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就是动物园吗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我叫毛茗靓,今年11岁,是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五年级的学生。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爱好广泛的女孩,喜欢弹钢琴、演话剧、打羽毛球……说起我最大的爱好,还是当文物讲解员,你别看我年龄不大。我可是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常驻志愿讲解员呢!我今天来给《奇妙博物馆》的小读者讲讲“囿”字的起源与含义,希望大家能喜欢我的解说。
  同学,你去过动物园Ⅱ马?如果去过,那么你对“囿”字就应该不陌生。没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围起来的养动物的园林就是“囿”!
  你看,甲骨文中的“囿”字表达的是田地中种着四棵树。《说文解字》中说:“囿,苑有垣(yuan)也。”苑指的是古代养飞禽走兽、种植林木的地方,垣的意思是墙,所以“囿”字最初的意思就是:有围墙的、养飞禽走兽、种植林木的地方。
  随着汉字的发展,金文的“囿”就成了图中的样子,“口”即“围”,指围墙、围栅。里面的“有”指的是“以手持肉”,引申为“具有禽兽”的意思。“口”与“有”联合起来表示“狩猎场”。它的意思变得更加具体了,指“供王公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筑有围栅的园林”。

  接下来请你仔细看看这件青铜器:
  这件器物名叫“刖(yue)人守囿车”,是西周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之一,现被珍藏于山西博物院。它是根据器物的主要特征而命名的,“刖人”是遭受了刖刑的人,“守囿”就是让他们去看守苑囿。
  你一定想不到,“刖人守囿车”既不是礼器,也不是实用器,而是一件供人观赏的工艺美术品——车辆模型玩具。
  这是一辆厢式6轮车,器足由两大四小共6个轮子组成,可挽环牵引,可用手推动。车的顶部有盖可以打开,盖面嵌有一只猴子形的把手,周边围绕着4只振翅欲飞的小乌。器壁装饰着凤鸟纹,还有兽形装饰,器壁一侧有一个小环,另一侧开一扇小门,门扉上站立着一个受了刖刑的人,他头戴尖帽,左脚残缺,左手持拐杖。门栓可以从此人的右腋下穿过,以此来控制车门的开合。
  这件器物可转动的部位有15处,有猴、虎、乌等14只动物,设计奇巧,造型優美,制作精妙绝伦,形象地刻画了西周王公贵族的苑囿之景。
  经过千年的漫长岁月,“囿”的含义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古代专供王公贵族游玩的皇家园林,变成了大家都能随意参观的动物园。当我们漫步在现代的苑囿中,虽然欣赏到的景物与前人截然不同,但我们放松的心情与游玩的乐趣是一样的。
其他文献
今天,如果你去西安碑林博物馆,相信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定是第一展览室中如迷宫一般的黑色的“墙”,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些“墙”,就会发现它是由114块石碑组成的,石碑上面还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文字。这些刊刻的文字正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著的经典——十三经,因为最早的石经完成于唐代开成年间,因此这些石经被称为“开成石经”。被儒家奉为经典的13部古书。儒家学说如何变重要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收藏的4000余件文
期刊
2009年,一起恶性盗墓案被侦破,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人员与当地人民政府赶紧对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这座墓葬就是位于江苏省盱眙县大云山顶的大云山汉墓,这里埋葬的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五个儿子、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江都王刘非。墓中琳琅满目的随葬品,为我们展现了江都王刘非一生的经历。  爱好军事的王爷  刘非15岁那年,西汉爆发了一场七位诸侯王反对朝廷的叛乱,这就是著名的七国之乱。年轻的刘非主动请缨,
期刊
从初春到初夏,天气晴朗的时候,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我小时候就喜欢漫天遍野奔跑着放风筝。我会用旧报纸和竹篾(miè)亲手制作一个纸风筝,还会在风筝上贴两条长长的尾巴,这样当它飞起来的时候,尾巴拖在后面摇曳,是不是很厉害?风筝最初是木鸟?  我们现在所说的风筝,通常是以竹篾为骨架再糊上纸或绢做成的,系上长线,就能乘风高飞。不过最初的风筝,与我们现在所见的其实是不大一样的。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墨
期刊
说起马的故事,我们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龙马精神”“马到成功”等,还是历史故事“指鹿为马”“伯乐相马”等,在我们的文化中,马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生活中,马常常以精神、勇敢、吃苦耐旁等正面形象出现在我们身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自古以来马都是我们的好帮手呀,我们十分热爱这个伙伴。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有一组浮雕叫作“昭陵六骏”,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好朋友——他曾骑过的六匹马的塑像。唐
期刊
龙骨水车和龙奇奇有关吗  在古代,没有像现在一样的喷灌设施,那古人怎么灌溉他们的农田呢?他们很聪明,发明了一种叫作龙骨水车的装置,这种装置又叫手摇翻车。手摇翻车早在汉代就出现了,《后汉书·宦者列传》里面就记载:“又使掖廷令毕岚……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这是史书对手摇翻车的最早记载。到了唐宋时,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人口多了,需要的粮食多了,龙骨水车的作用就更大了。在农田灌溉、排水及
期刊
你看不见我!你看不见我!  在科技馆中,有一个好玩儿的空间,当你的朋友走进这个空间时,他身体的大部分会被活生生地吞噬,很可能只剩下一个脑袋!当然啦,这并不是惊悚片的内容,而是科技馆中的一种“隐身”技术。它巧妙地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让你在视觉上形成错觉,事实上你看到的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是虚像。虚像与人所占的空间区域等大,距离相等,很巧妙地让人隐藏起来,结果你只看到一个
期刊
小时候,大家是不是都玩过跷跷板?一条长长的板子,中间被固定,两边坐人,忽而坐在这边的你高高跃起,忽而坐在那边的我飞离地面……  然而,科技馆的展厅里却有一个和你的认知完全不一样的跷跷板,这个跷跷板的一端即使坐着两三个大人,另一端只坐一个小孩儿,大人们也不能将小孩儿翘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与众不同的跷跷析  原来,奥秘就在跷跷板下面的两个油缸上。两个油缸一个粗、一个细,粗油缸的受力面积是细油缸的4倍
期刊
隆咚敲鼓的“出租车”  记里鼓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可以记录行驶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记道车早已失传。但是晋人编写的《西京杂记》里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汉朝舆(yú)驾祠甘泉汾阴……记道车,驾四,中道。”可见,至少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可以记录行驶里程的车。记里鼓车模型  现代的出租车上有一个记录行驶里程的电子装置,有了它,司机叔叔就知道要收多少钱了。那记里鼓车是怎么记录行驶里程的呢?记
期刊
浩瀚的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约三分之二的表面积,蕴藏着无数的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从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的传说到中国《西游记》中孙悟空几入龙宫借宝,自古以来,人们对神秘海底世界的想象和探索就从未停止过。但是想象归想象,从百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到迄今尚未破解的百慕大之谜,海洋从未让人类轻易征服。  神秘的海洋令人向往,中国古代就有很多人勇敢地迈出了探索海洋的步伐,从传说中秦代的徐福东渡,到明代国力强
期刊
第一種碑立在宫殿的庭院中,是用石头制作的。古人通过观测石碑的影子来推测时间,它的工作原理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日晷有异曲同工之妙。  日晷最晚在汉代出现,主要由指标和晷面组成。晷面上标有一圈刻度线,类似于手表的表盘,太阳照射指标时,会在晷面上形成投影,人们就可以根据投影的位置判断时间啦!  第二种碑竖立在宗庙里,也是石头做的。宗庙是古人用来祭祀的场所。春秋战国时,人们在祭祀时会献上煮熟的肉食,因此要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