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模式 只有生动

来源 :早期教育(美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an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克雕塑是指约公元前700年-公元400年非洲尼日利亚扎里亚地区的雕塑。1931年,在扎里亚地区诺克村发现一些赤陶头像。这些头像比真人头略小,它们与周围已经为人所知的艺术没有任何联系。1944年,英国考古学家在离诺克不远的杰马发现了一件精致优美的赤陶头像。此后,在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汇合处的广大地区开采锡矿时,从8米深的岩层出土了一些属于同一传统的赤陶雕像残片、动物雕塑、石制工具、金属工具及其他容器。按照其最初发现地,人们把这种雕塑叫作诺克雕塑。
  诺克雕塑是一种石器和早期铁器时代之间的艺术,在公元前300~公元200年间发展到了顶峰。除埃及雕塑外,诺克赤陶雕塑是现知最早的非洲雕塑传统。诺克赤陶雕塑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制作者为了使作品具有充分的表现力而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诺克雕塑几乎没有合乎规范的因素和墨守成规的痕迹,其头像面部富有表情,前额饱满,眼睛网大,嘴角线条生动。
  一些不大的赤陶头像在制作和技术上属于“长耳朵”风格。这种雕塑形象具有柔和平稳的转折面。虽说线条不奔放,但并未影响形象的表现力。相反,变形加深了怪诞的印象。凸起的前额占据半个脸部,鼻子短小扁平,口小似鸟嘴,下颏轮廓模糊。比例从上往下缩小是非洲雕刻的特点之一,也是诺克雕塑的特征。这种特征不仅在塑造头像上,而且在塑造像阿布贾跪式小雕像上也可以看到。雕像从上往下缩小,头部为全身的3/4。这种把头夸张得过大的倾向,早在2000年前的非洲艺术中就出现了。
  诺克雕塑和非洲民族传统雕刻的相似,表现在对形象多种多样的处理上。形象有的写实,有的则趋于程式化或抽象化。人物头像呈球形、圆柱形或圆锥形,还有一种完全异常的螺旋形。各个部分的处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用小深坑或者伸长的尺寸很大的离奇形状表示耳朵。只有一个固定下来的外形特征——眼睛的表现方法,使几乎所有的诺克头像一致起来。赤陶头像的眼睛具有深深钻出孔眼的瞳孔,较直的上眼睑及下眼睑一起形成等腰三角形,眉毛好像是加在眼睛上的编成的线绳。
  一些外国学者认为,现居住在尼日利亚中部地区的部族的祖先是这种雕塑的创造者。住在尼日利亚中部丘陵地带的部族的艺术与诺克艺术有些相似,他们像拥有诺克艺术的部族那样,既是农人,又是猎人。现在,许多住在有过这种艺术的区域里的部族,仍然像诺克艺术时期一样崇拜部族祖先。当地部族认为,祖先像是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并通过它们把这种力量传给活着的人。诺克赤陶雕像执行了这种职能。
其他文献
童年,孩子们储存下自己的快乐与烦恼,积聚了一笔不可再生的财富。而读书,为孩子们储存下童年,增加了他们生命的厚度。为了保障学生课外阅读量的积累,我校以下列特色读书活动为抓手,把孩子引向书的殿堂,为其一生铺上生命的底色。    一、亲子共读    低年级开展亲子共读活动。低年级孩子识字少,阅读障礙大,而该年龄段又恰恰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提议让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读书让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见,数学符号在学习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在数学王国中遨游的方法。小学高年级是小学学段与初中学段重要的过渡时期,此间学生“符号感”的培养对后续
《九色鹿》写的是一个民间故事,说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远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本文文辞优美,语言浅显,适合语言训练,因此本课教学应以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为主线,以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一、美文改诗,改出九色鹿之美    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学生体味美丽的语言文字,走进美妙的课文情境。这篇
谈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言语美  黄英琳    言语美感是美的语言和美的精神在学习主体心灵上的同构物。言语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对语言中所含美的因素的领悟程度,影响着人的语言活动的质量。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言语之美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炼文本中美的材料唤起学生对言语美的感悟力。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言语美感,必须以美的语言材料为依凭。学生的言语美感是由语言材料
课堂结尾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充实的展开,还应有发人深思、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尾。好的课堂结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学习重点,巩固知识,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好的课堂结尾,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时机,是衔接新旧知识、贯通前后内容的纽带,它能使教学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更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能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效。再者,小学生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生成让我们的教学充满了挑战,充满了灵性,充满了智慧,充满了精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拥有一双慧眼,及时将鲜活而又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巧妙地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呢?    一、巧用意外演绎精彩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进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
有效巡视,对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陈 林 戴加林    随着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广泛运用,教师走下讲台在学生中巡视,与学生进行“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实践证明,有效的巡视,对课堂教学的进程大有裨益。然而我们也发现,在很多的课堂中,教师的巡视还流于形式、走过场,或者是仅仅象征性地“做”给听课老师看,并没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那么,在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的巡视呢?    一、巡视——让情
在教学“认识千克”这一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先让学生掂一掂,再称一称,直观感知“千克”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实际拎一拎1千克的水果有多重。有了这些感知,学生对“1千克”物体的实际重量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中发现一些学生脸上露出成功后的得意神情:这节课内容真是太简单了。于是,我便随机提出了一个问题。    [片断回放]  师:同学们对1千克物体的重量已有了初步的感受,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掘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此,我们在六年级开展了历时一个半月的“体验生活、探究生活”的实践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一、选材广泛多样,贴近生活实际    同学们的调查选材十分广泛:家乡的变迁、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家乡的环境污染情况、农民焚烧秸
方便实用的传统眼睛  方形、花形、多边形、手掌形、百叶窗形……令人意想不到的形状竟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眼镜。设计师用无限的创意设计出独特的眼镜。  富有童趣的眼睛  多彩的颜色和卡通的造型是孩子们的最爱,找一找你喜欢的眼镜吧。  特殊功能的眼睛  这是一些特殊功能的眼镜,它们都有不同的用途。  形状多变的眼睛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眼睛是什么形状的?  设计感时尚的装饰性眼睛  带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