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问题造就有效课堂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提高问题的有效性又是造就高效课堂的关键。文章从抓文本内容提核心问题、抓表达特色提重点问题、抓文本冲突提深度问题、抓人文意蕴提情境问题四个方面,阐述有效问题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供教师同行在课堂中实践运用。
  关键词:有效;问题;课堂教学
  有效的教学,高效的教学——这是千千万万教师孜孜不倦的课堂追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不仅需要教师正确选用教学内容,还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引领,其中提问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手段之一,在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服务,成为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有效问题的设计提出一些观点和做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抓文本内容,提核心问题
  语文课文学习的两大基本任务是了解“写什么”和学会“怎么写”,以往的教学往往过分偏重于前者,教师随着文本的叙述内容,千方百计抓住字面进行随文提问,教学结果往往让学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支离破碎的文字能进行只言片语的解读,但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脉络则是一头雾水。笔者认为: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了解“写什么”和学会“怎么写”犹如语文学习的两条腿,应当做到不偏不倚。所以,课堂上有效的提问,也应当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主要内容的把握,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绝不能提诸如“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的空泛问题,而要根据学段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不同,搭好“梯子”,循序渐“问”。
  如笔者在进行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围绕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把握设置了以下问题。
  师:“孩子们,读了这个题目,谁知道‘富饶’是什么意思。请用课文里面的一个词来说。”
  生:“物产丰富。”
  师:“这篇文章只是写西沙群岛的富饶吗?请再读一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西沙群岛的哪些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还写了‘美丽’。课文第一段就说那里‘风景优美’……”
  生2:“课文最后一段也说‘更加美丽’……”
  生3:“课文第二到第五段同时写了美丽和富饶。”
  师总结引导:“对,这篇文章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从以上教学环节可以看出,教师抓住三年级孩子逐渐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发展的心理特征,通过简单的问题和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从而使学生明白文章写了什么,大致分为哪几个方面来写。
  二、抓表达特色,提重点问题
  近几年一些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在文本基本大意尚未了解的情况下,被教师引导抓住一些表达上有特色的字词句段进行机械的迁移模仿,语文教学成了没有情感、没有温度的训练课。
  不同年级的课文,在表达特色上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低、中年级课文的表达特色大多体现在好词、好句、好段上,高年级的课文则在这些基础上,在立意、主题、选材方面往往独具一格,当然这是一种呈螺旋上升的表达特色。但即使相同的表达特色,教学的“点”也不同。比如说同样是比喻句,低、中年级只要求学生理解本体和喻体,高年级学生要着重理解这样比喻的精妙。更重要的是一篇课文中的表达特色一般有好几个,但一定有主次之分,教师的有效提问,必须落实在对主要表达特色的揣摩上,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逮住什么问什么。
  笔者曾听过一位名师上的《蝙蝠和雷达》,着实令人由衷佩服。《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表达上要讲究科学精神。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蝙蝠和雷达两者之间的关系后,教师直奔中心问题:“学习科学小品文时要关注语言表达特点——严谨,少一个表达不到位,换一个词变了味。找出这类的词,想想为什么不能少?”
  生1:“我觉得‘从来、极细、灵巧、敏锐’这几个词语不能少,因为‘极细’是指相当细,但蝙蝠一次也没碰过。这几个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了蝙蝠是多么灵敏。”
  生2:“读着‘反复、终于’这两个词语,我仿佛看见了科学家们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生3:“作者用‘无论……’‘即使……’的句型说得有理有据。这两个关联词再一次证明了蝙蝠的灵巧与敏捷。”
  生4:“‘几个钟头、一个也没响、一根也没碰着’,这难道不让我们觉得蝙蝠的飞行是多么不可思议吗?”
