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下治理资金“脱虚向实”的现实挑战、突出问题和原因解析,基于货币政策结构调节功能的实践重点及方向深入剖析,围绕货币政策治理资金脱虚向实这个核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和具体的可行性的措施,以期提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家综合治理能力。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资本配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1.05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的“牛鼻子”(习近平,2016),是“十三五”的重要发展战略,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推进之年。资金“脱虚向实”是“补短板”的关键所在,货币政策如何在“去杠杆、防风险”的目标中,治理资金“脱虚向实”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
1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在不断增加,企业仍面临贷款难、融资难问题。说明增加投放的货币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大部分资金都进入房地产以及金融市场。这进一步提高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加大了房地产泡沫,造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
2造成资金“脱实向虚”的原因
2.1实体经济效益下滑
企业营业成本增加。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处于新常态,目前经济运行速度正处于换挡时期,实体经济投资效益变低,经营成本增加。我国实体经济部分行业近十年来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涨幅明显。同时,非金融部门企业面临的地租收入税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07至2015年间非金融企业部门实物交易资金运用在地租和收入税方面均有明显增加,地租从941.22亿元涨到6697.68亿元,是原来的6.12倍;2007至2015年间,收入税从6907.45亿元提高到18741.1亿元,约为原来的2.7倍。在实体经济面临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其投资效益下降,营业利润增长减缓甚至面临负增长的威胁。
产品创新不足。近几年来中国居民倾向于大量进口外国商品,对于小众物品的需求也通过进口来满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产品创新力不足,满足不了我国居民对产品性能、质量的要求,利于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详见表1。
2.2虚拟经济吸引大量资金
在广大投资者不看好实体经济的同时,金融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则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表2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营业利润的快速增长吸引大量投资者,于是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服务于有形服务中,而是进入虚拟经济。投资者偏向于投资房地产、股市以及债券市场等领域,长期下去必定拉大资金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分配差距,造成股市、房地产行业更大的经济泡沫,也让实体经济的发展因缺少足够资金的支持而变得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2.3金融创新加快与监管相对滞后
金融创新为市场带来了丰富的交易工具,拓宽了金融投资者投融资渠道,提高了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但是金融创新过快威胁到市场稳定,甚至可能会危及整个国民经济。互联网金融以其较低的经营成本,融资成本低,进入门槛低,收益率可观等优势,吸收了大量的资金。P2P等网络理财新方式的兴起,吸引了很多小众投资者,也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滞后,少许金融创新游离在金融监管边界,给予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例如e租宝在2014年7月开始运营,提供e租财富等项目,依靠高回报率迅速扩大规模。e租宝利用虚假融资项目,虚假第三方保证,非法吸收大量资金,将吸收来的巨额资金进行自融,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的稳定。金融创新的加快和监管的相对滞后造成的不平衡导致了资金脱实向虚。
2.4流动性偏于宽裕
流动性季节性波动的弱化本身就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回应。正是由于流动性宽裕,才能够抵挡各种不利因素,维持稳定。流动性继续充裕,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近年来我国M2不断增发导致银行的流动性宽裕,资金充足,银行资金充足一方面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利率的下降使资金不愿意储存起来,实体经济下滑导致资金转向虚拟经济。
3治理资金“脱虚向实”的对策
3.1加强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下要求,利率能更好的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需情况,使之能够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更加明显。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有待提升。我们应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供需状况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形来对利率水平进行调节,由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率水平。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部分,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使资本成本合理化。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币加入了SDR,这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有待提高。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
3.2完善资本配置
为了缓解我国实体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采用需求刺激经济的方式,而要尝试做出新的突破。我们可以采取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调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关系,以求达到最优配置,改变我国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大于社会的需求能力,提高社会对钢铁的需求是缓解这种现象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在生产的过程中就要调节好各种资源之间的配置问题,平衡好劳动力资源、机器设备、资本等之间的配置关系,在不断摸索中寻找到最优的配置组合,让钢材的生产量与社会的需求量相适应,从根源上缓解产能过剩的状况,为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助力。同时国家政策应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扶持,通过降低借款利率、贷款方向等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待不同企业采取差别利率,给予鼓励发展的企业较大的优惠,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研发创新,提高我国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竞争力,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以此增强广大投资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信心,摆脱资金“脱实向虚”的局面。
3.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产能过剩不仅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还与我国资金流向有着密切联系。以往大量的资金流向了钢铁行业,造成其他部分行业融资难的不平衡局面。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下,通过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促成各要素之间的最优配置,合理通过货币政策等工具正确引导资金流向,使资金流向技术型、创新型、绿色型产业,同时减少对过剩产业的资金供给。补足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完善中国经济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新的经济发展驱动点,以此治理资金“脱虚向实”。
综上所述,我国资金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分配不均,实体部门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找到原因后针对性的给出治理对策,从货币政策出发,通过货币政策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完善资金配置的方向,加强资金利用率,平衡资金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来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伍戈,高莉.脱实向虚与脱虚向实[J].中国金融,2017,(06):76-77.
