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实践基础,提升职业能力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skysky094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建设,这正是本文的出发点。文中分析了当前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毕业设计(论文)体系,从选题、调研、指导、答辩、管理五个环节进行改革,旨在培养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富有职业能力的毕业生。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职业能力 改革与建设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外出调研、资料查阅、与导师交流等环节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对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总结、夯实和应用。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不仅仅是取得成绩获得学分,而是一个综合的实践过程,它不光是专业知识的应用,更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职业能力的提高。
  关于职业能力(Occupational Ability)的定义,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个大的方面。其中一般职业能力是指人自身具备的基本能力,如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等;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也就是所学的专业知识;职业综合能力包括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等几个方面,如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善于沟通的能力等。[1]其中,大学毕业生最为欠缺的就是协作、交往、沟通的职业综合能力,有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缺乏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认为对于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学校教育做得比较少。[2]如何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更快速地融入今后的工作岗位,是摆在各位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毕业设计(论文)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普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已得到稳步提高,但是论文质量的提高仅仅代表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并不意味着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选题、指导培养和管理方式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3,4]
  1.部分选题陈旧,严重脱离实际。
  学生人数骤增,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太多,教师设计的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部分题目陈旧,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
  2.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主观能动性较差。
  传统的毕业论文多以实验室实验为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随着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逐年提高,以及学生就业去向的多样化,单一的论文形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和提高工作能力的需求,对学生就业帮助也不大,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3.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存在盲点。
  尽管各高校在毕业设计管理中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但院、系、教研室、教师之间职责往往不够明确。各级管理部门检查过于形式化,大多只检查论文格式、重题等,不能深入论文内容,即强调过程管理有余,实施目标管理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实施保姆式管理,虽然完成了任务,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宗旨
  学生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夯实,以及职业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这是毕业实训新体系构建的宗旨所在。这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及指导老师从思想上形成共识,管理上搭建平台、指导上具体深入,这样才能达到其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符合岗位实践要求的毕业实训教学体系。
  2.坚持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做人、做事、做学问协调发展,把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贯穿到毕业实训的全过程中。
  3.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帮助毕业生适应工作、成就事业,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5]
  三、建设毕业设计(论文)新体系的创新举措
  作为指导老师,我们要采取新的举措建设毕业设计(论文)实施体系,包括从选题、调研(实习)、研究的展开到作品的完成,最后答辩的纵向进程链。具体的创新举措有以下几点。
  1.丰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方式,鼓励具有现实意义的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毕业论文选题对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起着极大的作用。那些既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又符合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选题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选题方式上注重教师拟题与学生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模式,尊重学生意愿,以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为原则,避免因盲目地追求高新科技知识,而忽视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学生感觉学而无用,丧失兴趣和信心。跨专业、跨学科的交叉选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界,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在未知领域自主探索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毕业生快速适应陌生的工作环境。同时注意因材施教,因为不是每位学生都有同样的学习素质和知识水平,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难易不同、形式不同的课题任务,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所学所长,有利于学生信心的树立。
  2.与选题相结合的前期调研,深入企业(工作)实际,培养学生的表达沟通、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可打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环节,组成所谓的“毕业实训”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已确定的课题深入企业在岗实习,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实习。这样针对性的在岗实习,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学校的不同,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锻炼工作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交流范围由同学、师长扩充为同事、领导,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处事能力,这无疑对学生有莫大的好处。
  3.组建导师工作组,指导相应的学生团队,既传授本专业知识,又注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等素质,可谓一举多得。
  现代工作中,每件事情都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他人的合作,所以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实现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teamwork)和领导才能(leadership),在国外是考查学生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目前很多毕业论文课题都是来自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者实际工程,而这些实际的项目往往涵盖了多学科的知识。在实现了跨专业交叉选题后,我们可根据课题的需要,组建由不同专业的教师构成的导师组,实行“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培养模式。[6]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导师组组长,负责统筹规划,其他导师分工指导、各取所长。这样学生不再以专业为单元,而是以课题为单元构成学生团队,接受导师组的统一指导。
  这样的师生团队模式,从形式上类似企业中的“部门”、“项目组”结构,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组织中的合作精神,学会如何在组织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效果上来看,每位学生接受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有组员的互相切磋,实践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4.实施公开答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达的信心、能力。
  不论学生今后从事管理工作还是技术工作,在政府机关还是民营企业,都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讲述事实,表达观点,能够条理清楚地撰写计划、总结、公函等文书,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毕业论文的撰写训练了文字表达能力,实施公开答辩则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进行公开答辩,同学们现场观摩,接受答辩委员会的提问和评分,能够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良好的竞争气氛中,同学们能从答辩环节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从而为今后在工作中展示自己树立信心。
  5.把握好对学生的管理策略,强化目标管理,培养学生完成工作的主动性和自治能力,以使学生适应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
  能主动承担工作、自觉高效完成任务的员工才会受企业欢迎。走上工作岗位的职业人,必须能自觉遵守规则、自己设定工作目标,实现自我管理。而学校面对众多的学生,责任重大,往往实施的是日常保姆式的督促,不利于其成长。
  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者,导师应该放弃对学生保姆式的管理,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四年来学习的汇报,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最终达到目标。[7]在此过程中导师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支持和学术指导,阶段性地要求学生汇报成果,而不是形式上的检查。借助毕业论文环节,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模式和要求。
  
  参考文献:
  [1]M.V.Karicli,K.Papakonstantinous,N.Stefanis,etc.Occupational 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scale Reliability-validity assessment factor analysis.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005(40):417-424.
