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炭基光催化剂制备及其光催化转化CO2性能研究

来源 :榆林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tu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缓解榆林市支柱产业兰炭生产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兰炭粉末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以兰炭为原料,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系列负载型兰炭基光催化剂,通过XRD、SEM、BET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分析,通过气相色谱研究光照时间、催化剂添加量等对光催化转化CO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兰炭具有一定的光催化性能,添加量为1 g/L时,反应12 h后,甲醇的产率可达18.35μmol/g·cat;负载CuO后,其光催化性能大幅提升,当负载量为2%时,相同条件下甲醇的产率可达41.65μmol/g·cat,是兰炭作为光催化时甲醇产率的2.23倍.
其他文献
1929年,杜甫专门英译文本的出现,打破了域外唐诗英译领域长期重李轻杜的状态.两位文学译家,艾斯科夫人和昂德伍夫人,为此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到五十年代,美国华裔学者洪业立足于中国传统诗学,以系统性的学术译介匡正了此前非母语译家们的种种偏误,为英语世界确立了杜甫“中国最伟大诗人”的形象.随后,杜甫与杜诗的文学译介与化用、学术翻译与研究相互取长补短,稳步发展.不同译家的不同诠释立场和角度,进一步丰富了杜甫诗歌的世界文学意义,成功达成了双向的跨文化、跨语际文学交流效果.
杨慎的词学著述有《百琲明珠》《词林万选》等,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词品》.近年来,高林广教授致力于杨慎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继《词品》评注本之后(中华书局,2019年),又推出了《词品》译注本,该书系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该书是编著者经过长期的搜集整理之后而完成的,共收杨慎词话324则,可谓一部集腋成裘、后出转精之作.
期刊
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碳化钨涂层具有硬度高、结合强度高、涂层接近完全致密等优点,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超音速喷涂涂层海水中摩擦、高温摩擦、热震和空蚀等的服役条件的研究现状和在航空航天、模具、轴类等领域的应用现状.超音速火焰喷涂在材料表面防护和绿色低碳再制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喷涂质量溯源有一定的滞后性,需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
中国文化外译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是不重视“传播”,将大数据技术引入中国文化外译能强化“传播性”,显著提升中国文化外译的精准性及其对外传播效果.大数据技术能更全面地帮助传播主体把握传播对象对中国文化的偏好,传播主体能更精准地确定译材;大数据技术能使译文的文本惯例与表达更接近传播对象喜闻乐见的样式;大数据技术还能助推译著的宣传推广,使传播主体更全面、客观地评估译著的传播效果.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能显著提升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各环节的精准性,变中国文化的“模糊传播”为“精准传播”,大力提升中国文化译著的海外接受
国家社科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因其科研导向作用之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其中对我国翻译研究现状的综合考量尚不多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2015—2019年两类基金翻译类立项项目进行考察,以此管窥我国翻译学研究课题特征及热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一)我国翻译学学科发展趋于成熟;(二)翻译研究以“传统三大学科”为主阵地,兼具跨学科发展趋势;(三)翻译研究领域存在“马太效应”;(四)翻译研究受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需求影响较大.
“器物教化”是一种在我国应用了几千年的特殊的教化方式,是指以特定的器物为中介或载体,把特定的政治、道德等观念传递给受众,以实现特定的教化目的.人赋予器物以特定的思想,同时也成就了器物的教化功能.器物主要通过“强制性引导”“主动警示”“被动启发”等方式实现教化功能.“器物教化”有其明显的优势与劣势,应本着“扬弃”的原则,创新性地将“器物教化”应用于当前的思想教育与道德建设.
北美新移民文学作为华文文学创作的重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成绩斐然,作为华语流散文学的一部分,其所具有的文化沟通和世界共情的艺术审美张力,都离不开母国文化的根.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北美新移民文学的重要代表,严歌苓作品的道家思想书写,在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同时,也是其“寻根”之旅.以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为例,探究小说《扶桑》中的三个人物——扶桑、大勇和克里斯,揭示出扶桑的“柔”与“善”、大勇的尊生顺死的生命观以及克里斯崇尚自由和自然的价值观
晚明传统帝国的政治秩序与专制王权的合法性受到严重的挑战与质疑,黄道周作《洪范明义》对政治秩序与君权合法性进行论证和反思.他认为《洪范》大法为政治秩序的合法性提供了保证,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则来自视为天道的“皇极”,政治活动目的合法性源于“福锡天下”.黄道周重新阐发《洪范》,不仅修复和拓展了帝国秩序与王权统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础,也积极回应了晚明政治危机与社会转型环境下产生的问题和挑战.
“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国学经典的精神传承与理论创新,李振纲教授新著《儒道汇融大生命视域下的〈周易〉哲学研究》展开对大生命易学哲学要义系统而深入的诠释与研究.著者对易学史文献及后人研究成果既有广博摄取又有重点继承,从生态主义及生命伦理视角追求《周易》哲学研究问题意识与思维方式的创新,以本体论、时空观、价值观、天地大生命共同体为理论支点,突出儒道相蕴、古今对话的诠释特色.
“性”的观点是郭象全部哲学建构的源泉.在郭象的思想里,“性”义主要有三:一是“性本自然”,万物之性皆是自然所致;二是“性”之依据在于“自生”;三是“性各有分”,事物的本性具有分限和边界,由此建立了“性”的本体论地位.基于对个体价值的肯定,郭象对人性的“性分”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自为”的观点并采用“安”“守”“当”等方式展现“性分”的行为之方,成为其“性分”思想的实现论.进一步地,通过“性分”实践论运作的设计,郭象一方面主张社会治理者采取遵循个体“性分”本性特点的无为治理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圣人理想人格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