能否健康发展。所以,迫在眉睫的是要建构科学合理的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高
【摘要】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管理上作出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而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便是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志,而这些变化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变革来完成。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变革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此要求在新一轮课程改
【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情况越发严重,我国已然步入老龄化社会。基于此背景下老年护理需求随之提升,与老年护理教育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已发展为当前社会的首要问题。本文由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出发展开分析,由生命伦理学、老年护理伦理学、社区护理伦理学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教育;伦理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9)23-0036-01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