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有金张渚,现有魅力桃溪,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家,竹笋、竹林、竹制工艺品俨然成了小镇的代名词。张渚中心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竹制玩具的开发利用也就恰如其分、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依托山区资源,我们进行了《幼儿园竹趣特色活动的开发研究》,从竹子的利用到竹制材料的开发,再到生成一系列竹趣特色的活动,在园本课程中一一体现,受到孩子的喜爱,使孩子趣于其中、乐此不疲。
从目前来看,竹质材料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经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根据材料的功能、特性以及用途进行归类。
从生活用途入手,可分为生活中常见的竹筷、竹篮、竹斗笠、竹碗、竹小勺、竹匾、竹篓、竹筐、竹花盆、竹房子、竹小桥、竹纤维等等。
从竹质材料特性入手,可分为:大型户外活动器械,如竹荡椅、竹制滑滑梯、竹制攀爬物;小型的、可供操作的材料和制作玩具的游戏材料,如竹筒、竹片、竹网、竹竿、竹丝、竹条、竹篾、竹屑、竹签、竹块等等。我们山区幼儿园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将竹制材料运用得淋漓尽致。
一、竹质材料与主题环境的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事物开展主题生活随机教育,形成别具一格的主题环境。带孩子参观竹的海洋,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制品,如讲解竹斗笠的用途、来历,鼓励孩子想一想、动一动。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对竹斗笠进行了再次加工:上色、粘贴、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孔雀开屏图就展现在了孩子眼前,与此同时,孩子的想象空间又得到了再度开发。一个小小的竹垫子在家里只不过是过年蒸团子的器皿,把它折叠一下后进行画画贴贴,再加上少许辅助材料,就变成了一个个挂在空中的吊灯,既美化了空间环境,又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小小的竹节、竹圈几经变换,成为一只只造型各异、可爱的小动物。破旧的小竹篓原本是采茶、捕鱼的工具,稍加修饰后变幻成一只只美丽的花瓶。在主题环境创设的奇妙海洋世界中,发动孩子无穷的想象力:海里有什么?(美人鱼、大海龟、张牙舞爪的大螃蟹、美丽的海星等等)教师根据孩子想象的事物,提供一系列竹趣材料,如竹垫、竹屑、竹丝、竹块、竹条等等,经过孩子的妙手、教师的随机指导,各种颜色的竹屑染成的美丽的美人鱼尾巴跃然于主题墙上,小小竹圈做成的小丑鱼欢快地游来游去,竹网垫凹成的各种海洋动物造型都出现在了画面中,一面富有园本特色的墙面俨然而生,面对自己参与的主题墙的创设,孩子也格外有成就感。
二、竹质材料与区域活动的有效利用
(一)提供置放材料的场地,让孩子有选择材料的机会
在室内一角开辟百宝箱,提供各种各样的竹质材料,让孩子充分认识和运用这些材料,鼓励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摆放和操作材料。
(二)竹质材料在益智活动区的有效利用
前期投入大小不一的竹块、竹板、竹帘、半竹筒、竹条、竹片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在大型竹垫子上设计好飞行棋谱,引导孩子通过掷1~6的骰子来加强对数字宝宝的认识;利用竹小棒、竹套圈摆一摆、排一排,进行物体的规律排序;玩一玩对应的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让孩子在竹板上设计有趣的图案,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指导孩子通过参与快乐拼图、走迷宫等游戏,自己探索并发现其中的奥秘。
(三)竹质材料在美工区的有效运用
投放一些半成品的竹筒、竹垫、竹棒以及一些辅助物,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天性、解放孩子的双手。小小的竹条、竹环都是他们心爱的玩具,七色彩带是编织的好伙伴,穿进去、绕出来,穿条小鱼水中游,穿个绣球抢新娘,孩子们边玩边尝试着不一样的玩法。竹筒大变身、竹筒滚一滚,变个青蛙呱呱呱,变个娃娃笑哈哈。教师只是尽可能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利用季节特征或班级特色,运用现有的竹趣材料制作柳条、插花、京剧脸谱等,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幼儿审美情感及表现美的能力。
(四)竹质材料在角色区中的有效运用