  ……
  一节课下来,老师非常轻松,课堂却精彩纷呈。因为教师给出的问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篇科学小品文的最大表达特色——用准确字词进行严谨准确的描述。学生在教师重点问题的引导下,潜心会文,抓住文中体现科学小品文表达特色的词句进行判断分析说体会,教师有效的提问保证了学生有效的学习,从而构建了有效的课堂。
  三、抓文本冲突,提深度问题
  现在有部分教师一节课上提出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多达几十个,可这些问题只有两类:一类为“是不是”“对不对”这些毫无深度的问题,表面上师生互动频繁,实际上这些问题基本上没有价值,而且学生抓住了教师心理,大多数不经思考就脱口而出“是——”“对——”;另一类为“为什么”“怎样”这些大而无当的问题,学生面面相觑,一片默然,因为他们根本就无从回答。这样的课堂,表面上实现了教学目标,实则学生一无所获。判断一节课是否好课的标准,不能只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提问回答是否频繁、学生讨论是否热烈这些表面的现象,更多的应该是围绕“有效、高效”来进行评判。
  有效的课堂一定是重点突出的课堂,高效的课堂一定是充满思辨的课堂。教师的问题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跳一跳,摘苹果”,才能既享受摘到“苹果”的喜悦,又产生不断“跳跃”的兴趣。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表面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度,教师只有认真备课,走进教材、走进作者、走进编者,才能抛却肤浅的理解,用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和学生共同走进博大精深的语文世界。其中抓住文本冲突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好方法。   例如,《桂花雨》是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可如果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成是一幅画,那这幅画中存在着不和谐的色调与图案:第一句话作者直接表达“我最喜欢桂花”,但之后笔锋一转,写了桂花的“笨笨拙拙”:“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这时老师要及时抓住文本中情感和表达的冲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的疑问:“作者究竟是喜欢桂花还是讨厌桂花?!”
  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也听到了学生思维拔节的声音:“作者肯定是喜欢桂花的。这是侧面描写,通过笨笨拙拙的叶子和花来反衬出桂花香气的迷人。”“我也赞同这种说法,这实际上是作者的表达技巧。作者写满树茂密的叶子、不起眼的细花与有姿态的梅花进行对比,虽然在外表上无法与梅花相媲美,但更加突出了它迷人的香气。”……
  多么智慧的声音啊!这样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指引学生走向思维的深处,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价值的增值,获得新的感悟和体验,课堂自然能造就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的境界。
  四、抓人文意蕴,提情境问题
  语文学科教学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抛开情感学语文,学到的一定是冰冷的语言;抛开语言学语文,获得的一定是空洞的情感。中华文化充满了写意,一草一木皆含韵,万水千山总是情。课文中的景、物、人、事都有温度,高效的课堂必定是充满了人情味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这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情境性。这种带着情境的问题,恰恰能引导学生走向文道合一。
  例如,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中,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一杯什么样的酒?”
  生1:“这是一杯离别的酒。元二啊,您出了阳关再也找不到知己了。”
  师:“是啊,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生2:“这是一杯痛苦的酒。元二啊,我们以后可能再也不能相见了。”
  师:“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
  生3:“这是一杯思念的酒。元二啊,我们何时能再相见?”
  师:“是啊,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
  生离死别原本离学生的世界很远,但教师通过情境问题“什么样的酒”激发学生思考,学生自觉地把自己当成诗人王维,教师也把自己当成元二,师生通过互动应答,自然地分角色走进诗句,感受诗句中蕴含的感情,更体悟到诗歌的意境。那一刻的课堂,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描绘的“渔樵问答,此乐何极”!
  总之,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课堂因思考而有效,因交流而生动,但这种思考、交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要有意义、有价值并讲求艺术。语文教师要孜孜不倦地对课堂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赵国忠.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逸夫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在整个小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在小学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既要研究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又要致力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研究。为此,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思想道德;日常行为规范;学习  笔者在长期从事小学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工作中,一方面钻研小学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经过不断的探索
西门子在2018纽伦堡国际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元器件展会(SPS IPC)上推出针对边缘应用的全新硬件平台。作为西门子工业边缘计算(Industrial Edge)概念的一部分,这款紧凑型Simatic
<正>~~
期刊
摘 要: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包括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方法与态度、学习效果与纪律。对班集体而言,良好的学习风气不仅仅是学生群体的求学与治学表现,而且是一个班级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治学精神。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习风气是衡量一个班级治理水平和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班级风气;教育策略;班级管理  一、完善班级管理,制订科学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观念  首先,班级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班委会,一个能
台达近日于美国芝加哥参展空调暖通及制冷大展AHR 2018,展示旗下智能楼宇及空调相关解决方案。台达楼宇自动化方案兼容多种开放楼宇控制通讯协(如BACnet、LonMark、KNX、DALI、
分析电子期刊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加大力度建设和开发电子期刊信息资源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在新建集中供冷站中,使用SMART LINE V3系列的Smart700IE V3触摸屏和S7—200SMART系列PLC的CPUSR40作为集中控制系统,通过以太网的方式分别与2台水冷冷水机组的SR30PLC进行网络
近日,BOMA中国(国际建筑业主与管理者协会中国)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和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海地产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远洋商业
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对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每年必须参加一次县级以上培训,五年一周期中必须完成360培训学分。如此高要求、大范围的培训,教师培训机构如果采取以前的
长期以来,由于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教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而忽略了略读课文的教学,其实这是违背了教师授课的最终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略读课文教学应该怎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