[2]杨盼盼,唐雪坤.两次危机的“脱实向虚”与“脱虚向实”[J].中国外汇,2017,(13):15-17.
[3]李向娜.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4]严丽华.我国实体经济的“五化”问题及其破解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7,33(03):53-56.
[5]刘先学.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7):127.
[6]金中夏,洪浩,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3,48(04):69-82.
[7]陆军,赵越.存款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结构变动[J].财贸研究,2015,26(01):106-115.
[8]刘红忠,傅家范.资产流动性、融资约束与经济波动[J].统计研究,2017,34(11):15-29.
[9]戴伟,张雪芳.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01):117-127.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资本配置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1.05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的“牛鼻子”(习近平,2016),是“十三五”的重要发展战略,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推进之年。资金“脱虚向实”是“补短板”的关键所在,货币政策如何在“去杠杆、防风险”的目标中,治理资金“脱虚向实”是值得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
1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量在不断增加,企业仍面临贷款难、融资难问题。说明增加投放的货币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大部分资金都进入房地产以及金融市场。这进一步提高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加大了房地产泡沫,造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尴尬局面。
2造成资金“脱实向虚”的原因
2.1实体经济效益下滑
企业营业成本增加。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处于新常态,目前经济运行速度正处于换挡时期,实体经济投资效益变低,经营成本增加。我国实体经济部分行业近十年来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涨幅明显。同时,非金融部门企业面临的地租收入税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07至2015年间非金融企业部门实物交易资金运用在地租和收入税方面均有明显增加,地租从941.22亿元涨到6697.68亿元,是原来的6.12倍;2007至2015年间,收入税从6907.45亿元提高到18741.1亿元,约为原来的2.7倍。在实体经济面临生产成本增加的同时,其投资效益下降,营业利润增长减缓甚至面临负增长的威胁。
产品创新不足。近几年来中国居民倾向于大量进口外国商品,对于小众物品的需求也通过进口来满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内产品创新力不足,满足不了我国居民对产品性能、质量的要求,利于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详见表1。
2.2虚拟经济吸引大量资金
在广大投资者不看好实体经济的同时,金融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则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表2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营业利润的快速增长吸引大量投资者,于是大量的资金并没有服务于有形服务中,而是进入虚拟经济。投资者偏向于投资房地产、股市以及债券市场等领域,长期下去必定拉大资金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分配差距,造成股市、房地产行业更大的经济泡沫,也让实体经济的发展因缺少足够资金的支持而变得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2.3金融创新加快与监管相对滞后
金融创新为市场带来了丰富的交易工具,拓宽了金融投资者投融资渠道,提高了金融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但是金融创新过快威胁到市场稳定,甚至可能会危及整个国民经济。互联网金融以其较低的经营成本,融资成本低,进入门槛低,收益率可观等优势,吸收了大量的资金。P2P等网络理财新方式的兴起,吸引了很多小众投资者,也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在快速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发展滞后,少许金融创新游离在金融监管边界,给予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例如e租宝在2014年7月开始运营,提供e租财富等项目,依靠高回报率迅速扩大规模。e租宝利用虚假融资项目,虚假第三方保证,非法吸收大量资金,将吸收来的巨额资金进行自融,严重破坏了金融秩序的稳定。金融创新的加快和监管的相对滞后造成的不平衡导致了资金脱实向虚。
2.4流动性偏于宽裕
流动性季节性波动的弱化本身就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的回应。正是由于流动性宽裕,才能够抵挡各种不利因素,维持稳定。流动性继续充裕,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近年来我国M2不断增发导致银行的流动性宽裕,资金充足,银行资金充足一方面增强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也可能会带来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调。利率的下降使资金不愿意储存起来,实体经济下滑导致资金转向虚拟经济。