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孩子通过做出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来满足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开展“竹制一条街”的游戏,把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搬进课堂,融入游戏中。如:用竹蒸笼、竹垫开设特色冯记小笼包餐饮店,结合地方趣味,进行顾客、老板、馒头师傅的角色扮演;孩子们用竹圈摇铃、竹铲、竹快板、竹制双响筒、竹莲响、竹制架子鼓在竹艺坊中进行欢快的合奏,大大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又如:娃娃家游戏中,竹摇篮、竹床、竹席、竹桌椅、竹匾、竹碗橱、竹筷显然最受到孩子的欢迎,孩子们一会模仿爸爸妈妈,一会变成小娃娃,一会又变成大厨师。再如:在竹艺茶吧中投放竹篓、竹匾、竹筛子等采茶制茶工具,孩子们采一采、做一做、筛一筛、泡一泡、闻一闻,一些制茶步骤的运用恰如其分地帮孩子充分了解了茶农的辛苦,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制茶人、服务员、喝茶人,在角色的轮回转换中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五)竹质材料在科探区中的有效探索
竹质材料在科探区中能有效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求知欲望及对科学的兴趣。
多问几个问什么来引发幼儿思考:用力把小小竹蜻蜓转一转后,它为什么会飞起来?竹圈、竹块会沉下去吗?竹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怎样转得更快?竹水车里为什么会有水流出来?孩子们带着疑问进行思索,有目的地去玩游戏,激发活络孩子的大脑,提高其探索能力。
从以上材料的运用中我们不难看出,竹质材料的运用较为广泛,在各个区域的运用、玩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关键在于教师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做好游戏的观察记录,做好游戏材料的及时添置与投放,保证游戏的有效时间。
三、竹质材料在园本课程中的有效开发
竹趣是我们山区幼儿园的一大特色,围绕着竹质材料展开教学,使我们的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回归自然,让我们的孩子富有灵动性。
(一)就地取材、选材新颖、巧妙结合
结合园部竹趣特色,融入竹元素,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常见的竹板、竹筒、竹节、竹块、竹屑、竹棒、竹垫、竹夹子等竹质材料来设计课程。
(二)大胆创新,课题进展有突破
如,竹屑在《美人鱼穿新衣》中变成装饰鱼尾的重要材料。小小竹块用处大,一会变成印画工具,一会又成为孩子爱不释手的项链。小小竹筒在打击乐活动中唱个主角,地板上敲一敲、打一打,两个竹筒碰一碰,在玩玩学学中训练了孩子的节奏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又成为蘸一蘸、按一按的拓印工具;在体游活动中又成为孩子滚一滚、扭一扭的活动器具;再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竹筒又成了香喷喷的竹筒米饭的器皿。这些游戏材料的运用赋予了活动变化性,使活动具备了更高的挑战性,也使我们的课题有了新的突破。
(三)积累材料,变废为宝,促进家园共育
发动家长资源,一起走进竹器场的废物材料,来一场意想不到的收获,对竹边角、竹板块、竹板屑以及包括制作竹席、竹窗帘的多余边角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利用适当时机,还可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在我们眼中,废物材料也有春天,将它们变废为宝后,教育孩子不铺张浪费,同时促进家园共同成长。
四、结语
孩子的世界因游戏而精彩,在孩子的世界中,只有你意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何围绕竹质材料来有效开展活动,是教师们考虑的方向。竹制材料取材方便、美观大方,让竹子这种环保材料走进幼儿的生活,何乐而不為呢?玩转竹趣,趣于心间,让竹制材料在我们的心头盛开如花。
从目前来看,竹质材料在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经过一系列调查分析,根据材料的功能、特性以及用途进行归类。
从生活用途入手,可分为生活中常见的竹筷、竹篮、竹斗笠、竹碗、竹小勺、竹匾、竹篓、竹筐、竹花盆、竹房子、竹小桥、竹纤维等等。
从竹质材料特性入手,可分为:大型户外活动器械,如竹荡椅、竹制滑滑梯、竹制攀爬物;小型的、可供操作的材料和制作玩具的游戏材料,如竹筒、竹片、竹网、竹竿、竹丝、竹条、竹篾、竹屑、竹签、竹块等等。我们山区幼儿园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将竹制材料运用得淋漓尽致。
一、竹质材料与主题环境的有机整合
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事物开展主题生活随机教育,形成别具一格的主题环境。带孩子参观竹的海洋,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制品,如讲解竹斗笠的用途、来历,鼓励孩子想一想、动一动。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对竹斗笠进行了再次加工:上色、粘贴、展示,一幅栩栩如生的孔雀开屏图就展现在了孩子眼前,与此同时,孩子的想象空间又得到了再度开发。一个小小的竹垫子在家里只不过是过年蒸团子的器皿,把它折叠一下后进行画画贴贴,再加上少许辅助材料,就变成了一个个挂在空中的吊灯,既美化了空间环境,又发展了孩子的动手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小小的竹节、竹圈几经变换,成为一只只造型各异、可爱的小动物。破旧的小竹篓原本是采茶、捕鱼的工具,稍加修饰后变幻成一只只美丽的花瓶。在主题环境创设的奇妙海洋世界中,发动孩子无穷的想象力:海里有什么?(美人鱼、大海龟、张牙舞爪的大螃蟹、美丽的海星等等)教师根据孩子想象的事物,提供一系列竹趣材料,如竹垫、竹屑、竹丝、竹块、竹条等等,经过孩子的妙手、教师的随机指导,各种颜色的竹屑染成的美丽的美人鱼尾巴跃然于主题墙上,小小竹圈做成的小丑鱼欢快地游来游去,竹网垫凹成的各种海洋动物造型都出现在了画面中,一面富有园本特色的墙面俨然而生,面对自己参与的主题墙的创设,孩子也格外有成就感。
