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防措施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地下室也成为人们也是人们节约用地、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要部分。然而近年来建造的住宅楼地下室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渗漏水的问题,影响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甚至有的因地下室积水而被迫放弃使用,造成浪费。本文就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了某具体的实例工程,详细分析了渗漏水的原因,以及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旨在为类似问题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水;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1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不断建成,地下车库、地下用房等也随之增多。然而由于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地下室渗漏问题相当普遍,成为质量通病之一,地下室渗漏不仅会降低其使用耐久性,影响正常使用,更甚者还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地下室渗漏水问题值得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预防和控制地下室渗漏水的问题,要深入了解工程地质资料,研究地下水存在形态与分布状况,解决好岩土介质地下水的渗流规律,并正确设计防水方案和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从而解决地下室渗漏水的质量问题。
  2 工程概况
  某大型地下室工程。对发生的大量开裂(底板)和严重渗漏水现象深为震惊。据介绍,底板裂缝宽度为0.3~1.5mm,且大部分贯通。经过核算,这一工程事故主要由主体结构设计不当引起的。
  探索未知、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是工程师的责任与使命。在事故分析中,一般按照现象、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治理方法的步骤进行。对于渗漏水的危害,目前缺乏有效的检测设备和手段,主要靠技术人员的知识、阅历和实践经验。分析与综合是基本的思维模式,要倡导“辩证思维、求实创新”。应该看到在建筑防水行业中,由于诸多条件的限制,具有这方面的专门人才较少,因此不少工程事故的处理存在许多不足。
  笔者认为,对于大型地下室工程的事故分析,只有把结构安全与防止渗漏,设计与施工两方面结合起来研究,才能把原因分析清楚,提出的整改措施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现将该事故调查报告中主要内容披录于后,供大家参考。
  3 重点渗漏水部位与原因分析
  笔者在研究多个大型地下工程建筑经验后认为,在地下工程设计中,必须把结构与防水、刚性防水材料与柔性防水材料两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防水系统的整体技术措施统一考量,才能确保“结构安全、防水可靠”的质量效果。
  结合本工程案例,在分析渗漏水原因之前,首先应研讨地下室结构选型,计算方法与施工详图(包括建施与结施)是否科学、合理,能否保证“结构安全”的功能目标;其次,是在上述基础上,研讨防水构造中各构造层次之间的相互适应性,既要做到包容、互补,又要减少它们之间的负面影响,从而达到“不得渗漏”的质量要求。
  如何分析工程事故,找出其中真实的并且符合客观规律的原因,是有关各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的建筑师、工程师们应具备的素质,而从工程事故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也是大家共同期盼的。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笔者借用“两图两表”,来分析事故发生的过程,推断开裂与渗漏水的原因,具有“简明、直观、快捷”的效果。
  表1 重点渗漏水部位与原因分析
  注:读者今后可对照上表内容,施行“隐患追究与责任倒查”的方法,可少犯或不犯类似的失误。
  1)外墙与底板交汇处。各种荷载交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同时,此部位钢筋密集,外包卷材固定、密封不严等,都是不利因素。
  2)柱网跨中底板部位。底板厚度应通过强度、刚度与裂缝宽度的验算。另外,为使底板不受地基反力,又能约束地基周围的土,在底板下部宜设置滑动层,且可调整结构差异沉降值。
  3)柱基底部。独立柱基倒柱帽应按规定采取增强措施,即底板上部钢筋在独立柱基范围内拉通,下部钢筋在柱子基边按搭接长度深入至柱基内,柱基下部钢筋在柱基边上弯并锚入底板内。
  表2 底板开裂、渗漏水形成与发展过程
  4 结论与思考
  4.1 提高防水工程设计质量是当务之急
  地下工程设防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而提高设计质量,在地下工程中尤为重要;其中主体结构的强度、刚度、抗裂性和不均匀沉降的计算,应充分考虑地基土、地下水以及不同荷载阶段(含施工过程)的实际变化情况。在临近江、河、湖、海地区,因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源丰沛与水压较大,更应从严掌握。另外,“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变形缝、后浇带、施工缝以及各类桩、锚设施等易发生渗漏的部位,更应采取可靠设防与密封措施,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从而显示防水工程设计的综合效应。坚决克服目前实际存在的设防标准偏低、设计滞后和简单化的倾向,避免设计与施工脱节,以及“照抄规范套标图,建筑、结构两分家;防水设计几道线,出了问题奈何谁”的被动局面。