3治理资金“脱虚向实”的对策
3.1加强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
供給侧结构性改革下要求,利率能更好的反映市场上资金的供需情况,使之能够使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更加明显。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有待提升。我们应不断提高利率市场化水平,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供需状况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形来对利率水平进行调节,由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形成合理有效的利率水平。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一部分,利率市场化会使得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使资本成本合理化。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币加入了SDR,这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还有待提高。通过国际合作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提高。
3.2完善资本配置
为了缓解我国实体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我们不能一味的采用需求刺激经济的方式,而要尝试做出新的突破。我们可以采取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式,调整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关系,以求达到最优配置,改变我国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以钢铁行业为例,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大于社会的需求能力,提高社会对钢铁的需求是缓解这种现象的一方面,更重要的在生产的过程中就要调节好各种资源之间的配置问题,平衡好劳动力资源、机器设备、资本等之间的配置关系,在不断摸索中寻找到最优的配置组合,让钢材的生产量与社会的需求量相适应,从根源上缓解产能过剩的状况,为实体经济的更好发展助力。同时国家政策应加大对创新产业的扶持,通过降低借款利率、贷款方向等一系列优惠帮扶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待不同企业采取差别利率,给予鼓励发展的企业较大的优惠,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研发创新,提高我国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竞争力,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以此增强广大投资者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信心,摆脱资金“脱实向虚”的局面。
3.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产能过剩不仅是资源配置的问题,还与我国资金流向有着密切联系。以往大量的资金流向了钢铁行业,造成其他部分行业融资难的不平衡局面。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下,通过对经济结构的调节,促成各要素之间的最优配置,合理通过货币政策等工具正确引导资金流向,使资金流向技术型、创新型、绿色型产业,同时减少对过剩产业的资金供给。补足中国经济发展的短板,完善中国经济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新的经济发展驱动点,以此治理资金“脱虚向实”。
综上所述,我国资金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分配不均,实体部门与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找到原因后针对性的给出治理对策,从货币政策出发,通过货币政策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完善资金配置的方向,加强资金利用率,平衡资金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来扭转资金脱实向虚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伍戈,高莉.脱实向虚与脱虚向实[J].中国金融,2017,(06):76-77.
[2]杨盼盼,唐雪坤.两次危机的“脱实向虚”与“脱虚向实”[J].中国外汇,2017,(13):15-17.
[3]李向娜.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中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4]严丽华.我国实体经济的“五化”问题及其破解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7,33(03):53-56.
[5]刘先学.经济金融化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07):127.
[6]金中夏,洪浩,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3,48(04):69-82.
[7]陆军,赵越.存款利率市场化与利率结构变动[J].财贸研究,2015,26(01):106-115.
[8]刘红忠,傅家范.资产流动性、融资约束与经济波动[J].统计研究,2017,34(11):15-29.
[9]戴伟,张雪芳.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01):1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