  [2]付晓容.浅谈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5:164-165.
  [3]曹业玲,蒋彦龙.“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21:170-171.
  [4]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7:132-133.
  [5]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43-144.
  [6]杨平,马进明,王志萍.工科学士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和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6:112-114.
  [7]李元元,李正,徐向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23.
  
  本文受湖北省教育厅“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毕业实训体系”教研项目资助。
其他文献
摘 要: 王绩的《野望》和王维的《渭川田家》都是表现田园主题的诗歌,它们在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但两者的写作背景、写景抒情的不同,更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关键词: 王绩《野望》 王维《渭川田家》 比较阅读 审美感悟    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王维的《渭川田家》是描写田家闲
摘 要: 本文从少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创伤角度来解读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成长主体心灵创伤的外在情绪表征为孤独和恐惧,而心灵创伤的内在形成机制则是源于文革历史的影响和个体性情的作用。叙事策略的安排完成了对成长创伤困境的超越,儿童视角和成年视角的交叉运用达到了缓解成长创伤的目标。  关键词: 孤独 文革历史 个体性情 成人视角  纵观现当代小说史中的成长主题创作,“成长”常常作为单纯的叙事角
摘 要: 丹麦著名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格奥尔格·勃兰兑斯以其独特的眼光和过人的才气写出了六卷本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他对文学史的梳理自然功不可没,然而更为关键的是在此过程中,他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让后来众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受益。本文以《流亡文学》、《法国的反动》和《法国的浪漫派》为例,探讨勃兰兑斯在面对19世纪前期法国文学时,是如何在继承前人优秀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以及他的这些研究方法对当下文学
摘 要: 庐隐是中国二十世纪第一代女作家群的杰出代表,她凭借“问题小说”与冰心齐名。庐隐的作品总是透出悲哀的意味,是一位悲哀的叹美者。本文试图从情与理、爱情与婚姻、传统与现代等几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女性性别立场来探究庐隐笔下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并以此为视点来探视庐隐的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  关键词: 庐隐小说 知识女性 生存困境    茅盾曾言:“她(庐隐)是五四的怒潮从封建的氛围中掀起来
摘 要: 小说《古炉》唤醒了人们记忆深处的“文革”情节,普通民众的生活在“文革”风向标的指引下发生了巨变。在全民参与下,古炉村“文革”运动变成了由“精神领袖”领导的群生狂欢化运动,古炉村就成了“文革”期间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  关键词: 贾平凹 小说《古炉》 狂欢 欲望    一  贾平凹最新力作《古炉》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贾平凹以文字为笔,记忆为墨,勾勒出一幅中国基层“文革”的全景图。  
摘 要: 随着《我的美丽人生》的热播,婆媳这一古老又经典的家庭关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对中国式婆媳关系的文化探寻实质上是对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差异、南北地域文化差异、城乡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关注和思索。  关键词: 电视剧《我的美丽人生》 婆媳关系 文化差异    一、引言:从两个“委屈”婆婆说起  从汉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到如今屡屡掀起收视热潮的影视作品,“剪不断,理还乱”的婆媳关系是亘
摘 要: 明清小说中的妒妇形象可谓异军突起,蔚为大观,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数从社会经济的影响、一夫多偶的婚姻制度等角度入手,分析妒妇产生的各种原因,多没有站在妒妇本身的立场,去看妒妇的情感需求及心灵世界。文章把封建社会为人摒弃的妒妇还原其在家庭内部妻子的身份,不再把她们看作男性的陪衬,作为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性别,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心理学、社会学理论探讨妒妇区别于其他女性个性特征的原因、心理,以及对今天人
摘 要: 《贵妇人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最佳作。在此作品中, 作者成功塑造了伊莎贝尔·阿切尔这一形象。本文一反中外评论家们提出的小说女主人公伊莎贝尔性格缺陷决定她坎坷命运的观点,试图从社会根源来剖析女主人公在欧洲追寻自由,身陷囹圄的命运背后复杂而深沉的丰富内涵。  关键词: 小说《贵妇人画像》 伊莎贝尔·阿切尔 自由 囹圄    亨利·詹姆斯被公认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文学评论家之一,在欧美文
摘 要: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一直是所有语文老师比较关注也比较棘手的话题。本文从尊重学生,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创造机会,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条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延伸扩展,在更高层次的探究中发展等五个途径进行剖析。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合作探究 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
摘 要: 为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在就业工作上不断探索创新: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手段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同时还举办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特色活动,开展学院二级就业评估工作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工作 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以适应高职教育职业化的要求和毕业生就业社会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