  从各地调查得知,“刚柔相济”关键在于主体结构(即刚性防水混凝土)的可靠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本工程发生严重开裂渗漏水现象,且难以根治,对类似工程有警示意义,这次裂缝多数发生在荷载、弯矩、剪力最大的部位,说明在结构设计包括建筑构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当引以为戒。鉴此,建设与总包方今后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必须有防水分包单位参加),必要时可聘请有这方面经验的专家参加;同时防水分包商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二次防水深化设计。
  4.2 科学认识结构开裂与渗漏水的辩证关系
  在地下工程中,长期以来人们努力探求结构与介质的共同作用以及介质自承能力的规律,这种认识上的逐步深化,是构成设计计算方法不断改进与发展的驱动力。而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的问世,数学模型的建立,又在客观上为地下结构分析计算方法,提供了强大
  的物质基础。但在地下工程中,如何科学认识结构开裂与渗漏水之间的矛盾,一直持有不同观点,给设计与施工带来诸多困惑。   鉴于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在目前地下防水工程中,既不能采取单一结构自防水的做法,也不可夸大柔性防水层的作用,只有采取“多道设防,复合防水;外柔内刚,刚柔相济”的防水构造,才能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
  4.3 底板防水构造宜设置滑动层
  笔者早在2004年就撰文指出,超长、超大的地下结构不应采用不设伸缩缝的做法。“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是一种超静定结构,其筏式底板、侧墙及地下隧道等,一般不存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但有严格的防水和抗渗要求。因此必须解决施工期间温度收缩应力问题以及控制裂缝的开展,抗裂比防水(或抗渗)更为重要。另外,地下室结构一般置于坚硬的基岩、混凝土或地层上,所以会产生很大的外约束力。”本工程底板混凝土强度、抗渗等级分别为C35、P6,厚度为600mm,虽不属于大体积防水混凝土范围。但因C35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较多,加上泵送混凝土施工需要,用水量较大,故在大面积浇筑防水混凝土中,温度收缩应力不可忽视。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底板迎水面设计采用双面自粘橡胶沥青卷材,主观考虑是确保卷材与底板的粘结性,提高卷材防水层的水密性与整体性。但殊不知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如底板与卷材之间、卷材与垫层之间粘结得越好,则两者之间约束力越大,卷材撕裂的概率越高。从趋利避害角度考虑,最好方法是选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并采取干铺法铺贴,这在GB50108-2008第4.3.16条上也有具体规定。
  4.4 地下防水工程应坚持“施工程序、施工条件和成品保护”方面的有关要求
  “施工程序一般常指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时,按照经过会审后的设计图纸要求,施工中结构受力状态,并考虑相关施工工艺、施工环境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设定的先后序列”;“施工条件实际上要解决热涨冷缩与湿胀干缩的问题,解决好防水材料与基层之间的两张皮的问题”;在地下工程中,还须重点考虑不同结构、不同荷载下结构变位差异,以及地基土不同均匀沉降的影响。据了解,本工程有关各方对这方面关注不够,也没形成书面文件,从而达不到相互检查和监督之责。
  4.5 堵漏补强应在裂缝渗漏水原因清楚后方可进行
  由于防水工程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滞后性”的特点,“检验地下室是否渗漏,必须在上部主体结构及地下回填土全部完成后进行。同时尚需考虑雨季时地下水位的上升及施工阶段地下降水停止后的影响”。显然,本工程发生裂缝与渗漏水后,没有组织有关各方及相关人员进行会诊,并制定科学堵漏补强方案,实是一个责任心和决策上的失误。而在真实原因未查清之前,轻率地将渗漏水责任转嫁给防水施工方,也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4.6 堵漏、补强方案不应破坏原有主体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GB50108-2008第9.2.5条强调,“结构仍在变形,未稳定的裂缝,应待结构稳定后再进行处理”,这一点在本工程渗漏水治理中未引起重视。通过现场堵漏治理情况调查,地下室渗漏点呈片状和集中现象,仅靠补漏是无法达到止水目的的。如该工程采用水溶性聚氨酯高压注浆,在许多渗漏点注浆后,发现本处止水,而在其他部位又冒出新的裂缝与渗漏点,且裂缝宽度更大,渗漏水更为严重。
  5总结
  综上所述,渗漏问题一直是地下室建筑的质量通病之一,并困扰着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因此,为了预防和控制地下室的渗漏水问题,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工程地质资料,研究地下水存在形态与分布状况,解决好岩土介质地下水的渗流规律,并正确设计防水方案和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从而保障地下室的施工质量,避免渗漏水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欢、何宁杰.有关地下室渗漏水问题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8(13).