二、竹质材料与区域活动的有效利用
(一)提供置放材料的场地,让孩子有选择材料的机会
在室内一角开辟百宝箱,提供各种各样的竹质材料,让孩子充分认识和运用这些材料,鼓励孩子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摆放和操作材料。
(二)竹质材料在益智活动区的有效利用
前期投入大小不一的竹块、竹板、竹帘、半竹筒、竹条、竹片以及一些辅助材料;在大型竹垫子上设计好飞行棋谱,引导孩子通过掷1~6的骰子来加强对数字宝宝的认识;利用竹小棒、竹套圈摆一摆、排一排,进行物体的规律排序;玩一玩对应的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让孩子在竹板上设计有趣的图案,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指导孩子通过参与快乐拼图、走迷宫等游戏,自己探索并发现其中的奥秘。
(三)竹质材料在美工区的有效运用
投放一些半成品的竹筒、竹垫、竹棒以及一些辅助物,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天性、解放孩子的双手。小小的竹条、竹环都是他们心爱的玩具,七色彩带是编织的好伙伴,穿进去、绕出来,穿条小鱼水中游,穿个绣球抢新娘,孩子们边玩边尝试着不一样的玩法。竹筒大变身、竹筒滚一滚,变个青蛙呱呱呱,变个娃娃笑哈哈。教师只是尽可能激发孩子的想象空间,利用季节特征或班级特色,运用现有的竹趣材料制作柳条、插花、京剧脸谱等,以此来进一步丰富幼儿审美情感及表现美的能力。
(四)竹质材料在角色区中的有效运用
角色游戏来源于生活,孩子通过做出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来满足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开展“竹制一条街”的游戏,把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搬进课堂,融入游戏中。如:用竹蒸笼、竹垫开设特色冯记小笼包餐饮店,结合地方趣味,进行顾客、老板、馒头师傅的角色扮演;孩子们用竹圈摇铃、竹铲、竹快板、竹制双响筒、竹莲响、竹制架子鼓在竹艺坊中进行欢快的合奏,大大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欲望。又如:娃娃家游戏中,竹摇篮、竹床、竹席、竹桌椅、竹匾、竹碗橱、竹筷显然最受到孩子的欢迎,孩子们一会模仿爸爸妈妈,一会变成小娃娃,一会又变成大厨师。再如:在竹艺茶吧中投放竹篓、竹匾、竹筛子等采茶制茶工具,孩子们采一采、做一做、筛一筛、泡一泡、闻一闻,一些制茶步骤的运用恰如其分地帮孩子充分了解了茶农的辛苦,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制茶人、服务员、喝茶人,在角色的轮回转换中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
(五)竹质材料在科探区中的有效探索
竹质材料在科探区中能有效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求知欲望及对科学的兴趣。
多问几个问什么来引发幼儿思考:用力把小小竹蜻蜓转一转后,它为什么会飞起来?竹圈、竹块会沉下去吗?竹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怎样转得更快?竹水车里为什么会有水流出来?孩子们带着疑问进行思索,有目的地去玩游戏,激发活络孩子的大脑,提高其探索能力。
从以上材料的运用中我们不难看出,竹质材料的运用较为广泛,在各个区域的运用、玩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关键在于教师要时时刻刻做个有心人,做好游戏的观察记录,做好游戏材料的及时添置与投放,保证游戏的有效时间。
三、竹质材料在园本课程中的有效开发
竹趣是我们山区幼儿园的一大特色,围绕着竹质材料展开教学,使我们的课程生活化、游戏化,回归自然,让我们的孩子富有灵动性。
(一)就地取材、选材新颖、巧妙结合
结合园部竹趣特色,融入竹元素,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常见的竹板、竹筒、竹节、竹块、竹屑、竹棒、竹垫、竹夹子等竹质材料来设计课程。
(二)大胆创新,课题进展有突破
如,竹屑在《美人鱼穿新衣》中变成装饰鱼尾的重要材料。小小竹块用处大,一会变成印画工具,一会又成为孩子爱不释手的项链。小小竹筒在打击乐活动中唱个主角,地板上敲一敲、打一打,两个竹筒碰一碰,在玩玩学学中训练了孩子的节奏能力;在美术活动中又成为蘸一蘸、按一按的拓印工具;在体游活动中又成为孩子滚一滚、扭一扭的活动器具;再到社会科学领域中,竹筒又成了香喷喷的竹筒米饭的器皿。这些游戏材料的运用赋予了活动变化性,使活动具备了更高的挑战性,也使我们的课题有了新的突破。
(三)积累材料,变废为宝,促进家园共育
发动家长资源,一起走进竹器场的废物材料,来一场意想不到的收获,对竹边角、竹板块、竹板屑以及包括制作竹席、竹窗帘的多余边角材料进行循环利用。利用适当时机,还可进行勤俭节约教育。在我们眼中,废物材料也有春天,将它们变废为宝后,教育孩子不铺张浪费,同时促进家园共同成长。
四、结语
孩子的世界因游戏而精彩,在孩子的世界中,只有你意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何围绕竹质材料来有效开展活动,是教师们考虑的方向。竹制材料取材方便、美观大方,让竹子这种环保材料走进幼儿的生活,何乐而不為呢?玩转竹趣,趣于心间,让竹制材料在我们的心头盛开如花。