  [2]黄凤明,浅析地下室渗漏(水)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17
其他文献
摘要:深基坑支护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内容,其施工质量对建筑工程自身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为此,本文以实例的方式,通过简述基坑土方开挖的过程,着重探讨了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并针对性制定出施工过程中的应急预案,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行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许多高层建筑的发展方向逐渐向地下空间进行开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技术、安全、人员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旨在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实现我国建筑行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且随着国民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导致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日愈加剧。建筑行业由于其应用范围及其的广阔,涉及到了比如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的建设
期刊
摘要:在房屋结构建筑中,结构缺陷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结构缺陷的存在使得房屋承载能力降低,对人们的使用安全性造成了威胁。因此,在房屋建筑中,要采取一定方法将房屋结构进行加固,从未将其承载力提高,加强其抗震性能。为人们的使用安全性提供应有的保障。本文就砌体房屋结构缺陷的抗震加固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砌体房屋;结构缺陷;抗震加固  地震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从近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地震的发生频率越
期刊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外商在华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建设工程项目。这些外资工程的项目管理不同于国内工程,有其独有特点和难度。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实际经验,深入浅出,对外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难点及其对策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外资建设工程 项目管理 难点 对策  一、外资建设工程的特点  纵观作者近年来管理的所有外商在华投资建设工程,虽然每个项目的特点
期刊
摘要:多层住宅建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尤其是其建筑安全管理效益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施工效益。所以在进行多层住宅建筑施工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施工安全问题,比如在建筑设计上应该重视相应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在多层住宅建筑施工时还需要对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进行检测,提高施工质量水平,保证施工安全。目前我国的多层住宅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本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筑行业也随之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提高了要求,这就给建筑施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激烈的建筑工程施工市场上,施工单位要想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本文主要围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和改善施工管理的方法进行论述,以期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
期刊
摘要:对于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的本质而言,它属于工程项目中的一个基础服务项目,如果其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问题,则会大大的影响工程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设计的变更,造成工程施工的经济损失等不良后果,后果严重的则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在当前井巷工程越来越多的情形下,加强对井巷工程施工项目的现场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促进井巷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我对当今我国井巷工程施工项目
期刊
摘要:市政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中推广“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市政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质量控制;工程管理  一、充分认识项目质量控制是项目经理的重要职责  在工程项目上,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所负责的项目拥有与公司经理相同的责任和权力,所以项目经理不仅要管好人、财、物,要管好工程的协调和工程进度,取得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应以先进的技术管理为手段,以质量做项目,以质量保项目,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根据长期在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结合建筑施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现场管理、施工施工管理的创新以及后期施工管理等几方面的认识,提出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关键词:施工技术管理;安全措施;工程质量管理  
期刊
摘要:我国的建筑业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也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表面层次的内容较多,而相对忽略了对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意义的研究与分析,这是极其不利于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发展和进步的。本文主要从建筑工程质量和建筑工程现场管理这两大热点来阐述如何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工程管理  1.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